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9780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docx

六年级科学复习要点及单元测试MicrosoftWord文档课件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

34%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

2、“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热水变凉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5、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空气传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进行的。

7、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8、水和沙子相比,(沙 )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二、判断:

30%

1.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

2.云雾雨露霜雪冰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 ( √)

3.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 × )

4.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 (  ×)

5.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6.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   √)

7、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

8、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

9、吃水果可以代替吃饭。

  ………………………………………(  × )

10、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  √ ).

11、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

………………………………………( × )

12、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

13、云和雾都是水蒸气。

……………………………………………( × )

14、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

15、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

…………………(  √ )

三、填图、看图、画图:

38%

1、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2%

 

声波:

( 耳廓    )→( 外耳道     )→ (  鼓膜  ) →  (  听小骨 )

→( 耳蜗    )→(  听神经  )→大脑

2、从下面的气温记录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6%

一天中的气温

 

时间

 

7:

00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16:

00

 

17:

00

 

18:

00

 

温度

 

2℃

 

3℃

 

7℃

 

9℃

 

11℃

 

12℃

 

13℃

 

14℃

 

10℃

 

9℃

 

4℃

 

2℃

 

一天中气温在(中午     )较高,(早上    )和( 傍晚   )时候气温较低。

3、连线题12%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

(   ⒍ )听神经               收集声波

(  ⒌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  ⒉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⒈  )耳廓                 传递振动

(  ⒊ )鼓膜                 传送声波

(  ⒋ )听小骨               产生振动

 

4、在下面写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旅程”。

6%

食物→(口腔)→(食道)→(胃 )→( 小肠 )→(大肠 )→( 肛门 )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6、(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7、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8、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9、(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2、(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1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7、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8、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9、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三、问答题:

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答:

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8、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9、(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0、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1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12、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6、(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8、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1、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2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23、(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4、(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5、(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7、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

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3、分类:

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

答:

昆虫:

蝗虫,蚕蛾,苍蝇,蚂蚁鸟类:

鹦鹉,鸽子,鸭子哺乳类:

牛,羊,兔子

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

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

请举出三个实例:

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添置隔音设施。

4。

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6、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

7、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错)

8、有物体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

(错)

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

(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是)

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1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

(对)

1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

(错)

1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错)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

(错)

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错)

1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

18、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①豆、奶类;②油、盐、糖;③蔬菜类;④水果类;⑤鱼、虾、肉、蛋类;⑥粮食类。

从上往下依次是:

②①⑤③和④并列都在第四层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

19、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20、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

答:

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21、操作题:

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

答: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22、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

答:

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使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遇到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4、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5、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2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28、(噪音)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使用了(色素)。

3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1、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2、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错)

33、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

(错)

34、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错)

3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37、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38、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度到37度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39、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

答:

木头塑料导热性能差,防止烫伤手。

40、耳廓的作用?

答:

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

41、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

往食物中滴碘酒。

42、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

答:

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43、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答:

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45、好的饮食习惯谚语: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狂饮伤身,暴食伤胃;多吃不如细嚼;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46、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47、空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

48、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

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

答:

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

50、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51、二氧化碳的性质:

1、无色气体2、能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4、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能供给呼吸

52、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5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

答:

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54、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因为冷空气自上而下流动,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因为热空间是自下而上流动。

5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7、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对)

58、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错)

59、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对)

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对)

6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对)

62、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

(对)

63、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开始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6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答:

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65、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

6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6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69、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

70、油的吸热和散热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

7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72、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7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7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75、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7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对)

77、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对)

78、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极小水滴。

79、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夏天喜欢浅色衣服?

答:

深色衣服吸热快,冬天保暖,浅色衣服吸热慢,夏天凉快。

80、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音调)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高)。

8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82、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的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对)

83、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84、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

85、蛋白质:

牛肉,豆浆。

矿物质:

芹菜,苹果。

维生素:

芹菜,苹果。

碳水化合物:

米饭,玉米。

86、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错)

87、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

(错)

88、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对)

89、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错)

90、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

(错)

91、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对)

92、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

(对)

93、(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94、(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95、说出需要排序的理由:

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等等。

96、举例说出分类的方法:

找相同点分类,如指纹;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

我学到的科学学问(每空1分,共32分)

1、人需求的主要营养身分有:

卵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精神和水。

2、加工食品中美丽的色彩是色素,它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外瞧和口味。

3、为了安定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食腌腊食品等。

4、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重瞧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5、经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觉主要有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

6、正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七米长的消化零碎,其中消化道是用爬动方式使食品行进的。

7、没有一种食品含有人体需求的整个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品要多样化。

8、油脂类食品含有富余的脂肪,供给我们能量和维持体温,但不克多吃。

9、吃馒头时,感慨有甜味,这是馒头中淀粉酿成糖的来由。

10、排序和分类是整理材料的常用要领,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反或类似特的事物组合正在一同。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想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凭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1、断定(每题1分,共4分)

(1)食品中的卵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3)加工食品能恒久保存,所以我们该卖多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