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183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docx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试行)】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综合管理系统

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补充技术规范书(试行)邮电部电信总局目录第一章总纲3第二章系统体系结构42.1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原则42.2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体系结构42.2.1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52.2.2统一的规范标准52.2.3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62.2.4统一的数据库62.2.5统一的网络平台62.2.6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6第三章综合应用平台的技术设计原则83.1基于ITU-TMN架构的指导思想83.2综合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及目标103.3综合应用平台的设计方法103.3.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113.3.2构件库的封装设计方法113.3.3并发的程序设计思想113.3.4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123.4统一的网络平台设置133.5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设置133.6统一的应用平台设置14第四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组网原则154.1系统组网原则之一----A类154.2系统组网原则之二----B类17第五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功能要求195.1营业受理的功能要求195.2配线配号的功能要求195.3定单调度和工单管理的功能要求205.3.1定单调度的功能要求205.3.2工单管理的功能要求215.4机线资源管理功能要求225.5综合管理及查询的功能要求23第六章IP地址分配说明246.1关于网管系统IP地址的分配基本思想246.2IP地址资源规划26第一章总纲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单纯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特别要紧密结合市话业务生产组织机制的重组改革,强调以本地网建设为基本单元,建设一个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为将来形成中国电信服务网络打下基础。

为配合各地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实施工作,我局特组织在原《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上,补充制定了本技术规范书。

本补充规范强调:

以本地网建设为基本单元,加强“三单”管理,强化闭环管理,从设计思想,组网原则,业务组织等角度指导各地本地电话业务的计算机综合实施工作。

本技术规范是以电信总局颁布的《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市内电话业务规程》、《市话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子系统间数据接口标准》、《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纵向联网技术规范》为依据,制定了以本地网为中心的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实施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本技术规范参照国际ITU-TMN标准架构,强调各地在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实施时,必须走正规化、规模化、产品化的道路,为提高中国电信全网效益及规模经营能力,发展中国电信服务网络提供了基础。

本技术规范是原有技术规范的补充,它是全国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指导性依据。

各地在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与原有技术规范发生不一致时,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本规范的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供实施的原则性依据。

第二章系统体系结构2.1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原则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建设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话业务系统”),改变传统电话业务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确立新型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因此在建设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过程中,必须遵循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原则,在本地网范围内建立:

1、统一的本地电话业务处理流程2、统一的本地电话业务经营管理机制3、统一的数据库4、统一的网络平台5、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2.2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体系结构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的电话业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2.2.1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1.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是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

2.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不仅是为本地网电话业务经营管理的支撑系,并为中国电信服务网建设打下基础。

3.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建设目的是实现本地网的规范管理和规模经营,提高全网效益提供手段。

2.2.2统一的规范标准遵循电信总局颁布的现有技术规范及标准1、《市内电话业务规程》2、《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技术规范》3、《市话业务处理流程规范》4、《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子系统间数据接口标准》5、《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纵向联网技术规范》2.2.3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1、全网统一的业务处理流程2、建立统一的生产组织机制3、全网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2.2.4统一的数据库1、全网共享的、统一的数据库2、全网共享的、统一的机线资源数据库3、全网共享的、统一的客户资料数据库4、全网共享的、统一的地理信息库5、全网共享的、统一的定单管理数据库6、全网共享的、统一的业务数据字典7、全网共享的、统一的业务管理数据库2.2.5统一的网络平台1、以本地网为基本单位统一规划和建设网络平台2、网络传输入媒体逐步过渡到数据通信网(DCN)2.2.6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1、业务管理上本地网采用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2、全网统一的定单调度3、全网统一的电信营业网点受理(本地网内任意营业网点均受理全网业务)4、全网统一的跨区域计费销帐(本地网内任意营业网点均计费销帐全网业务)5、全网统一的集中配线配号6、全网统一的112障碍受理及处理7、全网统一的114号查号8、全网统一的号簿管理9、全网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及维护平台10、全网统一与其他网络的接口第三章综合应用平台的技术设计原则3.1基于ITU-TMN架构的指导思想根据ITU-TMN标准(TMN:

电信管理网络),在电信计算机应系统中,可划分为决策支持层,管理层和业务运行层等三个层次。

1.决策支持层决策支持层为最高层,为决策人员提供生产业务和管理控制的各种实时信息,为电信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手段。

2.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负责管理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是实现:

办公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和专业管理子系统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3.业务运行层生产业务层是电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电信生产与管理的实际,我们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用户服务主要针对用户业务拓展(营业系统)、用户服务保障(用户投诉处理与112故障处理系统)和业务营收(计费系统)等,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包含在用户服务中。

(2)生产设备服务主要分为下列三大功能模块:

·生产建设规划及工程化·电信网络维护·电信网络保障交换网管集中监控系统包含在其中。

(3)系统支持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与ITU-TMN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为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3.2综合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及目标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基于Unix为主等开放式操作系统平台,采用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TCP/IP协议联网,整个系统为基于TMN的架构来设计,使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将来成为电信网TMN管理体系结构业务运行层的组成部分。

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综合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如下:

l以营业受理为龙头l以定单调度为核心l以机线资源为基础l以配线配号为手段l以数据共享为目的l以其他环节为支撑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综合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如下:

遵循ITU-TMN规范,达到一个本地网一个平台;重构生产组织机制,实现电信生产、服务高度自动化;提高电信生产经营管理的质量和灵活性;提高全网的生产效益;提高本地网数据高度共享性、高度一致性、高度完整性;使上层决策管理更为科学、准确,简洁而富有成效;3.3综合应用平台的设计方法在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时,力图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利用先进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实现整个系统高效的开发。

采用如下先进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建设。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构件库的封装设计方法并发的程序设计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3.3.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方法,是以对象作为分析和设计软件系统的主体,同时又把对象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单位,使之开发出的软件系统更加自然的贴近于客观世界;3.3.2构件库的封装设计方法构件库的方法是把各类电信业务处理过程中共性的处理环节提取出来,细分成多个构件,然后封装成多组处理组件,并把组件组成具体的处理环节,最后形成各种的电信业务处理过程。

它能使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很好地适应电信业务的发展,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可扩充性。

3.3.3并发的程序设计思想它就是基于开放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并发机制,充分结合了数据库并发技术特点,将关系错综复杂的电信业务,在数据库后台加以提炼,从而形成整个本地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的并发调度系统。

即系统的并发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操作系统级:

提供多用户同时访问主机系统的处理能力;

数据库系统级:

提供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的事务处理能力;

应用系统级:

提供多用户同时访问应用系统的应用处理能力;

定单调度系统必须采用并发程序设计思想的思想来实现。

3.3.4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表设计以实体--关系(E-R关系模型)为基础,数据结构的紧密关联使得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得到保证.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使有关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交付给数据库来控制,而不是靠应用软件来判断,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机线资源数据管理必须按照E-R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来实现。

3.4统一的网络平台设置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统一规划网络平台,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

网络平台以本地网中心局为核心,覆盖各县市局,呈辐射状联接。

具体的本地网网络平台设置实施细则见第四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组网原则》,网络平台的建设遵循如下原则:

1.本地网中心局局内系网络平台的核心层,采用高速宽带网组成主干网,建议技术采用区率为100MB以上组网方式。

2.中心局与所在地各营业服务区(包括本地网所辖县市局)系网络平台的主干层。

采用城域网组网方式或广域网组网方式。

3.各营业服务区网点系网络平台的接入层。

全部采用专线方式上网,少量终端可通过拨号网络(PSTN)上网。

4.网络互联协议全网采用TCP/IP协议。

5.全网采用统一的网络管理,网管工作站设在本地网中心局,网管协议主要支持标准的SNMP,CMIP协议。

3.5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设置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统一规划数据库平台,要求数据高度集中,避免数据分散管理,各县市局与中心局共享统一的数据库。

具体的本地网数据库平台设置实施细则见第四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组网原则》,数据库平台的建设遵循如下原则:

1.中心局采用大型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实现数据共享。

2.各县市局不另设本地数据库,对数据库的访问全部透过统一的网络平台,以客户机/服务器的方式访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3.全网共享客户资料数据库、客户定单管理数据库、地理信息库、机线资源数据库、数据字典。

4.全网共享的数据服务,包括对各类数据请求响应服务、数据库后台进程服务(如存贮过程、序列生成、触发器等),实现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响应。

5.全网局数据的定义、参数设置,各种营销政策、定单调度规则、工单施工指令、号线资源分配规则、机线资源定义、编码方式全部统一制定,在中心数据库做为局数据定义完成,全网共享。

3.6统一的应用平台设置以本地网为基本单元统一规划应用平台,在业务管理上采用全网统一的营业受理平台、定单调度管理、集中配线配号、工单施工管理、机线资源管理。

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网统一电信营业网点业务受理(本地网内任意营业网点均受理全网业务)。

2.号线中心统一集中配线配号,利用统一的地理信息库以及机线资源库对号线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号线中心设置在中心局,各县市局通过授权机制可辅助参与号线中心的工作,提高号线中心配线配号的准确率。

3.采用统一的定单调度管理,对全本地网的客户定单统一进行调度,由定单调度中心对客户定单进行监控、统计、分析,并协调全本地网各个部门的生产。

4.采用统一的机线资源管理,对全本地网的机线资源如号源、主干、交接箱、分线盒、配缆等集中管理,统一编码规则,统一管理。

5.采用统一的综合管理、统计查询,为全本地网的业务生产数据、各部门的闭环管理,量化管理数据、业务经营数据综合管理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并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

第四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组网原则本地电话业务系统的建设以本地网为中心局为核心,向下辐射。

各局也应充分利用各地现有的投资,保证建网的质量,为今后实施中国电信服务网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章根据各地电话网建设不同规模的大小,制定相应的系统组网原则。

4.1系统组网原则之一----A类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大于200万门该类本地网的组网方式采用集中分布式协同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服务器采用多个独立的服务器协同处理,可以按照中心城市营业区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服务器,采用任务分担、负荷分担相结合的均衡工作方式。

具体划分为:

一个或多个营业区(所辖县市局)划归为一个逻辑数据服务器处理(注:

采用高可用性技术做为技术保障)2、网络平台本地网中心局网络平台采用高速、宽带网(要求传输速率为100MB/S以上带宽),将各个服务器联结起来,组成骨干核心网。

全市各营业区(含所辖县市局所在营业区)通过城域网或广域网联结,组成全市本地网电话业务系统的主干网。

各营业区所属网点以专线接入网方式,通过主干网与网络服务器通信。

3、数据库平台各服务器配置大型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设置为全本地网上统一的逻辑数据库,要求数据结构全部统一,必要时数据可以按区域划分存放于不同的服务器上,但各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保证组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

在具体设置方面,可以选择其中某一台服务器为导向服务器,其他服务器为协同服务器。

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必须具有到如下特点:

分布式:

支持各个服务器节点的透明性和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完整性,通过建立各个服务器节点之间的数据库链接技术,保证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访问网络上任何一个服务器节点上的数据,即对客户端应用程序而言,访问的是一个网上统一的逻辑数据库;

并发处理:

利用数据库并发处理中的锁机制,尤其是在联机事务处理环境中,提供行级锁机制,实现多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并发访问数据库;

负荷分担:

通过数据库级的表分割能力,使得库表能够合理地分布到多个磁盘上;

通过对数据集的水平及垂直分割将数据合理的存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使对数据库的访问合理地分散到各个服务器节点上去执行,以提高数据库系统并行操作及整体性能;

完整性、一致性:

整个数据库系统要确保高度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主要包括参照完整性、引用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的目标主要保证相关数据库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引用完整性的目标主要保证实体之间的数据和库表的完整性、一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的目标主要保证全网共享的数据库服务,达到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响应。

数据共享:

各个应用子系统能够同时使用或访问网上统一的;

逻辑数据库,使得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能够被多个不同的应用子系统所共享;

