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839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金沙县川达煤矿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

采煤队

施工负责人:

卞德松

编制人:

杨广利

 

日期:

二OO四年七月十八日

 

124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纪要

时间:

2004年7月20日上午9:

00

地点:

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

刘庆吉

参加人员:

郭乃庆张广霖孙克明卞德松冯贞武杨广利

1、会议对本规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已归纳补充到规程的有关章节,请施工单位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2、在本规程执行时,如果现场发现新情况时,届时根据现场实际另行补充措施,施工时按补充措施执行。

 

领导审批:

总工程师:

 

矿长:

目录

第一章编写依据及有关要求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第四章循环作业图表、劳动组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第五章通风与主要生产系统

第六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章避灾线路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有关要求

一、编制依据

本规程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顶板管理实施细则》、采区设计及《采煤地质说明书》编制,并严格遵守《贵州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县、乡煤碳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及质量标准化要求。

二、有关要求

1、要求回采过断层及地质条件变化改变支护参数时,要及时补充相关措施。

2、加强对水、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

第二章地质概况

一、概况

1243工作面位于川达煤矿井田1245水平水平运输大巷(原一平巷),原车场上口100米处,该工作面是一水平第二个回采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迭系龙谭组9﹟煤,煤层厚度为3米左右。

煤层产状倾向2400~3300,倾角80~100,该项工作面从井上下对照图得知:

本工作面范围内无任何建筑物、河流、湖泊,地表为山坡地形,坡度在450以上。

工作面距地表垂深在299~374米之间。

二、储量

平面积m2

倾角(度)

采高m

容重T/m3

地质储量

(万T)

可采储量

(万T)

5400

9

2.8

1.56

2.5

2.2

三、顶底板:

一、说明书

工作面位置及简要说明

煤层名称

9#煤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西翼

巷道名称

1243回采工作面

地面标高

+1252

巷道标高

+1243

地面名称

山岭地形

井下位置及四临采掘情况

工作面向北向西是原国营矿的采空区,向东为我矿没开采的煤层。

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上无任何河流、房屋、农舍。

煤厚

煤层总厚(m)

3.2

煤层结构

单一

煤层倾角(°)

10

煤质

Wf(%)

Ag(%)

Vr(%)

Sqg(%)

Qgw(J/g)

煤岩类型

牌号

1.24-1.76

12.7-15.4

5.17-5.98

0.86-1.01

30639-31088

无烟煤

黑色、条痕色为褐色,具沥青光泽,半暗—半亮型煤,由暗煤、亮煤组成,叶片状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

煤层顶底板

类别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石特征

顶板

伪顶

泥岩

0.3-0.8

灰黑色

直接顶

细粉质砂岩

1.2

灰黑色,局部含砂,破碎。

老顶

砂岩

2.3

灰白色,中细粒,裂隙发育。

底板

直接底

泥岩

1.6

灰黑色,致密,含粉砂。

地质构造

本面地质构造较较为简单,为单一构造。

中间夹有0.2-0.4m的软分层,时有夹矸。

水文地质

该工作面区域范围内水文地质结构简单,无含水层,且周围无老空区及老塘积水,因此,该工作面无水灾影响。

其他影响因素

地温

210

地压

瓦斯及防突管理

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0m3/t*d,属高瓦斯区,且时有瓦斯突

出现象发生,要制定瓦斯抽放措施,坚持“四位一体”的防突管理体系,加强通风。

煤尘

煤尘虽无爆炸危险性,但对人体有危害,要加强防尘工作。

煤层的自燃

无自燃的倾向性

普氏硬度(f)

煤层

夹矸

直接顶

直接底

储量计算

煤层

块段

编号

平面

积m2

倾角

°

斜面

积m2

平均厚

度m

工业

万t

回收

率%

可采

万t

容重

合计

1182

26400

10

26900

3.2

8.5

95

8.1

1.37

问题及建议

1、煤层顶板岩性虽好,但此工作面两巷形成已久,顶板破碎较为严重,所以在回采中要加强支护管理。

2、应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特别是防突管理要加强。

附图

1、1243回采工作面平面图(1:

1000);

2、综合柱状图(1:

500)。

1243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

500)

