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155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docx

山西忻州市高一语文月考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三国演义》为我国家喻户晓之古典小说名著,然其成书过程,却经历唐、宋、元数代,历五百余年。

晚唐李商隐《娇儿》诗云: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可见晚唐已有说“三国”之“说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有“说三分”之专题,霍四究即是当时说三分之专家。

到元至治年间,虞氏《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就开始有“说话”的刻本,即“话本”了。

所谓“全相”者,即是有全部图像也。

也即是说,到了此时,已经有三国故事之人物画了。

②另一方面,在金代已经盛行三国戏,如“襄阳会”、“赤壁鏖兵”等就是当时的剧目。

而三国戏到元代便更盛。

著名的剧目有“关大王单刀会”、“隔江斗智”、“连环计”、“诸葛亮博望烧屯”、“关张双赴西蜀梦”等。

这又说明三国故事人物已经在舞台上出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人物插图是上图下文,图的位置只占三分之一的版面,到明代万历年间雕虫馆《元曲选》,就用整幅的插图了,而且刻工精良,构图严整。

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三国故事从口头到书面,又从书面到图绘,诚所谓踵事增华。

应该说,明代的木刻插图从艺术角度看,也是高水平的,应该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③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三国演义》的人物画始终没有像陈老莲的《水浒叶子》一样风靡于艺林。

现在一提起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可以说在艺术圈内无人不知。

在陈老莲当时,估计不仅仅是艺术圈内,当是社会的普遍喜爱,因为“叶子”(纸牌)本身就是群众性的娱乐工具。

可惜《三国演义》在人物绘画造型上,始终没有出现像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这样的高峰,这是历史留下来的空白。

④吾友汪观清先生,近作《三国演义》绣像五十幅,故事十幅,结构精严、形象生动,于三国群英,个个赋予个性,即使小儿观之,亦可辨其为刘、关、张、赵、马、黄或孔明、周瑜、孙权、曹操也。

其所绘战争场面,或舳舻千里,或骏马嘶鸣,如见当阳之尘土,如观赤壁之烈火,如闻西城之琴韵。

⑤咦!

昔年三国之纷争:

茅庐之擘划,三分之筹策,隔江之用计,六出之忠贞,五丈之遗恨,吾一一于纸上得矣。

于是乎益信吾友汪观清先生之妙笔神技,能致神于千载之上也。

⑥《三国演义》得此妙绘,则千年之历史空白至是而得补,从此,陈老莲亦不得专美于前矣。

1.下列对文中前三段所出现的“概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是艺人在群众中表演的口头艺术。

B.“话本”,是“说话”艺术的稿本。

C.“叶子”,画有一定图案的纸牌,是当时一种群众性的娱乐工具。

D.“全相”,全用图像而不用文字来表现故事情节。

2.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了李商隐《娇儿》诗,说明了当时有关三国内容的故事到处流传,连小孩子都在讲述三国故事里的人物特点。

B.“说三分”是指评说汉末魏、吴、蜀三国三分天下之事,霍四究是当时评说三国三分天下的专家。

C.通过汪观清的绘画,我们可以清晰了解三国纷争的很多故事。

D.陈老莲独立创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叶子”。

3.以下对文意进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出现,表明三国故事不仅由口头流传走向了文字记载,并且由书面走向了绘画。

B.《三国演义》的人物绘画未能像《水浒叶子》一样风靡于艺林,流传于后代,

作者深以为可惜。

C.金代上演了大量的三国戏,如“关大王单刀会”等。

D.汪观清先生所绘的《三国演义》,人物形象鲜明,连小孩子都能辨出画中所绘人物是关羽还是张飞、是孙权还是曹操;所绘战争场面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它不仅填补了千年的空白,还将长期流传。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夜役而出                     缒:

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

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

使……缺,损害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3分)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6.翻译下列句子。

(5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分)

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

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

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

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狠毒,刻毒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兴

武元衡(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0.这两首诗都写了春,从时间上看有什么不同?

请分别说明理由。

(4分)

11.从诗歌表达的情感看,两首诗有何不同?

请分别陈述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③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④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

⑤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吃 饭

王琼华

“我是陈宝山,老部长,您还记得我吗?

