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567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docx

通源煤矿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

陕西绿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一年八月

监理项目:

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监理单位:

陕西绿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公章)

项目负责人:

审核:

 

编制 人 员 情 况

姓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岗位培训证书号

职  责

签 字

连旭

环境工程

高工

SHJG20112012

总则

建设项目概况

监理内容、方式

苗波

环境工程

工程师

SHJG20112017

监理目标

施工期监理要点

孙卫建

环境工程

助工

SHJG20112013

环保设施监理要点、环境监测

 

附图

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与交通图

附图2整合后主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

附图3总体布设图

附图4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附件

附件1《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榆政环发[2011]14号);

附件2《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监理合同书》

附件3环境监理人员岗位证书。

1、总则

1.1监理项目由来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发煤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井规模,淘汰落后采煤方法、实现采煤、落煤及运输的机械化,以达到煤炭资源的最大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有效遏制非法开采、越界开采行为,杜绝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文),拟对原府谷县大昌汗乡大石联办煤矿、府谷县大昌汗乡黑石岩煤矿、府谷县大昌汗乡炭窑渠煤矿和府谷县大昌汗乡大圪台煤矿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其中:

大圪台煤矿为异地搬迁、置换方式参与整合,炭窑渠煤矿全部在整合区范围内,大石联办煤矿和黑石岩煤矿大部在整合区范围内)。

扩大煤矿开采范围,增加开采煤层数,整合后企业更名为“府谷县通源煤矿”,整合区域为Z3区,整合后生产能力为1.50Mt/a。

根据“关于划定府谷县通源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09]33

号)中批复本矿井的年生产能力为0.60Mt/a,后期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根据本矿井可采储量及陕西省煤炭资源领导小组文件(陕煤资整发[2007]1号文)中矿井能力要坚持“能大则大”的原则,设计本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50Mt/a,整合区面积8.5436km2,开采煤层为3-1、3-2、4-2、4-3、4-4、5-2上、5-2煤层,地质储量89.79Mt,可采储量58.885Mt,服务年限28.0年。

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即《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5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0年3月20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政环发[2011]43号)文件对该项目进行了环评审批。

2011年7月,陕西绿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受府谷县通源煤矿委托,承担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1.2 环境监理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5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文件

《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府谷县三道沟乡张明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45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榆政环发[2011]14号);

(3)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2年1月30日;(18)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1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陕西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2)陕政发【2001】58号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1年9月;

(3)《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9月;

(4)陕西省环保局“陕环发【2003】71号”,“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2003年4月;

(5)陕政法【2004】18号文,《陕西省关于印发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的通知》,2004年4月;

(6)《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11月;;

(7)《陕西省府谷县水土保持简要规划》;

(8)《府谷县城市总体规划》;

(9)陕政发【2006】26号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06年7月;

(10)陕煤资整发【2007】1号文,“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煤炭资源整合实施阶段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2007年9月;

(11)陕环函【2007】599号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9月;

(12)陕政函【2007】167号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

(13)榆政发【2008】4号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14)陕政发【2008】54号文,《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15)陕政发【1999】6号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16)陕发改煤电【2010】163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年10月12日。

(5)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

HJ/T19-1997;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煤炭工

业部,1993年8月;

(8)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5月;

(9)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2008年11月21日。

(1)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3)地下水执行GB/T14848-1993中《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及4a类标准;

(5)生态评价执行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和GB9138-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1)锅炉污染物排放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煤矸石堆置物建设执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表5及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中的有关规定;

(2)工业场地生活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井下排水执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改扩建标准;

(3)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区限值;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中有关要求;生活垃圾执行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中有关要求。

(5)其它评价要素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标准。

1.3环境监理的范围与时段

主工业场地、水平工业场地、水平风井场地、新建井筒和改造原有井筒工程施工现场,地面生产系统工程、机修房、坑木加工房、储煤系统工程、场外矸石周转场、排矸道路、风井道路、两场区连段道路、厂内道路、通风机房、锅炉房等施工现场,施工营地、办公楼和宿舍、食堂、浴室附属设施等上述范围内施工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域;工程运营造成环境影响所采取环保措施的区域:

工业场地、井田边界、采区边界及井田内保护煤柱的留设区域、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环保措施施工区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井下排水处理设施安装区域、事故水池施工区域等。

《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1.1通源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将工业场地选择在整合区西部小昌汗沟与东沟的交汇处,原四个煤矿场地均废弃。

场地及生产系统全部新建。

目前场地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程。

通源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组成及与整合前的依托关系见表2-1。

类别

单项工程

工程内容

备注

主体工程

场地

生产场地

位于工业场地东部,以主斜井为中心布置有驱动机房、驱动机配电室、原煤输送机栈桥、筛分车间、产品煤输送机栈桥、产品煤仓、矸石仓、空气加热室、煤样室、压风机房、井下水处理、变电所、通风机房、通风机配电室。

新建

辅助生产区

位于工业场地西部,围绕副斜井布置有空气加热室、等候室、浴室灯房联合建筑、机修车间、材料库、消防材料库、油脂库、坑木加工房、锅炉房、污水处理等。

场前区

位于工业场地南部,主要布置有矿办公楼、食堂、单身宿舍等。

井巷工程

主斜井

井口标高+1154.5m,净断面积15.1m2,倾角16°,初期长206m,承担煤炭提升、进风及安全出口

新建

副斜井

井口标高+1153.5m,净断面积18.9m2,倾角5.5°,初期长78m,承担辅助提升兼进风和安全出口

新建

斜风井

井口标高+1155.0m,净断面积11.9m2,倾角20°,初期长26m,承担回风兼安全出口

新建

巷道工程

总长度17256m,其中岩巷1209m,煤巷350m,半岩煤巷15697m

新建

硐室

设计在主斜井井底附近设置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水泵房、井底水仓等硐室,在辅助运输大巷西侧设置井下消防材料库、爆破材料发放硐室。

新建

地面生产系统

主井提升

胶带输送机

新建

生产系统

井下原煤由主斜井输送机提升至地面,经井口驱动机房转载到地面胶带输送机,再运至筛分系统进行分级,把原煤分成-25mm、25-50mm、+50mm三级产品;+50mm采用人工拣矸,拣后块煤经胶带输送机转运至+50mm块煤仓储存,矸石运至矸石仓储存;25-50mm块煤通过溜槽转至25-50mm块煤储煤仓储存;-25mm的末煤经带式输送机运至末煤仓储存。

新建

辅助工程

修理车间

面积1620m2,承担矿井机电设备的小修及日常维修任务

新建

坑木加工房

承担矿井的坑木加工及改制任务,建筑面积216m2

新建

煤样室

主要担负本矿的煤层煤样、生产煤样和筛分煤样的采取,并筛分缩制成化验分析煤样。

新建

煤场

主要为煤样化验工作采制煤样,面积72m2

新建

产品

储存

系统

末煤仓

2个原筒仓,直径15m,每个容量2000t,仓下设装车闸门

25-50mm煤仓

1个原筒仓,直径15m,每个容量2000t,仓下设装车闸门

+50mm煤仓

1个原筒仓,直径15m,每个容量2000t,仓下设装车闸门

矸石仓

1个方仓,7m×7m,容量100t,仓下设装车闸门

炸药库

工业场地东北约300m处,占地面积为0.3hm2

新建

运煤道路

长85m,三级道路,路基9m,宽路面7m,路面结构混凝土路面,另外改造道路长1300m,按厂外三级道路改造

新建

炸药库公路

长度340m,四级道路,路面3.5m宽,路基5m宽的泥结碎石路面

改造

矸石场道路

长度300m,四级道路,路面3.5m宽,路基5m宽的泥结碎石路面

公用工程

通风机房

FBCDZ-10-№28(C)型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式通风两台(1用1备)

