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817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讲解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注释

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

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原文: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

胡儿:

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

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

不如,不及。

因风:

乘风。

因,趁、乘。

译文: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即:

是。

公大兄无奕女:

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

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

《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邱与友期行

一、相关资料

《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36篇。

《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篇。

二、课文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注释

期:

约定。

至:

到。

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乃:

才。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

(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原文: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注释

时年:

那年。

戏:

玩耍。

尊君在不:

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译文: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那人问元方:

“令尊在不在?

”元方答道:

“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原文: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释

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译文: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

“真不是人!

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原文: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惭:

感到惭愧。

引:

拉,牵拉。

顾:

回头看。

译文: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问题解疑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

“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本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

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

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导学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

自主学习

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因:

即:

大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

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

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

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

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

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

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因地制宜

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自主学习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期行:

相约同行。

舍去:

舍,舍弃;去,离开。

乃:

才。

顾:

回头看。

君:

对别人的尊称。

委:

舍弃。

引:

拉,牵拉。

不:

同“否”。

2.朗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

(1)尊君在不?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写出下列尊称和谦称分别指称谁。

尊称

谦称

令尊

家君

令堂

家慈

令爱

舍弟

贤弟

愚兄

阁下

鄙人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合作探究

一、仿照示例,从汉字的造字法角度探究文言词语的意思。

示例:

会意兼形声。

上面是人,下面是“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

从凵(qū)。

本义:

离开。

形声。

从页(xié),头。

表示与头有关。

雇声。

本义:

回头看。

会意。

从人,从言。

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本义:

真心诚意。

会意。

从弓丨。

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

本义:

拉开弓。

文中是“拉”的意思。

二、本篇课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芳的“方正”?

从如下几点可体现元芳的“方正”之气,第一,懂得“信”的重要;第二,懂得“礼”的重要;第三,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三、有人认为元芳的“入门不顾”是失礼,你对此持何看法?

倘若你是元芳,你会怎么做?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也会像元芳一样“入门不顾”,以保父亲尊严。

“入门不顾”终究不是讲礼的举动,既然辩驳有据,且对方也已经认错,那么就当以礼待之。

我会邀请他到家中小坐,尽宾主之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