层号

柱况

层厚

累厚

颜色

岩性

岩性描术

1

7.71

7.71

深灰

砂质页岩

含砂质多,呈条带状,底部砂质均匀

2

14.85

22.56

灰-灰白

砂岩

中细粒,夹黑色炭纹,有4~5mm裂隙。

3

6.7

29.26

深灰

泥岩

块状,多滑面,夹少许植物化石

4

4.4

33.66

黑色

3煤

块状结构,半亮~半暗型

5

1.6

35.26

深灰

泥岩

块状,节理发育,多含植物化石

6

0.4

35.66

黑色

4煤

半暗型,土状油脂光泽

7

11.07

46.73

深灰

泥岩

块状,致密,局部含菱铁矿鲕粒

8

2.73

49.46

灰白

砂岩

中粒,泥质胶结,有斜层理

9

13.80

63.26

浅灰色

页岩

浅灰色为主,间杂暗紫色,含铝土质

 

回采工作面平面图(1:

1000)

废巷

 

四、构造

该面位于官田向全村东翼,走向较稳定,切眼位于向斜的核部,,该面在回采过程中将穿过一条废巷(如图示)材料道掘进揭露这条废巷时,废巷已被压实,预计废巷对回采影响不大。

本工作面构造比较简单,为单一构造。

五、水文

1.本工作面无任何含水层。

2.因工作面北边、南边靠近原国营矿的采空区,要时刻注意老塘积水向我矿渗透,加强防水治理工作。

六、其它

1、工作面回采接近废巷时,要制定特殊措施,查明老巷的瓦斯和冒落等情况,并加强工作面支护工作。

2、加强地质水文观测,及时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回采。

3、加强“一通三防”工作,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

在回采过程中在上下出口加两个木垛。

4、加强工作面的防突预测,工作面瓦斯检查,特别是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5、加强腰巷的板墙门管理,防止风流短路。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一、采煤方法

1、根据我矿煤田的自然条件及巷道布置方式,本工作面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倾斜采煤方法。

2、本面采用DZ-28外注式单体支护,确定工作面采高为3.0米。

二、回采工艺

1、落煤方法:

主要采用打眼放炮,爆破落煤,对松散易片帮煤层,采用手镐落煤,每一次开邦距离为1.2米。

2、落煤器材:

采用MSZ—12型煤电钻,1.4米麻花钻杆,双蕊放炮母线,2#矿用硝铵炸药,瞬发电雷管,MFB-100型起爆器。

3、爆破说明书。

(1)放炮方法。

工作面采用分段放炮,分段长为3米,单接单放,先起爆底眼再起爆顶眼。

(2)炮眼布置图。

平面图

 

剖面图

 

850

装药结构图

1——雷管2——炸药3——黄泥4——水炮泥

装药及封孔结构图

3

 

(3)爆破图表

炮炮眼名称

炮眼布置

炸药

雷管

封孔

位置(米)

方向

(度)

间距

深度

循环个

种类

每孔用药量

循环用量

种类

循环用量

封孔材料

距顶板

距底板

水平

俯角

底底眼

0.3

70

10

1

1.2

95

2#矿用硝铵炸药

2

190

瞬发电雷管

95

黄泥水炮泥

顶顶眼

0.8

70

1.5

0.7

63

1

63

63

说说明

(1)工作面采用正向连续装药,即炸药→引药→黄泥→水炮泥→黄泥。

(2)顶板破碎、易片帮地段可适应减少炮眼和装药量,或不打顶眼用镐刨。

4、装煤:

采用放炮装煤与人工装煤相结合的方法。

5、运煤:

工作面采用刮板溜子运煤,溜头接车,电绞提升,电瓶车车运输。

6、切眼装面及初采措施:

(1)将工作面切眼从上向下将浮煤清理干净,高不低于2.5米,变形严重的棚子要打好临时支护,片帮漏顶的地方要背紧接实。

(2)装面时必须先用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二梁二柱支护好,带销子一端朝向煤帮,并扶成正悬臂齐头棚,保持棚距1米排距1.2米。

(3)装面时,切眼宽度不够时,用手镐向煤帮扩帮,确保两梁两柱正常装面。

(4)初采时要逐步刷齐工作面,确保工作面正常推进时梁头平齐。

(5)装面时梁上穿小棍与顶板交接,防止梁子打滑。

(6)初采时要及时上齐特殊支护,打木垛,并确保初撑力不小于9吨。

7、工作面支护

(1)普通支护。

1)支护材料:

