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635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建设信息化运维监管系统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实施,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一方面要从组织上进行落实,成立强有力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经验丰富的项目实施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时间进度表,明确各里程碑的时间。

同时还要制定工作原则,以指导项目的全面实施。

1.1工程实施原则

1.用户方项目小组的成员,争取参与项目的全过程

用户方成立领导亲自挂帅的项目小组,在调研、设计、编码、安装调试、测试、培训、运行、验收、售后服务等项目的各个阶段,配合系统开发方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培训自己的技术维护队伍,为系统的使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协调用户方和开发方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

2.采用“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开发、一手抓使用

对于软件项目,之所以称为一个工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软件项目的建设,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有很多的非技术因素需要考虑,并且必须被得到重视。

衡量一个软件项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看这个软件项目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而是软件对用户来说是否实用,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许多预期的问题。

国内很多软件项目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使用抓得不够。

建议在项目的试运行过程中,在抓系统维护的同时,也要狠抓系统的使用,开发方和用户方齐心协力帮助业务人员从原来的手工处理转到计算机辅助处理上来,在业务人员适应计算机辅助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尽可能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可能地使系统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3.数据同程序同等重要

该系统的建设,数据位于首要的地位,程序的编写完成,仅仅意味着系统完成了一半,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对系统的建设来说同等重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系统中数据的录入工作,充分估计数据处理的难度,在系统建设之初,就将数据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安排相应的资金、时间等,将数据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争取系统早日达到实用化。

1.2项目总体推进计划

为了有效地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整个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划分为准备、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行阶段,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确保信息系统的建设。

如下图所示:

1.3系统实施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说明

在实施过程中将发生的重大质量保证活动或由此将产生的质量记录和产品,项目管理与开发阶段划分密切相关,因此主要按照项目实施的具体阶段划分说明。

1.3.1需求分析阶段

首先需要经双方协调,形成《需求调研计划》及《需求调研大纲》,确定准备工作、需求调研的内容、方法方式以及人员和日程安排等内容,经双方同意后按此计划开始调研。

调研正式开始前项目开发组应检查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项目开发组根据调研中系统实际技术需求和各个子系统的业务需求,编写并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符合CMMLEVEL3规范要求的《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并由项目组评审,不合格的部分进一步完善调研;评审通过后由双方共同签署评审意见,并正式生效。

对于软件生产过程而言,需求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需求分析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导致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合作双方在此阶段多投入是值得的。

而且一旦评审通过并生效,则需求报告将成为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试运行和项目验收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原则上用户需求将不再因为其它因素的改变而变更,如需进行此种变更,需经双方项目负责人协商确定。

1.3.2总体设计阶段

项目开发组通过对系统的功能、运行和性能要求加以分析,产生一个高层次的系统结构、软件结构、接口和数据格式的设计,并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系统设计报告》(其中包括数据库设计),组织评审并签署评审意见。

对其中评审不合格的部分进一步完善和重新策划,评审通过后由双方共同签署评审意见,并正式生效,作为后续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基础。

该报告内容的变更由双方的现场实施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交流即可确定,并需向工程领导小组汇报。

1.3.3详细设计阶段

项目开发组在《系统设计报告》的基础上,对功能和性能要求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细化并且把软件的详细设计文档化,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系统详细设计报告》,并由项目组组织评审并签署评审意见。

对其中评审不合格的部分进一步完善和重新策划,评审通过后由双方共同签署评审意见,并正式生效,作为后续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基础。

该报告内容的变更由双方的现场实施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交流即可确定,并需向工程领导小组汇报。

1.3.4系统开发阶段

根据前面的设计结果,由双方的现场实施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讨论确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并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项目开发计划》;工程领导小组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审查,由双方签字后正式生效,并将作为软件开发阶段的项目管理和监控依据,项目开发小组要严格据此计划控制项目进度,按时向工程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

为了使用户能够及时获知项目的进展情况,开发小组需要每周向用户相关领导提交《项目客户周报》,用户项目组可以随时对项目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1.3.5系统实施和试运行阶段

