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499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docx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分析方案

《礼仪与修养》课实验报告

摘要:

在实际教案实践中,我们感觉学生的礼仪修养较差,做人品位有待提高。

学生对行为规范漠视。

中职校学生现在的德育主课堂课程有《哲学》、《经济政治》、《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四门课程,但针对上述现象能行之有效的从“坐、立、行、走、站”开始传授知识的课程无。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2004年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四门课基础上增加《礼仪与修养》课,在新的德育课程观的指导下,我们分别从教案内容、教案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尝试《礼仪与修养》课课改。

即实施以任务为引领的教案内容,活动化的教案形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教案实践证明,比以往的德育课有效果。

一、《礼仪与修养》课开设背景

1、中职生现状

中专职校教育是一项职业技能的培育,培养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生存技能。

中专职校的学生其所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年龄小,认识问题感知事物处于片面性和表面性,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缺乏辨别能力。

近几年学生素质与以往相比又有明显下降,基础教育与同龄人相比较弱,多数人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不少中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

因此,我们必须在抓住同龄人德育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

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

2、德育教案现状

在实际教案实践中,我们感觉学生的礼仪修养较差,做人品位有待提高。

学生对行为规范漠视。

他们对美缺乏深刻的认识,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弱,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应成为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职校学生现在的德育主课堂课程有《哲学》、《经济政治》、《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四门课程,但针对上述现象能行之有效的从“坐、立、行、走、站”开始传授知识的课程无。

不仅如此,还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

误区一:

在教案理念方面,原有德育教育理念过分关注高尚品质的培养和崇高理想树立,案例多为“高大全”形象,脱离现今的社会生活实际,使德育形式流于虚空。

致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实际排斥的并不是道德本身而是德育的教案方式,过于理想和完美的教育忽略了学生本身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误区二:

在教案内容方面,原有德育课的教案内容往往仅限于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话题,而且不少教师在讲授各种价值观、道德观时又只停留在理论高度,缺乏结合时代的鲜活内容,让学生感觉不是事不关己就是厌烦不已。

误区三:

在教案实践方面,原有德育教育的教案形式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客体位置,通常实行以老师为单一主体的“灌输式”教育,强调道德理论和知识的接纳,而忽略了实践,造成了德育教育中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误区四:

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与表面——这突出表现在对教案成果的评价方面,德育课的考察拘泥于课堂的试卷和分数,“一卷定性”,并非将德育课看成一个长期的“养成性”教育,而是作为一个分数、一份试卷就可以评定的结果。

针对学校德育教育的这种现状,我们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中,发出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79份,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85%.问卷针对即将开设的礼仪修养课设置,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表<用百分比表示):

调查测试内容

相关陈述

调查结果百分比

对礼仪修养课的看法

与思想政治课相同

40.5%

有意义值得去学

7.0%

枯燥无聊乏味

32.4%

无所谓,没有想法

20.1%

礼仪修养课有无必要

非常必要

8.7%

对有些人必要

34.6%

没有必要无所谓

56.7

这一结果表明在长期的德育教育中,学生经常将德育课等同于“批评教育”课,将德育课老师等同于“讲大道理的人”,认为德育课没有必要学习,也不能给同学带来实质的效果,从而使学校德育课处于一种虚无地位,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成为其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3、构建新的德育课程

2002年,我校领导已经意识到了加强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2004年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四门课基础上增加《礼仪与修养》课,最初课程名称为《道德修养》,计划在中专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一学期,课时为每周一课时,教案周数为18周。

同年,我们以党中央教育部的德育教育纲领为指导,结合中专职校学生的实际,自编了《扬起青春的风帆》这本书作为《道德修养》课的教材,2005年初,《道德修养》课开始试运转。