采用DZ-28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HDJB-1200型铰接顶梁。

2)支护形式:

采用正悬壁一梁一柱走向齐头棚支护,用柳棍进行封顶,每棚用柳棍3根,支护棚距为0.8米,排距为1.2米,支护密度为1.04根/米2。

3)支护工具:

水平锲、镐、锨、卸载手把等。

(1)特殊支护

1)超前架棚

根据矿压分析,材溜两道近工作面20米范围内架设双排架棚,作为超前加强支护。

材料采用DZ-28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一梁一柱。

2)倾向架棚

采用DZ-28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Ф180×2000毫米的园木,一梁两柱。

要求工作面内架设两排倾向棚,首尾相连,打在靠近切顶线两档顶梁下,倾向棚的棚腿要有一定的迎山角,并一直打到材料道上帮,两排倾向架棚的顶梁连结处要相错50至100公分。

3)钢丝绳

为增强支护棚的稳定性和在倾斜方向上的整体连结性,防止支柱卸载倒柱伤人,靠近煤帮的两档支柱都用钢丝绳进行整体连结。

8、备用材料:

备用材料数量不得低于工作面支护材料的10%,且堆放在工作面材料道内,距工作面上出口保持35米以外的安全地点。

9、支护顺序要求:

1)支护顺序。

打眼放炮落煤→掏梁窝挂梁→穿小棍接顶→打上水平楔→出煤→栽临时腿→移溜→栽正规腿→清扫浮煤。

2)支护要求。

放炮后,首先进行敲邦问顶,处理松动煤岩,刨肩窝、挂梁、打水平楔,穿棍结顶,挂梁时保证梁头平齐,不得上下甩头,局部掉顶要用木料接实顶板,支柱要垂直顶底板,棚距均匀,顶要背严,扎绳间距不大于200毫米,,工作面要求支柱要栽直,煤帮要平直,不得留有伞檐,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9吨(110KN)。

10、顶板管理

(1)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放顶步距的确定,本面采用三、四档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为6米,最小控顶距为4.8米,放顶步距为1.2米,工作面下出口设超前档沿走向长1.2米,倾向长3米。

(3)初次放顶及正常放顶期间的顶板管理。

1)放顶前,加强工作面支护的检查验收工作,加强回采矿压观测。

2)初放回料前,对工作面支护进行二次升压,且按要求上齐特殊支护。

3)初放回料采用分两段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

分段处应选在顶板较好的地方,且要设好挡矸帘。

4)正常放顶为见五回一,每次回料前,对第四档支柱进行升压,然后回第五档料,回料时可分段进行。

(4)回料方式及顺序

1)回料方式:

工作面支柱采用人工回料,设备有卸载手把、牵引绳、注液枪、手镐、锤、水平楔、手拉葫芦等。

2)回柱顺序及要求:

回料时按由下向上的顺序分组进行,回料组间距大于15米,回料地点15米以内严禁有其它工序平行作业,回料时观察好顶板,打扫净浮煤,架设好倾向架棚,维护好顶板,清理好退路,档好矸石,分段地点必须选在无地质构造,顶板冒落充分,顶板完整,支架完好的地方。

顶板条件较差的地方采用远距离卸载,卸载距离不小于3~5米,回出的支柱要及时打在新切顶线下,全部承载,顶梁堆放整齐、铁鞋吊挂好。

11、工作面布置图。

(附后)

第四章循环作业图表劳动组织主要经济指标表

一、循环作业图表(附后)

