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0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docx

《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方案.docx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老师:

今天我们学习-----《杨氏之子》。

指名读题,齐读。

2、解题:

老师:

知道题目意思吗?

学生:

杨氏的儿子。

学生:

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

马老师父亲姓马,马老师就是------生(马氏之子)

老师:

(指名)你父亲姓----王,你是-----王氏之子

老师:

你是----李氏之子你是----

二、节奏诵读文言文:

1、自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觉得可以了就举手示意。

2、检查自读情况。

老师:

有人读就有人听,读文言文时要要有停顿,同学们要仔细地听。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

读得太快。

学生:

句号处要停顿。

再指名朗读,评价。

老师:

有没有什么地方和他们读得不一样?

学生:

……

老师:

有些地方没有标点,但你们有停顿,是哪些地方?

学生:

孔君平?

诣其父中间有停顿(老师马上在中间处打上问号。

学生:

家?

学生:

杨氏子?

儿?

父?

3、再读课文,释疑,读出节奏。

老师:

文中有个多音字。

为wèi而不读wéi同学们,有问题我们就要读课文,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看注释,想想意思,你肯定会有收获。

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

读着读着,想着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自学互助,读好句子: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学生:

孔君平是人,后面要有停顿。

老师:

孔君平是去干什么?

学生:

拜见杨氏。

老师:

拜见,怎么知道的?

学生:

下面注释写着诣就是拜见。

老师:

现学现用,马上就知道字义了。

学生:

孔君平拜见杨氏,杨氏不在,把他儿子叫出来。

老师:

再读这句,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吗?

学生:

解决了。

(老师划去先前画的问号)

老师:

是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好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那夫子家?

禽呢?

我们现在家禽要连起来,指什么?

学生:

鸡鸭鹅

老师:

听说过养孔雀吗?

(没有)孔雀是指什么?

(鸟,会飞的鸟。

)那么夫子家禽就是----

学生:

夫子家的鸟。

齐读。

老师:

知道句子的意思吗?

指名说。

学生:

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父子家养的鸟。

读好句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老师:

君家后面要停顿吗?

学生:

学生:

君在古文中是对别人的称呼。

老师:

这里谁为谁设果?

学生:

为孔君平设果。

老师:

谁为孔君平设果?

()为()设果,果有杨梅。

课件

学生: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老师: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之后感觉怎样?

学生:

简洁明了。

师:

为什么不是孔君平为杨氏之子设呢?

学生:

应该主人为客人设。

老师:

你很会学习,感谢你。

老师:

同学们,读读注释,想想意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会意文言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文章大意。

老师:

古文跟现代文写法上有些相似,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是围绕一个句子来写的,哪个句子?

学生:

第一句。

老师:

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

学生:

子九岁。

老师:

是吗?

学生:

聪慧

学生:

十分聪慧

指名读,齐读。

老师:

甚聪慧就是---

学生:

很聪明。

老师:

这么简单的故事,杨氏之子甚聪慧又从哪儿知道的?

四、领会妙处,运用文言文:

结合学生的体会,引入人物对话,感受语言的精妙。

再读课文,杨氏之子甚聪慧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

从对话中看出了他的聪明。

老师:

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以下是师生合作读的内容。

老师: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学生: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笑。

老师:

为什么会心地笑?

学生:

老师一次比一次读得重。

学生:

比较好笑。

学生:

老师说个没完了。

学生:

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同学也把提示语去掉。

老师:

你觉得老师在刁难他吗?

学生:

不是。

老师:

你更感到什么?

学生:

他们两个在开玩笑。

老师:

孔君平把玩笑开在哪里?

学生:

开在姓氏上。

杨氏姓杨,杨梅中也有个杨字。

孔君平的玩笑开在水果上。

老师:

琢磨一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

他把杨氏子和杨梅联系在一起,杨梅和杨氏成了一家人。

老师:

这么会听的孩子。

用一句话就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老师:

仅仅表现他会听吗?

学生:

他还很会说。

学生:

也跟孔君平开了个玩笑。

老师:

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

杨氏子说,------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老师:

杨氏子真会听,回答得如此巧妙。

他的聪慧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

应声答曰就是马上回答,脱口而出。

老师:

还有其他词吗?

学生: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老师:

多么聪明的孩子!

不仅会听,还会应答。

这真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感受一下。

老师是孔君平,你们是杨氏子。

角色朗读。

老师:

我们换一下,老师是杨氏子,你们是孔君平。

角色朗读。

学生:

此是君家果。

老师:

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这样可以吗?

学生:

不可以。

学生:

未闻不仅让孔君平下了台阶,还不让他尴尬。

学生:

不能去,杨氏子是个小孩,应该有礼貌。

老师:

语言要婉转,像张老师这样,太没礼貌了。

老师:

杨氏子只有九岁,但他却说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真的很聪慧。

五、背诵积累,延伸拓展:

老师:

这篇文章出自一本书《世说新语》,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看看。

文章中的生字我们再来记一记。

出示课文填空题。

此时铃声响起。

老师:

课文填空题同学们可以课后填一填。

老师:

这篇古人一共只有55个字,会背诵的同学面朝下面听课的老师背诵一下,不会的也没有关系,可以看着读一读。

老师:

谢谢聪慧的孩子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

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

那它有什么用?

