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414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陈燕飞王娟彭庆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己所不欲,。

(《论语》)

(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7),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8),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6分)

江苏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不仅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也崇德向善,好人bèi出:

风雪中守候现金失主的环卫女工,农民工群体在暴雨中舍身救人,身患绝症奉献不止的机关干部,面对金钱不为所动的普通市民……这些与盐城多种形式的道德宣传、文明创建是分不开的。

多种形式的宣传、评选,使人们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耳熟能xiáng,一种“崇德”的思想蔚然成风,一种“见贤思齐”的思想在心中萌动。

总有一天,崇德向善会溶入每一个盐阜人民的血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好人bèi出耳熟能xiáng

(2)语段中画线句的句式与上下文不协调,请改成统一的句式。

(2分)

(3)解释语段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蔚然成风: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微笑是上苍我们的最厚重、最珍贵、最神奇的礼物:

它可以眼中集结的愁云与怒气,它可以心头淤积的悲伤与苦痛,它可以给疲惫者奋起前行的力量,它可以给弱小者寒冬中的温暖。

A.赏赐消解解放B.赏赐溶解驱散

C.赐予溶解解放D.赐予消解驱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习阶段,各科的知识如浮光掠影,深深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让同学们带着自信迎接中考。

B.在第一届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陆佳蕾同学的才能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冠军。

C.这座桥梁本就要完工了,一场大地震却让它功败垂成。

D.我们班的小军好为人师,常常利用课间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深受大家欢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市区新体育馆的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C.盐城籍军官罗昊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下热泪呢?

D.做好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6.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杰弗逊纪念堂典雅纯洁。

;。

这组石雕像的作者是纽约的雕刻家温曼,他受杰弗逊纪念堂修建委员会的委托,赶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这个作品。

①他的右侧是另两位合作者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

②从北面仰望,可以看到由8根大石柱支撑的门廊山墙上的一组庄严的大理石浮雕

③年轻的杰弗逊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

④那浮雕是美国独立前夕,杰弗逊等5人受大陆会议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

⑤纪念堂的北面是大斜坡状台阶,游人至此都需仰望

A.⑤②④③①B.②⑤③④①

C.⑤②③①④D.②⑤①③④

7.名著阅读。

(4分)

(1)友情是高尚纯洁的,是甜蜜幸福的,这在汤姆与(人名)在“洞中历险”情节中得到体现。

塑造汤姆“顽童”形象的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作者名)。

(2)友情也是忠诚牢固的,这从我国名著《水浒传》中“”的情节中,李逵勇救宋江和戴宗得到验证,李逵的绰号是。

请从上面三幅插图中任选两幅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

我选第幅图,

我选第幅图,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7分)

近年来,母语危机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北京市此次增加中、高考语文分值,同时下调中、高考英语分值,其目的很明显,就想借助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来升温母语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

那么,这一改革的目的能达到吗?

(1)某新闻网站想就此进行一次网络调查,了解公众特别是中学师生的看法,请你帮助该网站设计一组问题,用于网络调查。

(不少于3条)(3分)

(2)汉字是华夏文化的瑰宝。

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

你能从造字法上猜猜“家”和“裕”的意思吗?

(4分)

2、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5分)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请自选角度赏析“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分)

10.后两句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清曰:

“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④。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

“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彻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节选自《景清借书》)

[注释]①倜(tì)傥(tǎng):

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

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③秘书:

少见的珍贵书。

④祭酒:

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录毕,走送之

(2)腰白玉之环

(3)即诵彻卷(4)特以此相熙耳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

吾以子珍秘太甚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时同舍生有秘书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⑵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

15.从古人读书的这两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17分)

感动源于真实

 ①几年前,我听某公谈及他的一位发小,多年前他在飞轮前舍命救下三个儿童,其中一个是他的亲弟弟,另外两个是他的邻居,结果他被轧断了腿,成了英雄。

只不过报道时,说是他与那三个获救儿童素不相识。

为什么要违背事实?

