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509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研究第六次.docx

课题研究第六次

课题研究(第六次)

 

 

————————————————————————————————作者:

———————————————————————————————— 日期:

 

习作素材训练方法:

第六阶段研究过程及成果

仁德二小课题研究组,在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10月8日至12月30日,按“人”、“事”、“物”、“景”分为4个组,经过上课实践,后来集中讨论,充分研究,精心论证,得出了4个研究组第六阶段观察指导习作,的好词佳句和8位教师习作指导教案如下:

指导学生写人物外貌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刘艳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指导课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王洪辉

写事方法的观察指导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何芳

  首先,要用心认真回忆,选好材料。

生活向个万花筒,生活中的事也是五光十色的。

是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写呢?

那可不一定,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最好是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

这样的事虽然小,但写起来会觉得有话可说,能把事情交代清楚,也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次,要整理事件的脉络。

材料选好后,想想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怎样发生的,有那些当事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然后像讲故事一样把事情说一说。

说的时候,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最后,还要发挥看、听、想的知觉器官把这件事的经过说清楚。

也就是这件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一定要展开来写,写出事情的真实面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围绕习作开头的中心句写清一段话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何芳

教学目标:

 1、习作一开头,直接表露自己对所写事的中心思想. 

   2、能围绕开头的中心句通顺连贯地阐述或表达中心内容.

3、能按要求清楚明白的写通一段话。

教学重点:

 审清习作要求,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学难点:

 能围绕开头的中心句通顺连贯地阐述或表达中心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清习作要求。

1、寒假到了,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度过有意义的寒假.?

2、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意义的事?

 二、看图说话

 1、看着这些图,用一句话说清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结合插图再想想寒假里你还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

  

(1)同桌交流

 

(2)小组交流

(3)在班上指名交流,进行点评

  三、确定习作内容,交流。

1、寒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过好寒假?

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交流。

2、以“寒假即将来临,我打算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为中心句说一说。

3、写一写

围绕开头的中心句通顺连贯地阐述或表达中心内容,能按要求清楚明白的写通一段话。

 

教学反思:

很多人认为,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在小学三年级,其实不然。

在低年级,虽然说以识字教学为主,写作的要求也只是“写话”,并没有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或者一个短篇来完成一篇习作,但这并不代表在低年级我们就可以忽视书面的习作训练。

有一部分老师认为低年级没有作文任务,低年级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所以抓抓识字就行了。

这些认识是较片面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因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注意培养。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 “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

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果没有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开始,就不可能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地步。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字词较少,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却十分活泼,较少有拘束感,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都很强。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使学生先学会说,然后会写。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说话的基础上练习写话,为将来中年级的命题作文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实践过程中,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每一节课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把作文教学同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作文教学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由原来的句开始,从句到段,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明白、写具体、写生动。

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教师不要在学生开始习作的最初阶段,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写出一整篇完美的文章。

因此,本节课 训练学生:

文章一下笔就直奔中心。

使学生达到围绕开头的中心句通顺连贯地阐述或表达中心内容.,能按要求清楚明白的写通一段话的习作水平。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学生习作谋篇布局教学计划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王洪辉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低年级学生的已知和实际语文能力出发。

而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读写结合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叶圣陶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我想在低年级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为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句子训练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结构的典型句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无需了解这些句子间存在的结构特点,但作为老师可以意识地进行渗透。

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二、续编小故事

结合教材进行故事续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摸,用心去感悟,将自己的体验写下来。

童 话故 事续编——《狐狸和乌鸦》续编故事

   仁德二小 王洪辉

教学预设目标:

(一)智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延伸《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内容,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以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语言训练方面1、口述故事时能根据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语气。

2、在讲述时能注意克服代词重复、指代不明等语病。

3、能把故事续编部分用通顺、连贯、前后一致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三)思想教育方面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积极动脑筋,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用智慧战胜敌人。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流程:

一、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熟悉《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并能口述这个故事。

二、指导学生产生和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课前温热,了解故事 1、谁能把《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课件动画播放《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主要让学生感知讲故事的技巧:

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语气,要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二)启发谈话,续编故事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从哪里看出来?

