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824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下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高一语文试题

1、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bì)  羹汤(ɡēnɡ)徘徊(huí)承载(zài)

B.背鳍(qí)玄虚(xuán)刹那(shà)专横(hènɡ)

C.阻碍(zǔ)广袤(mào)蹩脚(bié)模糊(muó)

D.媒介(jiè)雏形(chú)乙烯(xī)萝卜(bo)

2、下列多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凋敝一筹莫展躁动不安B、舟楫戕害真知灼见出类拔萃

C、惊愕弥补 孽根祸胎 初见端睨D、樯橹 绣闼 阿谀奉承 金榜题名

3、在原文横线中填入关联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看见鱼翅,_____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______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_______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_________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_______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A、却只要而却而

B、并如果而而却

C、并只要只只却

D、却如果只却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主,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5、下列各项中。

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B.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

C.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D.当中国小将周洋力压群芳,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包围率先到达终点时,全场观众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③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羞:

害羞)

B、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

一起)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因此)

  D、左右欲刃相如(刃:

刀)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颇的“负荆请罪”既表现了他真诚坦率、知错必改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喜爱争权夺利的一面,比较全面的塑造了廉颇的人物形象。

  B、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

  D、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

  10.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分)

  译文: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11—12题。

 塞外杂咏①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

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作者因禁烟事被贬伊犁(今新疆伊宁)。

这首诗是作者出嘉峪关(长城的终点)后至伊犁途中写的。

②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

11、诗人运用哪些手法来写天山?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枯松倒挂倚绝壁。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骑突出刀枪鸣。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舞榭歌台,。

(6),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14、15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4、文学类文本(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琴声中的玫瑰

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

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

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器。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的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30元。

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

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

然而在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

”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

“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

”“你妈妈会明白的。

”那位评委暧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

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

“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

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

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

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

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

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

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

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

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

她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的标题“琴声中的玫瑰”中“玫瑰”与开篇“高贵而优雅”相照应,主要是为了形象地说明小雪的琴声是所有钢琴声中最好听的。

B.第⑦段中母亲没说什么,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也暗示了母亲拂去了滚滚红尘中的污染,而且以这种从容不迫的动作做出表率,和后面婉言谢绝相照应。

C.文中两处画横线处写到琴声,都运用了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琴声的清脆悦耳、细腻温柔、婉转多变和神奇美妙的特点。

D.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小小的骚动”,这两次“骚动”的原因不相同,第一次是因为小雪与众不同的淑女形象,第二次是因为小雪不同凡响的琴艺。

E.小说语言优美生动;结尾小雪没有通过考级,可以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批判,引人深思。

(2)小说多次提及或描写音乐,请归纳说出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分)

(3)请举例分析说明小雪是怎样的一个人?

(6分)

(4)请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从小说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6分)

15、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

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

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还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奠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莫言说:

“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

“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

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

”他说:

“我从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

1981年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

”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

《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

获奖后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要的。

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到了《透明的红萝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

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

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30年,故事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

就像我写高密县,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它可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M.Yhomaslnge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

“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

”对此,莫言表示,“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

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

鲁迅的文体再放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

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

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言;其次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

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0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所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是要把写作内容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评论家说:

莫言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这个说法,表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点。

(6分)

(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

(4)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原因有很多,请你就“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新闻周刊》2012年第一期策划了一个专题“做点无用的事”,呼吁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功、成名无关的事,并认为这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

那么,是否应该做点无用的事?

请以此为辩题,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应该做点无用的事)或反方(不应该作无用的事),拟写一段辩论词。

(5分)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

17、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三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

(6分)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春天的清晰;,;,;,: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位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杂志社任主编的朋友,名片上除了姓名和联系方式,没有任何头衔,只印有一行字:

你微笑,世界也微笑。

每当他递出名片的时候,都能看到对方会心的微笑。

要求:

(1)800个字以上(含标点符号)。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

(5)

高一下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参考答案

1-9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答案:

D

解析:

A项,“譬”应读pì,“徊”应读huái;B项,“刹”应读chà;C项,“模”应读mó。

2.C(C端睨应为端倪)

3.C

4、【答案】B解析:

A.语序不当,“改善”与“保障”互换,“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与“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互换;C.句式杂糅,“靠的是”与“取得的”两种句式混在一起,可选用一种句式;D.句子歧义,一种理解是“校长和本校的其他领导”,另一种理解是“本校校长和外校的领导”。

5、【答案】A【解析】依样画葫芦:

比喻按现成的样子照着做。

下车伊始:

现多比喻初到一个地方,不了解那里的情况。

语境不当。

如雷贯耳:

像雷声穿透内耳。

比喻人的名气很大。

对象用错。

6、C(根据前后句意判定)

7、B8、C9、A

10、

(1)五亩住宅的场地,(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树”、“以”、“衣”、状语后置句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2)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顾”、“所以”、“徒”、“以”各1分,判断句式1分,共5分。

11、①比喻。

首句用“万笏”来写天山群峰耸立的雄姿用“琼瑶”比喻山上的积雪写出天山的壮美。

②拟人。

“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两句写出天山如同主人一样成为诗人的向导和旅伴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安慰。

12、西行途中的寂寥,身处逆境中的幽默乐观,以及感叹时不饶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2)一尊还酹江月。

(3)银瓶乍破水浆迸。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梧桐更兼细雨

14、

(1)AC(A玫瑰的优雅高贵,更重要的是象征着小雪内心的纯净和高贵C项第二句修辞没有排比)

(2)①用音乐来表现刻画人物形象特点。

多次音乐描写表明了小雪琴技高超不凡,心灵纯净美好。

②用音乐来营造小说安静纯美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小雪弹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表明了她想尽快考级过关,减轻母亲的负担但又不愿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矛盾痛苦心情;考试时的音乐也能表明她平静的心情。

③用音乐来生动含蓄地表现升华小说主题。

如“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两次出现说明音乐是人的洁净心灵的表达,把音乐记在心里,就能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同时也表明做人要如音乐般纯净,不能被世俗沾染。

(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2分)

(3)①纯洁美好(形象优雅)②勤学苦练、琴艺高超 ③温柔懂事、品格高尚。

(例子在文中相应段落找)

(4)小雪的角度:

①做人要正直,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良心。

②在遭遇不公时,要冷静。

③对于世俗的污染,我们要敢于用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敢于对世俗说“不”。

母亲的角度: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

音乐艺术的角度:

①琴艺的获得,要靠艰苦磨炼;艺术的更高追求需要的是执著不懈。

②音乐是艺术,不要拿世俗玷污纯洁的艺术。

(每个角度任答一点即可)

15、

(1)(5分)EA

【评分标准】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原文说我“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的只是“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也并没有说是“必由之路”。

C项文中“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而不是“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

D项文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原文不是肯定的。

(2)(6分)①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

②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且以心理活动描写见长。

③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

【评分标准】每点3分,答对2点即可得6分。

意思对即可。

(3)(6分)①谦虚,为人低调。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

②不断学习和创新。

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

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③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

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一:

阅读经典对写作有促进作用。

理由:

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②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

③优秀作家作品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如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

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观点二:

故乡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故乡和文学关系密切。

理由:

①故乡的文化元素渗透到作品。

莫言的作品都留有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文化元素,甚至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

②故事素材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