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460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docx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

总学时60理论学时44实践学时16

学分数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考试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1、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作用;

2、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识读及尺寸误差的检测方法;

3、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测量器具,测量方法的分类;掌握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方法,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

4、了解几何公差的基本内容,理解几何公差代号的含义。

掌握几何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及常用项目的检测方法;

5、了解表面粗糙度概念及基本检测方法,理解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的含义,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意义和标注方法;

6、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

7、了解键、花键联接方式,掌握平键联接的精度设计、键与花键的检测方法。

学生需掌握知识点:

键,单键、花键结合精度设计,检测方法。

8、普通螺纹普通螺纹的牙型及参数,掌握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普通螺纹基本偏差、公差和极限尺寸的计算方法。

9、了解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参数;能够根据齿轮精度要求查表确定公差或极限偏差;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的对齿轮精度进行检测。

教材

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作者

许桂云、张海秀、杨阳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0

参考书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作者

王长春,任秀华、李建春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作者

荀占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作者

李琚陈、徐剑锋、翟振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

注:

表中()选项请打“√”

绪论教案

章次及

名称

绪论

学时数

2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基准与量值传递系统,掌握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了解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掌握用一般计量器具测量工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一般计量器具测量工件的方法

难点:

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0.1概述

(1)互换性及其意义

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的意义

(2)互换性的分类

(3)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

0.2标准化

(1)标准化与国家标准

标准;标准的类型;标准化

0.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优先数系

R5、R10、R20、R40和R80

(2)优先数系的特点

0.4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一、判断题

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

三、简答题

备注

 

项目1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1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

学时数

6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公差与配合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公差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其它典型结合件的公差与配合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及基本规律;

2、了解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3、会查阅和使用有关手册和国家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孔、轴公差的计算与查阅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知识

1.1概述

(1)孔、轴的概念

孔;轴

(2)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尺寸(线性尺寸或长度尺寸);公称尺寸(基本尺寸D,d);实际尺寸(Da,da);极限尺寸(Dmax,dmax和Dmin,dmin)。

(3)有关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偏差(尺寸偏差);实际偏差(Ea,ea);极限偏差(ES,es;EI,ei);上偏差(上极限偏差);下偏差(下极限偏差);公差(尺寸公差,Th,Ts);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及公差带图;标准公差;基本偏差;例1-1、例1-2讲解。

(4)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配合;间隙或过盈;配合种类: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配合公差(Tf);例1-3讲解。

1.2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1)配合制及标准公差等级

基孔制;基轴制;公差等级(尺寸公差等级)

4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1教案续表

章次及

名称

项目1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

学时数

6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2)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代号;基本偏差系列图及其特征;基本偏差数值

(3)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尺寸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形式;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常用和优先的配合;孔、轴的同名配合;例1-4、例1-5、例1-6讲解。

(4)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2000)

1.3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择

(2)公差等级的选择

(3)配合种类的选择

计算法;试验法;类比法

(4)各种配合的特征及应用示例

(5)选择配合种类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6)配合种类选择的实例分析

(7)例1-7讲解

实践技能训练:

阶梯轴与轴套的尺寸误差检测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一、判断题;三、简答题

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

四、计算题;五、综合题

备注

 

项目2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2测量技术基础

学时数

8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及要素、量块及其使用方法、测量精度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类测量误差的特性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准确表达测量结果;熟悉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与有关常用术语、测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了解长度基准的概念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的应用;掌握验收原则及验收极限,正确选择计量器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测量过程四要素、量块等级划分、测量误差处理与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

测量误差处理与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知识

2.1概述

2.1.1测量与测量技术

测量与检验、测量过程四要素

2.1.2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长度单位和基准、量值传递的概念

2.2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2.2.1计量器具的分类

量具、量规、计量仪器、测量装置

2.2.2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2.2.3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等

2.3测量误差

2.3.1.测量误差的概念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2.3.2.测量误差的来源

计量器具误差、标准件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环境误差、人员误差

2.3.3.测量误差的分类

2.3.4测量精度:

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2.3.5直接测量列的数据

算术平均值、测量列中任一测得值的标准偏差、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2教案续表

章次及

名称

项目二测量技术基础

学时数

8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2.4常用计量器具

2.4.1量块

(1)量块及其术语

量块的标称长度(ln)、量块的中心长度(Lc)、量块的长度(Li)、量块的长度偏差、量块的长度变动量V

(2)量块的精度等级

长度量块的分级、长度量块分等

(3)量块的特性和选用原则

量块的特性、量块的选用原则

2.4.2游标测微类量具

游标卡尺的结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带表游标卡尺及读数方法

2.4.3螺旋测微类量具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

2.4.4机械类量仪

百分表、内径百分表

2.4.5光学测量仪器

万能测长仪、万能工具显微镜、投影仪

2.4.6电学测量仪器

2.4.7三坐标测量机

2.5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2.5.1验收原则

(1)测量的误废和误收

(2)验收原则

2.5.2验收极限

(1)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1)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2)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2.5.3计量器具的选择

实践技能训练:

合理选择量具检验轴

 

2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二、判断题;三、简答题

练习:

一、填空题

作业:

四、综合题

备注

 

项目3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3几何公差及检测

学时数

10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各种几何公差的项目符号,标注方法;掌握几何公差带的作用及几何公差带的意义;掌握几何误差的评定原则——最小条件的实质,了解最小区域判别法及形位误差检测原则,掌握常用项目的一些简单检测方法;掌握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关原则和要求,初步掌握几何公差的选用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几何公差的项目与符号,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难点:

几何公差的项目与符号,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几何公差与公差带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知识