某公很爽快地揭开了谜底:

“如果新闻报道说那三个获救的儿童是他的弟弟和邻居,他的救人壮举就不可能那么感动人了,他的英雄事迹将会失色不少。

”造假有理的论调,平日我能够听到一箩筐,但某公振振有词,堪称一绝。

 ②《红楼梦》太虚幻境中的那副联语写尽了人间的真相和假象: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没错,确实如此。

为了感动广大读者,造假居然顺理成章。

世俗的逻辑是:

少年在飞轮前舍身救下弟弟和邻居,动机并不高尚,与英雄的壮举不挨边,因为其中掺杂了他的个人感情。

这个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

③读者若经常留意新闻,很容易邂逅到这样的内容:

某某一心一意扑在工作、学习或者训练上,其亲人重病在床,他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抽不出时间回家探视,结果亲人不幸去世了,他仍然未能回家奔丧。

试问,感情的“水分”被沥干之后,这类事迹真能“感动人”吗?

 ④在中国古代,即使是一品大员,其父母去世也得卸任归家,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官复原职。

曾国藩率领湘军在前线鏖战,正处在紧要关头,他父亲撒手归西了,这位湘军大帅闻讯后立刻交出虎符,回乡奔丧。

尽管他守孝的时间每分每秒都令人揪心,但普天之下竟没有谁出面指责他不顾大局、不识大体。

人之常情是不可轻视和忽略的,违情或矫情之举足以导致造假成风。

  ⑤一个机体健康的社会最应当强调的是真实:

信息真实,感情真实,过程真实,结果真实。

一旦罢黜了真实,令假和伪登坛拜将,丑和恶必定蜂拥而至。

某人干了实事,说了实话,付出了真心,动了真情,你为此感动是应该的。

须知,伪善不是善,骗局却是局,某些忽悠能感人动人,更能坑人害人。

这就是我们宁愿少感动几次,也一定要寻求真实的原因。

  ⑥真情足以感人,虚情只增纰漏。

当年,袁世凯礼遇杨度,送钱不算什么,赠他一块“旷世逸才”的大匾,大手笔惠而不费。

杨度死心塌地效犬马之劳,组织筹安会,鼓吹君主立宪制,用笔用喉,为袁世凯登基鼓与呼,可谓不遗余力。

结果呢?

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就“崩盘摘牌”了,杨度也随之身败名裂。

书生斗不过政客,袁世凯的感情是虚假的(利用而已),杨度被忽悠后,为报答那份“知遇之恩”将政治生涯的悲剧延伸到了最高潮。

袁世凯死后,杨度检讨君主立宪制的失败,对袁世凯的评价较以往打了很大的折扣,他的感动已经衰减到了冰点。

⑦文学作品中虚情假意的也不乏其人。

那些铁石心肠的人,比如守财奴葛朗台之流,只注重利益,一辈子很少感动别人,也很难被人感动,即使他们找到了所罗门王的宝藏,拥有了埃及法老的权杖,也不值得我们羡慕,更别说嫉妒了。

16.请简要说说文章开头的作用。

(3分)

17.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试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分)

18.请简要说说文章第④小节的论证过程。

(4分)

19.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分)

20.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心中真实感人的事例。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

(19分)

雨中的男孩葛昕旭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

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

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

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

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

我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

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

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

我们找到狗的主人。

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跟树杈子没两样。

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

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

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

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

我知道农民心动了。

看来还是钱能通神。

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猛吸了一口草烟,大步走到拴狗的柱子前。

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

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

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

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

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

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

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

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

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

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⑧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

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

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

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

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

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⑪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⑫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2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4分)

事件

男人不肯卖狗

男孩愿意卖狗

心理

高兴

愧疚

22.品味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2分)

(2)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

(2分)

23.语段⑥

中两次出现“谁也不说话”,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原因。

(4分)

24.文章标题“雨中的男孩”换成“还狗的男孩”好不好?

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25.小说的结尾“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这句话颇耐人寻味。

你认为狗不知去向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理由。

并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4分)

三、作文(60分)

26.请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完成作文。

(1)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信给自己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自己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

很多美好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我们每天睁开眼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宝贵的一天。

要做的事情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认真规范。

(2)把定格在心底

   要求:

①在横线上补全题目,然后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认真规范。

初三年级语文综合练习

陈燕飞王娟彭庆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己所不欲,。

(《论语》)

(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7),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8),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安,大”。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6分)

江苏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不仅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也崇德向善,好人bèi出:

风雪中守候现金失主的环卫女工,农民工群体在暴雨中舍身救人,身患绝症奉献不止的机关干部,面对金钱不为所动的普通市民……这些与盐城多种形式的道德宣传、文明创建是分不开的。

