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59286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pptx

生产运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重庆科技学院刘菊梅副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安全评价师联系方式:

139962433682015.9重庆,风险的管理,是通过有效的HSE管理体系来完成的,HSE风险识别相关概念,1.危险(Dangerous或danger)与风险(risk)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引自GJB900-199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或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现有或潜在的状况(引自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2A系统安全规划要求)。

危险是可能发生事故的征兆,可以看作是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也可以认为是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发生的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危险的特征在于其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有关。

1.危险(Dangerous或danger)与风险(risk),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引自SY/T6276-2014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两者关系:

危险所表达的是某事物对人们构成的不良影响或后果等的可能性,它强调的是客体,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随机的危害现象,是风险的前提;而风险表达的则是人们采取了某种行动后所可能面临的有害后果,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它强调的是主体,是危险的后果。

安全生产的目标并不是为了降低作业危险性,而是降低作业人员实际承受的风险。

2.危害因素(hazard)与事故隐患(hiddendanger),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引自SY/T6276-2014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事故隐患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对工作标准、实务、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也泛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

2.危害因素(hazard)与事故隐患(hiddendanger),两者关系:

事故隐患是危害因素的一部分,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触发条件,即第二类危险源。

隐患的存在决定了系统的危险性。

事实上,作业现场开展的危害辨识,重点就是找到并分析事故隐患,风险控制的内容更多的也是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3.危险源(hazard)与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危险源泛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项操作、一个行为、一处环境、一项管理等。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危害因素,3.危险源(hazard)与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等概念。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13号)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定义重大危险源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从本质上讲,重大危险源是超过法规标准规定量的第一类危险源。

风险管理环节,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监控系统,IEDIM,风险管理环节识别HSE风险,在HSE管理体系中,风险控制是主线,而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危害辨识是指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SY/T6276-2014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环节识别HSE风险,危害辨识实质上就是危险源辨识。

危害辨识应具有预防性(主动的)、前瞻性,而不是反应性(被动的)。

危害辨识属于风险识别的一部分内容,它着重于辨识生产系统、作业场所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危害因素,即识别HSE风险;而广义的风险识别则偏重于企业生产运行和作业过程中的可能导致事故或损失的风险,可能是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等。

1)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心理和生理性的危险有害因素(6项)行为性的危险有害因素(4项)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5项)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项)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项)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项)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8项)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项)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项),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1、危害因素及特性的分类,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根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460种:

粉尘类(51种)化学因素类(379种)物理因素类(11种)放射因素类(10种)生物因素类(6种)其他因素类(3种),3)环境危害因素分类,在HSE管理体系中,有关环境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七类:

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2023/6/15,4)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5)职业病分类职业病分类与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0大类132种)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因素粉尘类(19种)矽尘泥浆配置、地质磨片导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类(11种)钻井、测井导致职业性化学中毒的危害因素化学物质类(60种)汞、H2S、氨、氟化物压汞试验、钻井、采油、井下作业、储运、气体净化导致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物理(7种)高温、局部振动钻井、井下维修、井架安装、采油、气体净化、储运导致职业性传染病的危害因素生物因素(5种),2023/6/15,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9种)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井下作业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4种)噪声、氟化物钻井、井下维修、采油、气体净化、储运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1种)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种),5)职业病分类职业病分类与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2、HSE风险识别范围,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2014)规定,危害辨识应考虑:

(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4)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产生不利影响的危害因素;(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害因素;(6)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7)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8)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11)资产并购与剥离;(12)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13)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2、HSE风险识别范围,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不需要进行危害辨识:

(1)危害明显是轻微的,风险完全可以容许;

(2)控制措施的结果已完全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3)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4)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已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3、HSE风险识别内容“两类危险源、五方思路和九个方面”,两类危险源的描述

(1)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及其载体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高处坠落,高处是产生重力势能的能量源,而坠落则是重力势能转化的方式或造成的结果;再如高温烫伤,高温是热能的存在形式,烫伤是高温造成的后果。

