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没错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643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过没错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错过没错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错过没错过.docx

《错过没错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过没错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错过没错过.docx

错过没错过

错过,没错过

错过,没错过

许鸿宾

第一回

1987年,我错过了跟着张焕平老师深造音乐的机会……

同事冬春从漯河请来几位老师,一起到中心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我是摄影,所以在演出后吃饭时有幸作陪。

席间拉家常,得知曹国强老师毕业于漯河艺师,他音乐道路的领路人是张焕平。

“张焕平”这个名字勾起我了许多回忆。

因为张老师曾在上蔡师范任教两年,教的正是我们那一届学生。

这么看来,我和曹老师还是亲切的同门师兄弟呢。

本来,我也有机会得张老师真传,但我错过了。

那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我们班选了一首《友谊地久天长》,我因为普通话还凑合的缘故,被班主任指定为报幕员。

比赛的成绩并不好,但在赛后的一节音乐课上,张老师走到我身边说:

“你的嗓音条件挺好,回头我教你一下共鸣。

”——“共鸣”是张老师常讲的一个音乐术语,分“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三种,她还亲自在课堂上作过演示,很神奇的。

现在,老师主动表示愿意给我“开小灶”,这是一个多么荣幸多么宝贵的机会啊!

只要我去拜访一下老师(甚至不用带礼物),就能把“秘笈”学到手,就能成为有音乐特长的专门人才。

可惜,我那时真的很傻很天真,以为老师很闲,她会主动找到我,主动教我“共鸣”的。

在漫不经心的等待中,我蹉跎了三年时光,错失了一次人生的良机。

毕业后在本乡中学教语文,一直担任班主任。

那时权寨街上有两所中学,一个叫“权寨乡中学”,简称“乡中”,另一所叫“权寨乡权寨中学”,简称“权中”。

我在“权中”。

班里有个学生叫陈君,嗓音条件特别好,普通话也极标准,被选拔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

有一天,她突然要退学,说父亲打算让她去学戏。

我很坚决地阻止了她。

那时戏曲已呈衰败之相,而河南台也还没创办“梨园春”这节目,这时候去学戏,根本是没有前途的。

我承诺,教她音乐知识,让她的音乐天赋不会浪费。

但是,我自己的那点音乐造诣,远没达到能够带学生的程度,充其量也就是教她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简谱而已。

我果断作出决定:

把陈君转到乡中,让她跟张正方老师学弹手风琴。

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送到别人门下,无论如何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有自己错过良师的惨痛教训在前,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再重蹈覆辙。

和陈君一起跟正方老师学音乐的,还有刘艳华、苗亚丽等。

刘艳华毕业后曾在我校任教,后投身商海;苗亚丽现在漯河工作,经常在漯河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上出镜。

陈君也学有所成,目前在县一幼任教,每逢县上举行重要演出或比赛,她是各单位争相邀请的大热门。

她还创办了“哆来咪艺术培训中心”,目前在县城已经小有名气。

虽然有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出息,但那毕竟不是自己的功劳。

所幸,不懂音乐,还可以在语文界混下去。

我逐渐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老老实实地做起了语文老师。

第二回

1994年,苏老师从北京来到权寨讲学,我却不知道珍惜……

语文最好教,会对答案会照搬教参便可以来教语文;语文又最难教,想让学生明显地提高语文素养真的很难很难。

若要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必须有高人提携。

在做语文教师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一次提升自己的重大机遇再一次摆在面前,可惜,我又错过了。

那是1994年,权寨学区在王自山主任(王主任也是我的初二历史老师)的推动下,动用老乡关系邀请了北京海淀区教委的专家来权寨给老师们讲课,一连讲了好几天。

给语文老师讲课的专家姓苏,是位四十多岁的女性,矜持而不失温和,渊博而不显傲慢,是让人看一眼便油然而生敬意的那种类型。

她讲的内容大多已忘记了,只依稀记得这么一段话:

如果每学期都精心钻研几篇重点课文,如此积累若干年,便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整套教材。

这段话是讲给年轻教师的,我甚至疑心苏老师是专门讲给我听的。

因为我曾在课下向她讨教过几个问题,她也夸我“年轻好学”,还留给我一个电话话码。

那时候,如果我听课听得再专心一些,如果我的思考再深入一些,如果向苏老师的请教再多一些,如果把她的谆谆教诲落实得再好一些,那么,我很可能老早就弄明白了语文的真谛。

很遗憾!