多种形式的宣传、评选,使人们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耳熟能xiáng,一种“崇德”的思想蔚然成风,一种“见贤思齐”的思想在心中萌动。

总有一天,崇德向善会溶入每一个盐阜人民的血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好人bèi出辈耳熟能xiáng详

(2)语段中画线句的句式与上下文不协调,请改成统一的句式。

(2分)

暴雨中舍身救人的农民工群体

(3)解释语段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蔚然成风:

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2分)

微笑是上苍我们的最厚重、最珍贵、最神奇的礼物:

它可以眼中集结的愁云与怒气,它可以心头淤积的悲伤与苦痛,它可以给疲惫者奋起前行的力量,它可以给弱小者寒冬中的温暖。

A.赏赐消解解放B.赏赐溶解驱散

C.赐予溶解解放D.赐予消解驱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复习阶段,各科的知识如浮光掠影,深深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让同学们带着自信迎接中考。

B.在第一届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陆佳蕾同学的才能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冠军。

C.这座桥梁本就要完工了,一场大地震却让它功败垂成。

D.我们班的小军好为人师,常常利用课间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深受大家欢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2分)

A.市区新体育馆的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C.盐城籍军官罗昊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下热泪呢?

D.做好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6.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杰弗逊纪念堂典雅纯洁。

;。

这组石雕像的作者是纽约的雕刻家温曼,他受杰弗逊纪念堂修建委员会的委托,赶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这个作品。

①他的右侧是另两位合作者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

②从北面仰望,可以看到由8根大石柱支撑的门廊山墙上的一组庄严的大理石浮雕

③年轻的杰弗逊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

④那浮雕是美国独立前夕,杰弗逊等5人受大陆会议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

⑤纪念堂的北面是大斜坡状台阶,游人至此都需仰望

A.⑤②④③①B.②⑤③④①

C.⑤②③①④D.②⑤①③④

7.名著阅读。

(4分)

(1)友情是高尚纯洁的,是甜蜜幸福的,这在汤姆与蓓姬(人名)在“洞中历险”情节中得到体现。

塑造汤姆“顽童”形象的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作者名)。

(2)友情也是忠诚牢固的,这从我国名著《水浒传》中“江州劫法场”的情节中,李逵勇救宋江和戴宗得到验证,李逵的绰号是黑旋风。

请从上面三幅插图中任选两幅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

第一幅图:

李逵接母上梁山,沂岭杀四虎,写出了他对母亲的孝顺,勇敢。

第二幅图:

李逵江州劫法场,写出他勇猛无畏,仗义忠心,但性情急躁,心粗莽撞。

第三幅图:

李逵误砍杏黄旗,负荆向宋江请罪。

鲁莽直率,但忠诚知错能改。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7分)

近年来,母语危机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北京市此次增加中、高考语文分值,同时下调中、高考英语分值,其目的很明显,就想借助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来升温母语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

那么,这一改革的目的能达到吗?

(1)某新闻网站想就此进行一次网络调查,了解公众特别是中学师生的看法,请你帮助该网站设计一组问题,用于网络调查。

(不少于3条)(3分)

(1)你认为此次北京市上调中、高考语文分值,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果你是中学语文教师,你希望这新增的30分怎么分配

(3)如果你是中学生,你会因为中、高考分值的增加而增加语文学习时间吗?

(2)汉字是华夏文化的瑰宝。

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

你能从造字法上猜猜“家”和“裕”的意思吗?

(4分)

“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3、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5分)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请自选角度赏析“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分)

“换新声”“旧别情”形成对比,琵琶换了新曲调,但换不了歌词中包含的情感。

“总是”强调了别情之浓。

10.后两句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分)

愁。

戍边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清曰:

“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④。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

“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彻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节选自《景清借书》)

[注释]①倜(tì)傥(tǎng):

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

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③秘书:

少见的珍贵书。

④祭酒:

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录毕,走送之跑

(2)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

(3)即诵彻卷整、通、全(4)特以此相熙耳同“嬉”开玩笑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B)(2分)例句:

吾以子珍秘太甚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时/同舍生/有秘书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向你借书。

(补主语、“假”、“于”、调序各0.5分)

⑵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15.从古人读书的这两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