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236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docx

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

班级:

本科班教学时间:

一学期

教材:

《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万钫,学前卫生学

2黄世勋:

幼儿健康教育

3基础教育新概念:

健康教育

4《幼儿园教育纲要》

教学参考资料:

1人体生理解剖图画

2大众医学

3《中国健康教育》

4《中国学校卫生》

作业:

学前卫生学配套练习册

 

绪论

★健康及学前卫生学

★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

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

——陈鹤琴

一、健康与学前卫生学

1、关于健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提出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作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英国教育家洛克则强调若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形象地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的确,没有健康作为基础,人生的一切就会黯然失色。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而免于疾病的观念。

在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念,强调指出:

“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在WHO的推动下,健康的新概念在全球得到了传播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世界已公认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

我国学者顾荣芳曾说:

“人类除了追求有限的自然生命的健康,还要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的健康,而正是后者才使得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具有永恒性。

”从广义的、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健康,这就要求人们重视健康的科学价值,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科学观念,建构科学的健康教育体系。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要比健康的认识早得多。

①、本体论的疾病观。

(巫术、鬼神伏体,患者失去生命本原。

②、自然哲学的疾病观。

(医学脱离巫术,用哲学解释疾病的发生,诸元素失去平衡。

③、自然科学的疾病观。

(19世纪,致病因子侵害机体,身体功能紊乱。

④、社会科学的疾病观。

(50年代,人们对紧张、压力的研究,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人处于不健康状态。

健康的标志(P2)

目标的广义性:

医学、教育、社会、国家、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研究范畴的广义性:

卫生学、生物学、心里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2、学前儿童卫生学

是关于研究、保护、增进和发展0—6岁幼儿健康的科学。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幼儿健康必须从0岁开始,因为遗传以及胎内环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一个幼儿普遍的、平等的发展。

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与人类尊严息息相关,每一个幼小的生命更应得到保护、尊重和博爱。

总之,拥有生命健康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维护幼儿的生命健康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位成人的义务和责任2。

幼儿健康的标志

⑴身体健康方面

①生长发育良好,体形正常,身体姿势端正

②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③体能发展良好

⑵心理健康方面

①智力发育正常

②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③个性特征良好

④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⑥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1、生长发育:

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

2、患病率:

3、死亡率:

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一)内因

1、遗传

2、性别

3、神经——内分泌

(二)外因

1、营养(物质基础)

2、锻炼(增强体质)

3、疾病(不良影响)

4、药物(直接影响)

5、作息(良好习惯)

6、社会(综合影响)

7、季节(比较明显)

家庭生活方式、生存环境

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第一章遗传与优生

★遗传三大规律

★优生措施

★幼儿生长发育分期及其特点

一、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一)遗传与变异

1、遗传

2、变异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营养(物质基础)

(三)遗传规律

血型遗传规律

血型遗传规律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父母血型  

子女血型

 子女不应有血型 

O+O

O

A、B、AB

O+A

A、O

B、AB

O+B

B、O

A、AB

O+AB

A、B

O、AB

A+A

A、O

AB、B

A+B

AB、A、B、O

 

A+AB

A、B、AB

O

B+B

B、O

A、AB

B+AB

A、B、AB

O

+AB 

A、B、AB 

O

 

第二章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卫生

第一节八大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网络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脑的三大机能

★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右脑训练的意义及方法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另一种条件反射叫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它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以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杠杆而得食。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训练动物只对某一个待定信号,如灯光、铃声出现后,作出踩杠杆的动作,才给以食物强化,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以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本条件,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地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另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中,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

  

(一)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造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大或过小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

例如,当人体某处受到非常重的打击时,浑身都感到震颤,这说明强兴奋易于扩散;当身体某处的皮肤受到轻微的触摸时会感到浑身发麻,这说明弱兴奋也易于扩散;而只有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我们对它感觉的定位才最分明,这说明中等强度的兴奋易于集中。

巴甫洛夫说,直到现在所汇集的材料,允许我们作出一个结论:

即是在弱的兴奋过程的场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中等强度的场合,会发生集中作用,而在很强的兴奋的场合,又会发生扩散作用。

在抑制过程的场合,也完全与此相同。

  

(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诱导(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上),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

  由睡眠到觉醒属于正诱导现象。

 

学习习惯与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

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

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

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

   你想有一个学习的好习惯吗?

