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0124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docx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模电仿真实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仿真实验报告册

 

仿真实验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仿真

仿真实验项目名称: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仿真类型(填■):

(基础■、综合□、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熟悉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低频电子线路实验设备,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电路板。

图3.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三、实验原理

 

电阻分压式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如图3.2.1所示。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W+R1)和R2组成的分压电路,发射极接有电阻R4(RE),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微小的正弦信号Ui,经过放大在输出端即有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3.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1和R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进行估算(其中UCC为电源电压):

(3-2-1)

(3-2-2)

(3-2-3)

电压放大倍数

(3-2-4)

输入电阻

(3-2-5)

输出电阻

(3-2-6)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测量集电极电流时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计算出IC的方法。

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用

计算出IC(也可根据

,由UC确定IC),同时也能计算出UBE=UB-UE,UCE=UC-UE。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或UCE)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如图3.2.2中的Q1点),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o的负半周将被削底。

如工作点偏低(如图3.2.2中的Q2点),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被削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Ui,检查输出电压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改变电路的参数UCC、RC、RB(RW,R2)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通常采用调节偏电阻RW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W,可提高静态工作点等。

注意:

静态工作点的“偏高”或“偏低”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

如果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会出现失真。

所以说,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匹配而导致的。

如须满足较大的输入信号,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

(1)电压放大倍数Au的测量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i,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i和uo的有效值Ui和Uo,则

(3-2-7)

(2)输入电阻Ri的测量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S,如图3.2.3所示。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和Ui,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3-2-8)

测量时应注意:

1测量RS两端电压UR时必须分别测出US和Ui,然后按UR=US-Ui求出UR值。

2电阻RS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RS与Ri为同一数量级为宜,本实验可取RS=1kΩ。

 

(3)输出电阻Ro的测量

输出电阻Ro的测量电路如图3.2.4所示,同样应取RL的值接近Ro为宜。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电压U∞和接入负载后输出电压UL,根据:

(3-2-9)

即可求出Ro:

(3-2-10)

在测试中应注意的是,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的输入信号大小不变。

(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p-p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首先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W(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Uo,当输出波形在正、负峰附近同时开始出现削底和削顶现象(如图3.2.5)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然后再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从示波器上可直接读出最大动态范围Uomp-p,或用交流毫

伏表测出Uo(有效值),则最大动态范围Uomp-p=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u与输入信号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

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2.6所示。

Aum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1/

倍,即0.707Aum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则通频带

BW=fH-fL(3-2-11)

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

可以采用前面测Au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可。

测量时要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要多测几个点,在中频可以少测几个点。

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且输出波形不能失真。

实验中通常只要求测量出通频带。

利用示波器可以进行BW的简易测量,方法是在示波器上测量出输入中频段信号时的输出信号幅度后,在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或增大输入信号的频率,再通过在示波器上观测输出信号幅度,找到输出信号幅度降低至中频段输出的1/

倍时的输入信号频率即为fL或fH。

4、仿真元件及仿真测试仪器

五、实验内容

如图3.2.1所示连接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注意当检查电路无误后,调节直流电源电压至UCC选定值12V,方可接通电源。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验证性实验)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静态工作点测量条件:

没有输入信号,即Ui=0。

实验时将电路信号输入端接地。

调节电位器RW,使ICQ=1.5mA。

实验时为了避免直接测量电流,可采取测量晶体管发射极电压UE或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压UC的方法:

调节电位器RW,使UE=2.25V或UC=9.3V或者ICQ=1.5mA。

调整好ICQ后,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UBQ、UEQ、UCQ值,记入表3-2-1。

根据测量值计算UBEQ=UBQ-UEQ和UCEQ=UCQ-UEQ,再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表3-2-1静态工作点测量数据记录电压单位:

/V

测量值

理论计算值

UBQ

UEQ

UCQ

UBEQ

UCEQ

ICQ

UBEQ′

UCEQ′

2.888V

2.274V

9.284V

613.249mV

7.01V

1.508mA

0.7V

7V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在前面实验设定的静态工作点(RC=1.8kΩ、IC=1.5mA)基础上,取RL=∞。

按图3.2.7连接测量仪器,用示波器观测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交流毫伏表测量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电压。

仿真电路

①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有效值为5mV的正弦波从A1端输入信号Ui,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输出电压的输出波形,将数据记入表3-2-2。

②保持输入信号Ui不变,增大电位器RW的值,使波形出现失真,定性绘出U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UCE值,记入表3-2-2。

③仍保持输入信号Ui不变,减小电位器RW的值,使波形出现失真,定性绘出U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UCE值,记入表3-2-2。

注:

表3-2-2中工作状态判断:

判断输出波形是否存在失真?