快下班时,一个电话让我呆了一下,便想起了这个陈宝山。

几年前,我曾到一个叫陈家岔的村里蹲点扶贫,有一个帮扶对象叫陈宝山,一听手机里的声音就知道是他。

陈宝山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他这名字挺好,可家里境况太不好了。

帮扶一年后,他这家还是村里一个贫困户。

我回城里时很真诚地跟他说:

“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直接来找我。

看来陈宝山没忘记我这个交代。

也正是这样,我走出办公楼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请陈宝山吃一顿饭,因为我也记得陈宝山当年说过的一句话:

“这人呐,一日三餐都有一碗饱饭吃就好。

”我摸透了他的脾气,在进城路上他肯定不会掏钱吃饭的。

看到陈宝山时,我怔了一下。

哎哟,这陈宝山今天还穿了一件西装。

这大概又是哪个好心人救助的吧。

还不错,进城来找人知道换一件体面的衣服。

我说:

“宝山,我们先吃饭去。

“好的,我已经订了包厢。

“你订了包厢?

他点点头说:

“在粤港大酒店。

我问过人,那里的海鲜做得最地道。

“哈哈哈,想吃一回海鲜?

行啦,我请你吃一回海鲜。

”我不好断了人家的念头。

都知道,全城要数粤港大酒店吃饭价位最高。

看来这陈宝山真要把海鲜当泥鳅吃。

也许陈宝山看出了一点什么,马上咧嘴一笑:

“今天是我请您吃饭。

——“好啊,你请客,我埋单!

但这话我没说出口,因为他把我扯进了一辆小车,还是奔驰。

接着,陈宝山很熟练地把车子开动起来。

他见我一头雾水,便爽朗地说:

“这车子是我挖到的。

”一番交谈,我才知道陈宝山现在成金矿老板了。

这让我立即警觉起来。

平常,我最不喜欢跟这老板那老板打交道,看来陈宝山这顿饭也不是要让我白吃的,他肯定知道我一句话能让他把矿挖得更好。

陈宝山敬了我三杯酒后,见他还是没说出这进城请吃饭的原因,我便问:

“宝山,要我帮什么忙呢?

“没忙要您帮。

“怎么啦,宝山要灌醉我才说实话?

“我灌不醉您,这种地方牌子的酒我本来就喝不惯。

不过我打听过了,您喜欢喝这牌子的酒。

我暗暗噢了一声,有点自嘲起来:

“没事还这么用心请我吃饭?

你这宝山,肚子里还真能憋住话呀。

“我这人就是这脾气,半句话也憋不住,肚子里能憋住的就是一泡尿。

我哈哈大笑,没想到陈宝山有钱了也变得这么会说话。

于是,我便回敬了三杯。

见他有些醉意了,我又问:

“说吧,有什么事跟我直说。

“没事没事,我来城里就是请您这恩人吃顿饭。

”  

一直到吃完饭,陈宝山也没有说什么事。

难道他也了解我做人的脾气吗?

当他开车把我送回办公楼时,我还是问:

“宝山,如果真有事,就说出来吧。

看到你能赚钱了,我心里挺高兴的。

“真没什么大事。

“没大事,那就有小事?

“您也知道,在村子里没人看得起我。

我就是挖了一窖金子,他们也不正眼看我。

村里人都敬重您,您是大领导,心肠挺好,人家还说,您这人挺随和,但不随便,听说我们县里头头来请您吃饭也没请动您。

看看,能让您吃我一顿饭,我陈宝山这脸面当然风光了。

嘿嘿,村里村外还有哪个老板能请动您呢?

看到陈宝山得意的样子,我倒发呆了。

没想到今天有钱的陈宝山会怀揣这么一种心态。

想当年,他蔫头耷脑当人家的跟屁虫也没吭上一声……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写了“我”以前与陈宝山交往的情况,这属于插叙的叙述方法。

B.小说第二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C、陈宝山利用“我”的热心得到了与“我”吃饭的机会,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并为自己的得计而自鸣得意。

D、陈宝山利用“我”的地位和声誉来为自己赢得脸面上的风光,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14.文中说“难道他也了解我做人的脾气吗?

