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522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5课 滕王阁序

王 勃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

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赏析重点语句,背诵全文。

2.思维与审美:

(1)深入感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

激趣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大诗人王勃的导引,登临这座誉满天下的滕王阁,领略其不同凡响的风采,寄托我们悠悠无际的思绪。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以……为襟)三江而带(以……为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域,所在之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像雾一样)列,俊采星(像星星一样)驰。

台隍枕(倚、据)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崇高声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襜帷(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文词的宗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盛大的宴会)。

请概括段意:

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并铺叙了宴会的盛况。

(第二段)时维(句中语气词)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蓄积的雨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俨”通“严”,整齐的样子)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极尽)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请概括段意:

描绘作者驾车前来滕王阁的情景,着重描述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

(第三段)披绣闼(小门),俯雕甍(屋脊),山原旷其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川泽纡其骇(使……吃惊)瞩。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满)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通“消”,消散)雨霁(雨过天晴),彩(日光)彻区(天空)明。

落霞与孤鹜(野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止)衡阳之浦(水滨)。

请概括段意:

描写滕王阁构筑之精美、眺望之广阔及周围秋景之美丽。

(第四段)遥襟(胸怀)甫(刚、顿时)畅,逸兴遄(迅速)飞。

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阻止)。

睢园绿竹,气凌(超过)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二难(贤主、嘉宾)并。

穷(极,尽)睇眄(看)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远),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盈满和亏损)之有数(定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看)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北极星,暗指国君)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请概括段意:

描述宴会盛况,抒写人生感慨。

(第五段)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使……屈居)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使……逃)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预兆),达人(通达事理的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已逝,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请概括段意:

感叹命运坎坷,表明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第六段)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等终军之弱冠(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这里代指官职)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陪鲤对;今兹捧袂(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请概括段意:

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志,期望得到知音的心情。

(第七段)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留下这篇序文),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竭鄙怀,恭疏(书、撰写)短引(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请概括段意:

感叹盛筵难再,交代写作目的。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 ①绘壮景 言气象 ②叙欢宴 生感慨

微任务活动一 赏析重点句子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成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这两句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从色彩上加以对比,着力表现了色彩变幻之美,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先写近水,后写远山,远近结合,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

一个“寒”字体现出秋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

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

“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流”字形容油彩鲜艳欲滴。

借视角的俯仰变化,使上下俯仰成趣,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运用对偶、白描的手法,从动态、色彩、空间等多角度描写:

背景是晚霞,时间在傍晚,有动态的落霞和孤鹜,有静态的秋水和天空。

从而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鲜艳有趣的图画。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此句富有警策之意,告诫自己要像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一样,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

微任务活动二 深入感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兴尽悲来”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据此思考以下问题:

1.让作者兴致勃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让作者兴致勃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聚会宾主均为俊杰,盛况空前,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极尽欢娱之情;二是自己偶然与会,得以观赏滕王阁让人感到惊异的壮美之景。

2.“兴尽悲来”,作者的情感突然由高兴转为悲伤,“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悲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识盈虚之有数”,中国哲学认为盈则亏,满则损,物极必反,高兴到极点往往会带来悲伤。

二是“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作者虽年少才高,但仕途不顺,两次被贬;想建功立业却只能“望长安于日下”,可谓失路之人,壮志难酬。

3.后文作者的情感又有什么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虽有消极、怨愤,但并没有沉浸于自伤自怜,他紧接着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

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不畏困境,而是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4.与王勃“兴尽悲来”类似的情感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亦有体现,你能对这种独特的抒情模式进行对比说明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篇文章主题、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文章结构来看,却都采用了一种以“乐—悲”为情感线索的抒情模式。

令人心旷神怡的宴饮是这两篇文章共同的创作背景,无论是在兰亭举办修禊诗会,还是在滕王阁上登高远吟,这些良辰、美景、乐事都是作者们的快乐之源。

然而兴尽悲来,乐极生悲也是世间常态,慨叹盛宴不再、好景不长以及生命短暂也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怀。

如王羲之的悲是因为情随事迁,人不可能时刻快然自得;王勃的悲则是慨叹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

微任务活动三 体会本文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

这篇临别赠言虽为即兴之作,但堪称古代骈文中的精品。

在严格的骈体形式束缚下,作者充分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手段,熔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势。

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体会。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

“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

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跌宕起伏,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

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和仄节相对。

既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

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

一方面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对未来寄予希望。

这二者是否矛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不矛盾。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正常心理。

王勃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社会与统治者却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落甚至失望,在文中流露出自伤自怜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观点二)矛盾。

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统一体。

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

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

(观点三)不矛盾。

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从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

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助读材料

1.四杰之冠——王勃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2.王勃作《滕王阁序》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瞿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3.了解文体——序、骈文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如唐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常同时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

(2)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

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

从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均为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这往往束缚了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俨骖

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消散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学士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

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逢迎

千里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上路

俨骖

于上路

古义:

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

猖狂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

狂放、不拘礼法,无贬义。

今义:

狂妄而放肆。

见机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

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今义:

看机会,看形势。

赠言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古义:

留下这篇序文。

今义:

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形容词,旧,旧的,原来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连词,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特地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名词,缘故、原因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名词,事故、变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名词,老朋友,旧交情

暮去春来颜色故

动词,衰退、衰老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动词,属于,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管辖

衡少善属文

动词,连缀

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归属、隶属

举酒属客

动词,劝,劝请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托付

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全部用出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死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动词,完、完尽、完了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名词,尽头

尽美矣,又尽善也

动词,达到极限

恭疏短引

名词,序

控蛮荆而引瓯越

动词,连接

司马懿引十万军

动词,带领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动词,后退

丁壮者引弦而战

动词,拉开(弓)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动词,拉,牵引

引壶觞以自酌

动词,拿、举

落霞与孤鹜齐飞

连词,和、跟

则与一生彘肩

动词,给

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结交、亲附

孰与君少长

介词,和、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结交、交好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动词,赞同

4.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极娱游于暇日

介词,在

窜梁鸿于海曲

介词,到

虽才高于世

介词,比

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词,跟、同

况于将相乎

介词,对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连词,表转折,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连词,尚且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连词,况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语气词,相当于“了”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语气词,表示感叹

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语气词,表示疑问

先生休矣

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

5.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徐孺下陈蕃之榻

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

使动用法,使……起舞

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用法,使……屈居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名词作状语,向上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名词作状语,就像水上的浮萍

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丘墟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

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意念被动句 “遏”,被阻止

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

意念被动句 “见”,被接见

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于日下”后置 “于云间”后置

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无标志判断句

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标志判断句

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课外名句

(1)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王勃《郊兴》

(2)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

(3)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

——王勃《上百里昌言疏》

(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诗》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文化常识

1.重九: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2.三江:

泛指长江中下游。

3.五湖:

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4.都督:

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5.十旬休假:

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6.学士:

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7.三秋:

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8.四美: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9.弱冠:

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游记散文一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的梦中,独自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只能在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

“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

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

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当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

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

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五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

《蜀中九日》《圣泉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