在《道德修养》课实施三个学期后的具体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周一课时,教案周数为18周的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中,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教案还需要增加大量的礼仪规范的学习,如“坐、立、行、走、站、握手、打电话等”,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及情景练习以学习礼仪规范,经认真研讨,学校决定将《道德修养》课程延长教案周期,贯穿中专一到三年级,共6个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为每周二课时,自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一课时,教案周数均为18周。

课程名称更名为《礼仪与修养》。

为此我们又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并根据课标内容重新编制讲义,原教材《扬起青春的风帆》停止使用。

新计划从06级<2006年9月)开始实行。

   

《礼仪与修养》的“新”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内容要新。

要以以任务为引领,其内容是经过师生共同转化、创新的,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真正成了可感的、具体的,容易接受的德育内容。

其次,过程要新。

其过程是一个开放、生动的,不断有新的内容、意义生成的过程。

人的道德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师生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和融洽。

他们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探讨有关“礼仪与修养”的话题,在具体的德育实践情景中相互影响,师生角色相互转化。

第三,考核评价要新。

改变死记硬背和应付式的德育学科试卷考试的方式,大胆实行过程评价或德育成果展示的形式,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

二、《礼仪与修养》课实施情况

 在新的德育课程观的指导下,我们分别从教案内容、教案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尝试《礼仪修养》课课改。

即实施以任务为引领的教案内容,活动化的教案形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以期达到“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的目标。

1.以任务为引领的教案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要求“德育课教案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学校也提出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全面改进教育教案,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编定《礼仪与修养》时拟定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心理素质、美学鉴赏四部分内容,课程内容设置有以下特点: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教案内容一定要贴近实际。

充分了解青少年想法,不做简单和生硬的说教,而是能够贴近青少年:

●以情感教育方式为主线:

情感教育不是游离于全面发展的教育之外的,而是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失去了道德感的道德教育只是空洞的说教,正面的教育效果没有多大,反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对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

通过情感教育,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纽带,使学生信任老师,让老师引导学生。

●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结合个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健康个性的教育。

●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多比较脆弱,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育。

●结合美学鉴赏,不断用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实际课程举例

在安排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内容中,有“语言文明”这一工程任务的学习,我们确立的工程任务就是:

了解工作场合及平时生活中言谈的基本礼仪要求,敬语的使用,言谈的禁忌.通过一些工程活动练习:

活动一:

小品设计:

一个同学去医院探望外公的病情

活动二:

小品设计:

班干部到办公室向班主任老师问第二天志愿者活动的安排

活动三:

小品设计:

问路

活动四:

学生讨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掌握关于“语言的文明使用”。

德育内容经过师生共同转化、创新,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成了具体的、可感的、容易接受的德育内容。

2.活动化的教案形式      “活动化教案策略”是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活动、积极探究、自我感悟为特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案形式。

让《礼仪与修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小节目,如时事发布会、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等。

俗话说:

通情才能达理。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能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案。

●时事发布会:

我们有的老师在每节课上安排时事述评,全班同学轮流上台,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国际大事。

要求学生既要叙述时事,又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阅读取舍能力,上台讲演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还能结合时政了解各种礼仪规范,如怎样看待特奥运动员?

●课堂小辩论:

现在学生已有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独特的看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辩论。

于是我们“投其所好”,因势利导,经常举办一些小辩论会。

老师在话题的选择上很关键,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有帮助。

比如:

“对于穿裙子的女士,上楼梯时是先行还是后行?

”,既辩论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专题演讲会:

我们学校重视学生的演讲与口才的训练,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比赛并获奖。

《礼仪与修养》课上,我们结合教案内容,不定期地确定某个话题,让学生充分准备,然后安排课上时间进行演讲比赛。

演讲也许并不精彩,但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活动中得到落实,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升华了他们的思想认识。

如在教案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要构筑校园文化的诚信环境,建立诚信光荣榜,加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考试诚信不作弊,不弄虚作假,同时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主题演讲,针对诚信写自我的感想,

