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415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docx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劝学》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

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

通"性",资质,禀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

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通"无")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

通"只")

  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

通"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

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通"伸")

  二、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

古:

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

帮凶)

  2.金就砺则利(金:

古:

金属;今:

黄金)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使动,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

名作状,向上,向下;一:

数作形,专一)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名作动:

游水)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学不可以已(已:

停止)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

合乎;輮:

使……弯曲)

  3.輮使之然也(然:

这样)

  4.金就砺则利(就:

接近,靠近)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

强;彰:

听得清楚)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

到达)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名作动:

游水;绝:

渡)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

借)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

获得;备:

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

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

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

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

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

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师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

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

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

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形作名,圣人;愚:

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

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

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求学的人;今义:

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

所用来……;今义:

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

跟随并且,今义:

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今义:

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

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

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

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

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赤壁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

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

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

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

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

下江陵(攻下)

  11、渚: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

杯盘狼藉(凌乱)

  15、白: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

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

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

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

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

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

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

明月停留。

②今义:

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

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

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今义:

美貌的人。

  3、凌:

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

越过。

②今义:

欺侮。

  4、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

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②今义:

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

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

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

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阿房宫赋》

  一、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否焉(代词,它)

  ③且焉置土石(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代词,在那里)

  6、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

  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

  7、夫:

  ①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

数作动,统一)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

名作动,坐辇车)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

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

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

名作动,把……当作……)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

名作动,灭族)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

形作动:

感动悲哀;鉴:

意动,以……为鉴)

  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

名作动,出现彩虹)

  三、古今异义的词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

宫室建筑结构精巧;今义:

各用心机,互相排斥)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天气;今义:

一个地区的气象)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

古义:

搜集保存;今义:

收集保藏。

经营:

古义:

治理营造;今义:

筹划、计划、组织。

精英:

古义:

精华;今义:

出类拔萃的人。

  四、句式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介宾短语后置)

  2、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3、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定语后置)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后置)

  五、难句翻译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秦国人没有空暇哀怜自己,后世人来哀怜它;后世人只是哀怜它却不以它为鉴,也让后世人又来哀怜后世人。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译: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并不是秦国;使秦灭族的是秦自己啊,并不是天下的百姓。

《六国论》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全都,一概)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

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

举以予人(拿)

  6、然则: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

此言得之(对)

  10、迁:

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

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

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

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

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

①古义:

他实际上。

  ②今义: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

①古义:

祖辈父辈。

  ②今义:

爷爷。

  3、至于:

①古义:

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

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

①古义:

智谋,力量。

  ②今义:

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

①古义:

可以凭借。

  ②今义:

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

①古义:

旧事,前例。

  ②今义:

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

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

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

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

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

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

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