3.1概述

(1)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几何公差的相关国家标准

(3)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4)基准

单一基准;组合基准(或公共基准);基准体系

3.2几何公差的标注

(1)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

(2)几何公差代号

几何公差框格;指引线;基准代号;几何公差代号标注示例;几何公差标注中的注意事项

(3)几何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3.3几何公差带

(1)几何公差带的形状

(2)确定几何公差带的因素

3.4几何公差

(1)形状公差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2)方向公差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3)位置公差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3教案续表

章次及

名称

项目3几何公差及检测

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

(4)跳动公差

圆跳动;全跳动

3.5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1)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体外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实体状态、实体尺寸、边界;实效状态、实效尺寸、实效边界

(2)独立原则(IP)

(3)相关要求

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MMR);最小实体要求(LMR);可逆要求;零几何公差;例3-2讲解

3.6几何公差的选择

(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择

零件的几何特征;零件的功能要求;方便检测

(2)几何公差值(或公差等级)的选择

(3)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的选择

3.7几何误差的评定及检测方法

(1)几何误差的评定

几何误差的评定原则;几何误差的评定:

形状误差的评定、方向误差的评定、位置误差的评定、跳动误差的评定

(2)几何误差的检测方法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圆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平行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垂直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倾斜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同轴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对称度误差的检测方法、位置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圆跳动误差的检测方法、全跳动误差的检测方法。

实践技能训练:

圆度、圆柱度、同轴度、圆动误差检测

 

2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一、判断题;三、简答题

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

四、计算题;五、综合题

备注

 

项目4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4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学时数

4

授课周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熟悉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及其含义;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方法和典型的测量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意义,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

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知识

4.1概述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3)表面波纹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

(1)基本术语

实际轮廓(表面轮廓);取样长度lr;评定长度ln;基准线(中线m);.在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高度和间距辨别力;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主参数:

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幅度参数)、轮廓的最大高度Rz(幅度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附加参数: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间距参数)、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曲线参数)、轮廓单元的平均线高度Rc、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4.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完整图形符号的组成;表面纹理的标注符号;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4教案续表

章次及

名称

项目4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学时数

4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2)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简化标注

(4)多种工艺获得的同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法

(5)表面粗糙度图形符号标注的演变

4.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1)比较法

(2)光切法

(3)针描法(触针法)

(4)显微干涉法

实践技能训练:

轴套的表面粗糙度检测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一、判断题;三、简答题

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

四、综合题

备注

 

项目5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5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学时数

4

授课周数

第八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量规的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光滑工件尺寸的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

难点: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量规的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提问、课堂讨论(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在实训中心实践零件的一般检验方法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5.1概述

5.2光滑极限量规

5.2.1光滑极限量规分类

1.按被检测工件类型分类

2.按量规的用途分类

5.2.2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泰勒原则

5.2.3工作量规公差带

5.2.4校对量规公差带

1.校对量规的分类

2.校对量规的公差带

5.2.5工作量规设计

1.量规的结构形式

2.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3.量规的技术要求

5.2.6工作量设计示例

实践技能训练:

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二、简答题

练习:

一、判断题

作业:

三、计算题

备注

 

项目6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6尺寸链

学时数

4

授课周数

第十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尺寸链的术语、定义及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尺寸链建立方法和计算

难点:

尺寸链建立方法和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6.1尺寸链的术语、定义及分类

(1)尺寸链

(2)环

(3)封闭环

(4)组成环

(5)增环

(6)减环

(7)补偿环

(8)传递系数

6.2尺寸链的分类

6.3尺寸链的建立

6..4尺寸链的计算

6.4.1完全互换法(极值法)

6.4.2大数互换法

6.4.3分组互换法

6.4.4调整法

6.4.5修配法

实践技能训练:

轴套的工艺尺寸链计算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一、判断题;

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

三、计算题

备注

 

项目7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7键联接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学时数

4

授课周数

第八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键、花键联接方式,掌握单键结合以及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检测项目及单键、花键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单键及花键联接的精度设计、检测方法;

难点:

键联接的精度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7.1概述

7.2单键联接

7.2.1单键的类型

平键;半圆键;钩头楔形键7.2.2平键联接

1.平键联接的配合及应用

2.平键连接的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3.应用示例

7.3花键联接

花键的分类:

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

7.3.1矩形花键的主要尺寸:

大径D;小径d;键宽(键槽宽)B

7.3.2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

7.3.3矩形花键的公差配合

7.3.4内、外花键配合的选择

7.3.5内、外花键的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7.3.6矩形花键的标注方式

技能训练:

内、外花键的检验

 

2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

二、判断题;

练习:

一、填空题

作业:

三、简答题

备注

 

项目8教案

章次及

名称

项目8螺纹联接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学时数

6

授课周数

第九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螺纹结合的种类、基本牙型及主要几何参数,螺纹几何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掌握普通螺纹的牙型及参数,掌握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掌握计算普通螺纹基本偏差、公差和极限尺寸的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检测螺纹的合格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普通螺纹的牙型及参数,掌握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检测方法;

难点:

普通螺纹基本偏差、公差和极限尺寸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结合教材、板书和ppt讲解;通过点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所学情况;通过复习、小结来巩固所讲的知识。

2.教具:

教材、讲稿、彩色粉笔、教鞭等

3.多媒体:

利用动画来演示工作原理,利用短片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8.1螺纹的种类及应用

8.2普通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

大径;小径;中径;螺距;导程;牙型角和牙型半角;螺纹旋合长度;螺纹接触高度

8.3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1.螺纹大径、小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2.螺距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3.牙侧角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4、螺纹中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4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螺纹的公差等级

2.螺纹的基本偏差

3.螺纹的旋合长度与精度等级

短旋合长度组(S);中等旋合长度组(N);长旋合长度组(L)

中等级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