4、协同工作方式:

各个营业区的数据库对应于相应的客户资料库、机线资料库、定单库、帐单库、地理信息库、工单库。

有关局数据(如静态资料库、规则库、字典等)各服务器全部设置统一的标准数据结构。

应用处理全部由协同服务器与导向服务器进行处理,如涉及跨营业区的业务应用处理器,则利用导向机制,通过分布式技术访问跨区域的其他服务器的数据,保证资料共享的高度一致性、完整性。

5、应用平台的设置应用平台的设置在营业区、号线中心、定单调度中心等方面保持全网统一的设置方式。

4.2系统组网原则之二----B类市话交换机容量小于200万门该类本地网的组网方式采用模式为:

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具体规则如下:

1、服务器采用高可用性服务器体系结构。

集中处理全本地网的业务,所辖县市局不另设服务器。

2、网络平台本地网中心局核心网络采用高速宽带网(要求传输速率为100MB/S以上带宽);

各营业区(含所辖县市局)通过城域网或广域网联结,组成本地电话业务管理系统服务网的主干网。

各营业区所属网点以专线接入。

3、数据库平台全网建立一个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所有资料全部实现共享。

数据库平台必须考虑到如下特点:

并发处理:

利用数据库并发处理中的锁机制,在联机事务处理环境中,实现多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并发访问数据库;

负荷均衡:

通过数据库级的表分割能力,使得库表能够合理地分布到多个磁盘上,以提高数据库系统I/O并行操作性能;

完整性、一致性:

整个数据库系统要确保高度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主要包括参照完整性、引用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的目标主要保证相关数据库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实体完整性的目标主要保证实体之间的数据和库表的完整性、一致性。

数据共享:

各个应用子系统能够同时使用或访问网上的数据库,使得整个数据库能够被多个不同的应用子系统所共享;

4、集中处理工作方式所有营业区网点的应用处理,全部由服务器集中处理,采用典型的联机事务处理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

5、应用平台的设置应用平台的设置在营业区、号线中心、定单调度中心等方面保持全网统一的设置方式。

第五章本地电话业务系统功能要求5.1营业受理的功能要求1.营业受理受理所有市话业务,允许用户改申请信息,能够对所有的客户资料及客户历史资料进行查询,具备所受理业务的审核功能;

2.营业收费针对受理的所有市话业务,具备费用结算、收费及打印单据、回执等功能,并能够统计、打印各类营业报表;

3.质量检查能够对有关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如特批处理、违章处理等)。

进行营业外勘,通知用户办理相关业务的功能,并对所有受理的客户定单进行质检、发送。

4.营业管理能够设置有关诸如营业区配置、营销政策管理、优惠及特批管理、程控电话服务项目互斥管理、营业报表管理等。

5.2配线配号的功能要求1.流程管理提供待装、缓装管理,具备内勘、外勘派单及回单功管理能。

2.配线管理根据各类算法(如邻近电话、自我学习、配线区、户线工程、标准地址等)进行自动配线;

提供各种辅助定位手段进行人工辅助配线;

提供能够针对所有复杂情况下的特殊配线功能;

能够对所有定单的配线处理进行质量检查及控制。

3.配号管理支持电话号码的不同配号操作,例如用户选号、普通配号等;

设备号资源配置时应考虑话务量均衡的问题;

支持自动和人工两种方式。

4.统计查询提供对在配线配号环节的所有有关待装、待配、外勘、缓装的统计,查询定单进程状态,查询有关配线配号日志等功能。

5.3定单调度和工单管理的功能要求5.3.1定单调度的功能要求1.定单调度规则管理对整个系统的客户定单调度规则进行设置,主要包括:

本地业务处理环节;

本地业务处理环节时限;

并行处理环节;

组合业务;

调度方式(自动、定时、人工);

定单调度时长;

工位管理;

2.定单调度具备全自动、定时、人工的方式,人工调度支持人工派单等功能。

并能够对所有定单的进程状态进行查询;

