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475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docx

六下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设计吴

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2011年4月

★ “成长足迹”版块

1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

你们也写过“我的老师“之类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沙健孙写的《难忘的启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你写的文章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有真情实感。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文章重点回忆了年哪几件事?

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什么精神?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教育?

(4)划分文章结构,并指出哪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明确。

(“启蒙”指开发蒙昧,使初学者得到最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3)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

(4)课文要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

“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2——8自然段。

第三部分:

第9——10自然段。

(5)“宽”指对日语科宽容,“严”指老师对作文、写字要求严格,从中可以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拓展延伸。

   播放魏巍的《我的老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四、说说你对启蒙老师的印象。

1、提出要求:

选择让你印象最深的事例,说说这件事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组织学生互评。

五、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位老师?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具体事例说事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1   难忘的启蒙

                     “骗人”的演讲——机智勇敢、爱国

                      严厉的批评——求真求实

                      宽容的日语课——民族气节

2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合作学习。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身份吗?

   介紹作者。

二、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四十年的老师,心情如何?

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2、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

(多媒体出示)

“、、、、、、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

(指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

4、田老师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5、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

(学生自主交流)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1)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同学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指导学生朗读、谈体会。

7、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

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他老人家却摇摇头说:

“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又该如何理解呢?

这几种解释都正确,如果要你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他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种?

学生齐读: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8、出示:

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2)“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又如何理解?

(3)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上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学生齐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三、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名成名作家对老师的感激。

那么,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呢?

因为什么让你对他有如此深的印象?

先打腹稿,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3   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帮助过你们。

下面让我们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起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王老师提问蔡林的时候,蔡林为什么不回答?

同学们为什么会哄堂大笑?

    (3)王老师送给蔡林的“差生档案”中写的是什么?

    (4)想象:

蔡林看完这份“差生档案”之后,心里会怎样想?

    (5)在你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引起你怎样的回忆?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明确:

    

(1)文章写了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2)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差生”,同学们也认为差生不能回答问题。

(3)这个“差生档案”中记载的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

(4)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三、交流体验,教师总结。

 1、在你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老师帮助过你?

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事例,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四、布置作业。

 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板书设计】               3 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鼓励

4 忘不了的笑声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

2.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

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明确:

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

2、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

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1、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2、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1、最后一段中表明。

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2、文章围绕:

“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小结: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

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

五、作业。

1、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2、回忆六年生活中给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

5 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4.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响:

“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四、交流体验。

 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总结。

 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我的启蒙老师》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特点,使塑造的人物血肉丰满。

2.理解写人必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等来刻画、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3.通过对老师的回忆,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4.感受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意。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抓住特点,塑造人物。

教学准备:

 范文、歌颂教师的歌曲。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一定还记得你的启蒙老师对你的教诲吧。

现在,就让一起来回忆我们的启蒙老师,再一次感受他他(她)对我们的关爱吧!

 出示作文题目:

我的启蒙老师

二、探究质疑。

  1、解题:

从题目来看,这篇作文有什么特点?

 很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老师”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不要随意漏掉一个定语。

 2、可以写哪些老师?

 凡是初学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

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

 3、在文章中我们都可以写些什么?

怎样写?

 可以写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自己感动的事,通过这些事情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诲,才将你领进门的。

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刻画启蒙老师。

三、设置情景。

 1、播放歌颂教师的歌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

 2、学生找到最理想的“老师”后,同组互相说一说“老师”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四、指导写法,再现“我的启蒙老师”。

 1、引言:

每位同学都找到了“我的启蒙老师”。

请大家认真构思,想好习作的内容和语言。

 2、阅读例文,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五、交流评议,共享“我的启蒙老师”。

 1、个人自评自改。

 2、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3、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互评互议时,教师要认真巡视个别情况,及时发现典型习作,准备在全班交流。

也可以让各小组推荐一篇较好的习作在全班交流,全班同学相互点评。

 4、学生5修改习作。

六、作业。

 将《我的启蒙老师》修改、誊清。

 

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

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2.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3.介绍照片中的“我”。

4.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5.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

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

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它能说明什么?

