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473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纪念白求恩教案.docx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

【篇一: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上册﹚学科:

语文单元:

第三单元备课人:

黄靖201213000018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对比鲜明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

【教学重点】

1.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2.理解并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带领学生体会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播放视频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提问为主,结合板书,学生自己朗读和思考问题。

难点主要有两个,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

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视频,并说: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了不起。

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篇悼文——《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白求思是什么人,为什么伟大的毛主席要悼念他,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悼念学习。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

我晋察冀部队在粉

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

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时候找出生僻字及陌生词语,结合注释及教辅书读准字音,了解词意。

字音:

词义:

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热忱:

热情。

忱,真实的情意。

拈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两三个手指挟取东西。

麻木不仁:

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

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

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一班:

一些。

鄙薄:

轻视。

不足道:

不值得一提。

狭隘:

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

漠不关心:

冷漠,不关心。

2.把握文意,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请同学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讨论并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

第一段的重点句是: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结:

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四、研读课文,一段段品析课文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作者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并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本文是一篇悼文的同时也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

现在我们通过具体的学习来体会议论文的这些特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让同学找出描写白求恩的语句。

明确: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

不幸以身殉职”是描写白求恩的语句。

本段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此处是记叙,后通过议论来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先叙后议。

2.本段运用了修辞手法,请同学找出具体的语句并说明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明确:

语句: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修辞手法:

自问自答即设问。

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突出强调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3.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二题来品析第二、三自然段,在文中找出答案完成第二题。

并说说对比的作用。

明确:

本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篇二: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

学习目的

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qian)狭隘(ai)满腔热忱(chen)拈轻怕重(nian)

以身殉职(xun)鄙视(bi)冀(ji)

2解释下列生词。

(l)派遣:

(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2)狭隘:

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3)满腔热忱:

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

情意。

(4)漠不关心: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

冷淡。

(5)纯粹:

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6)低级趣味:

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3.简介白求恩生平

4、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b、白求恩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

c、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归纳:

第一段的重点句是: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自己动手,边学边做

a、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

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①不远万里:

不以万里为远。

派遣: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

?

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

?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

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b、第二段评点内容。

①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治还白求恩精神。

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正反对比,起什么作用?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

?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

”正反对比的运用,阐明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

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②第二段共十句话,其叙议的安排程序是“叙一议一叙一叙一叙一议一议一叙一叙一议”。

这一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尤其突出,使本段的议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③标出正面介绍白求恩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

③正面介绍的句子是: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无不为之感动。

第三段评点内容。

①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

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是:

“?

?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

②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

②这里虽然没有明写出号召向白求思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在对反面的批评中,又包含了这个意思。

d、第四段评点内容。

①标出记叙句的起止。

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①记叙句是: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

?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这几句记叙抒发了作者遗憾悲痛之情。

②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②前三次是向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的,这一次是向大家发出号召的。

号召的范围扩大了。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④“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⑤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写的?

⑤从思想(高尚的人)、品质(纯粹的人)、道德(有道德的人)、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作用(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方面来写的。

二、设计出课文结构

三、重点研讨

1、“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归纳:

(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

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

?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

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救后议。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4)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67|③⑤@

—“叙”叙”

第一层: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

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

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1.第二段分三层。

一层:

从开始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二层:

到“无不为之感动”,举例论证这一精神。

三层:

到最后,再次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四段分两层:

一层:

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

二层:

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归纳: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

│......│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

├───┼─────┼──────────────┤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

│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

├───┼─────┼──────────────┤

│对技术│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见异思迁...........│

└───┴─────┴──────────────┘

3、对比的作用。

明确:

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

本文不仅为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4、提问:

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

哪些话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归纳: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

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

?

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归纳中心

五、随堂练习

1、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②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的人?

?

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③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

(不掺杂别的成分)

2、填空题。

①《纪念白求恩》是_________________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默写。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的人。

3、用下面的句式或词语造句。

①?

?

不是?

?

而是?

?

②?

?

只要?

?

就?

?

③满腔热忱

4、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生怕”就是“很怕”的意思,但比“很怕”、“害怕”语义表达得更深刻,感情更强烈,感

觉更突出。

“生怕”一词生动传神地勾画出那些自私、浅薄、鄙俗的人的心理。

这些人遇事不出力,刚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就大肆张扬,自吹自擂,以捞取政治资本。

如果把“生怕”换成“很怕”、“害怕”,则不能达到这种生动传神的效果。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中的“没有一个不”能不能改为肯定句,为什么?

这两个双重否定排除了一切例外,语气极为肯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赢得了所有人的敬爱,这正好与段首的两个“极端”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无限怀念之情。

如改为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感情就不如原文强烈,失去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感染效果与震撼力量。

3.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句话中“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能否去掉,为什么?

删除不好。

因为“在整个八陆军医务系统中”这个前置状语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了“医术高明”的范围处所,删掉后意思会模糊不清。

人们会想,这高明的医术是表现在根据地,还是在全国范围,抑或在世界上?

由此可见,即使是赞誉之词也需准确而严谨。

5、阅读

(一)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作者高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赞扬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运用的三个表强调的双重否定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不为之感动”中的“之”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白求恩的称谓很有讲究,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________,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称________,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则称________。

5文中正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层,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二)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篇三: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

本文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的。

此时,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把握分析以论文的方法

(3)背诵精彩段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及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教育学生做白求恩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

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课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

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

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

明确:

(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

(记住重点字词。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

(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即可,目的只在于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

(参考答案:

第一段: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

我们大家要学匀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明确: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

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