苏老师夸我“年轻好学”,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年轻气盛的我,并没有什么追求,等苏老师一走,我又恢复了浑浑噩噩的生活。

她老人家的教诲,我早丢到脑后,就连苏老师来讲课的年份,也早已模糊不清了(向自山老师请教之后才确认是1994年)。

前几天在老家整理抽屉,竟然扒出了写有苏老师电话的那个纸条,尘封许久的记忆仿佛一下子苏醒过来,原来时光已经过去十八年!

苏老师,您应该退休多年了吧?

您的身体还好吗?

现在跟您联系,恐怕已不可能,只能遥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第三回

1995年底,魏书生老师的一席话,教会我如何当好班主任……

魏书生是名贯中外的大教育家,但在1995年的时候,我还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这年的年底,魏老师到驻马店讲学,我们学校分了两个指标,杨焕山校长决定带着我去——据说原先定的人并不是我,只是人家不愿意去,这机会才落到了我头上。

我之所以愿意去,是因为电影《红樱桃》正在市里热映。

听说这片子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名单》”,好看得很,我想可以偷空到电影院一饱眼福。

谁知魏老师的讲座比电影还精彩,他开场白中的一句话便强烈地震撼了我——“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

”这时我已经教书六年,虽然还懵懵懂懂,但已经感觉到自己特喜欢做班主任,所以,魏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如同“找到组织”一般。

听完魏老师的讲座,我记住了三条:

学会跟学生商量

遇到难题时,向学生坦诚地讲出自己的无奈,跟学生商量,与学生一起想办法。

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在工作实践中,我对“商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所谓“商量”者,实乃“沟通”也。

对于已经定案不可改变的事情,不需要商量,但要对学生做好解释工作。

对于一些不受学生待见的事情,最好在事前铺垫一下,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以减轻操作时的难度。

在文成中学任教时,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那天星期日,伙房安排中午吃饺子。

我给学生预测了打饭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排很长的队;要等很长的时间;排到跟前时,饺子没了——提醒学生要耐心的等待。

等到开饭时,我预测的几种情况都出现了,别班许多学生在骂娘,甚至把打到的饺子倒在地上泄愤,但我们班的学生没有任何抱怨,都耐心地吃到了饺子。

最有耐心的几个同学,排到了这一碗,先不吃,接着去排下一碗,最后吃得饱饱的。

许多班主任,常常被宽、严的尺度所困扰:

要求太严、太苛刻了,师生关系很难和谐;为了和谐而放任学生,甚至混淆了师生界限,也无法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呢?

“商量”就是个好办法。

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要求很严,但由于沟通到位,很少有学生在思想上结疙瘩,班里的气氛总是很温馨。

给学生讲国家大事,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

青少年思想单纯,易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讲我国某方面如何厉害,会激起学生的自豪心;讲我国某方面如何落后,会激起学生的危机感。

爱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这是我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

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

大约从1991年起,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

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对学生日记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学生自己来说,写日记是一场“道德长跑”;对教师来说,批改日记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日记下面加上简单的评语,或热情鼓励,或婉转批评,甚至还可以开上一个玩笑。

每当日记本发下去时,同学们无不争先恐后地翻开本子,搜寻老师的评语——每当这时,我便会悄悄走到教室外面,因为,我担心评语写得不够殷切,辜负了学生的期望。

学生的日记里,常常会记录下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细节,把这些细节充分利用起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宋念硕回家走到半路,自行车坏了,同行的王亚丽快到家了,就把自己的好自行车让给宋念硕。