首先需要经双方交流协调,形成《项目实施计划》,确定现场实施的准备工作、人员和日程安排、培训计划、阶段目标等内容,经双方负责人签字后生效,按此计划开始现场实施。

正式开始现场实施前项目开发组应检查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成。

现场工作首先要进行软件在服务器端的安装和调试,包括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生成,初始化数据,原有系统的重要数据的转换导入,前后台软件的安装,配置参数调整等工作;完成后需向系统维护人员提交《数据库安装目录》,《软件安装方法》文件,并协助用户进行软件安装。

软件安装完成并确认可在系统正常运行后,开始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开始之前需要由双方协商形成《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环境、条件及方式,参加人员,课程课时等详细内容,由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签字后生效,并分别开始着手准备,在既定时间内完成。

培训过程中由工程师提供《培训考勤记录》,培训应该脱产、集中、封闭进行,并要求所有参加人每日必须两次考勤;培训完成后由双方共同进行《培训总结》,针对培训效果确定是否达到目标,是否再增加培训课程;对以上内容用户项目组须进行必要的考核和奖惩,培训工程师有权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客观评价。

培训顺利完成后将开始软件在试点部门试用,将向用户提交编译后的前后台软件,《软件使用操作手册》,《软件功能清单》,这两种文档将详细描述软件的使用过程,软件所包含的全部系统功能模块。

软件试用期内用户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软件功能清单》所列的系统功能模块,检查公司所提交的软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的规定,列出未完成及含有较严重、明显错误的模块清单形成《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并提交给公司继续完善;此段时间可以对软件的细节性问题进行测试、验证,但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模块级功能的检查上,如果所有模块都已开发并可以进入试运行,其设计方法、技术可行性也都能够满足最终软件的需要,则用户各相关业务负责人、现场实施负责人需要签署各子系统的《软件交付书》,表明软件已在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完成,基本可以进入软件试运行;此后在软件功能模块一级上不应再发生大的变化,如需要修改功能模块设计,则需由双方项目负责人协商解决。

试运行期内用户负责组织针对《软件功能清单》所列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现场的系统测试,包括新旧两套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进行验证,使每个功能模块都得到基本确认;对于其中发现的问题和软件的细节性修改意见,需以《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的书面形式提交给公司;公司修改完成后立即提交到现场,用户负责组织立即对软件进行确认回归测试,如验证问题已修改需要在《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中予以说明。

通过试运行及修改后证明已经基本完成的模块,用户应组织相关的业务负责人在《软件功能清单》中逐项确认。

1.3.6项目验收阶段

在试运行期内系统存在一定的细节性问题是工程项目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用户应用的逐渐深入,此类需求会逐级提出,此类问题不属于系统的致命性错误;因此,当试运行期内所发现的真正的“问题和错误”收敛到一定数目以下时,各业务子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并行工作新系统已基本可靠,就可以切换到正式运行阶段,开始正式运行。

正式运行后,由用户提出验收要求,双方共同制定《项目验收计划》,组成项目验收小组,共同进行项目验收。

此时公司将向用户提交验收的各类文档,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总结的《项目总结》,《项目技术报告》,最终的完整的《数据库字典》等。

验收工作将由用户组织的专家组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验收和鉴定,并出具项目验收小组领导签字的《项目验收报告》,并签署验收意见,公司在此过程中将全程参与,在现场进行验收前的维护工作。

1.3.7系统正式运行及维护阶段

公司承诺对系统软件提供服务保证期,在保证期内提供免费的软件升级和维护服务;在保证期外,公司继续为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软件升级提供优惠服务。

维护期的具体工作方式请见售后服务承诺部分,所有维护工作,包括软件出现问题修改、细节性功能的增强,用户都要以《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的书面形式提交给公司,修改完成后用户应组织相关的业务负责人进行确认,并在《软件功能清单》中说明;如遇紧急情况可事后补齐。

1.3.8各阶段辅助文档

《现场工作日程安排计划》,在实施中的各阶段,对于所发生的需要在现场进行较长时间工作的情况,如果在《需求调研计划》、《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培训计划》等工作计划中未包含,则需要在工作开始前双方共同制订好《现场工作日程安排计划》,并严格据此执行,需要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签字生效。

