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08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docx

五年级上册实验备课

课题

蚯蚓的选择

周次

 

实验名称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

湿润的环境里

设计人

实验器材:

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

猜测: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步骤:

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观察到的现象: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结论: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周次

 

实验名称

影子有什么特点

设计人

实验器材:

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

猜测:

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

步骤:

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

2、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用电筒在同一个方向照射(侧面或底面),位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

3、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分别用电筒照射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在对应的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

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

结论:

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

课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

周次

 

实验名称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设计人

实验器材:

手电筒、带小孔的卡纸、夹子

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步骤:

1、把3张带孔的卡纸整齐排成一列,使孔在同一直线上。

2、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处,留有一定距离,观察屏上出现的光的现象,并画出光的路线。

3、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孔照射,并画出光的前进路线。

4、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光的传播线路实验记录单

三个小孔的位置

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

向左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向右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向左移动第一张圆孔卡纸

向右移动第一张圆孔卡纸

观察到的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课题

光与热

周次

 

实验名称

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

关系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猜测:

光越强温度越高

步骤: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光越强、温度越高。

结论:

光越强、温度越高。

 

课题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周次

 

实验名称

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

热水器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猜测:

步骤:

1、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原理

2、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3、升温措施有:

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4、保温措施有:

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观察到的现象:

保温措施有:

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

结论:

保温措施有:

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

课题

土壤中有什么

周次

 

实验名称

寻找土壤的成分

设计人

实验器材:

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猜测: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步骤:

1、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2、用牙签将干土按颗粒大小分类,看书了解各种颗粒的名称及特点。

3、把新鲜土壤放入水中,先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再将土壤搅散、静置。

4、观察沉淀后水面和杯底能发现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结论: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课题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周次

 

实验名称

雨水如何浸蚀土地

设计人

实验器材:

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猜测:

雨水的重力和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并破坏地表形态

步骤:

1、在塑料水槽底部一角钻一个孔,在水槽中装一些湿土,做一个斜面,在离小孔一定距离的地方做成悬崖、用小铲拍紧。

2、用洒水瓶在一定高度往斜面上喷水,小孔下面用盆接水,注意观察土壤和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雨水的重力和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并破坏地表形态

结论:

雨水的重力和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并破坏地表形态

课题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周次

 

实验名称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设计人

实验器材:

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猜测: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步骤:

1、在一个水槽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另一个水槽中装上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坡长、坡度一样。

2、分别往两个斜面上洒水(高度、水量一样。

),下面用盆接水,

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土壤及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结论: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

课题

用橡皮筋作动力

周次

 

实验名称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

关系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猜测:

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步骤:

1、用线拴住小车,另一端捆一个挂钩,确定小车的出发位置。

2、在挂钩上不断增加垫圈,看要挂多少个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3、测出挂不同数量的垫圈时小车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至少重复3次)。

4、比较垫圈数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观察到的现象:

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结论:

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周次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力的

大小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猜测:

物体越重,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步骤:

1、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

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4、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越重,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结论:

物体越重,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课题

运动与摩擦力

周次

 

实验名称

物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猜测:

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大。

步骤:

实验1——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注意:

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实验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观察到的现象:

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大。

结论:

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大。

课题

滑动与滚动

周次

 

实验名称

滑动、滚动与摩擦力的

关系

设计人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猜测:

滑动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步骤: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观察到的现象:

滑动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结论:

滑动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