生2:

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

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

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

它在什么地方?

生4:

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

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

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

4、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师总结:

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

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

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

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外观宏伟体现在哪?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

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

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

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指导朗读。

5、结构精巧体现在哪?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指导朗读。

7、师总结:

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

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

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

“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课外资料:

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

自读课。

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

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

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

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

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

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

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板书:

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

(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

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

(小雪胜景)板书。

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

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

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特征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比喻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

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

("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

(水藻真绿)板书。

绿到什么程度?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

(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

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

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

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

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

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

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

“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

“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

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

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第2种~:

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

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

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尖、只2个生字,及新偏旁小字头。

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语的意思。

能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轻音乐的磁带、学生准备画画的工具、本课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认读生字。

(做找朋友的游戏)

T:

小朋友已经和许多生字结为好朋友了,能找到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在坐的各位老师认识吗?

S:

行!

众S: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众学生边拍手边唱,点几位学生上讲台找朋友)

S1:

船轮船的船,左右结构舟字旁。

船就是我的好朋友。

众S:

船轮船的船,左右结构舟字旁。

船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S2:

众S:

T:

小朋友真不错,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小朋友表现这么好,汤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请小朋友闭起眼睛。

(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

同时教师钢琴弹奏《闪烁的小星星》)

2、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

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请学生自由说)

(随机可以理解闪闪的这个词语。

3、一起唱《闪烁的小星星》学生可以自编动作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

可是,好象缺了点什么?

(点击课件夜空中出示一轮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

(再点击课件夜空中出示一弯新月)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

课文中的月亮是哪一个?

(随机教学弯弯)

(1)我们也画一个弯弯的月亮。

(师生一起画)

(2)画出了弯弯的样子了吗?

(师可以拿个别学生的画进行展示)你发现了没有,弯弯的月儿有什么特点?

(3)学习生字尖。

A、读音jian

告诉是一个三拼音。

B、上下结构。

新偏旁小字头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

在作业本上写上两个尖字。

(4)弯弯的月儿两头尖,请在在月儿尖的地方写上一个尖字。

2、请你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小桥、香蕉、小河、眼睛、嘴巴、小船)

3、瞧!

(出示课件月儿与小船重叠),你想说什么?

对了,弯弯的月儿就像小小的船!

这船的两头也是?

4、打开书本,说说你们刚才学会了哪一句话?

5、一起读,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不丢,不加字,字音要准确。

示范读齐读那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夜空这么美丽,怪不得有一位小女孩,托着可爱的小脸蛋儿,望着两头尖尖,像小船一样的月亮,出了神。

(课件出示一位小女孩遥望着星空,嘴巴里还嘀咕着:

我要是能上去那该多好啊!

2、小女孩说着说着真的飞上天空了。

(课件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慢慢飞上了天空)这个小女孩就是课文中的我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说说是怎么个坐法?

我们边坐边读(让同学们在座位上研究各种坐,边玩边读)

4、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

什么叫只看见?

其他都没有看见

5、学习只

A、读音zhi

告诉是一个翘舌音。

B、你来分析一下,怎么样来记住这个字?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

在作业本上写上两个尖字。

6、小女孩她只看见什么?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为什么她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7、练习叠词:

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

(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轻轻的云、黄黄的梨)

8、打开课文,说说你刚才学会了哪一句?

9、一起读,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不丢,不加字,字音要准确。

示范读齐读那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四、指导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你瞧,夜空多美啊!

蓝蓝的天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丽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请你为图配上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1、自由找朋友,读给他听。

老师提一个要求,你要读得把旁边的同学带上蓝天

2、集体读,指名读

3、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们会唱就跟着一起唱好吗?

(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跟唱,实际为背诵)

4、表演读(指名、集体)

五、练习说话

1、这么美丽的夜空,小朋友想不想到月亮上去?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

好,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

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睛呢!

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插,让我们飞吧,飞吧!

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

(放音乐)

你是不已经在蓝天上了?

是不是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2、小朋友可以睁开眼睛,瞧一瞧,你在哪里了?

哈,小朋友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小小的船》(课件出示全班小朋友<把学生的照片进行处理>乘着月亮慢慢飞上天)

3、想想坐在月亮上,你会看见什么?

如果向下看会看见什么?

说话训练:

我坐在月亮上,看见。

(课件出示)

(闪闪的星星,白白的云、长长的火箭)(长城、黄河、长江)

4、小朋友看到得真多,我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句。

六、想一想、画一画,趣中求新。

1、夜空多美丽啊!

你想把他画下来吗?

先说说你想画什么?

2、指导画

请你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想到的画下来。

请你用手中的画笔画出21世纪的太空美景!

(学生在音乐中作画)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生字和一个新偏旁,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地夜空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

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张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