2、乌鸦通过这件事以后会接受什么教训?

 3、小结:

狐狸把乌鸦叼的一片肉骗走了,有可能它把肉全吃了;有可能它吃到一半时碰到了什么情况;也有可能它还没有来得及吃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4、导明方向:

今天,我们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就是为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增加新的情节。

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这个故事往下编。

(1)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请小组合作,充分讨论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2)集体反馈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不再上当 请求援助把肉骗回 想法报复忠告同伴5、以小组自发合作的形式编拟故事6、以小组代表交流所编故事,并进行集体评讲7、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样本领,为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延伸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教育意义。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编述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课外请小朋友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语句通顺、连贯,上下文要一致,厉害的小朋友还可以用上一些好词好句。

生活中的发现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马磊达

动物习作研究背景

布局谋篇教案——开头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孙颁琼

【教学要求】:

1.选取自己喜欢的小鸡,学会用用不同的方法给描写小鸡的作文开头。

2、表达要正确,清楚。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小鸡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会用不同的方法给描写小鸡的作文开头。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小鸡进行详细观察,并记下小鸡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习作话题

在上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认识了那只可爱的小鸡,看,老师今天把它请来了。

仔细瞧一瞧,它哪些地方长得最可爱。

二、观察想象,自由表达

1、看一看,小鸡哪些地方最可爱

出示一只活蹦乱跳小鸡,让同学们自由说出小鸡最可爱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

2、现在,我们一起动脑给这篇描写小鸡的作文用不同方法来开头要怎么开呢?

(1)直接开头法

生1:

上学期,我们班丁文金同学带来了一只小鸡……

(2)用声音开头。

生2:

喔喔……一只可爱的小鸡跑进我们的教室。

(3)联想开头法。

生3:

每次放学回家,看到可爱的小鸡,我就想起了我的妈妈抱小鸡的事……

(4)用谜语开头。

生4:

“芙蓉冠,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果然是个英雄汉,一唱千户万门开”请同学们猜一猜。

(5)用经典句子开头。

生5:

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要数漂亮我第一……

三、观察思考 尝试写作。

课后反思:

 本节课,老师从描写小鸡的开头进行了指导,这些只是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

更多的还有待于在今后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进一步去尝试和摸索。

这里,老师只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写文章是不是真的这么难呢?

不是,只是他们没有学会写文章的方法。

如果你手里有一把万能钥匙,就不怕打不开门。

如果你掌握了写文章的方法,就不怕写不出文章。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

”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半节课,还在咬笔头,开不了头。

现在我把众多的作文开头法归纳出简单易记易用的五类作文开头法,学生写起作文也就游刃有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孙颁琼

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这是写作文时最常用的方法,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课的开头:

“祖国的西沙群岛,是南海上一群岛屿,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这种开头有利于紧扣题意,突出中心。

二、提出问题,吸引读者

作文一开头就提出一个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吸引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正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

”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写的。

三、描写景物,引出人物

文章的开头先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如课文《桥》的开头: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为课文后面讲到桥塌了,老汉和他的儿子被洪水吞没埋下了伏笔。

四、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除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介绍事情发生前的形及相关的情况,如:

《火烧赤壁》的开头。

五、采用倒叙,设立悬念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令读者感兴趣的结果,然后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这种开头文章曲折生动,扣人心弦,例如: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六、借助故事,引出下文

用一个故事或者传说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新型玻璃》的开头,落笔紧扣中心,使读者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先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而作文开头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引用法,回忆联想法,对比法,对话开头法,叫声引入法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要行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法。

你看,同样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开篇方法。

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

写景作文教学随感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 秦余芬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一、立足于观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动机,精心选择观察对象,创设观察情境,让学生满怀着兴致来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说一说,最后再写一写。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富有情趣的观察活动。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走出校门,到生活里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足迹;下雪了,落大雨了,起大雾了,天冷了、热了,云儿飘飘,风儿萧萧,抓住每一个随时降临的时机,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观察,而后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

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空间方位) ,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

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二、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

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

 

三、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

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

 1.空间方位顺序。

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

 2 .时间顺序。

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春夏秋冬早午晚 )。

  3.地点转换顺序。

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

四、要动静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五、要抒发感情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六、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

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1)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

“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

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

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

“动”与“静”是一对冤家。

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

一次,“静”对“动”说,:

“你怎么老跟着我?