那么你必须做到:

    一要坚决。

必须一开始就施以坚决强烈的力量,越坚决越好,越强烈越好。

    二要坚持。

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

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一直坚持到坏习惯土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

    三要坚定。

你对制定的目标,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每天朝向目标的行动,都要当机立断,短期目标达到以后,可以回顾所取得的“成果”,再订下一步目标,以利再战。

还要预防反复的发生。

    四要坚强。

学习习惯的改变和养成,实际上是用意志战胜惰性,用坚强的态度和理智去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付出你的努力吧!

祝你养成惜时专注、注意观察、勤思善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标新立异的好习惯。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概念:

神经元、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优势原则、镶嵌式活动原则、动力定型。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神经的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它们在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

脑:

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①大脑:

最高级,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重要的调节中枢:

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感觉、运动)——额叶(语言、思维、意识)。

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

大脑左右半球:

左半球(掌管抽象概括思维);右半球(掌管形象直观思维)。

大脑代偿作用:

大脑之迷:

②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③间脑:

(丘脑、丘脑下部)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管理对側肢体。

丘脑下部:

第一,是大脑皮层下调节植物神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第二,也是人体对环境刺激发生情绪性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第三,对体温、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第四,还控制脑垂体的内分泌活动。

④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脑干网状结构:

睡眠与觉醒、身体平衡、协调肌肉、意识活动等有关。

延髓:

“生命中枢”

脊髓的构造和功能:

灰质(中央,细胞体集中,具有反射功能);白质(外周,神经纤维集中,具有传导功能)。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神经的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它们在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系列。

4、大脑皮层活动的一些高级特性:

1优势原则②镶嵌式活动原则③动力定型④睡眠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重量的变化快。

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神经髓鞘化过程基本完成。

3、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①脊髓、延髓的机能已基本成熟。

②小脑的发育相对较晚。

③大脑的发育逐渐成熟。

④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兴奋强于抑制。

⑤精神神经发育,身心教育的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

1、睡眠。

2、作息。

3、锻炼。

4、营养。

(物质之营养、精神之爱护)

5、早期教育的意义。

大脑需要负离子。

★开发右脑:

第一,开发右脑的意义,①能扩大信息量(是左脑的10万倍。

)②能发展形象思维。

③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科学家)第二,开发右脑的方法,①良好情绪、积极态度。

②左侧肢体训练。

③形象化学习语言。

④形象判断。

二、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

★对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

(一)概述:

激素,功能,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分布

(二)对幼儿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

1、垂体:

内分泌腺之王(枢纽)。

0.5克。

2次高峰:

4岁和青春期。

小儿长个儿。

激素机能亢进——“巨人症”(2米以上);成人:

“肢端肥大症”。

激素机能不足——“侏儒症”(1.2米以下)。

2、甲状腺: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30克。

功能:

碘、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

相反的两种情况,如失眠与嗜睡。

成人:

“突眼症”。

胎儿时期——“呆小症”。

(先天性的,缺少合成甲状腺素的酶等原因所致。

)又矮又傻,既聋又哑。

树突少、智力傻、骨骼矮、听觉差。

3、胸腺:

淋巴器官,新生儿10克—2岁很快—青春期高峰—成年萎缩。

①免疫(小儿反复上感、腹泻②衰老③癌症。

★预防痴、呆、残、傻出生;碘盐;睡觉。

★我国痴、呆、残、傻的情况:

1000多万人,60亿人民币。

三、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学前幼儿骨、关节、骨骼肌的特点

★学前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概述:

脱臼、青枝骨折、脊柱侧弯。

1、骨:

206块。

保护、运动、负重、造血、杠杆。

①形态(长、短、扁、不规则);头颅骨、躯干骨、四肢骨②结构(骨膜、骨质、骨髓)③骨的生长④骨的化学成分。

(人体内的珍珠)

2、骨连结:

①不动连结——脑颅骨②微动连结——脊椎③活动连结——关节。

人体重要的关节:

上肢(肩、肘、腕);下肢(髋、膝、踝);上颌关节。

3、骨骼肌:

肌肉的三种形式(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600余块,占体重的40%,75%是水分,25%是固体成分。

形状:

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作用:

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结构:

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许多肌纤维集合成束——肌束——许多肌束集合——肌肉;每一块肌肉(肌腹、肌腱)。

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弹性、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质硬、无弹性、无收缩能力。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幼儿骨的特点

1幼儿骨的化学特点(青枝骨折);②幼儿的骨膜特点;③幼儿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A、颅骨(前后囟门),B、腕骨(8块腕骨),C、脊柱(脊柱侧弯),D、骨盆(19——25岁完成),E、足弓(肥胖、疲劳、骨折、遗传)

2、幼儿关节的特点

①窝浅、韧带较松、肌肉纤维细长、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大,牢固性较差。

②脱臼。

3、幼儿肌肉的特点

①嫩、软、细、水分多,易损伤和疲劳。

(肌肉的疲劳)②大肌肉发育较早,小肌肉发育较晚。

(小脑发育相对较晚)

★(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

①正确姿势

2积极锻炼

3科学营养

4预防伤害

5发展动作

6注意衣着。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呼吸、呼吸运动、肺活量的定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在延髓。

(一)概述:

1、上呼吸道

①鼻,鼻毛、鼻涕、鼻易出血区、鼻窦、嗅觉;

②咽,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向上,鼻咽;向下,喉咽;向侧,耳咽;向前,口咽。

③喉,软骨(甲状、环状、会厌),声带。

2、下呼吸道

①气管与支气管:

右侧直接延伸,粗短;左侧侧方延伸,细长。

②肺:

左二右三,肺泡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表格)

2、年龄越小,调节呼吸的中枢在发育。

(延髓)

★(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

1、良好的呼吸的卫生、文明习惯。

(鼻呼吸、擤鼻涕、不吐痰、捂住口鼻、不挖鼻孔、不朦头睡觉等)

2、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3、空气流通。

4、积极锻炼。

(冷空气、冷水)

5、注意衣着。

6、保护声带。

五、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幼儿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系统的特点

★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概述:

循环系统

1、心脏:

心率、四个腔。

2、血液: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血管: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4、淋巴系统:

结、脾、扁桃体。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心脏:

①相对大。

②心率越快。

③脉搏越不稳。

④交感神经占优势。

2、血液:

①相对多。

②红细胞数高。

③白细胞数低。

④水分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凝固时间长。

3、血管:

①相对粗。

②血压低。

③血管壁薄。

④血管短,循环时间短。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

1、科学营养。

2、动静、劳逸结合。

3、积极锻炼。

4、注意衣着。

5、传染性的预防工作。

6、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儿童

六、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幼儿牙的保健

(一)概述:

消化、吸收、换牙、龋齿、六龄齿、胃的排空、小肠绒毛。

消化道、消化腺(大、小消化腺)二部分。

1、口腔

牙齿:

(最坚硬)外(牙冠、牙釉质)、中(牙颈、牙髓腔)、内(牙根、牙本质)。

位置、形状、功能:

①切牙(门牙)8个、切割食物;②尖牙(犬牙)4个、撕裂食物;③前磨牙(双尖牙)8个、咀嚼食物;④磨牙(臼牙)12个、咀嚼食物。

乳牙:

6个月左右,2岁左右出齐。

20个。

恒牙:

6、7岁左右萌出(六龄齿,第一恒磨牙),12、13岁出齐。

32个。

舌:

搅拌食物、辨别味道、帮助吞咽、辅助发音。

2、胃:

暂时储存食物。

贲门、幽门。

(①胃蛋白酶②盐酸③粘液)。

胃的排空。

3、小肠:

5——6米,3——8小时。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胆汁、胰液、肠液)。

小肠绒毛。

4、大肠:

盲肠、结肠(升、降、横、乙状)、直肠。

便秘。

5、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右肋下。

作用,分泌胆汁、代谢、储藏、解毒。

6、胰腺:

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胰岛素——糖尿病。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1、牙齿:

换牙期(定义)“生理性换牙”,易龋齿(定义)。

★6——10年,预防为主,①定期检查(半年一次)②刷牙习惯(3——4岁,早晚,饭后漱口)③刺激性食物、硬物④孕妇滥用抗生素⑤用牙习惯⑥预防上感⑦牙营养。

2、舌:

“生理性流涎”,舌系带过短。

3、胃:

消化功能差。

4、小肠:

吸收功能强。

5、肝脏:

肝细胞发育不健全;肝糖元储存少(低血糖);肝细胞再生能力强。

6、胰腺:

分泌的质和量不如成人,对糖、脂肪吸收能力弱。

★(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

第一,饮食卫生、文明习惯(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定时定量、不挑食、少吃零食)。

第二,病从口入(个人、饮食、环境)。

第三,安静、愉快进餐。

第四,饭前后不做剧烈运动。

第五,定时排便。

(晨空腹)

第六,注意衣着。

9月20日:

“爱牙日”。

七、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概述

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儲尿)——尿道(排尿)。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成对的

1、什么是肾单位。

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原尿(第一次滤过);肾小管——终尿(第二次滤过)。

尿液的排出:

脊髓——低级;大脑——高级。

2、输尿管:

成对的

3、膀胱:

成人儲尿约350——500毫升。

4、尿道:

男性约20CM(既生殖又排尿),女性约3——5CM仅(排尿)。

(二)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越小,肾功能越差。

肾小球第一次滤过,肾小管第二次滤过功能弱。

2、越小,膀胱儲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控制力弱。

3、尿道短、易感染。

★(三)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

1预防肾炎。

2会阴部卫生。

3及时排尿。

4多喝开水。

八、皮肤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幼儿皮肤的特点

★幼儿、皮肤的卫生保健

(一)概述

1、皮肤的结构:

表皮(角质层、生发层)——真皮——皮下组织(主要成分是皮下脂肪)。

皮肤附属物:

指(趾)甲;毛发(干、囊、根);汗腺(开口于表皮,手足底);皮肢腺(开口于毛囊,面、头、胸、背)。

2、皮肤的功能:

保护(内部、机械性、抗菌、紫外线);代谢;感觉;分泌与排泄;调解体温;吸收作用。

(二)幼儿皮肤的特点

1、保护功能差。

嫩、薄、水份多。

2、调解体温的功能差。

(早期上感的原因之一)

3、排汗功能强。

(早期上感的原因之一)

★(三)幼儿皮肤的卫生

1、预防外伤。

2、衣着卫生。

3、皮肤盥洗(流动水)。

4、锻炼(三浴锻炼阳光、空气、水)。

5、化妆

九、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功能

★幼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锻炼的意义

(一)免疫系统概述

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1、概念:

免疫

2、组成:

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3、功能:

(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4、种类:

(二)计划免疫概述

1、概念:

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2、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3、儿童免疫程序表。

种四苗,防六病。

(三)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易得病。

2、容易得各种各样的传染病。

预防接种

★卫生保健:

科学营养、积极锻炼、良好习惯。

十、眼睛——视觉器官

★眼的结构与功能

★幼儿眼的特点

★幼儿眼的卫生保健

(一)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1、眼睛{眼球壁①最外层、②中间层、③最里层

眼内容物①房水、②晶状体、③玻璃体

2、眼的附属物:

①眼睑、②结膜、③泪器、④眼外肌

3、立体视觉:

长期进化的结果。

(二)小儿眼的特点

1、呈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比较强。

3、玻璃体的透明度强,视物清晰。

4、为什么6岁前是治疗斜视、弱视的最佳年龄。

★(三)小儿眼的卫生(爱眼日6月6日)

1、眼营养。

2、眼锻炼。

3、眼外伤。

4、眼疾病。

5、眼习惯。

6、看电视。

十一、耳朵——位听器官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幼儿耳的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朵:

①外耳、②中耳、③内耳(半规、前庭、耳蜗)

(二)小儿耳的特点

1、外耳道比较狭窄,鼓膜较厚。

禁止挖耳。

2、咽鼓管粗、短、近水平位,中耳炎。

预防中耳炎。

3、鼓膜的血管与硬脑膜血管相通,脑膜炎。

4、耳蜗的听觉感受器较成人强,听觉敏锐。

发展听觉,预防噪音。

★(三)小儿耳的卫生

1、禁止挖耳。

2、预防中耳炎(3月3日爱耳日)。

3、发展听觉。

4、预防噪音。

5、胎儿预防。

3月3日:

“爱耳日”

★春秋、楚国,老子《道德经》。

(李耳,为什么?

甲骨文的“人”字是一个人加耳或一个人加耳和口。

在耳与智慧、营养、心里健康

十二、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一)生殖系统概述

1、男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