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虽然小,但感染力强,比讲那些遥远的英模事迹有用得多。

将这些细节展示给全班同学,能很好的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

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他给一只受伤的鸟敷药救治的事,我念了这篇日记,对他的行为大加赞扬,结果许多同学开始在保护动物方面身体力行,甚至有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看到一只羊,就想方设法将羊赶回村里交给羊的主人,结果他迟到了。

这两年,出于强化写作的考虑,我将学生“日记”先是升级为“生活随笔”(“作文的形式”,“日记”的内容),继而升级为“中招作文”。

学生的写作水平倒是提高很快,但“日记”的桥梁功能减弱了,读到的学生的知心话也少了,心中不免惘然若失……

让每个学生都有个职责

魏老师的班里,不仅有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还有“花长”、“鱼长”、“炉长”,每个学生都是干部。

从驻马店回来后,我便比葫芦画瓢照搬了这个做法,但结果很失败。

学生没有履行职责的意识,也不把自己的职责当回事,新鲜了两天便丢到了脑后,而我竟无计可施。

直到2008年秋,再一次在驻马店听魏书生讲学,再一次尝试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我忽然有了一个解决方案:

班里不是有积分的制度么?

可以将职责量化成分数,给履行职责的同学加分啊!

职责一旦与积分制结合起来,其威力是无比巨大的:

每个职责都有很多个学生抢着去做,每个学生都努力让自己有更多的职责,甚至有人在动脑子“开发”新的职责。

比如“生日管理员”和“班主任抽签助理”这两个岗位,就是学生自己发明出来的,并且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日管理员”是荣含笑,她的职责是:

在有同学过生日时,从班主任那里领取一份纪念品给他,并带领全班同学给他唱《生日快乐歌》。

课堂上常常要比赛,有时需要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或答哪道题,陈凯旋同学便主动要求当“抽签助理”,专门给老师做纸签。

这学期,他又对纸签作了改进:

用几张相同的纸牌,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从“1”开始,用几张就写到几。

纸牌可以重复使用,既方便快捷,又节约了资源。

加分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如果只是一个空洞的分数,时间长了便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将分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好处,它才能产生持久的功效。

我在班里建了书库(大部分是我的书,少数是学生自愿捐献的),专供学生借阅。

每周五的中午,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全班同学按积分高低依次挑选图书。

你要想读到心仪的好书,就必须多积分才行。

感谢魏老师,19年前没有错过他的讲座,是我今生最为荣幸的事情之一。

第四回

2002年,接手办冬青报,学会了舞文弄墨,忙并快乐着……

如果说人生中会有几个重要日子的话,那么,2002年11月18日这一天,肯定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日子。

那一天,时任教导主任的老王跟我谈起了冬青报。

他说,冬青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连续办了十多年,主编刘义堂老师现在已上了年纪,不如你把这个活儿接下来。

他见我一脸茫然,接着鼓励我说:

你教语文,又喜欢写东西,可谓“专业对口”;你会操作电脑,可以编缉、排版一肩挑;一两周出一期,一学期弄它十来期,争取把冬青报打造成咱们权寨中学的名片!

我本来就喜欢听好话,看王主任这么器重,就一口应承下来。

那时候决没有想到,从《冬青报》到《文成报》,再到第五中学的《校刊》,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一忙就是十几年。

忙归忙,收获也不是一般的大。

以前有了灵感,最多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但办报以后,需要不停地修改别人的稿件,也需要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熟能生巧。

在不间断的改稿与撰搞的实践中,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有个什么想法了,能够很轻松地表达出来,赶上灵感爆发的时候,一天可以写出好几篇,虽然很多都是垃圾稿,但也有几篇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些年,在《西平文学》上留过名,也偶尔在《天中晚报》上露过脸。

最自豪的是,还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上发过几篇时评,其中有篇讨论两岸关系的文章,反响还不小,竟然引起了国台办的注意。