《现场工作周报》,在现场实施工作中,为了把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完成,需要合作双方每周一之前由公司实施工程师与用户组共同制定本周的工作计划,给出每个工作日上、下午的工作内容,以及双方的准备工作。

计划制定完成后用户项目组向所有相关部门和领导发布,开始执行;实施中双方互相监督按照原计划开展工作;周五时双方负责人共同对本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原计划填写工作总结,详细描述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部分应写明未完成原因和责任归属,必要时双方协商一起进行加班处理,力争按时完成;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必须调整到下周计划中进行。

《用户项目报告》,对于实施中各阶段较长时间不在用户现场进行的,或项目处于用户试运行、维护期的情况,为了使用户能够及时获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公司开发小组的工作情况,公司将在开发阶段每周向用户相关领导提交此报告,维护期内每月至少提交一次。

《阶段评估报告》,实施中当某一阶段性目标实现后,公司将对该阶段双方联合开发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编写该报告并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1.3.9实施过程提交文件汇总

以下是对上面的实施过程中将产生的文件汇总说明:

阶段

名称

作用

评审级别

变更控制

需求调研

《需求调研计划》

《需求调研大纲》

确定需求调研的准备工作、内容、方法方式及人员和日程安排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明确用户业务需求

双方项目负责人

双方项目负责人

设计

《系统设计报告》(其中包括数据库设计)

描述整个系统软件的模块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供开发编码使用

双方项目负责人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软件开发

《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开发的日程进度,分工,检查点设置,提交成果等计划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项目负责人

软件测试

《测试计划》

《测试问题卡》

《测试总结报告》

符合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规定的功能测试、同行间测试文档

软件现场实施

《项目实施计划》

确定现场实施准备工作、人员和日程安排、培训计划、阶段目标等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项目负责人

系统培训

《培训计划》

《培训考勤记录》

《培训总结》

明确培训环境条件及方式,参加人员,课程课时等要求

培训记录,培训效果总结,是否达到目标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系统安装

《数据库安装目录》

《软件安装方法》

《软件使用操作手册》

现场安装、调试和提交软件的相关文档

《软件功能清单》

所提交软件全部模块结构划分,功能描述

用户系统人员

《软件交付书》

软件已在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完成,基本可以进入试运行证明

用户系统负责人

《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

实施中发现的软件问题和用户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以及对其所作修改和确认记录

项目验收

《验收计划》

《验收报告》

《项目总结》

《项目技术报告》

《数据库字典》

开发过程项目总结,技术总结,数据库设计字典等验收相关文档

日常工作

《现场工作日程安排计划》

需在现场进行较长时间的一般工作日程安排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用户项目报告》

较长时间不在用户现场时向用户信息服务系统汇报项目进展和工作情况,

《现场工作周报》

现场工作周计划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双方现场实施负责人

《阶段评估报告》

某阶段性目标实现后进行总结,向工程领导小组提交,为下阶段打好基础

1.4项目实施计划

信息化运维监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工程,需要分任务、分阶段组织建设,逐步实现总体目标。

1.4.1数据实施步骤

1.基础信息

协调相关部门,采集基础信息。

2.公共信息

公共信息是多个业务部门共用的公共信息,包括人员、单位、信息、基础设施等。

3.专用信息

专用信息是签名、签章、公章等信息。

1.4.2项目进度安排

系统建设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至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如下工作:

(1)组织数据的采集

(2)人员数据的采集

(3)明确项目干系人

(4)召开项目启动会

第二阶段,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如下工作:

(1)需求调研

(2)系统概要设计

第三阶段,合同签订后2个月内,完成如下工作:

(1)完成数据库设计

(2)系统详细设计

(3)硬件资源

(4)系统部署方案

第四阶段,合同签订后5个月内,完成如下工作:

(1)系统开发

(2)系统部署

(3)数据迁移方案编制

(4)数据迁移

(5)系统功能测试

(6)系统集成测试

第五阶段,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完成如下工作:

(1)用户培训

(2)试运行通知

第六阶段,合同签订后9个月内,完成如下工作:

(1)项目验收

(2)项目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