●多媒体展示课。

《礼仪与修养》课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时空跨度大的人文学科。

多媒体教案手段的引入恰恰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便捷有效的操作平台。

我们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案手段和计算机多媒体教案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服务于教案目标,以达到最佳教案效果。

如在教案中专门播放了有关职业的礼仪修养录像带,让同学直观的认识到工作中的“站、坐、走”姿即谈吐、接电话的公司礼节,“不学礼无以立”,教育学生注重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正反两方面以事例教案,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课堂情景剧。

要学生自己创作小品、话剧、轻喜剧,自编自导自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前面所述的“语言文明”这一内容,其活动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例:

活动三:

小品设计:

问路

【活动目标】让我们从语言开始、从今天开始,学做人,会做人。

【活动内容】问路

请同学自己设计情景小品,如

甲:

先生,您好<点头示意)请问您市百一店怎么走?

乙:

喔,先生,您好<点头示意)是市百一店吗?

离这里不远了,我可以带上你一段。

甲:

那谢谢你了。

乙:

别客气,不用谢。

市百一店解放以前是大新公司,是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之一。

喔,前面就是。

甲:

谢谢你为我带路,谢谢<伸手握手),再见。

乙:

<伸手握手),再见。

●课堂游戏及其它。

孝敬父母仍是当代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在具体教案中,教育学生尊敬父母,与父母沟到校刊发表以鼓舞学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上还以游戏的形式测试学生,让他们写下五项自己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然后依照重要性顺序依次去掉,许多学生都留下父母不再划,有些甚至大喊着要求老师不要再划下去,“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父母对自己非常重要”,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与父母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还配合学校学生处在学生中开展了“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

在目标设定上坚持家庭、学校、学业、社会相结合,家庭要求学生“培养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做一名遵守家庭道德好子女”,学校里“培养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品德,做一名遵守校纪校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业中要“精通专业、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的品质,做一名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工作者和专门人才”,社会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做一名遵守社会公德的优秀青年”,要求其在学期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给长辈写一封家书,给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遵守社会公德,活动结束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与学生处联合举办“礼仪小品展示”,以促进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礼仪,更深入的领会礼仪。

此外,我们还创新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渠道,采取个别教育,咨询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环境教育等,呈现多渠道多层次的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加强公德教育,鼓励同学去敬老院参加志愿者服务,参加公益劳动,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案中灵活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主动投入,产生情感体验,便于学生主动领悟道德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道德认识,实践道德行为。

3.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礼仪与修养》课作为一门课程总得考核评价,如何考核评价直接影响课改的走向与深度。

采用什么方式来评价,如何确定学生的学分?

我校德育积极的成功实践给《礼仪与修养》课的评价方式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实行德育课程的评价多元化,即对学生德育课程活动参与、知识学习、德育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汇总得出学分。

3.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礼仪与修养》课作为一门课程需要考核评价,如何考核评价直接影响课改的走向与深度。

采用什么方式来评价,如何确定学生的学分?

我校德育积极的成功实践给《礼仪与修养》课的评价方式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实行德育课程的评价多元化,即对学生德育课程活动参与、知识学习、德育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汇总得出学分。

附,《礼仪与修养》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

《礼仪与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公共场所、家庭的基本礼仪规范,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美学鉴赏等内容,涉及做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及其重要性,更要多加练习行为规范。

它的考核主要是形成考、过程考、全方位的考。

而不是书面考,只看卷面的结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任课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参与实践等的评价,分值占70%。

2>.该班其它任课教师的评价,主要观察其课内表现,分值15%。

3>.同学之间互评,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分值占15%。

●特别说明:

1>.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如某一门科不及格,可用其它积分替代及格。

而《礼仪与修养》不可替代。

若出现不及格或作弊等不良行为,学生毕业学校暂缓推荐就业。

2>.课外、校外看到的学生表现也可进入考核。

3>.对学校进行的活动积极参与的同学应加分。

4>.为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我们在学分上设计了行为规范奖惩附加分,也就是将得出的学分参照个人的积分进行加减。

