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469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docx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1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Costcontrolmeasures

(整改措施)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YB-BH-004035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说明:

工作报告是范文中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使用的群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或对象报告工作。

报告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一、降低日常费用

  

(一)公司日常费用采用预算报批制度。

各部门根据公司经营特点,结合部门年度、季度、月度计划进行本部门费用预算,报财务审核,总经理批准。

预算外开支当月不予报销。

  

(二)各部门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本部门所发生的水、电、纸张、电话费等日常费用。

贯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钟话费的观念。

  (三)严格控制车辆费用。

公务用车根据事务的缓急和重要性审批是否派车。

  (四)严格控制业务费用。

各部门业务费用严格按照公司标准执行,严格控制超额费用开支,讲礼节,不摆阔气。

超标准业务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采购人员要提高议价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

对异常物资价格,财务部进行二次询价后决定是否付款。

  

(二)采购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价格信息,洞察物资价格变动趋势,以选择合理的采购价格和恰当的市场采购时机。

因采购时机恰当造成采购成本节约的,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三)大宗原材料采取招标等方式,寻找有实力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四)签订采购合同一定要考虑售中、售后条款,避免产生后续费用和可避免的损失。

  (五)财务部要根据往期采购价格和公司利润核算情况对物资处进行价格指导。

  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周转率

  

(一)材料出库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因存放过久导致材料损耗和损坏。

  

(二)仓库要准确把握合理库存储备量,对库存物资制定《库龄分析报表》,避免库存物资积压。

仓库每月底要向财务部提报《库龄分析报表》。

  (三)物资处要根据库存储备、物资采购周期以及申购物资时间要求的缓急合理编排采购计划。

  (四)加强技术革新调整产品和工装用料的合理性,提高材料利用率。

  (五)生产和工程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合理选材,尽可能提高材料利用率。

对节约用料现象,公司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六)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产品生产返工或工程返工现象。

  (七)生产部要加强设备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研究中心混料工和生产线运行工应避免原料抛洒现象的发生。

  四、提高工作效率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避免岗位重叠、人员超编现象。

  

(二)提高工作效率,用足八小时,用好八小时,降低相对成本。

  (三)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生产和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五、加强资金管理

  

(一)财务部根据公司月度、季度、年度计划和有关资金拨付的管理规定合理调配资金,将库存现金降低到最小。

  

(二)遵循“早收晚付”的收支原则

  1、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

  

(1)对已执行销售合同,销售人员要及时与客户联系发票开具事宜,以缩短货款回收周期。

  2、对应收款制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合同付款条款,及时编制催款通知,下发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向客户催收货款。

  (三)合理利用贷款、应付账款的支付周期

  1、根据贷款、应付账款的相关条款,合理控制应付账款的支付时间。

  2、对要求现款现货的采购合同,可以根据公司产品的交货时间,在不影响生产和交货的情况下,合理控制采购时间进而控制款项的拨付。

  (四)根据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结合宏观金融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选择合理的金融工具投资、融资。

  成本费用的作用

  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成本费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成本费用是定制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成本费用的分类

  一、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

成本费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制造成本

  含义:

是指按产品分摊的、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

  构成项目:

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含义:

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各种费用

  构成项目: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按照成本的习性,可以把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含义:

是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举例:

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同比例变化的

  固定成本

  含义:

是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举例:

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形成的成本,数额是固定的,并不由于生产数量出现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关于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具体内容

  总成本

  含义:

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成本总和

  单位成本

  含义:

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

  两者之间的关系:

总成本=单位成本×产品数量

  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与措施

  

(1)节约材料消耗,降低直接材料费用。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直接人工费用。

  (3)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4)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

  (5)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成本费用的审核

  

(一)成本费用审核的基本方法

  1.评价有关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相关成本费用明细表,复核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有关的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3.审核成本费用各明细子目内容的记录、归集是否正确。

  4.对大额业务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审核有无少计或多计业务支出。

  5.审核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间在成本费用确认上的差异。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核(以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为例)

  1.审核明细账与总账、报表(在产品项目)是否相符;审核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及其有关原始凭证,确认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口径是否一致。

  2.获取生产成本分析表,分别列示各项主要费用及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将其与预算数、上期数或上年同期数、同行业平均数比较,分析增减变动情况,对有异常变动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确处理。

  3.采购成本的审核。

  

(1)审核由购货价格、购货费用和税金构成的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

  

(2)审核购买、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各项应缴税款是否完税并计入存货成本。

  (3)审核直接归于存货实际成本的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采购费用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材料费用的审核。

  

(1)审核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

  ——审核“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有关内容、数据,与对应的“材料”类账户贷方内容、数据核对,并追查至领料单、退料单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凭证资料。

  ——实施截止性测试。

抽查决算日前后若干天的领料单、生产记录、成本计算单,结合材料单耗和投入产出比率等资料,审核领用的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计入本期生产成本,特别应注意期末大宗领用材料。

  

(2)确认材料计价是否正确。

  ——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

了解计价方法,抽查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等凭证验算发出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计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