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

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

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

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          (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讲评。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

他有什么特长?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你怎样评价他?

   讲评重点:

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

   板书:

介绍一个人,要层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哪件事能表现出他的特点?

   请各小组推荐:

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同学的特点。

四、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五、征求对方的意见,修改。

六、小结。

七、修改把小作文誊清。

                 

★ “依依惜别”板块

1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劳动、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分析文章,体会情感。

   1.指导理解语句:

“是啊,我是您亲手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桃李”比喻学生。

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

“阳光雨露”在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

“无不”可换成“都”,但用“无不”更能体现老师的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指导朗读这句话。

注意读好“是啊”二字。

  2.指导理解语句:

“您微笑着,把我领进教室,不,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板书:

领进大门)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指导学生理解:

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从此遨游在知识的宫殿就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2)这句话该怎么读?

指导反复朗读

(3)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3.指导理解“您总有办法…..也总有办法……“和“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什么叫魔术?

关于魔术师你知道些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理解句意:

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4.指导理解语句:

“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

”(板书:

仙子)

 

(1)仙子是什么样的?

他有什么本领?

  

(2)课文把顾老师比着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5、指导理解“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及“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在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理解句意:

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闻写“活”。

文中的“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

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6、指导理解语句:

“只有您头上·······见证。

”(板书:

银丝、皱纹)

 指导明确:

“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

二、了解写作意图。

 读到这儿,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吗?

 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几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回忆部分。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

1——————,2——————,3——————,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之情。

四、布置作业。

 毕业了,请你仿照本文,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写演讲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指导学生学写演讲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就要告别母校了,你们想对母校说写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二、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几件事。

 

(1)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3)学生集体朗读。

 (4)明确文章写了几件事。

 文章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三、分析演讲稿的特点。

 从本文看,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之后,明确:

 

(1)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演讲稿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

演讲稿要面对面地交流,听众缺少进一步思考的时间,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让人一听就懂。

写演讲稿时要敞开心扉,努力走进听众的心里,与听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2)格式规范,条理清晰。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头,也叫开场白,要有亲和力,要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的演讲成功打下基础,正文是演讲的主题部分,要有征服力,要有重点,有层次,便于听众理解,结尾要有号召力,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指导写作。

 1、如果请你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会上的演讲稿,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

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2、当堂习作。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并准备在班会和团队活动课上演讲。

 

3  给校长的建议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你认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不足?

怎样将这些建议反映给学校呢?

现在,我们就学习一篇建议书,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意见说清楚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向校长提出了什么建议?

       2、他除了提出建议之外,还说了什么?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1、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

       2、作者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改进的办法。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怎样写建议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1、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化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专用书信。

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考。

一般用商讨的语气。

 2、建议书的内容:

 

(1)摆情况:

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

 

(2)讲理由:

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

 (3)提建议:

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

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

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

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

当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

 (4)结尾:

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5)开头和署名等与其它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

四、指导写作。

 1、你认为我们学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先在心中打腹稿,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

 2、写建议书。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将同学们的建议整理出来,选择其中的几篇,交给校长。

 

4  同学录及毕业赠言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赠言,并了解同学录的作用,能做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2.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3.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两位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4.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正确判断赠言优劣,根据同学的特点说、写赠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同学们即将毕业。

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满怀豪情的少年。

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吧!

二、了解“同学录”的作用,引入“毕业赠言”。

 1、阅读《同学录》,了解同学录的作用。

 2、引入“毕业赠言”,初步了解其写法。

 的确,同学们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

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

很快大家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三、出示赠言范例,辨别优劣。

 1、出示赠言例句,学会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讨论明确:

语言优美,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很喜欢。

 

(2)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讨论明确:

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