能量载体+能量释放或转换方式受阻的后果,如锅炉超压,设备过热等。

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天然气爆炸,硫化氢中毒等。

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辐射等。

两类危险源的描述,

(2)第二类危险源失控,第二类危险源描述方法,(3)环境因素的描述,危险化学品泄露,排放油烟,污水排放,噪声排放,油漆桶废弃,SO2排放,环境因素,动词+名词名词+动词,两类危险源的描述,危害辨识的五方思路,1)从危害的机理上来辨识危害各种形式的能量失控,都是导致危害的根源,其它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自然作用导致的不利变化也是从机理识别危害的途径。

2)从工作的岗位及环境上来辨识危害识别工作岗位及环境中是否有存在危害机理辨识中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是否合理;岗位操作时,人与人,人与机的界面划分的合理性;位操作的程序合理性及执行情况;事故应急措施等。

3)从作业的性质来辨识危害特种作业:

登高,起重,电工,电焊,压力容器,运输等需要资质及作业批准过程程序的作业;与特殊工艺流程相关的作业:

如在高风险生产过程的相关的作业,高风险工艺装置的操作,如爆破,采掘等等;特殊作业;非常规的具有危险的作业:

如大型设备的安装,高风险装置的试运行、检修等。

危害辨识的五方思路,4)从设备设施及工艺流程上来辨识危害主要生产设备大体上都与结构、运动、压力、原料、电气、控制、机械和其他物理,如光、辐射、化学过程相关,因此分析这些设备、设施本身以及对周边环境乃至其他设备、设施的安全影响,是危害识别的一项主要内容。

5)从布局、环境、结构上辨识危害包括气象、地质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如水、动力、交通等条件,还与设施与设施,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内部交通的问题,包括应急方案的需求。

危害辨识的九个方面,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灾害、交通运输条件、抢险救灾支持条件、与周边工程的相互影响等)平面布局总图布置(功能分区、风向、危险品设施布置、有害作业部位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构)筑物布置、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场内道路及运输(场内道路、场内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场内码头、安全通道及安全出口设置等)基础设施(建(构)筑物的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防爆、朝向、采光、安全疏散,安全防护、消防、应急设施、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情况等)作业环境(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生产性粉尘、采光照明不良等)生产工艺物料性质(毒性、腐蚀性、燃爆性、化学活性等)设备设施(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人员活动(有计划或日常工作与临时作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运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及演习情况、安全投入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执证与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危害辨识清单

(一),危害辨识清单

(二),环境因素识别“一个过程,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关注全生命周期,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一),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三),4、HSE风险识别方法,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工艺危害分析(PHA)启动前安全检查(PSSR)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原因-后果分析(CCA)关联图分析(BTA)故障假设分析(WI)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WI/SC)故障模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与可操作分析(HAZOP)人员可靠性分析(HRA)后果分析(CA)统计图表分析,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物料均衡计算方法,产品生命周期,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观察和面谈,水平对比,识别方法,纵向对比,监测,监测,查阅记录,4、HSE风险识别方法,5、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重大危险源分类危险化学品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i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Qi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3)工业管道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瓦斯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

吨);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

吨);1,2,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R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分为四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40号令),评估风险,风险管理环节IEDIM,风险管理环节IEDIM,处置,容忍,转移,消除,减少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度,接受现有风险水平,保险非保险,终止,制定计划(控制措施)(4T原则),风险管理环节IEDIM,风险仍然存在.,管理行为安全的12个关键要素,管理工艺安全关键的14个要素,工艺安全和风险管理的三个方面:

技术、设施和人员,安全文化和领导层的承诺是驱动力,操作纪律是实现卓越工艺安全的保证,控制措施要求,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措施具体、量化,措施必须具有有效性,能够满足风险控制需要,措施必须符合实际,现场能够实现,措施是动态的,随情况变化面变化,风险控制原则:

将风险降到“合理实际并尽可能低的水平”(aslowasreasonablepossible),执行计划,风险管理环节IEDIM,设定标准培训员工付诸工作,测量绩效评估进展回顾和修正,风险管理环节IEDIM,监控,建议做法,开展辨识应考虑的内容:

现场有哪些危险源这些危险源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过去发生过的事故、违章现场有哪些不安全条件作业人员存在哪些不安全行为现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已知的危险源,有哪些措施拍摄数码照片;建立危害识别描述清单;根据识别的问题规划提升计划。

5X5安全隐患辨识流程,1,审视周围,2,观察目标,2.观察目标,人员机械设备工具环境工作环境,上、下、前、后、侧地去观察:

人能力表现、精神状态、动作规范?