新建

采暖、供热

采暖季选用2台SZL2.8-1.0/95/70型和1台SZL4.2-1.0/95/70型热水锅炉,非采暖季选用1台L(SH)S800-100/20-AⅢ常压锅炉

新建

供电

双回路,均取自黑石崖35/10kV变电所的10kV母线,工业场地设10KV变电所一座

新建

供水

水源郭家湾供水系统、地下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水,地下水从工业场地北侧打渗井

新建

环保工程

矿井水处理站

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规模1200m3/d

新建

污水处理站

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120m3/d

新建

锅炉房脱硫除尘设施

热水锅炉配置了湿式脱硫除尘器(GCTS-4型两套和GCTS-6型一套),采用双碱法进行脱硫,除尘效率约95%,脱硫效率约60%;常压锅炉采用环保型锅炉

新建

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

办公楼、职工食堂、浴室等

新建

2.1.2施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1)施工中场地将进行地基开挖,弃土弃渣的临时堆放,将会破坏地表植被,在短期内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工业场地土石方移动、“三材”准备将增加当地交通运输量,会对当地交通运输状况,以及道路两侧及施工场地周围的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施工期大量施工人员的聚集,将对当地粮食与蔬菜供应、饮食服务业、文化设施等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4)散状物料堆放、施工形成的裸露地表、施工过程与交通运输等扬尘将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5)施工队伍生活污水与施工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体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场地相应设施的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扬尘、噪声等问题,它们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要求

2.2.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施工期环境保护的主要要求

(1)采用实际和可操作性的采煤方法和工艺,提高资源回采率;

(2)采用液压支柱取代坑木支柱,减少因坑木采伐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4)降低吨产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污废水的回用率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5)完善煤炭生产加工系统,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6)改善煤矿生产生活环境,加大职工生活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建设和谐型煤矿;

(7)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污染物减排和达标排放:

①采用“以新代老”环保措施,使整合前后污染物实现减排;②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对产生的污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全部回用;③燃煤烟气型大气污染,在保证SO2、TSP达标情况下进一步削减排放量;④对于煤炭生产加工和贮运系统产生的扬尘污染,应对煤炭筛选系统及运输皮带进行封闭,贮煤场安装洒水装置,周围设挡风墙,高度不低于2m,并采用棚式贮存;⑤运输道路每天2次以上洒水降尘,进场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产品装车点洒水降尘、煤炭装车前必须洒水降尘、运煤车加盖篷布;⑥场地及道路全部采用混凝土硬化等有效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减少贮煤场周围及进场道路两旁的扬尘污染。

(8)对于整合后废弃的井场,必须按照“三不留一闭毁”的原则进行封井和清场,并进行生态恢复,对于闭毁恢复后的井场实行验收制度,必须先验收后整合。

2.2.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的主要要求

1.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认真完成现有工程环保问题的整改,对已废弃的工业场地及井筒,按照规范进行封井和清场,并进行生态恢复。

2、对工业场地、井田边界、采空区边界、火烧区边界及井田内村庄前昌汉沟等严格按时规定留设保护煤柱。

3、储煤场四周建设防风抑尘网,对各转载点,装车点,筛分破碎系统等产尘环节均应安装除尘设施并辅以洒水降尘;锅炉配置湿式水浴除尘器,采用双碱法脱硫,强化运输管理,运输车辆应采取加盖防尘罩、道路洒水等环保措施,控制粉尘对大气的污染。

4、工业场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洒水;井下排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达标后回用于井下洒水及消防洒水,不外排;设置足够规模的事故水池,事故状态下废水不得外排。

5、掘进矸石用于填垫场地、做路基和护坡,剩余部分送工业场地南500米处的临时排矸场堆存;地面矸石送往府谷县三道沟乡门湾机砖厂综合利用,综合利用途径不旸时临时排矸场。

6、整合后SO2、COD排放量分别较整合前削减了2.28吨/年和0.77吨/年,SO2、COD排放量应分别控制在府谷县环保局下达的5.33吨/年和0吨/年之内。

7、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在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化环保设施,开展工程环境监理。

