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57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图片辨别乡村和城市,并能运用这些图片描述城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别。

2.能通过读图说出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3.能通过活动说出自然环境对房屋建筑特色的影响。

4.懂得保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的意义。

【重点】

聚落的形成、形态以及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

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过渡

自主学习

讲授新课

乡村与城市

展示补充材料

合作探究

承转

合作探究

聚落与自然环境

过渡承转

聚落与

世界

文化遗产

提问: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展示农村聚落景观和城市景观图

 

提问:

世界各地的人们,要么住在乡村,要么住在城市,你住在城市还是乡村?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板书)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板书)

第五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提问:

什么叫聚落?

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02内容

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各有哪些特点?

各有哪些部门?

本质区别什么?

(举例说明)

启发学生:

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补充小结:

世界上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相差悬殊,大至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乡村聚落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讨论“住乡村好,还是城市好”

据学生回答小结:

乡村和城市各有利弊,无论哪里,都要安心的生活和学习,因为聚落和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板书)聚落与自然环境

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景观是否相同呢?

展示图片

 

指导学生

P45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1.为什么有的聚落大?

有的聚落小?

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里?

而不是建在那里?

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

2.聚落的形态有哪些?

建筑材料是不是一样?

3.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

4.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你能举例说明吗?

补充小结:

聚落形成于地形、交通、土壤、农业生产条件、气候、资源等优越的地区,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很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的特色就不同。

如:

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户外面。

4.提问:

你知道枣庄地区的传统民居是啥样的吗?

补充茅草屋

冬暖夏凉,土墙草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遭到了破坏,甚至消失。

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板书)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谈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2.说一说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小结:

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差万别,教材介绍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聚落群展示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都被计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录。

古村落中,我国的皖南古村落和云南的丽江古城最有代表性。

展示皖南古村落图片及材料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

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

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提问: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价值?

小结过渡:

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从课本的内容,世界各地都有,这只是小部分。

我国西藏的布达拉宫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和资料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乃建此宫而居。

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以后两次毁于灾害兵火。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扩建,历时半个世纪始具规模。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

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结: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保护它们的意识,同时,也要付诸于行动上。

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思考个别回答

自由回答

5-8分钟,

以助学为纲,

完成助学的“学习过程”

同位互查

1.阅读课文P102第一、二自然段,找出答案,个别学生回答:

聚落:

人类聚居的场所。

类型:

乡村和城市。

2.乡村的孩子说乡村的特点;城市的孩子说城市的特点。

明确:

城市比乡村:

人口多、密度大、道路宽且密、服务设施完整、建筑物多且高、车流量大等、学校商店密度大,服务部门齐全等。

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的等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例子:

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城市聚落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学生分两组

认为住乡村好的到左边为一组

认为住城市好的到右边为一组

讨论、归纳、总结推代表发言

从环境、交通、经济发展,娱乐、购物、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

看大屏幕

读课本及《地图册》同位合作、讨论归纳个别回答

明确:

1.聚落的形态、规模、大小和密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平原:

团状,规模、密度大。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山地丘陵:

带状,分布在山谷

河湖:

环、带状,沿河湖分布

沙漠地区:

绿洲上,点、带状

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如:

地形、气候、交通、水源、资源等;自然条件差,不适应大量人口居住,聚落较小;

3.聚落的建材多是就地取材;建筑特色跟气候特点有关;如:

北极地区,气候特点严寒,因纽特人的冰屋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冬冷夏热的,利用黄土挖掘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高温多雨,傣族竹楼,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石板屋

就地取材石墙石板顶

台儿庄古城遗迹

结合枣庄特有的台儿庄大战纪念地、台儿庄古城建筑群和山亭区石板房民居等传统聚落以及它们目前的处境,

同位讨论,归纳,个别回答。

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聚落被破坏,仅存下来的一些遗迹可供人们研究和欣赏,成为当地的一项经济来源。

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

丽江古城的资料

 

丽江历史遗存众多,其中丽江古城最为人所熟悉。

古城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约900年历史。

依山筑城,临水为街。

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市井,依山就势,藏巧于拙的民居建筑,叠加了宋元明清历代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精华,凝炼成纳西民族自成一格的建筑经典,具有极高的建筑学、民族学等经济和人文科研价值。

古城五彩石板铺地,青瓦覆项,红门紫廊的街道,350多座石拱桥和木桥点缀其间,家家流水,户户垂扬,小桥临波,纳西风情,十分浓郁。

被人称之为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东方山水园林城市,蕴含“清明上河图”般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

同位讨论个别回答

明确:

有研究价值、审美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完成课本P108活动1、2。

合作探究

明确:

1.世界遗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参观者限时限量。

2.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重点复习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是让学生知识再现,与本课要讲的聚落知识联系起来,为本课要讲的内容打铺垫。

本校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农村,也有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提问学生的住址,是为了下一步进行聚落的特点做调查,找材料。

大部分学生课下不预习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讨论,通过学生亲眼所见来总结,学生总结的较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铺垫。

同时,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学生虽在本地生活多年,对本地的气候比较熟悉。

当地的传统民居并不熟悉;主要是附近已没有保存的,设计这些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及民居的特点。

了解传统民居的重要性。

皖南民居和丽江古城是课本列举出来,在这里补充课本以外的图片和资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深一些,引起学生的重视。

进一步了解古村落的价值。

布达拉宫是以活动内容出现的。

为了让学生活动的更充分,认识问题更深刻,增加了文字和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自己在保护世界遗产中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