抽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及有关的领料单等凭证,验证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差异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3)确认材料费用分配是否合理。

核实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是否真实,分配方法是否恰当。

  5.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核。

  

(1)抽查有关凭证,审核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

  

(2)审核辅助生产费用是否在各部门之间正确分配,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准确计算该费用的列支金额。

  6.制造费用的审核。

  

(1)审核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2)审核当年度部分月份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

  (3)必要时,应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性测试。

  (4)审核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

必要时,应重新测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并调整年末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

  (5)获取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对,确认全年制造费用总额。

  7.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并与领料单相核对,以确认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是否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当期用于连续生产的外购消费品的价款数及委托加工收回材料的相应税款数是否正确。

  8.审核“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借方红字或非转入产成品的支出项目,并追查至有关的凭证,确认是否将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销售残次品、副产品、边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冲减成本费用而未计收入。

  9.在产品成本的审核。

  

(1)采用存货步骤,审核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2)审核在产品计价方法是否适应生产工艺特点,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

  ——约当产量法下,审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约当产量的计量是否正确;

  ——定额法下,审核在产品负担的料工费定额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并将定额成本与实际相比较,差异较大时应予调整;

  ——材料成本法下,审核原材料费用是否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审核各月在产品数量是否均衡,年终是否对产品实地盘点并重新计算调整;——定额比例法下,审核各项定额是否合理,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产品成本的审核。

  

(1)审核成本计算对象的选择和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且体现一贯性原则。

  

(2)审核成本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否体现受益性原则。

  (3)确认完工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正确。

  (4)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项目有无异常变动,结合在产品的计价方法,确认完工产品计价是否正确。

  11.审核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应参照相关会计制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三)其他业务支出的审核

  1.审核材料销售成本、代购代销费用,包装物出租成本、相关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内容是否正确,并与有关会计账表核对。

  2.审核其他业务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并作出相应处理。

  (四)视同销售成本的审核

  1.审核视同销售成本是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视同销售收入数据的口径一致。

  2.审核企业自己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是否按税法规定作为完工产品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3.审核企业处置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是否按税法规定将实际取得的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4.审核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留归企业的材料,是否按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计算销售成本。

  (五)营业外支出的审核

  1.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税收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

重点审核:

  

(1)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2)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3)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的有赔偿部分;

  (4)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

  (5)各项赞助支出;

  (6)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7)为被担保人承担归还所担保贷款的本息;

  (8)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按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

  

(1)审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非正常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损失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已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失,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3)审核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经过税务机关认定审批。

  (4)审核捐赠是否通过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数额是否超过税法规定限额。

  (5)审核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是否扣除了已经赔偿的部分。

  3.审核大额营业外支出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税前扣除规定的要求。

  4.抽查金额较大的营业外支出项目,验证其按税法规定税前扣除的金额。

  5.审核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将自产、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赠送他人等视同销售行为是否缴纳相关税金。

  (六)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的审核

  1.审核资产评估减值等其他特殊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是否已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2.审核其他需要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事项。

  (七)销售(营业)费用的审核

  1.分析各月销售(营业)费用与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对异常变动的情形,应追踪查明原因。

  2.审核明细表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销售(营业)费用的范围及其有关规定。

  3.审核企业发生的计入销售(营业)费用的佣金,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审核从事商品流通业务的企业购入存货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购货费用按税法规定计入营业费用后,是否再计入销售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5.审核从事邮电等其他业务的企业发生的营业费用已计入营运成本后,是否再计入营业费用等科目重复申报扣除。

  6.审核销售(营业)费用明细账,确认是否剔除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外地运杂费、向购货方收回的代垫费用等。

  7.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出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八)管理费用的审核

  1.审核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2.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并确认计算该项支出金额的准确性。

  3.审核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剔除了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

  4.审核计入管理费的总部经费(公司经费)的具体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金额是否准确。

  5.审核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关凭证和证明材料是否齐全。

  6.涉及到进行纳税调整事项的费用项目,应按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审核表中。

  (九)财务费用的审核

  1.利息支出的审核参见纳税调整审核中利息支出的审核,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在利息支出审核表中。

  2.审核利息收入项目。

  

(1)获取利息收入分析表,初步评价计息项目的完整性。

  

(2)抽查各银行账户或应收票据的利息通知单,审核其是否将实现的利息收入入账。

期前已计提利息,实际收到时,是否冲转应收账款。

  (3)复核会计期间截止日应计利息计算表,审核其是否正确将应计利息收入列入本期损益。

  3.审核汇兑损益项目。

  

(1)审核记账汇率的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抽样审核日常外汇业务,审核折合记账本位币事项的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3)抽查期末(月、季或年)汇兑损益计算书,结合对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对外结算的外币债权债务项目,审核计算汇兑损益项目的完整性、折算汇率的正确性、汇兑损益额计算的准确性、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适当性。

  4.抽查金额较大的手续费或其他筹资费用项目相关的原始凭证,判断该项费用的合理性。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CanEnterYourName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