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362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行教学设计doc.docx

山行教学设计doc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

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

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

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

(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

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

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

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

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教学设计-

喜欢旅游吗?

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

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

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

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

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

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

马车出现。

]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

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

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

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

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教学设计-

同学们,前天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渐渐变凉了,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写秋天景物的,(出示)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

读准字音。

2.朗读古诗要讲究节奏和韵味,听我来读一读这首诗。

(配乐范读)

一起读。

(简介杜牧)(课件:

杜牧)

3.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

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刻苦学习,写诗,25岁就参加考试,金榜题名。

杜牧的诗立意新奇,语言优美。

他又熟悉兵法,文武双全。

他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有一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

这首诗就是──(出示山行)

2、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

岳麓山)

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

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

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来到岳麓山,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

(出示古诗)

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

★⑴远上:

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

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

石头小路。

斜:

弯弯曲曲。

请大家结合词义来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

我们按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把诗句顺序变一下:

寒山石径斜远山(指名说诗意。

★⑵沿着山间石头小路行走,我们抬头远望又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白云人家)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⑶嗯,这时候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呢?

坐是什么意思?

(因为)晚是什么意思?

(傍晚)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我们也改变一下句子顺序:

停车坐爱晚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

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

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用上这样的句子。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吧。

(播放枫树林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想不想夸夸它呢?

(教师点评:

对枫林的热爱。

★⑷难怪大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齐读)

霜叶是什么意思?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呢?

(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

)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

我们来研究研究。

2.集体交流:

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堂作业

《习字册》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

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

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

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资料提供者: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

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自由谈,并说理由。

)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

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

(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

你们感觉怎么样?

师: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

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

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

(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

检查字音。

师: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

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

请你圈一圈,画一画。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

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

是怎么知道的?

(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

寒山石径

生处

红于

坐爱

师: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

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

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

说得太好了。

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

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

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

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

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

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

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

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

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

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

师:

还想读吗?

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

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

请你读一读。

《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

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

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

景:

{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

情:

热爱自然

 

《山行》教学设计-

(2)作者:

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

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

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

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

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

(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

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

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

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

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教学设计-

喜欢旅游吗?

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

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

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

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

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

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

马车出现。

]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

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

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