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2。

表2-2环境保护目标

类型

保护对象

与主工业场地的

位置关系

原因

达到的标准或要求

地表水

小昌沟

工业场地西边界

可能受沉陷、污废水影响

留设保护煤柱、污废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后回用或达标外排

黄太沟

地下水

民井

整合区内

地表沉陷导水裂隙带

保护性开采,减少水资源

流失

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

整合区内

环境

空气

工业场地

整合区西部

锅炉烟气排放影响、煤尘污染影响

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华家梁

WN1060m

小昌汗

ES250m

生态环境

地表植被

整合区内

工程施工、地表沉陷

采取复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保护水资源。

供水管道

整合区内及附近

地表沉陷

留设煤柱、限制或保护性

开采、采后修复等

野大公路

整合区内及附近

地表沉陷

留设煤柱保护

敏石公路

大昌汗

EN2200m

230户850人

可能受塌陷影响

留设保护煤柱

安家塔

N1960m

42户159人

康家伙盘

N1260m

松宏湾

WN1050m

35户132人

华家梁

WN1060m

29户120人

小昌汗

ES250m

39户163人

苏家梁

EN1710m

30户121人

3、环境监理目标、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3.1环境监理目标

3.1.1施工期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理

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现状、环境功能特点,以及施工期的具体情况,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之达标排放。

3.1.2确保环保设施“三同时”的监理

监督建设单位落实保护煤柱的留设、锅炉烟气的除尘措施、粉尘污染防治措施、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以及井下排水治理措施以及煤矸石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措施,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确保工程投产时环评报告和批复文件的各项环保要求得到落实。

3.2环境管理体系

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管理体系框架见图3-1。

府谷县环保局

业主

榆林市环保局

委托

监督检查

环保工程

变更的反馈意见

工程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绿泰环境监理

环保检查

环保工程复工意见

环保工程变更意见

环保工程

变更意见

环保工程变更申请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进度月计划表

月工作进度及执行情况报告

复工报审表

通用申报表

环保事故报告单

监督检查

停工令

监理通知

进度

计划

检查

检查

环保工程

变更意见

监督检查

复工令

定期通报

定期通报

重大环境问题报告

监理月报

环保工程变更意见

监理月报

定期汇报

检查指导

检查指导

监理月报

定期汇报

 

施工单位

图3-1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图

3.3环境监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项目环境监理组织按直线式编制,实行总监负责制,按照监理规范全面履行监理合同。

项目环境监理机构框图见图3-2。

施工期环境监测

工程师

 

图3-2项目环境监理机构框图

3.4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将按照下列程序开展环境监理工作:

(1)依据监理合同、设计文件、环评报告、环评报告批复、施工期、营运期环境保护方案以及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施工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2)依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开展环境监理工作;

(3)工程交工后编写环境监理总结报告,整理监理档案资料,提交建设单位;

(4)参与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框图见图3-3。

 

建立项目环境监理机构

1、组织施工环境监理交底会和有关协调会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方案

3、审核工程材料、设备的环境性能指标

编制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环境监理

1、督促施工单位履行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2、现场检查、监督并发布各项指令、文件及协调管理;

3、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环保监控力度;

4、编写工作纪录、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总结等。

 

向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资料

编制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参与工程竣工及

环境保护验收

 

图3-3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框图

3.5人员、设备与进场计划

3.5.1 环境监理人员配备

陕西绿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通源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监理项目部人员配备见表3-1。

表3-1   环境监理项目部人员配备表

姓 名

拟任监理岗位

性别

年龄

专业

职务或职称

证书编号

连旭

环境监理总工程师

29

分析化学

高工

环境监理SHJG20112012

杨茹

环境监理工程师

42

热能动力

工程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00143482

苗波

环境监理工程师

30

环境工程

工程师

环境监理SHJG20112017

孙卫建

环境监理工程师

26

环境工程

助工

环境监理SHJG20112013

3.5.2环境监理设施备

开展环境监理工作配备的设备、器材见表3-2。

 

表3-2 环境监理设备清单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计算机

/

1

/

2

打印机

/

1

/

3

移动电话

/

4

1台/人

4

传真机

/

1

/

5

噪声统计分析仪

爱华6218-B型

2

/

6

大气综合采样仪

6120 2020

3

/

7

照相机

/

2

/

8

汽车

/

1

/

3.5.3进场计划

2011年7月28日正式进场,15天时间收集信息、现场勘查,完成编制本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并按照监理实施方案实施具体工作。

至工程环保竣工验收前,监理人员、设备等撤出工地,环境监理工作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