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413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綦江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期

高2020级半期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燕京大学担任西语教授,在学校的图书馆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几本苏联删减版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宣讲西语的教材。

材料从本质上说明建国初期

A.大学教学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B.外交意识形态影响国内教育

C.西方文化在中国受到严重封杀D.教育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影响

2.1949年12月16日,缅甸政府来电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研究认为:

缅甸政府要求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应复电询问该政府是否愿意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问题。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

3.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隆会议

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4.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5.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范围,马歇尔在演讲结尾时说,“任何行动获得成功主要在于美国人民了解问题的性质以及应该予以挽救的办法。

政治情绪和偏见是没有份的。

”一周以后,马歇尔又补充说,美国复兴欧洲的计划适用于“亚洲以西”的欧洲大陆。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消除了意识形态差异B.不排除苏联的加入

C.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D.有利于欧洲的联合

6.(本题2分)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这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D.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受制约

7.“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右图反映的是

A.“二战”后形成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C.20世纪90年代的“一超多强”

D.战后资本主义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8.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产生B.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单位产量的提高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9.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10.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

11.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

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1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3.有学者认为“三千年前中国最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夏朝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后母戊鼎代表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成就

B.冶铁技术的出现不晚于春秋时期

C.唐代丝织技术先进,私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D.宋代白瓷开始出现,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5.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人公肯定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6.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

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入西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A.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B.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D.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17.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A.劳动力严重短缺B.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C.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价值体系的紊乱

18.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到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过的胜利

19.1801年,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在制锁中采用标准化零件,保证零件可互换,后推广到枪械生产中,促进了标准化生产的模式。

此生产模式

A.制约了生产技术的革新B.加强企业对生产的垄断

C.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D.适应了企业规模化生产

20.18世纪中期,英国60%的五金制品、50%以上的其他制成品销往北美殖民地。

与此同时,英国西非殖民地进口的制成品有86.5%来自英国。

上述状况表明当时的英国

A.满足了殖民地的需求B.工业革命具有必然性

C.实行低关税刺激出口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21.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代

农业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30441

69

4445

15

39696

100

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D.社会结构的变化

22.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

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

23.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少B.便于对海外贸易的发展

C.便于依赖外国资本主义D.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快

24.(本题2分)“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第II卷(非选择题)

25.(12分)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

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3分)

图2:

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分)

图3:

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分)

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6分)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6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迎来短暂春天的原因?

而到20年代中期又为何衰落下去?

(10分)

(4)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27.(16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

(1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6分)

(3)材料三中图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两个发明。

(3分)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材料中的“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几本苏联删减版翻印的美国小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导致国内教育受到影响,故B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C中“严重封杀”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材料没有体现。

2.D

【解析】材料“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故D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一边倒”指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B错误;1949年没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例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另起炉灶”,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A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定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

4.A

【解析】略

5.B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情绪和偏见是没有份的”“美国复兴欧洲的计划适用于‘亚洲以西’的欧洲大陆”可知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长期性和广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材料也没有体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联合的促进作用,故D项排除。

点睛: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苏联和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6.C

【解析】英国脱离欧盟说明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B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在美苏两强争霸的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故答案为B项。

A项对图示信息概括不准确,排除;从图示中的“苏联”可以看出,不是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图示反映的是整个世界格局,不是资本主义内部格局,排除D项。

点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

具体表现在:

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随着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其中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在不断加强。

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8.D

【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9.B

【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正确;A、C和D时间不符合最早含义。

10.A

【解析】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正确;B是在秦国;C是岭南地区;D是新疆地区。

11.C

【解析】《中国移民》介绍的内容主要涉及北方人口南迁,其主要背景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导致经济重心南移,C正确;A、D不符材料主旨;B中此时还没有开发过度,不符合事实。

12.B

【解析】江宁制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存在纳税,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点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集中生产;产品主要是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产品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是民间私人经营,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属于农户的副业,生产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在市场出售。

13.B

【解析】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因此中国历史上冶铁技术的出现应当不晚于春秋时期,故答案为B项。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后母戊鼎代表了商朝的高超工艺成就,排除A项;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北朝已烧出成熟的白瓷,排除D项。

14.C

【解析】朝廷的严格规定到明后期不被遵守,有可能是中央权威下降,也有可能是中央认为这一规定已不太重要而放任,但肯定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A不正确,排除;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与一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关系不大,B不正确,排除;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玉一般被认为是王权、皇权和等级制度的象征,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到明前中期仍然大体如此。

到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以及社会的变动,玉器不再拘泥于政治制度的束缚,脱离等级制度的体系,逐渐走向商品化,部分流入市场供民众选购,等级意味逐渐淡化,作为象征性的吉祥之物的含义越发明晰,故C符合题意;到明后期,低级官员、普通人家都能使用玉制器皿,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D不正确,排除。

15.D

【解析】材料“《归来没有统帅》……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反映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但麦哲伦途中被杀身亡,故D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达•伽马到达印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故选D。

16.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道路,掠夺大量财富,进而引发了国内价格革命,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

点睛: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

由于黄金、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

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17.B

【解析】根据“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

”,表明一些父母不关心童工的福利和控制劳动时间,童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权益,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童工权益问题,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提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而是要立法保护童工权益,排除C;材料表明一些父母不关心童工权益,与价值体系紊乱无关,排除D。

18.B

【解析】“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不属于实质,故A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战胜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实质上体现了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胜利,即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正确;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不属于实质,故C错误;18世纪中期两国都不是工业国,故D错误。

故选B。

19.D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

材料中“标准化生产的模式”的实行有利于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故D项正确;A与材料意思相反;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故B项错误;市场竞争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20.B

【解析】从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60%的五金制品、50%以上的其他制成品销往北美殖民地。

与此同时,英国西非殖民地进口的制成品有86.5%来自英国”中可以分析出,英国通过不断开拓殖民地市场为其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国际空间,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当时英国无法满足殖民地的市场需求,排除;工业革命前英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CD项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8世纪中期”。

21.A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大门被打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加强,税收逐步增多。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故应选A项。

B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主要说明的是农业方面;CD项错误,财税政策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材料未体现。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2.D

【解析】从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的这一“现代化尝试”是指洋务运动,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是洋务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

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3.D

【解析】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比较早,受冲击程度较大,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快,因此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并不是面向海外生产产品的企业,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外国资本主义一方面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也有阻碍作用,排除。

24.A

【解析】从材料中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

25.

(1)①“一边倒”。

(1分)②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分)

(2)①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1分)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6分)

(3)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说明是“一边倒”外交方针;第二小问积极意义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图片尼克松访华可知是中美关系的改善;第二小问从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角度回答。

(3)图示显示出联合国千年大会说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1)不同点:

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4分)

特点:

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2分)

(2)(6分)信息:

①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

②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3)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8分)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迅速萧条的原因:

(2分)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4)认识: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2分)

【解析】

(1)不同点:

联系明代“机房”和结合民族资本主工业的内容进行比较即可,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特点,根据材料一“上海”“南海”“天津”得出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从图示看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结合发展历程即可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等方面回答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

(4)根据我国民族工业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