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61217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8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培训.pptx

安全处2015年4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培训课程,第一章事故学问题,一、美国模型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模型认为:

事故通常是复杂的,一个事故可能有10个或更多的前导事件。

细致的事故分析应该揭示三个原因层次。

最低一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或物接受了一定量的不能被接受的能量或危险性物质;而这是由于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动或不安全状态或两者的组合而造成的这是间接原因或“征兆”;间接原因是由基本原因不良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或人的或环境的因素导致的。

例:

煤气中毒事故,基本原因,间接原因(征兆),直接原因,管理不到位,不安全行为没戴防护具没带报警器,不安全状态管道腐蚀阀门不严煤气泄漏,事故:

员工煤气中毒,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能发生的物质条件或物体条件。

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动。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可以是不应该做而做了,可以是不应该这样做而这样做了,也可以是应该做而没有做。

不安全行为的人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不是。

不安全行为的人可以是知道不安全而去做,也可以是不知道。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规定,也包括违反大多数人都知道并遵守的不成文的原则,即安全常识。

以上模型是从几十万件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和我国关于事故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美国安全理事会三角,对2000个企业的统计,每发生1次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故,有:

3次造成轻微伤害的事故,50次仅需急救的伤害事故,80次只引起物质损毁的事故,400次既无伤害又无物质损毁的事故。

事故三角的启示,由于事故的后果常常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轻微后果的事故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是系统性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源)作用的结果。

应对所有轻微事故的原因(危险源)进行调查,以控制其风险。

三、几个概念,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3.2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即事故发生的原因。

也称“危害”。

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分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

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

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的因素。

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5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的特性:

即危险源的类别及其造成的事故的类型。

例:

危险源是用潮湿的手触摸开关,类别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类型是触电。

第二章危险源类别与事故类型,危险源类别按产生原因分类:

一、物的不安全状态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三、作业环境的缺陷四、安全管理的缺陷,一、物的不安全状态(5类)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1)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危险源类别,2)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3)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

2、物料1)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

2)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3)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

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离子、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11类)1、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

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

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

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

5、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

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8、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或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所;其他。

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

10、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

11、其他不安全行动,三、作业环境的缺陷(2类)1、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2、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6类)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佣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签定、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方面的要求;6、违反功效学原理;如使用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事故类型,事故类型:

物与人接触使人受到伤害的方式。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伤害,不包括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爆炸、钢水爆炸);19、中毒和窒息(包括化学、沥青、煤气、油气、氨气、一氧化碳中毒等);20、其他伤害(包括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C、职业相关病症,完全或部分地由于工作环境引起的使在该环境下的人的功能暂时或永久降低的疾病、工作能力丧失或其他身体问题。

包括:

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

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导致的特异性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疾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职业病按2002年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下发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共10类115种。

1、职业病,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分类,2、职业病多发病,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

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某些妇女病以及已发现与职业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体系输入和持续改进的动力促进积极的安全文化,目的和意义: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生产过程中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设置多重安全屏障,有效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事故,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大的安全效益,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

通过危险源辨识,在原来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系统地规范职工行为,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开展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使各生产单位和部门按照要求认真分析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各管理部门、各个环节,使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参观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B、按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考虑。

三种时态,过去:

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现在:

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将来:

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三种状态,正常状态:

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状态:

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状态:

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C、危险源辨识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陷。

2、应考虑的问题:

1)存在什么危险源?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怎样发生?

也可以反过来:

1)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2)伤害怎样发生?

3)存在什么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危险源的辨识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必须很好地结合。

二、危险源的辨识,1、划分作业活动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一般地,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1)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分;2)按地理区域分;3)按作业任务分;4)按装置分;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注:

相关方的作业活动(大中修、供应商、客户车辆运输、参观者)不应遗漏。

例:

按(生产)流程分,地下采矿,1、掘进、采矿、支护、装载、运输、提升等生产活动。

2、又要进行轨道铺设、充填、通风、排水等辅助活动。

例如:

对烧结厂的白灰车间:

1)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可分为如下集中作业活动:

原材料准备,包括:

通过铁路把石灰石、煤粉运到现场,卸物,堆放,装斗车,用吊车把原料倒如入焙烧窑;焙烧,包括:

混料和鼓风,预热,焙烧,烧后料的清理和皮带输送至破碎车间;破碎,包括:

破碎,筛选,电除尘,用汽车把成品运走;,2)按装置:

将配电室的电气操作作为一种作业活动;3)按作业任务:

将有关维修的内容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4)按地理区域,将后勤、办公室区域的活动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

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将白灰车间所辖地理区域内的全部作业活动涵盖了。

2、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7个):

1)任务: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包括岗位名称、所属工段班组、在岗人数、工作制度等;2)设备:

进行活动时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附件;,3)物料:

主要了解进行活动时接触的物料、能量方面的危险情况,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存贮、运输、加工、使用等异常情况(泄漏、检验失效),生产中工艺参数异常(如超温、超压、过流等)及仪器仪表控制失灵等。

包括: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物料要用于移动的距离和高度;,4)能力: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5)程序:

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

规章制度。

包括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企业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

有关工艺、设备资料。

包括有关的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布置图,操作原始记录等。

6)作业环境:

包括作业场地及有关人员、车辆通行条件,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能见度、视线、噪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及其它情况。

7)事故、故障资料:

发生过的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包括工伤事故、险肇事故、非正常停工事故,火灾及火警记录、设备故障及维护检修记录等。

以下是某高线厂的作业活动划分及信息收集的情况,因各公司现场情况不同,管理流程不同,仅供参考,3、危险源辨识方法:

1)基本分析法2)工作安全分析法(JSA)3)安全检查表(SCL)4)预先风险分析(PHA)5)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1)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或职业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

电气焊作业,2)工作安全分析(JSA),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

标准操作程序(SOP)模板实例,液压泥炮膛,转向油缸,炮头,标准操作程序(SOP)模板实例,安全工作程序(SJP)模板实例,3)安全检查表(SCL),对于某项作业活动、某个工作系统、某种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结合运行经历,归纳、总结所有的危险源、不符合,确定检查项目并按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就是安全检查表方法。

4)预先风险分析(PHA),预先风险分析也称初始风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风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风险性。

预先风险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同类作业活动或工作系统过去发生过的事故经历以及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

危险物品;系统部件间接接口的安全性;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影响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等。

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的项目有:

4、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鉴别,a)覆盖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曾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

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故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b)覆盖法规要求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

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他的违法现象。

三、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的任务:

评价识别出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

风险: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

程度降低到用人单位依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认为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

必须反映客观实际,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这一工作。

2.系统性:

危险源存在于活动的各个方面、阶段,应系统地研究系统与危险源的关系。

3.适用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风险评价的局限性:

1.不完整性:

不可能一次辨识出所有危险源,不可能精确计算出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2.不一致性:

风险评价具有主观性,不同的评价人员对于同一系统会得出不同结果。

3.复杂性:

对象复杂,方法复杂,结果报告复杂。

2、风险评价的方法,A.定性评价的方法作业条件风险度评价(LEC法)风险矩阵B.定量评价的方法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A.定性评价,是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程度分别用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或等级来表示。

优点:

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

评价结果不能量化,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

同一对象,不同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B.定量评价,是用设备、设施、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

优点:

准确缺点:

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

重大风险的定性评价,a)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

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涉及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事故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b)直接判断无法判断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LEC法),D=LEC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D:

风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注:

8小时不离岗为“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8小时内暴露1-几次为“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根据事故的定义,把仅有财产损失列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按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E统一取固定值1。

(C值取值见后)当人员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存在时,以人员伤害为主进行评价。

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C的取值如下表,D风险性分值,火灾后果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3、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首先用定性评价,满足其中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

直接判断无法判断时,用LEC法进行评价,达到4、5级的为重大风险。

在判定不可承受的风险时,要注意将违反法律及其要求与一般的轻微违章区别开来。

例如,不能把在所有区域中出现的个别工人偶尔不按规定戴安全帽都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

综上所述,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的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

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得以实现。

因此,在守法的前提下,同样一种风险对于某一个用人单位而言是不可承受的,而对于另一个用人单位却可能是可以承受的。

第四章风险控制计划,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对策:

风险水平示意图上部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部是可承受的危险,不必采取措施,但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中部属于要尽可能降低的危险,组织当在保证守法的前提下,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组织的经济技术实力来确定是否采取措施减低风险,并在选择要采取措施的风险时,应用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有效性分析。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

1.消除风险如:

用无毒、非可燃物代替高毒、高燃物。

2.降低风险a)用低毒、低燃物代替高毒、高燃物;b)将危险源与接受者隔离如:

局部排风系统把工人呼吸区的有毒气排出。

c)限制风险如:

技术措施:

刨床的自动喂料装置;管理措施:

某些过程安排在现场无人时进行。

3.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仅当无立即可行的其它方式,作为临时暂且措施,才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因为个体防护装置有如下缺点:

1)不能消除或降低风险;2)如因任何原因装置失效,则工人完全暴露于危险中;如装置防碍了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则会形成新的问题。

选择的或修订的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时通常问及:

1)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

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在面对很大的工作任务压力下仍不被忽视?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计划,风险的控制方式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与响应预案;保持现有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针对以下情况采取运行控制方式:

1)所制定或修订的程序的内容对于风险控制是充分的,即按照程序去做能使风险受控(即降低到可承受的程度)2)所制定或修订的程序能被实施。

运行控制方式特别适用于那些常常要重复进行的运行和活动中的风险的控制。

第五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及要求,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公司采取四级辨识三级评价的方法(班组、车间、厂、公司四级辨识,车间、厂、公司三级评价)。

1.各单位按照统一的方法、时间,组织进行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工作,每一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都应对前一级的结果进行汇总、合并、平衡,使不同班组类似的危险源结果相近,不能简单地叠加。

2.各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具体形成本单位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各单位应以书面和电子形式将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报送安全处。

3.安全处组织相关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进行审核,形成公司级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报公司领导批准。

4.安全处将批准后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转发给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单位按要求执行。

5.对于其余也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由有关的分厂和部门负责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是制订目标、管理方案,还是采取运行控制方式),并落实责任人、资金预算(必要时)和完成时间。

xxxx公司矿业有限公司

(2)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