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137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导论大纲.docx

政治学导论大纲

政治学导论(大纲)

33626037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济政治学导论(大纲)

33626037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济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021-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33623037

一、什么是政治

共济网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33623037

1、 政治博弈的要素

网络督察

2、 政治博弈的规则

彰武

3、 政治博弈的类型200092

三、政治的地位

共济

1、 维护社会秩序课

2、 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33623039

3、 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正门

第二节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共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33623037

2、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33626038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彰武

三、政治学的范围33626037

1、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 历史学途径

2、 社会学途径

3、 经济学途径

4、 制度与法律途径

5、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1、 强制性权力

2、 功利性权力

3、 操纵性权力

4、 人格型权力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1、 武力

2、 财富

3、 技能

4、 动机

5、 知识

6、 制度基础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第二篇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的定义

第三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 政治认知性成分

2、 政治情感性成分

3、 政治评价性成分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2、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1、 社会资本的定义

2、 社会资本的作用

3、 社会资本的特征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意识形态

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 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3、 韦伯的信仰体系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 现实性

2、 总体性

3、 阶级性

4、 相对独立性

5、 依赖性

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一、马克思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三、新自由主义

四、新保守主义

五、社群主义

六、民族主义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 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 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2、 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3、 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

1、 家庭

2、 学校

3、 同辈团体

4、 工作场所

5、 大众传播媒介

6、 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7、 社会政治组织

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 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

2、 政治文化的层面

3、 政治体系的层面

第三篇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的定义

政治行为主体的定义

第六章国家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1、 国家神权说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3、 社会契约说

4、 国家统治说

二、国家的本质

三、民族国家的建构

1、 民族与国家

2、 民族国家的要素

3、 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

四、国家的目的

(一)国家的基本目的

1、对外的安全

1、 保障秩序

2、 满足基本的正义

(二)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三)国家能力

1、 国家能力的定义

2、 国家能力的种类

第二节国家的类型

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

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 奴隶制国家

2、 封建制国家

3、 资产阶级国家

4、 社会主义国家

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 集权主义国家

(1)      法西斯主义国家

(2)      权威主义国家

2、 分权主义国家

第三节国家的结构形式

一、单一制国家

1、 单一制国家的定义

2、 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特征

二、联邦制国家

1、 联邦制国家的定义

2、 联邦制和单一制的比较

第四节国家机构

一、国家元首

1、 国家元首的定义

2、 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

二、立法机关

1、 立法机关的结构

2、 立法机关的职权

(1)      立法权

(2)      财政权

(3)      监督权

3、 中国的立法机关

三、司法机关

1、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

2、 中国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理论

二、政府职权理论

三、政府行为理论:

公共选择

四、政府体制的类型

1、 君主制

(1)      君主制的定义

(2)      分类及其特征

2、 共和制

(1)      共和制的定义

(2)      分类及其特征

第二节行政机关

一、总统制的行政机关

总统的主要作用

二、内阁制的行政机关

三、混合型的行政机关

四、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

第三节官僚部门

一、官僚制

二、官员理论

三、官僚的作用

第八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理论

一、政党的概念

二、政党的类型

1、 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

2、 按集权的程度来划分

3、 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

4、 按团体性来划分

三、政党的作用

1、 目标制定

2、 利益表达

3、 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4、 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四、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第二节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

(1)      议会中不同的派别或联盟逐步发展,最后成为全国性的独立政党

(2)      在议会之外建立起来的政党

2、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1)      两党制

(2)      多党制

(3)      一党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一党专政制

2、 中国的政党制度

第九章利益集团

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

一、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

1、 从组织角度进行分类

2、 从利益角度进行分类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发展

1、 利益多元化是产生利益集团的根本原因

2、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鼓励和便利了利益集团的发展

3、 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利益集团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4、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化