3.超时告警对各个环节超过处理时限的工单进行预告警、告警处理。

4.业务统计分析对客户定单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统计分析,为量化管理提供统计分析数据。

5.3.2工单管理的功能要求1.程控施工管理施工处理程控派单、回单(正常及异常处理),施工处理功能。

施工管理对程控施工环节的工单状态进行综合查询、动态管理等统计报表提供对程控施工环节的工单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2.测量施工管理施工处理测量派单、回单(正常及异常处理),更线申请等施工处理功能。

施工管理对测量施工环节的工单状态进行综合查询、动态管理等统计报表提供对测量施工环节的工单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3.外线施工管理施工处理外线派单、回单(正常及异常处理),更线申请等施工处理功能。

施工管理对外线施工环节的工单状态进行综合查询、动态管理等统计报表提供对外线施工环节的工单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4.竣工管理竣工处理对所有进入竣工环节的工单进行自动或人工报竣工处理,生成客户的最新资料,并生成其他子系统(如计费系统、112系统、114系统等)的接口数据。

竣工管理提供定单竣工信息统计查询、清单打印、报表打印等管理功能。

5.4机线资源管理功能要求1.机线资源查询提供用户资料的的查询功能,提供直列查询、横列查询、线盒查询、交接箱等实体状态信息的查询功能。

2.机线资源实体管理提供对主干电缆、配线电缆、交接箱、线盒、横列、直列、载波等实体信息的管理(如增、删、改管理)等。

3.机线资源实体联系管理提供对机线资源实体之间联系的管理,如直列--电缆、交接--电缆、线盒--电缆、横列--端口、过桥电缆、交接箱复接、载波联系等。

4.机线资源实体状态管理提供对机线资源实体状态信息的管理,如主干线对、配缆线对、线盒的线对、设备号、电话号码、客户资料、交接箱复接、过桥电缆等的状态信息。

5.机线改线提供成批改线、单用户改线、按分线盒改线等功能。

6.机线工程割接提供对机线工程割接的封网功能,并提供主缆割接、配缆割接、线盒割接、交接区割接等功能。

5.5综合管理及查询的功能要求1.授权管理提供本地网范围的授权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管理、口令管理、模块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营业区管理、注册日志管理等。

2.配线配号情况查询提供对配线配号环节的日志管理、统计及查询等。

3.定单管理情况查询提供对所有定单的进程状态、动态监控、超时告警等统计分析及报表打印等管理查询功能。

4.工单管理情况查询提供对所有工单的状态、动态监控、正常或异常处理等统计分析及报表打印等管理查询功能。

5.客户资料提供对客户资料的查询、客户历史资料的查询。

6.综合统计提供对所有业务受理统计第六章IP地址分配说明关于全国电信管理网络(简称TMN)的IP地址划分,邮电部电信总局已经下发了邮电部电网管1996[478]号文件,对此做了明确的划分与规定,并对全国传输网管在进行IP地址分配时遇到的问题下发了邮电部电网管1996[715]和1997[392]号文件,对此进行了补充说明。

6.1关于网管系统IP地址的分配基本思想根据邮电部电信总局关于IP地址分配的文件精神,全国各专业由电信总局统一部署集中建设的网管系统(以下简称全国网管系统)采用IP地址的B类地址,即IP地址的高端前两个二进制位为“10”,缺省的IP地址表示方式为:

编址的前两个二进制8位字节表示网络标识,后两个二进制8位字节表示主机标识。

全国网管系统采用B类地址的编制范围如下:

132.0.X.X-136.31.X.X共1056个B类地址启用,136.32.X.X-139.255.X.X作为全国统一备份暂不启用。

全国网管系统使用专业标识0-31,第3个域为32-255的IP地址由各省规划使用。

即IP地址的第3个域作为各专业系统或各省使用IP地址的标识。

市话服务网具体专业标识如下:

启用专业标识备用专业标识系统名称7、96、8“九七工程”(本地电话业务系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固定省级地区分配32个B类地址,通过地址叠合进行路由表缩减,按长途区号从小到大划分地址。

具体分配如下:

区域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