二、劳动组织表

序号

工种

白班

中班

夜班

备注

1

打眼工

1

1

1

3

2

放炮工

1

1

1

3

3

开溜工

2

2

2

6

4

综合工种

8

8

8

24

5

备料工

2

2

6

维修工

1

1

7

电绞工

1

1

1

3

8

泵站工

1

1

1

3

9

送饭工

1

1

10

队排长

1

1

1

3

11

两道回料超前支护

1

1

总计

19

19

21

59

三、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作面走向长

90

2

工作面倾向长

80

平均值

3

煤层倾角

平均值

4

采高

2.8

5

地质储量

万吨

2.2

6

回采率

%

88

7

回采储量

万吨

2.5

8

采煤方法

/

走向长壁

9

顶板管理

/

全部垮落法

10

循环进尺

1.2

11

循环产量

60

12

生产方式

自采自回

13

平均日进尺

1.2

14

日产量

180

15

可采日期

180

16

出勤人数

59

17

回采工效

吨/工

3.1

18

月产量

5400

19

雷管用量

个/日

158

20

炸药用量

卷/日

253

22

支柱占用量

根/T

1036

第五章通风与主要生产系统

一、运料系统

地面料场→主平峒→1251车场→11.4电绞→1243溜子道

二、运煤系统

1243工作面→1243溜子道→1243电绞反坡→1251车场→主平峒→地面。

废巷

运煤、运料系统图

 

图例:

运煤线路

运料线路

 

三、通风防尘系统

(一)概述:

该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QCH41.5m3/min,QCO20.2m3/m。

(二)配风依据:

《金沙县川达煤矿风量计算细则》。

(三)通风系统:

1、风量计算:

(1)按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少于4m3/min,Q采=N×4=19×4=76m3/min。

式中:

N——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Q采——采煤工作实际需风量m3/min

(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该面绝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5m3/min(经验数据)

Q采=100×qCH4×K采=100×1.5×2=300m3/min

式中:

qCH4——绝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

K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炮采可取K采=1.4~2

Q采——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3)按工作面温度以及风速计算:

该面平均采高为2.8米,工作面空间宽为4.5米,断面为4.5×2.8×0.7=8.82m2,

Q采=60×V采×S采=60×0.7×8.82=370m3/min,

式中:

V采——工作面230C时风速0。

7m3/min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低风风速验算:

工作面的最低风量为140m3/min

Q采=15×S采=15×9.3=140m3/min

式中: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高风量为2232m3/min

Q采=240×S采=240×9.3=2232m3/min

式中: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5)该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取370m3/min。

2、风流的流动路线。

地面→主平峒→1251车场→1243溜子道→1243工作面→1243材料道→风桥→主要回风巷→风井→地面。

(详见图4,通风系统图)。

 

 

 

废巷

通风系统示意图

 

 

图例:

新鲜风流

泛风

调节风门

(四)瓦斯检查

1、该工作面的瓦斯检查执行专人定点“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结合巡回检查制度,瓦斯工必须持证上岗。

2、工作面分五个点检查,分别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隅角、材料道,在工作面上、下出口20米范围内各放置一块瓦斯检查牌,上出口牌板标点为:

材料道、上隅角、上部、中部;下出口牌板为下部。

3、瓦斯检查顺序为:

溜子道→工作面→材料道,检查时不得反向,每次检查后都要立即记入瓦斯检查手册,如发生含量异常时要告之现场人员,汇报调度室并采取措施处理。

牌板、手册和日报表“三对口”,瓦斯报表每日要送矿长、总工程师签阅。

4、瓦斯检查人员在检查瓦斯的同时,要对工作面的打眼、放炮、洒水防尘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查自己所辖区域的通风防尘设施,若发现有损坏要立即汇报队部值班员安排处理。

5、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停止用电钻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1%时,严禁放炮,并立即汇报调度室安排处理。

6、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7、该工作面内,如有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内,局部积聚沼气浓度达到2%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8、当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报矿总工程师进行处理。

(五)防尘系统(见图5防尘系统示意图)

1、该工作面的防尘水源采用风井静压水池供水。

2、该工作面两道内均采用直径15毫米塑料管作防尘管道。

3、工作面内的洒水防尘由施工单位使用注液枪进行,两道内由通风队定期洒水防尘,冲洗巷道,不得有积尘现象。

4、所有溜子道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装置,开溜时要及时打开喷降尘,并在两道内安装净化水幕,由采煤队负责正常使用。

5、在工作面的下出口安装一组净化水幕并和工作面顺槽溜转载点喷雾实行闸阀联锁,开溜时要及时打开下出口的水幕。

6、工作面放炮要使用水炮泥,水炮泥用注液枪注水。

7、两道防尘设施由通风队负责日常维护管理,施工单位不得任意破坏,一旦发现破坏,应立即追查处理。

9、每半月一次由通风队负责对该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测定一次,并根据需要随时测定。