二、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渠道与策略

1、 个人联系

2、 政治代理人

3、 政党

4、 立法机构、内阁和行政职能部门

5、 强制性接近

三、利益集团的作用

1、 集中各种利益

2、 政府的助手

3、 制约政治权力

4、 利益集团的弊病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

一、治性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政治性社团的活动方式

1、参政议政

2、政府助手

3、 政治性社团的作用

(1)      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2)      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      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      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

第十章政治人

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

一、政治人的涵义

二、公民

1、 公民概念的产生

2、 公民概念在中国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 公民享受权利和提供义务的渠道

第二节政治家

一、政治家的涵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二、政治家的类型

1、 按阶级标准划分

2、 按职业标准划分

3、 按历史类型划分

4、 按人格类型划分

三、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1、 掌握核心权力

2、 思想的领导作用

3、 创造作用

第四篇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定义

第十一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

一、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1、 精英统治论

2、 多元统治论

3、 无统治阶级论

4、 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二、政治统治的本质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一、政治秩序的确立

1、 暴力后盾

2、 制度建设

3、 法律建构

4、 实现法治

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三、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 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2、 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二、政治统治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

1、 政治统治的规律

2、 政治统治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第十二章政治管理

第一节政治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一、政治管理的概念

二、政治管理与善治的关系

三、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1、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客体有所不同

2、 二者的行为主体不同

3、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作用方式不同

四、政治管理的作用

1、 维护现存的基本政治规范,增强人民群众对这些政治规范的认同和支持

2、 维护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

3、 促进民主政治生活

第二节政治决策

一、政治决策的涵义

二、政治决策的模式

1、 理性决策模式

2、 渐进决策模式

3、 综合决策模式

三、政治决策的科学化问题

1、 决策的基本程序

2、 决策机构的规范化

3、 民主政治与决策的科学化

第十三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涵义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二、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1、 投票

2、 选举

3、 主动接触

4、 结社活动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

1、 在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2、 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地增长

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

4、 经济发展需要和促进政府扩大其职能

5、 民族国家的建构

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三、政治制度

1、 政治平等与自由

2、 政党制度

四、政治心理

1、 对报酬的估量

2、 对选择对象的判断

3、 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4、 对结局的满意感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三、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第五篇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的定义

第十四章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

一、政治现代化的概念

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1、 资本主义的道路

2、社会主义的道路

3、新兴民族国家的道路

第二节政治革命

第三节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涵义

二、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1、 改革者既要反对保守者,又要反对激进者

2、 改革是一场渐进的社会变革

3、 改革者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战略,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政治改革的条件与作用

1、 条件: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2、 作用

第十五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

一、民主的涵义

1、 古典民主主义

2、 精英民主主义

3、 多元民主主义

4、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二、政治民主的基础

1、 经济基础

2、 法制基础

3、 社会自治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十六章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涵义

一、人权概念的演化

二、人权的概念与性质

三、两种人权观

四、人权实现的条件

1、 自然条件

2、 生产力条件

3、 社会制度条件

4、 权利意识和权能条件

5、 政治制度因素

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

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1、 生存权和生命权

2、 平等权

3、 自由权

4、 政治参与权

二、社会和经济权利

1、 劳动权与休息权

2、 社会保障权

3、 财产权

4、 受教育权

三、民族权利

1、 民族自决权

2、 发展权

3、 和平权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021-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33623037

一、什么是政治

共济网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33623037

1、 政治博弈的要素

网络督察

2、 政治博弈的规则

彰武

3、 政治博弈的类型200092

三、政治的地位

共济

1、 维护社会秩序课

2、 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33623039

3、 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正门

第二节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共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33623037

2、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33626038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彰武

三、政治学的范围33626037

1、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 历史学途径

2、 社会学途径

3、 经济学途径

4、 制度与法律途径

5、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1、 强制性权力

2、 功利性权力

3、 操纵性权力

4、 人格型权力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1、 武力

2、 财富

3、 技能

4、 动机

5、 知识

6、 制度基础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第二篇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的定义

第三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 政治认知性成分

2、 政治情感性成分

3、 政治评价性成分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2、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1、 社会资本的定义

