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539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x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新词,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在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样,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秋天的怀念》吗?

课文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史铁生本人,他在21岁那年因病不幸双腿瘫痪了,在母亲的引导、鼓励下,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的身体缺撼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他从绝望的深渊走了出来,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史铁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不能正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每一棵能经历逆境的小草,都能长成苍天的大树。

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桃花心木》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

那么,林清玄在《桃花心木》中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

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

(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板书:

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1)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

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2)课文中哪个短语最能说明种树人浇水的特点?

(板书:

没有规律)

(3)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他怎么个没规律?

(4)引读4——7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疑惑不解的语气。

引读:

看到种树人的举动,作者感到奇怪,奇怪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到——

更奇怪的是——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3、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

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吧。

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有许多问题,看——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它该不会枯萎了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疑问。

4、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谜团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种树人,看他是怎样说的?

三、感受种树人的用心良苦

1、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12、13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不急着回答,请“各位种树人”再认真读读这两段,精心地准备一下。

3、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呀?

(1)教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

这位老大伯,您很忙吧?

教师:

那您怎么不每天来给桃花心木苗浇水?

为什么每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呢?

教师:

如果你每天都来浇水,而且浇一定量的水,树苗不是能长得更好吗?

(2)教师(走到另一位同学面前):

我能向您请教个问题吗?

“唉,我说你这个种树人也真是的,既不按时,也不按量给树苗浇水。

你瞧,你瞧,树苗都枯萎了,难道你不后悔吗?

(3)教师小结:

原来你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是为了让树苗在不确定中生长,没有依赖的心,好长成百年大树。

听了你的话,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种树人。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件出示):

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  )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我真不该养成依赖的心,我不能长成百年大树了。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我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谢谢你,种树人,我一定会长成百年大树,造福人类。

四、感悟育人道理

1、你们懂了,树木也懂了,那么作者呢?

他懂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读第14小节。

2、自己再默读这段话,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出思考的痕迹。

可以在小组内将批注进行交流。

3、学生结合批注说出自己的感悟。

理解这里的“不确定”指什么。

指导学生明白这里讲出了育人的道理——要告别那种一切依赖于别人的生活,从小就去经风雨,去经受艰苦的磨练,从而培养自己自主,自立的品格。

小结:

作者不只懂得了种树的道理,他还知道了育人的哲理,他可真是一个有心人哪!

4、指导朗读。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好这段话?

学生可能会说:

⑴ 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说这番话时,用激动的语气读。

⑵ 作者感悟出种树人的想要说的话,内心无比自豪,用骄傲的语气去读。

⑶ 作者说的这段话包蕴着深刻的道理,他也像一位长辈在教育着我们,我觉得应该用劝勉的语气去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这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是否也想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对你的父母或身旁的人说点什么?

大家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

六、总结:

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就能经得起任何磨难与挫折。

生活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读了再读,却一生也读不尽。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心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使我们无愧于今生今世!

板书设计:

种树————————→育人

找到水源经住考验

拼命扎根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早日成才

教后反思: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

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桃花心木》这一课,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来教,而是直奔文章主题:

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很快能找到在第十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通过反复朗读,我拎出“不确定”一词让学生理解。

通过“不确定”这个词再回过头学习桃花心木是怎样在不确定中生长的。

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者对种树人的哪些做法感到奇怪,都出现了几个“奇怪”。

学生通过读书去发现去探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了起来。

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首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其次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从而去使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

2013年的春节离我们已两个半月了吧!

但春节的喜庆与热闹却时时在脑海中回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春节的快乐吧!

  生听音乐看图片,感受春节的快乐

师:

歌曲听完了,我看到同学们都被带回了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谁能说说都看到了,听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

顺便想想你们是如何过春节的。

(生交流)

 师:

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来读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自己预习时候圈画住的生字新词读准了,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停留多读几遍,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三.检查预习

1、师:

同学读书读得非常认真,老师非常高兴。

通过初读和以前的预习,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师: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变红色的字,你们不但要把它们的字音读准还要会正确书写,边读边记一下。

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难字读音

指导难字书写(熬、逛)

 四.指导难读段

五.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

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谁来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交流。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师:

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腊月初旬——正月十九)

师:

啊呀,北京的春节持续时间可真长。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写了哪些天的事情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同桌互相合作,边读边做上标记。

开始。

 指生汇报,教师边听边出示简练的概括。

师:

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风俗习惯。

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文章真是条理鲜明,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时间顺序)

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作者祥写了哪些日子,略写了哪些日子?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六.自读自悟

  师: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般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这四个节日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或几个日子,细细品味这热闹、忙乱、喜庆又团圆的春节,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把我们过年的习俗与他们比较一下,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提出来。

  1.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年味”。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欢庆、吉祥、热闹的春节同时去感受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

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作者祥写了哪几天?

2、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3、回顾重点内容:

出示文中介绍这四个节日的词语,让学生借助词语回顾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读深悟,朗读展情,体会写法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在整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其他的节日,这样你们会了解的更多。

设计意图: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写法的特点。

交流重点如:

     

(一)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1、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方法:

你们家的粥是怎样做的?

——生说——师引导——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读句子——从写作手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方法:

出示腊八蒜图生看图描述——老舍先生只用了两个词来形容的同学们读一读,再次体会他的语言风格——生读句子

(二)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师:

同学们来读读这段,你发现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

     2、师:

再来读读这段,体会一下围绕总起句是怎样体现热闹的。

3预设: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4、生回答

    5、师总结: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及自己的寿命。

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灾难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指导朗读

师:

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

-  自由练读——指名读——

  7.说话训练

  学着这种总分的表达方式,说说你家的除夕夜。

  出示:

除夕真   。

         。

(三).正月初一。

观图说话(略处理)

     师:

你们在初一这一天干什么?

   我们随老舍先生去看看北京的小孩在初一这天干什么?

快速读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课件播放逛庙会的情景图,学生看图之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意图:

在丰富学生见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元宵节。

体会灯多、场面热闹,学习作者总分总的写作特点

1、师:

唱《卖汤圆》激情导入

  2、总谈这段侧重写了什么。

3、勾画描写灯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生交流:

灯的数量多:

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

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花灯图片(放花灯图片:

宫灯 花灯 纸灯 龙灯)

4、指导朗读师:

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

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先自己练习读读。

5.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生练读——

学习总分总的写作特点

6.师:

读了这一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红火而美丽,那么在写法上你有没有发现呢?

 总――分――总

7.小练笔:

家乡的元宵节

   提示:

可以用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词句,试着用用总分总这种写作方法。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

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布置作业

     学了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了其他地区或一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我们在说话可时进行交流。

六.师总结:

孩子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伴着春节的喜庆、吉祥,踏着美好的旋律去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去以丰硕的收获迎接2012年的春节吧!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熬粥  泡蒜

除夕    热闹

正月初一  逛庙会

正月十五  红火而美丽

教后反思: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

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对于生字的教学环节,我忽略了。

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

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

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

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

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

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

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

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

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a内容上:

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

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

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

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教后反思:

首先师生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能够在安排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方式及学习收获的调查、交流,以此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梳理问题时紧紧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

“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

”解决问题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注意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学会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并进行运用,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拓展。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思维的最好的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