在操作上,对学期中有突出表现或明显进步的加分;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扣分。

体现了德育课程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的要求。

●关于不及格问题

1>.若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出现不及格现象,任课教师可在第二学期前8周内对不及格同学进行考核,对其言行举止给予充分关注,同时可以询问其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同学对其的观察,并可以结合一定的书面形式给予考核通过予否的评价。

2>.若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出现不及格现象,考核方式基本同上,不同之处在于考核时间为第二学年的前三周内。

在具体课堂教案活动中,也有详细的评价,仍然以前面所述的“语言文明”这一内容来举例:

活动三:

小品设计:

问路

【活动目标】让我们从语言开始、从今天开始,学做人,会做人。

【活动内容】问路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分为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

学生评价:

1>.对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这次活动总的评价是?

3>.你觉得这次活动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老师评价:

1>.学生对这种活动形式是否欢迎?

2>.对学生完成活动(参与表演及进行评论>的情况是否满意?

3>.学生完成活动的成绩。

活动四:

学生讨论

【活动目标】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加确立哪种语言方式更好,并在观念的引领下有正确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讨论我们周围人的语言状态,教师加入讨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有不同意见者可以进行适当辩论。

【活动评价】

主要是老师对各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占30%

观察视角是否正面占40%

遵守规则纪律占占20%

发言是否有创意占10%

活动总评价100%

 

三、《礼仪与修养》课改成效

我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

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坚实的德育工作基础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育课改的肥沃土壤,《礼仪与修养》课改初见成效。

首先,《礼仪与修养》课改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开始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逐渐愿意上这门课,也不反感接受教育了,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我校04届报关专业的一个同学,在谈到对《礼仪与修养》课的感受时说:

“……原来德育课也是一门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课程,我现在开始喜欢上德育课了。

其次,我们明显感觉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礼仪与修养》课改以后,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动起来了。

通过动手、动脑的准备、表演,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活动化的课堂形式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动起来的同时,他们也一次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一位老师深有感慨地说,过去德育课上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没有了,现在的课堂才真正成为了师生共同的天地。

第三,这样的课堂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指导思想。

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教育,从而提高了课堂教案中德育教育的内化率,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动的道德主体奠定了基础。

第四,《礼仪与修养》课带来的转变正在影响着我们其它的德育课,在内容的选择,教法的取舍,成绩的考核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每学期,我们都进行或大或小的调研,比如最近一次通过对学生、对家长教师、及学生实习单位的调研显示:

《礼仪与修养》将传统的外在规范变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做到德育“知行合一”,改变传统的教案手段与教案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配合,实践证明比以往的德育课有效果。

四、教师观念的转变

学校要求各教案部都要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要求优化教师队伍:

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思维观念,而且要能胜任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案要求。

我们在制定课标,开始编写讲义之后,立即着手实施教师的培训,通过讲解新讲义,集体备课,上公开示范研讨课等转化德育教师原有的教案观念,提出让课堂“动”起来,但不要为了“动”而“动”,使课堂停留在浅层次的“活动秀”中,与以往德育课相比,备课要更加精心,备课内容要广而深,即,课堂活动设计要以学生的专业为依据考虑他们今后工作岗位的礼仪需要,要有机的结合德育使课程内容得到提升。

思想引领行动,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们思想观念的转化,才有了对《礼仪与修养》课非常好的反馈,行文至此,向各位教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更加不易!

结束语

我们在教案实践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学生们并未全部达到理想的状态,有少部分学生向老师抱怨说从小到大老是这么讲,没有新意。

也表明了教案还需要更进一步创新,同样的道理需要寻找更新的观察角度与支撑点。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德育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所为,礼仪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伴随人生历程的教育过程,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构的教育,仅仅几个课时的短暂教案,并不能使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班级与以往相比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班级荣誉感增强,游戏活动使他们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但如何使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与不断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