2、 社会资本的作用

3、 社会资本的特征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意识形态

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 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3、 韦伯的信仰体系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 现实性

2、 总体性

3、 阶级性

4、 相对独立性

5、 依赖性

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一、马克思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三、新自由主义

四、新保守主义

五、社群主义

六、民族主义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 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 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2、 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3、 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

1、 家庭

2、 学校

3、 同辈团体

4、 工作场所

5、 大众传播媒介

6、 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7、 社会政治组织

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 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

2、 政治文化的层面

3、 政治体系的层面

第三篇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的定义

政治行为主体的定义

第六章国家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1、 国家神权说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3、 社会契约说

4、 国家统治说

二、国家的本质

三、民族国家的建构

1、 民族与国家

2、 民族国家的要素

3、 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

四、国家的目的

(一)国家的基本目的

1、对外的安全

1、 保障秩序

2、 满足基本的正义

(二)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三)国家能力

1、 国家能力的定义

2、 国家能力的种类

第二节国家的类型

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

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 奴隶制国家

2、 封建制国家

3、 资产阶级国家

4、 社会主义国家

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 集权主义国家

(1)      法西斯主义国家

(2)      权威主义国家

2、 分权主义国家

第三节国家的结构形式

一、单一制国家

1、 单一制国家的定义

2、 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特征

二、联邦制国家

1、 联邦制国家的定义

2、 联邦制和单一制的比较

第四节国家机构

一、国家元首

1、 国家元首的定义

2、 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

二、立法机关

1、 立法机关的结构

2、 立法机关的职权

(1)      立法权

(2)      财政权

(3)      监督权

3、 中国的立法机关

三、司法机关

1、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

2、 中国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理论

二、政府职权理论

三、政府行为理论:

公共选择

四、政府体制的类型

1、 君主制

(1)      君主制的定义

(2)      分类及其特征

2、 共和制

(1)      共和制的定义

(2)      分类及其特征

第二节行政机关

一、总统制的行政机关

总统的主要作用

二、内阁制的行政机关

三、混合型的行政机关

四、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

第三节官僚部门

一、官僚制

二、官员理论

三、官僚的作用

第八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理论

一、政党的概念

二、政党的类型

1、 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

2、 按集权的程度来划分

3、 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

4、 按团体性来划分

三、政党的作用

1、 目标制定

2、 利益表达

3、 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4、 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四、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第二节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

(1)      议会中不同的派别或联盟逐步发展,最后成为全国性的独立政党

(2)      在议会之外建立起来的政党

2、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1)      两党制

(2)      多党制

(3)      一党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 一党专政制

2、 中国的政党制度

第九章利益集团

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

一、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

1、 从组织角度进行分类

2、 从利益角度进行分类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发展

1、 利益多元化是产生利益集团的根本原因

2、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鼓励和便利了利益集团的发展

3、 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利益集团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4、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化

二、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渠道与策略

1、 个人联系

2、 政治代理人

3、 政党

4、 立法机构、内阁和行政职能部门

5、 强制性接近

三、利益集团的作用

1、 集中各种利益

2、 政府的助手

3、 制约政治权力

4、 利益集团的弊病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

一、治性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政治性社团的活动方式

1、参政议政

2、政府助手

3、 政治性社团的作用

(1)      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2)      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      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      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

第十章政治人

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

一、政治人的涵义

二、公民

1、 公民概念的产生

2、 公民概念在中国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 公民享受权利和提供义务的渠道

第二节政治家

一、政治家的涵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二、政治家的类型

1、 按阶级标准划分

2、 按职业标准划分

3、 按历史类型划分

4、 按人格类型划分

三、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1、 掌握核心权力

2、 思想的领导作用

3、 创造作用

第四篇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定义

第十一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

一、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1、 精英统治论

2、 多元统治论

3、 无统治阶级论

4、 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二、政治统治的本质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一、政治秩序的确立

1、 暴力后盾

2、 制度建设

3、 法律建构

4、 实现法治

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三、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 以合法性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