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080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docx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题

初二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推崇(chǒng)箱箧(qiè)阻塞(sè)寒噤(jìn)

B、竹篙(ɡāo)瓦砾(lì)疟子(yào)负隅顽抗(yú)

C、歼灭(qiān)瞥见(biē)褶皱(zhě)伧俗(cānɡ)

D、纤夫(qiàn)制裁(cái)纳粹(cuì)煞风景(s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高屋建瓴张慌失措锐不可当

B、塌败烦躁荡然无存转弯抹角

C、赃物转弯抹角祸不单行脍炙人口

D、荒谬缭绕林寒涧肃沉鳞竞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B、元旦节那天,小张一家啸聚山林,散步,烧烤,唱歌,玩得不亦乐乎。

C、老百姓的一些所谓鸡零狗碎之事,汇总起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最终关联着我们整个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如何小觑不得。

D、面对欧洲庞大的债务,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仍然束手无策。

2、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修改:

将“改善”改为“提高”)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

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

在“采取”前加“能”)

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修改:

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

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名著阅读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

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

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

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

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

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

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

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

(2)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

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

(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2)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三峡》中,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友谊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山西村》中包含哲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诗默写

(6)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承受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_,承受了巨浪,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

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

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

尊崇,敬仰。

⑤折节:

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

惊奇注视的样子。

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一)给仇人一块面包

寒心血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

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

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

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

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

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

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地后退。

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再遭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

担架上的重伤者,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者,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

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

她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在这个年轻伤者稚气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

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者的面前。

年轻的伤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

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看到伤者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痛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

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

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

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涌去……

14、认为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15、文章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写苏联人民对战俘的激愤?

 

16、中年妇女看到重伤者饿成那个样子,为什么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17、文章结尾说“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人们醒悟了什么?

 

(二)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18、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4分)

 

19、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分)

 

20、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分)

 

2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22、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四、作文(50分)

23、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

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

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初二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1、C项,“歼”应读“jiān”;瞥见piē

2、A项,张慌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3、B

A、使用正确,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B、使用不当,啸聚山林:

啸聚:

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句中指去山林游玩,所以该成语所以不恰当、

C、使用正确,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D、使用正确,束手无策:

策:

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4、C选项的问题在于产生了歧义,修改应是把能否顺利开展中“能否”删除)

5、A

分析: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作者李白把目光从“床前”移到“月光”再抬头“望明月”,再到“低头思故乡”,步步换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参考译文: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6、

(1)老舍骆驼祥子

(2)参考示例:

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7、

(1)砍杀、攻打。

(2)只要跟战争有关的内容皆可得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荷花淀》《三国演义》

8、

(1)念天地之悠悠

(1)举杯消愁愁更愁。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6)看,这是奴隶

(7)就有了鲜花硕果;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

10、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

(1)于是,就

(2)共同、一同(3)原因

12、

(1)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3、①苏轼:

被贬官;方山子:

“不遇”。

②苏轼:

寻友、赏景;方山子:

隐居。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14、本文通过叙述一位苏联中年妇女给德国战俘面包的故事,赞颂了苏联人民的宽容和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也告诉人们:

在战争中,不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应以宽容之心对待。

15、更有力地反衬中年妇女宽容、善良之举的高尚和伟大。

16、因为从这个重伤者身上她看到刚刚战死的儿子的身影,她感到这个年轻战俘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爱护。

17、这些战俘与自己死去的亲人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也有亲人,也盼望着回家与亲人团聚。

18、(4分)“狂”主要表现在:

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19、(4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2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

20、(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一点1分)

21、(4分)“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一点1分,注意加点词语,大意正确即可)

22、(4分)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任答对1点得1分)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