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

”“动”回答:

“那怎么行!

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

”“静”不服气地说:

“你举例说说。

” ]“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 ’山更幽‘呢?

还有……“”得了,得了!

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

“”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

这个故事说明: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在习作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观察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一般规律,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纵横结合,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用多种感官仔细、充分地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而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

教学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一步一步地指导观察、词句组织、文章布局、课堂习作、作文评改等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步骤,带给我很大的启发。

写景作文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

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

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

 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作文布局谋篇教案(秦余芬)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寻甸县仁德镇第二小学秦余芬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2、结合课堂作文的讲授,使学生能从感性上理解相关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堂作文,使学生能理解所讲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讲授、训练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这里我们以《秋天的校园》为题来学习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方法。

二、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

写事,清清楚楚、简明扼要地交代人、地、时和一件什么事,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人参加一次什么活动。

写人,就介绍什么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状物写景,就直接了当地写什么物,什么时间,什么景。

(让学生说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人参加一次什么活动;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

2、提出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兴趣,然后再娓娓道来。

(师提示:

想知道秋天的仁德小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就请你跟我来游览一下秋姑娘吹了仙气的校园吧。

)(学生展开想象)

3、倒叙。

 先交代事情的结局,再写事情的起因、发展。

(学生展开想象)

4、渲染气氛。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让人一见这情势、这氛围,就会猜想将要出场的人物、将会发生的事情。

(秋色满园是仁德二小的一个特点。

让我们走进美丽的仁德二小去尽情欣赏它美丽的秋景去。

)(学生展开想象)

 5、描写环境。

环境是人物的舞台,是事情发生的背景,开头写好环境会令人宛如身临其境。

(五彩缤纷、热闹非凡是仁德二小秋天的最大特点。

)(学生展开想象)

 6、说明情况。

这样开头会让读者对下面发生的事情,出现的人物、景色,心中有个准备,便于更好地了解你写的内容。

(秋天到了,秋姑娘轻轻吹了一口气,把我们的仁德二小吹德五彩缤纷))(学生展开想象)

 过度:

俗话说"编织箩筐,全在收口"。

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三、记叙文的结尾方法

结尾没有固定的公式。

一篇文章如何结尾,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构和体裁决定。

常用的结尾有以下几种:

教学方式:

教师提出理论,学生回顾已学课文方法,联系作文《秋天的校园》加以讨论。

 1、水到渠成,自然结尾

 作文记叙完毕,文章也就结尾,不要再额外添加小尾巴。

这样让人感觉到自然、利落。

 2、收尾呼应式结尾

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这样的结尾在文章结束时自然而然地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完整紧凑。

 3、借景抒情式结尾

作者受到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感染,结尾由衷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种抒情式结尾,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4、议论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一般用来总结全文,升华文章的主题,即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

5、联想象征式结尾

  结尾要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这种文章的结尾对于文章的主旨不是明白的"点"出,而是要隐藏在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自己去联想,去体会。

四、总结

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五、作业

收集经典的文章开头和结尾。

板书设计: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

          结尾:

 1、开门见山。

     1、水到渠成,自然结尾

2、提出问题        2、收尾呼应式结尾

3、倒叙。

            3、借景抒情式结尾

4、渲染气氛。

       4、议论式结尾

5、描写环境。

     5、联想象征式结尾

6、说明情况。

           雷永刚老师整理        2009年1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