在写作上能有这点小成就,一感谢老王,是他给了我提升自己的机会;二感谢生命,没有让我错过这段极其丰盛的人生阅历。

第五回

2007年,到郑州学习,赵谦翔老师的一堂课点醒了我:

语文,原来是这么回事……2007年3月23日,命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

郑州举行“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暨专家报告会”,还是两个指标,带队的是王校,被带的人是我。

王校是个实在人,他说几个老师都想去,是我在编辑冬青报上的那点成绩,导致天平偏到我这一边。

知道了这点内幕,我很高兴。

去市里那次我只是个替补,去省里这次完全靠实力胜出——尽管只那么一点点优势,毕竟证明了我的进步。

这趟没有错过的郑州之行,真真地让我大开眼界:

翟暾老师的“简快作文”,李卫军老师的“祝福短信赏析”,都极具特色。

最让我震撼的,是赵谦翔老师的“现代文阅读”。

他选的文章是毕淑敏的散文《给人生加个意义》。

印发给学生时,题目被掐掉了,文章下面只有三个问题:

1、给文章加一个能揭示文章主题的标题。

2、自由归纳文章中的写作方法。

3、文中哪一个思想的火花点燃了你?

这三个问题,一个指向文章的内容,一个指向文章的写作技巧,一个指向文章的思想价值。

这三者,不就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么?

若干年后,与县教研室的苗素琦老师探讨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笑着说: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你说的这三个方面。

”在行家眼里,赵谦翔老师的课堂结构并不神秘,但我的第一学历仅是中师——虽然那时只有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才有机会上中师,但毕竟跳过了高中阶段,基本功不那么扎实,看起来什么都懂一点,其实什么都不精通。

自己又出身平民,学不出众,很难得到领导的眷顾,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

所以,当赵谦翔老师的课堂展现在我面前时,我确实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从赵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有非常独特的讲课方法。

他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写到纸条上,然后收上一部分来当众宣读。

答案五花八门,本已让人忍俊不禁,再加上赵老师幽默犀利的点评,整个课堂笑声不断。

从郑州回来后,我也选了几篇现代文,搬到课堂上如法炮制,效果果然不错。

一个月后,我去文成中学应聘,带着从赵老师那里学来的手艺走上了讲台。

主考官是个很严肃的人,跟他见几次面了,还没见他笑过,但在讲完这堂课之后,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别走了,晚上在这儿吃饭。

几天后,果然接到了录用通知。

我赶紧给赵谦翔老师打电话,向老人家感谢并致敬。

赵谦翔那个念纸条的办法,后来跟我的“分组抽号法”和“积分制”结合起来,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也成为我正在探索的“探秘式教学法”的思想泉源。

文成三年,又有不小进步。

那里有一位衡水旺老师,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谈吐不凡,我果断决定拜老人家为师,获其亲授

“三三制作文批改法”和“文言自译五步教学法”,教课从此更加得心应手。

春节时,我没忘记给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发去祝福的短信。

赵谦翔老师还给我回了信,他写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仁者长寿,智者常乐!

”平平常常的16个字,让我视若珍宝。

第六回

现在是2014年,距2030年(那年我将退休)还有16年。

16年,我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人过四十,便开始喜欢回忆往事。

记得十几年前,同事顺合(即前文提到的王校)对我说过:

“兄弟,到了咱这年龄,该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了。

”他的意思是,人到中年,在教学上得有自己的风格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连怎么教语文都还懵懵懂懂,哪里会奢望有什么风格呢?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遇到了许多贵人,我没有错过他们,我在成长,我在形成自己的风格。

虽然进步缓慢,但跟浑浑噩噩的日子已有天壤之别。

退休前,我还能从从容容地做许多事,还有许多次向行家求教的机会。

在求教的过程中,我的班主任经验,我的教学经验,我的写作经验,肯定还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对未来的日子,我充满期待。

2012年4月10日完成初稿,2014年12月21日改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