10、所有工作面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五)供水系统:

风井水池→技改巷→1251车场→1243溜子道→1243工作面道

→乳化液泵站→1243溜子道→工作面。

(六)1243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1、1243材溜两道消防管路用用防尘管路系统。

2、1243材溜两道内备用灭火器2台,1243工作面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区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3、对工作面的有空区的三角点都用不燃物充满,对高冒地区都定期检查有害气体,检查结果都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

4、材溜两道内必须各安设大于30米的消防软管。

5、加强工作面上隅角防灭火管理,由救护队员每旬检查一次气体成份,进行气体分析,并把检查结果记录在现场检查牌板和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调度室和有关领导。

1243工作面防尘、防灭火系统示意图

废巷

 

图例:

防尘管路三通

闸阀转载点喷雾

水幕灭火器

第六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一、打眼、放炮安全技术措施

1、打眼前,先检查打眼设备的完好性及支柱、煤壁顶板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炮眼不得正对支柱,顶板破碎,煤壁片帮时,炮眼可布置稀一些,或不打顶眼,只放底炮。

3、打完眼结束后,将电缆盘好放回材溜两道。

4、装药时,用木质(或塑料)炮棍将药卷轻轻送入眼底,药卷彼此接触密切、,炮眼的剩余部分用黄泥、水炮泥及黄泥充满封实。

5、雷管的脚线头,必须互相扭结短路,并吊挂起来,严禁与金属等导体接触。

6、放炮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放炮由放炮员一人进行。

7、顶板易冒时,采用随放炮,随挂梁,必要时,要先挂梁,做好临时支护方可放炮,且只放底炮。

8、放炮前后,要发出明显的放炮及解除信号。

9、放炮前要设好放炮地点上下的警戒,警戒距离为30米。

10、放炮器钥匙要由放炮员一人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

11、放炮后,放炮员和班组长必须巡视放炮地点,检查顶板、支护、瞎炮、残炮等情况,如有危险必须及时处理。

12、放炮后,只有当炮烟吹散,警戒解除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13、发现瞎炮必须在排长指挥下,采用正确方法处理,连线不良重新连线,否则距瞎炮0.3米处打一平行眼,重新装药放炮,并找出残剩雷管炸药。

严禁手拉、镐刨等错误方法操作。

14、放炮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大于1%时严禁放炮,并及时汇报调度室。

15、放炮地点附近支柱不稳或炮眼封孔不符合要求时,严禁放炮。

16、放炮时注意保护好电缆、开关以及高压管线,溜子道运输机停止运转时,工作面不许放炮。

17、放炮工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检查放炮地点的瓦斯浓度,发现瓦斯超限或风流不稳,风量不足时,严禁放炮。

18、严格执行炮前炮后洒水防尘制度。

二、采煤与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使用支柱必须经过试验,严禁使用坏支柱,损坏支柱要及时更换,运出,加强工程质量验收,确保支柱有力,初撑力不小于9吨,安全回采。

2、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工作地点顶板、煤壁、支护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3、放炮后将本组上方挂好一棚梁子,打好支柱,防止上方煤矸砸人,保证作业时的安全。

4、放炮前,煤邦支柱实行二次升压,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吨,不合格棚柱改好,对于梁子不平,支柱升不上劲的棚子,将全承载支柱移至煤帮打上迎柱,防止放炮倒棚掉顶。

5、放炮后及时挂梁、支柱,顶梁应平直铰接,不得上下甩头,穿顶时枇子笆片要穿好瞒严,局部掉顶要用木料接实顶板,不得出现屋脊棚现象,穿顶后,打紧水平楔,不得用其他物件代替水平楔,挂梁子应跟顶,如有顶炭应找掉。

6、基本支柱必须做到及时,牢固,棚挡均匀,迎山有劲,支柱底全部穿鞋,铁鞋链要挂好,升足劲,初撑力不小于9吨,破碎顶板应先掏梁窝,片邦严重的地方及时进行临时支护,铰接顶梁前端顶到煤壁上。

7、工作面煤壁必须采直,不得留有伞檐,煤根和松动煤块,不准空棚,缺柱。

8、工作面栽腿时要两人合作,严禁单人单独作业,操作时注液枪头严禁对准他人或自己,使用后的高压枪及枪管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