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405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docx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

《白鲸》中亚哈的悲剧之生态解读

  [摘要]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促使生态思潮在理论批评界日益波澜壮阔,生态思潮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文化批判。

《白鲸》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作品从表面上呈现给读者的似乎是悲观主义的思想意识,但却从反面启迪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只有两者的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共赢的终极目标。

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船长亚哈的悲剧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人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关键词]《白鲸》;悲剧;生态批评;自然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潮流,在当前理论批评界受到了普遍关注。

生态批评把生态学的价值取向作为文学批评的逻辑前提,在生态人文主义关怀的推动下进行文本的阅读与重构。

生态批评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切入途径,给文学创作和研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当人们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研究讨论蕴涵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文学作品时,“反生态文学”的文本完全能以恰当的方式纳入到生态批评的视野当中去,因为它们都或多或少、或正或反地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做出了贡献。

《白鲸》就是诸多此类作品之一。

  一、生态主义与生态批评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同时出现的自然资源遭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更加突出,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引发的对应的理论问题就十分丰富,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现代生态学。

现代生态学超越了纯粹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生态学概念研究文学”或者说“运用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研究文学’的批评动向,即生态批评(ecocriticism)。

彻瑞尔•格劳特菲尔蒂(CheryllGlotfelty)在《生态批评读本》的导言中将生态批评定义为“对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研究”,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哲学的发展,它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相互间的联系为最高价值,从生态中心主义的视角探讨文学、文化、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批评的焦点在于挖掘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回归自然,重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并且批判和扬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反对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的任务不只在于鼓励读者重新去与自然“接触”,而是要灌输人类存在的“环境性”(environmentality)意识――作为一个物种的人只是他们所栖居的生物圈的一部分――还要意识到这一事实在所有思维活动中留下的印记。

生态批评家们明确提出,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密切相关是生态批评的根本前提,人类文化影响自然世界,同时也受自然世界影响。

生态主义倡导人类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和谐共处,重建人类美好家园,塑造人类诗性灵魂。

生态主义与文学批评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批评的理论是以对生态整体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促进生态文学的繁荣。

  二、亚哈与白鲸的斗争

  《白鲸》中的亚哈船长是一位典型的悲剧式的人物,他身上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致使他失败的重要原由。

为了杀死咬掉他一条腿的白鲸,维护人类的尊严,他孤注一掷,不量力而为,赌上整船人的性命,最终葬身于苍茫无边的大海之中。

《白鲸》与麦尔维尔的其他作品相同,取材于他的航海经历。

从表层意义上看,这是又一部海洋探险小说,叙述的是亚哈船长指挥下的捕鲸船佩阔德号远航捕鲸的故事,而佩阔德号远航的目的当然是捕杀鲸鱼,以猎取鲸油为其经济效益。

事实上,美国在18世纪末便有了捕鲸业。

捕鲸业曾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为美国资本主义早期聚敛财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许多人看来,从鲸鱼身上是可以获取暴利,捕鲸业也是充满血腥但又是非常刺激的。

亚哈在海上漂泊了40多年,可以说是捕鲸业中的君王。

以他的勇气和胆识,死在他标枪下的鲸鱼可谓不计其数,然而亚哈最后一次出海不是为了鲸油,而是为了找到啃噬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

亚哈追捕白鲸的过程已经完全变了味,充满了狂热和暴躁,捕鲸之旅却成了亚哈的复仇之旅。

这时的亚哈是一个邪恶、偏执、狂热的复仇主义者。

在他眼中,自然不再是孕育生命的母亲,而只是必须征服、支配、奴役的对象。

而大白鲸的存在及其难以战胜的力量则时时刻刻威胁着亚哈作为世界的中心――人类的“尊严”。

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不顾一切地前去追寻。

在人类蔑视自然的态度上,亚哈船长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在亚哈眼中,人类的利益是惟一的也是最高的利益,一切都以人类的利益为最终价值判断标准。

于是,亚哈船长拖着一条用鲸鱼骨制成的假腿,置个人和全船成员的安危而不顾,强迫大家和他一道去向白鲸复仇。

然而,人定胜天毕竟只是人类骄狂自大的叫嚣,与自然为敌也就是与自我为敌。

亚哈船长的悲剧在于,他胆敢向自然挑战。

梅尔维尔在这部作品中探讨的是宇宙和人类,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白鲸莫比•迪克是大自然的象征。

小说最后,当佩阔德号沉没在南太平洋中之后,一切都似乎恢复了平静,小鸟的悲鸣声和海浪忧郁的拍打声仿佛在述说:

与自然为敌的,必将自取灭亡。

  三、从生态角度看亚哈与白鲸斗争的结果

  《白鲸》的主人公亚哈作为一个有40年捕鲸经验的老船长,独立、坚强、勇敢、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具备了一个英雄所应该具备的一切。