机械设备转动或移动部件、运转负荷?

工具状况、正确使用的工具?

环境照明情况、天气情况、温度、噪音、气味及有毒有害气体?

活动作业之间相互影响或冲突、非常规作业、重大风险作业?

1,审视周围,2,观察目标,3,查找隐患,3.查找下列子隐患:

不安全条件与行为化学品生物人机工程心理,3.查找下列子隐患:

不安全条件与行为化学品生物人机工程心理,查找下列隐患:

不安全条件与行为噪音、落物、压力、工作压力?

化学物腐蚀、刺激、中毒?

生物细菌、虫子了、人?

人机工程手工搬运;重复劳动?

心理吼叫:

情绪低沉?

1,审视周围,2,观察目标,3,4,查找隐患,评估风险,4.评价下列风险:

被撞被夹或被压接触坠落跌倒物质泄漏,4.评价下列风险,被撞被夹或被压接触坠落跌倒物质泄漏,上、下、前、后、侧去观察,评价一下什么能导致:

撞到你摇摆的悬空货物;坠落的物体;压力;紧绷的绳索?

被夹或被压移动的设备;悬空货物?

直接接触热表面;化学品;尖锐物?

坠落跌倒障碍物;湿滑地面;缝隙?

物质泄漏腐蚀的管线,不正确的操作?

1,审视周围,2,观察目标,3,4,5,查找隐患,评估风险,实施控制,5.实施控制措施:

消除隐患方法替代工程设计行政管理劳防用品,上、下、前、后、侧去观察,考虑怎样去应付风险:

消除怎样可以消除危险?

替代有无其它更安全的方法?

工程设计我需要的/额外工具吗?

需要额外的防护吗?

行政管理需要工作场地的出入限制吗?

需要定时休息吗?

劳防用品使用什么样劳防用品才安全?

不戴手套,没有审视周围的“动静”,不戴安全眼镜,没有穿指挥人员专用背心,口袋内的对讲机容易滑出影响工作,站在重物下,吊篮门没有锁,工衣没有按要求穿戴,场地凌乱,行走绊倒,岗位危害识别,JSA程序的实施,岗位危害识别的目的,清楚和掌握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措施,岗位危险危害辨识循环,削减或消除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清楚每种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清理清楚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种类数量,岗位危害识别,只有员工亲自参与到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中,才能切身认识到岗位上的风险和危害。

岗位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要求,岗位员工全员参与,辨识工作持续进行,危害辨识定期进行,人员变化、设备变化、工艺流程改变、生产参数改变,都应作危害辨识。

岗位危害识别,岗位危害辨识的基本步骤,员工对岗位工艺流程、设备了解和掌握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工作要求,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建立风险观念,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岗位危害识别,划分属地,对岗位内的人、机、料、管理、环等危害性进行辨识,,将识别出的危害,按本岗位能实现的技能、技术水平制定防范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的,向上级组织汇报。

岗位危害识别,岗位危害辨识的基本步骤,员工的岗位要求,培训岗位员工要求,岗位危害识别,岗位危害辨识的基本步骤,人的因素,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自我防护技能缺少,违反违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不清楚工艺流程,设备超限,是否可以接受以上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

自我防护技能缺少,岗位危害识别,岗位危害辨识的基本步骤,物的因素,将区域按一定功能划为若干个单元,找出单元内的关键点和部位,评估每个点和部位在失控状态下可能造成的后果,岗位危害识别,岗位危害辨识的基本步骤,识别设备风险-机械设备危害因素,是否满足工艺的要求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具备指示性技术措施是否具备紧急停车装置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识别设备风险-电气设备危害因素,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

电气设备是否具备安全认证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是否可靠设备防雷、防静电是否可靠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是否根据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要求,识别设备风险-特种设备危害因素,翻倒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识别设备风险-锅炉及压力容器危害因素,泄露破裂爆炸,识别设备风险-登高装置危害因素,梯子性能及使用方法脚手架承载能力结构元件完好安装合规范升降平台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检查、维护是否超载作业平台是否有围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