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565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2、谈话质疑。

师:

孩子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读文识字。

(一)感知课文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四)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三、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四、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文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六、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

“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

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

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

模糊不清。

仙境:

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父母介绍日月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出示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这是什么?

(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板书课题:

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好()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

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看图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

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

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

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

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

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五、写字

1、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

蜜—密(形似);同结构:

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2、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沟—够(音近)同偏旁:

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词语解释:

五光十色:

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

热情:

热烈的感情;有热情

梯田:

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

凉棚:

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

好客:

乐于接待客人。

碉堡:

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

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

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

作业

1、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 味甜   是个好地方

人      热情好客   

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

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

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

三、品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

“周总理来了!

”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四、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五、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

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二)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三)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

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三、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作业:

1、向父母介绍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认识北京的哪些地方?

(指名说)这些地方你晚上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

二、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文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

想(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二)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检查识字成果。

三、朗读交流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二)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

他哪里读得好?

哪里还需改进?

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

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

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

“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

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四、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五、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

一幢一幢幢一道一道道一束一束束

()立交桥()彩虹()灯光

六、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

“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

“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

“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雄:

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合作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

教师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诵读课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词语解释

川流不息:

川流指江河中的流水。

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

这个词形容长安街上汽车多得像水流不断。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形容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业:

1、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

环行路、立交桥灯——北京亮起来了

王府井、商业街

故宫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4、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5、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

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

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

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

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

当我从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