在不同的视角下解读麦尔维尔的《白鲸》,都可以体会到无以言表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启示。

当我们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这部小说时,可以看出《白鲸》描绘了一个缩小了的生态世界:

亚哈船长代表的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膨胀带来的征服力量,他对白鲸的报复不是出于人类的本能,而是社会文明和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的负面影响;而白鲸则代表的是神秘的大自然,是摆在人类面前的诱惑。

在亚哈看来,曾以回马枪式的袭击咬断他一条腿的白鲸代表的是邪恶,他在白鲸身上看到的不是神圣的光芒,而是“一股凶暴的力量”,而且“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恶念支持着那种力量”。

于是,对白鲸的追杀成了亚哈生活的全部。

然而,白鲸为何要攻击人类?

其行为恰恰是无数捕鲸船在海上横行,残酷而灭绝性地疯狂捕杀鲸鱼的结果。

小说中美丽、神秘的白鲸“有着金字塔般的白色背峰”,在不受人类追击时,它“在起伏的浪涛中懒洋洋地随波逐流,样子十分悠闲,不时地喷射出雾蒙蒙的喷水,那样子恰似一位肥头大耳的市民在炎热的午后吸着烟斗。

”然而在追杀白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无数血腥的场面,人类闯入了鲸类的生存领域,并在其中巧取豪夺、肆意掠杀,我们看到了巨鲸的痛苦挣扎。

由此可见,“从容不迫、心情愉快、和缓安静、温文尔雅”的白鲸只有在遭受人类攻击时才凸显其凶猛、威严、不可战胜的一面,但难道一个物种在种族即将灭绝时还不能反抗吗?

  在最后一章中,大副斯达巴克与亚哈发生争吵,他对亚哈说:

“现在放弃,还来得及,你看!

不是莫比•迪克要找你,而是你,也正是你要疯狂地找他啊!

”可是亚哈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就是:

“太阳侮辱了我,我照样要揍它。

”按照亚哈这样的说法,人类只有与大自然抗争到底,才能分出谁强谁弱来。

亚哈的这种自然观表明他是前达尔文时代基督教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受害者。

美国科学史家林?

┒?

•怀特是第一位抨击基督教的生态思想家。

1967年,他发表了颇具影响的文章《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怀特认为,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它构成了我们一切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指导着我们的科学技术,赋予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掠夺、统治自然的神圣权利。

《圣经•旧约》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中就已经确立了人类对自然的管辖。

上帝曾经对诺亚及其子孙说:

“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灵中,唯独人成了上帝特别看重的宠儿,非人类的物种是没有价值的,这为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形成征服自然的观点埋下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伏笔。

按照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说法,人类是上帝指派的万物的管家,捕鲸手闯入鲸的家园大肆屠杀,也只是奉上帝的旨意行事。

尽管19世纪工业迅猛发展得益于人类自文艺复兴以来从中世纪神学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崇尚,然而,理性主义者在摆脱上帝的桎梏、弘扬人性力量的同时,在生态观上面却又讽刺性地重归上帝的“荣光”,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上帝的代表,对其他非人类生态成员颐指气使,以至无法忍受任何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人类对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使文明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越来越彰显其统治自然的野心。

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会沾染上这种野心,并逐渐把这种文化的影响转化为一种自身的要求,这种自身的要求致使每一个屠杀自然的人不能自拔。

殊不知,正如恩格斯曾经告诫我们的一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在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大自然与人类原本是二者一体的互为依存的关系。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失去它,人类必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境地。

亚哈在代表人类创造财富获取财富的同时,忘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必然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如果说白鲸咬掉亚哈的一条腿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的话,那么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结局就是大自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

人类对大自然其他生命的漠视,必然导致自然与人的对立与疏远,而面对大自然的惩罚如果不进行反思,而是一意孤行,人类必然自食与自然界对抗的恶果。

  四、结语

  《白鲸》围绕捕杀白鲸这条线索,把这条捕鲸船浓缩为一个社会的缩影,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的悲剧画卷,从反面启发人类如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部以反生态面孔出现的弘扬生态主义的力作小说。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不断加强。

面对这样的情况,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白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麦尔维尔凭着自己超前的生态嗅觉,以预言的方式警醒世人:

人类如果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贪欲,及时反省以人类为中心的自我意识,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人与自然同归于尽的悲剧性结局。

  [参考文献]

  [1][美]麦尔维尔.白鲸[M].曹庸,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圣经(简化字和合本,新标准修订版)[M].南京: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

  [3]王诺.生态批评:

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03).

  [4]吴承笃.人文精神的生态视野[J].东疆学刊,2005(02).

  [5]周妮莎.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歌[J].科教文汇,2007(06).

  [6]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3(05).

  [作者简介]田宁(1977―),女,山东潍坊人,文学硕士,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美国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