存在的失真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

晶体管工作点状态判断是否基本合适?

是偏高还是偏低?

表3-2-2测量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数据记录RC=1.8kΩRL=∞

工作条件

Uo波形

工作状态判断

Ui=5mV

RW适中

UEQ=2.25V

uo

t

失真情况:

基本不失真

晶体管工作点状态:

基本合适

UCQ=9.284V

ICQ=1.5mA

UCEQ=7.009V

Ui=mV

RW偏小

UEQ=4.484V

uo

t

失真情况:

饱和失真

晶体管工作点状态:

偏高

UCQ=6.698V

ICQ=2.946mA

UCEQ=2.214V

Ui=mV

RW偏大

UEQ=1.536V

uo

t

失真情况:

截止失真

晶体管工作点状态:

偏低

UCQ=10.164V

ICQ=1.02mA

UCEQ=8.628V

饱和失真电路及各项参数如下:

饱和失真波形:

截止失真电路图及其各项参数:

截止失真波形:

2、放大器性能指标测试(验证性实验)

放大器性能指标测量仪器的连接如图3.2.7所示。

(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u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f=1kHz、有效值为5mV的正弦波(用毫伏表测量)作为输入信号Ui,同时用双线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入电压Ui和输出电压Uo的波形,在U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示波器测量不同负载时放大器输出电压Uo波形,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u。

测量数据记入表3-2-3,并记录其中一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注意用双线示波器观察Uo和Ui的相位关系。

表3-2-3电压放大倍数Au测量数据记录

RL/kΩ

Uop-p/V

Uorms/V

Au

测试条件

5.1

1

0.337

68

RC=1.8kΩ

IC=1.5mA

Uirms=4.95mV

51

1.25

0.436

88

1.25

0.451

91

ui和uo波形

 

输入输出波形如下:

注意:

由于晶体管元件参数的分散性,定量分析时所给Ui,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输入适当的Ui值,在表3-2-3中测试条件栏记入实际输入的Ui值。

由于用示波器所测Uo的值为峰峰值,故需要转化为有效值或用毫伏表测得的Uo来计算Au值。

切记万用表、毫伏表测量的是有效值,而示波器观察的是峰峰值。

(1)测量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输入电阻Ri:

电路连接如图3.2.3所示,从A端输入f=1kHz、有效值分别为5mV、8mV的正弦信号US,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毫伏表分别测出US、Ui,记入表3-2-4,利用式3-2-8计算出Ri和Ri平均值,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表3-2-4输入电阻Ri测量数据记录RC=1.8kΩ;IC=1.5mA

RS/kΩ

US/mV

Ui/mV

Ri/kΩ

Ri平均值/kΩ

1

5

3.695

2.831

2.895

1

8

5.98

2.960

(2)输出电阻Ro:

电路连接如图3.2.4所示。

断开RL时的输出波形如下:

接入RL=5.1kΩ时的输出波形如下:

保持输入信号Ui(3mv、5mV)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在断开RL与接入RL=5.1kΩ的情况下,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U∞和UL的峰峰值,记入表3-2-5,利用式3-2-10计算Ro和Ro平均值,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表3-2-5输出电阻Ro测量数据记录RC=1.8kΩ;IC=1.5mA

Ui/mV

U∞/mVp-p(RL=∞)

UL/mVp-p(RL=5.1kΩ)

Ro/kΩ

Ro平均值/kΩ

3

900

600

2.55

2.55

5

1500

1000

2.55

六、实验总结

每次做电路仿真实验都要特别的谨慎,因为电路仿真实验是全理想化的,不会像现实操作那般干扰甚多。

如果仿真电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一定是线路图出现错误,而出现的错误也很难寻找,只能提出猜想,然后逐个排除。

本来我做的电路图也是不能实现预期效果的,但是在我自己仔细寻找电路问题和找同学寻求帮助,不断修改电路以后,它终于出现了理想的波形。

所以我觉得学习就必须非常谨慎,稍微有些参数没调好或者电路没有画好,就难以成功地把实验做好。

其次,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有什么不懂的就应该谦虚的向同学发问。

相信下次实验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