”从全文来看,“我”在“做人”方面有什么“脾气”?

(5分)

15.如何理解“看到陈宝山得意的样子,我倒发呆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①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②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

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③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④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

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⑤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

“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

“高见甚是。

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⑥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

“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

“你跑什么跑?

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你替谁跑?

⑦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

“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⑧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衙门。

⑨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

“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

“你就是军阀!

”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⑩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沈从文。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到安徽大学去视察,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17.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

(6分)

18.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B.1979年6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C.“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D.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1.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_________。

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A.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B.还会发现价值连城的钻石

C.还常常会发现粗糙的砂砾D.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败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5分)

广东惠州救助站致信市民勿施舍乞讨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不要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信中介绍,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然而,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很不和谐。

只要市民不直接施舍街头流浪乞讨者,街头的流浪乞讨现象将大大减少,这将净化惠州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市容环境,惠州也将更加美丽。

你如何看待救助站致信市民呼吁不要施舍乞讨者这种行为?

请简要陈述理由。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23.仿照下面例句,续写两句话。

(6分)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主人要出门,托黄狗代管家里的事。

黄狗决定负起责任来,把管家的事做好,不辜负主人的委托。

黄狗到磨房里,对驴子叫道:

“拿点精神出来,动作快一点!

”驴子生气地回答说:

“我不能走快,快了,磨出来的面粉就很粗,主人会怪我的。

”黄狗说:

“别找理由辩解,就照我说的干!

”在厨房里,黄狗看见猫正守在老鼠洞口便训斥到:

“你老蹲着干啥?

要主动进攻嘛。

”猫问:

“老鼠没出来,怎样进攻?

”狗说:

“你怎么不想想我们怎样跟着主人打猎?

我们大声叫,拼命跑,一直把野兽从洞里赶出来。

这么办才对嘛!

”猫回答说:

“逮老鼠可不能那么办。

”黄狗说:

“不要推三阻四的,我有经验,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3分)(从第二段第四行可知,“全相三国志平话”并非没有文字)

2.D(3分)(原文第三段并没有提到“叶子”为陈老莲“独立创造”的信息,只是提到了陈老莲和《水浒叶子》的关系。

3.C(3分)(“关大王单刀会”是“元代”作品而不是“金代”作品。

第二段在第二行说到“三国戏到了元代便更盛”时举了“关大王单刀会”等例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4.C(行李:

出使的人)

5.C。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不正确。

6.①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注意“鄙”“远”“君”)(3分)

②(现在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要扩张西部的疆界。

(注意“封郑”“肆”)(2分)

7.【答案】B。

(信:

凭信之物,信物。

8.【答案】D。

(D项,有误,更突出荆轲的义薄云天、视死如归、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9.【答案】既然如此,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

(注意“然则”“见陵”、句意表达各1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0.《城东早春》写了初春之景。

(1分)《春兴》写了暮春之景。

(1分)《城东早春》绿柳新萌,其色嫩黄,“才”字“半”字,都在暗示其“早”,用细节写出了早春之柳的风姿。

《春兴》写了暮春之景。

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诗中描绘了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

(2分)

11.《城东早春》写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2分)前两句写早春景色的清新可喜,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芳春时喧嚷若市,表现对于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1分)

《春兴》羁泊异乡的情怀,乡思的深切。

(2分)前2句因落花流莺触动了羁泊异乡的情怀。

后2句写春风特别多情,把乡梦送到故乡,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透露出乡思的深切。

(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2.答案:

①怅寥廓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默默彳亍着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⑤为变徵之声(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3.(3分)D。

(D项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而非“‘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14.(5分)①热情,②直率,③真诚,④心肠好,⑤信守承诺,⑥乐于助人、真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⑦坚持原则,随和但不随便。

⑧坚持操守,洁身自好。

最不喜欢与这老板那老板打交道,不愿与下边县里的头头有工作外的交往。

(答对一个方面给1分,有5点即可为满分。

15.(6分)①“我”既为知道了陈宝山请吃饭的目的和看到他达到了目的后的得意感到震惊。

②又为陈宝山发生了那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