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3112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

落润中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分析报告

落润中学《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刘元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

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查

2004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

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杀人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

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

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

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有关的调查表明:

“初中有4.5%的

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和恐怖七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

“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

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项。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

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目前35%

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

高中占20%。

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对落润中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了

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确定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精神压力来源;揭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引起人们对该项教育内容的重视;同时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

初一年级四班和初二年级一班的学生。

采取分年级取样,共问卷调查

学生124人,其中初一年级四班学生60人(48.4%),初二年级一班的学生64人(51.6%);男生52人(41.9%),女生72人(58.1%)。

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SCL—90自评量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

(1)心理健康调查表(SCL—90)量表分为: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

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和其它共10个基本症状因子。

(2)国内有关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心理测试表

初二年级一班心理测试统计表(n=64)

初一年级四班心理测试统计表

(n=60)

心理测试种

异常人数

所占比例%

心理测试种

异常人数

所占比

例%

身体诉说

14

21.8

身体诉说

25

41.7

强迫

18

28.1

强迫

31

51.7

人际关系

9

14.1

人际关系

22

36.7

忧郁

13

20.3

忧郁

25

41.7

焦虑

9

14.1

焦虑

25

41.7

敌对

7

10.9

敌对

26

43.3

偏执

5

7.8

偏执

14

23.3

精神症状

6

9.4

精神症状

29

48.3

恐怖

16

25

恐怖

25

41.7

其它

14

21.9

其它

33

55

总分

9

14.1

总分

22

36.7

研究表明: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稍高,强迫症状在

两班学生中均排在首位,表明这个问题是我校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

水平必须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这个方面的水平。

相比之下,初二学生在身体诉说,恐怖,忧虑方面异常人数比例偏高,说明初二学生有了升学的压力,对理想、前途问题引起足够认识,成绩一旦考差,心理产生恐惧和担忧,害怕父母、老师的埋怨,学习中引发出一些不良反应,如:

头痛,发烧,胃口不好等,针对这一情况,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多开展以理想与前途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我校初一学生的敌意问题十分突出,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进中

学,没有较好的养成习惯且好胜心强,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非常差而导

致学生间存在相对较强的敌意。

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应多开设有关人际关系心理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学讲座,在板报栏,校园广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多创设能让学生合作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合作与竞争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清敌意与竞争的界线。

同时初一年

忧郁、恐怖、焦虑方面异

级学生每一种症状异常人数高于初二年级学生,尤其在精神症状、

常人数较为明显,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思想压力大,负担重,

这正是我校开展《初一新生适应性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另外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对学生一视同仁,协调班内同学间、师生间、学生与家长间及班与班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初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以及建立

学生心理档案,使学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智力、个性、气质、兴趣和能力,教会学生适应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指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恋爱交友、性教育、与父

母老师关系处理等方面的正确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了解、健全适应与自我实现的目的。

心理测试表二:

初二年级一班心理测试统计表

(n=64)

初一年级四班心理测试统计表

(n=60)

测试学生种

异常人数

所占比

测试学生种

异常人数

所占比

例%

例%

优生

3

4.6

优生

2

3.3

5

7.8

11

18.3

中等生

3

4.6

中等生

3

5

2

3.1

5

8.3

差牛

2

3.1

差牛

5

8.3

5

7.8

5

8.3

研究表明:

女生异常人数两个班均高于男生,尤其表现在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抑郁、

焦虑、恐怖方面,提示女生有更多的心理负担,所以女生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应特别重视的对

象,可以组织一些专门针对女生问题的讲座,让女生有更多机会吸收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测试表三:

初二年级一班心理测试统计表

(n=64)

初一年级四班心理测试统计表

(n=60)

心理测试

严重异常人

所占比

心理测试

严重异常人

所占比

种类

例%

种类

例%

身体诉说

3

4.7

身体诉说

7

11.7

强迫

5

7.8

强迫

6

10

人际关系

3

4.7

人际关系

7

11.7

忧郁

1

1.6

忧郁

5

8.3

焦虑

1

1.6

焦虑

9

15

敌对

2

3.1

敌对

11

18.3

偏执

1

1.6

偏执

4

6.7

精神症状

1

1.6

精神症状

1

1.7

恐怖

0

0

恐怖

5

8.3

其它

2

3.1

其它

5

8.3

总分

2

3.1

总分

2

3.3

研究表明: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平均,有突出问题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初一学生

严重异常人数比例偏高,这决定了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

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把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并在教育教学中努力遵循心理发展规律,贯彻心

理教育原则。

从而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单对单的个别辅导则是一个不可缺少

的辅助手段。

在测试中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可由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客

观需要,征得学生同意,使学生自愿接受心理调整或训练。

另外要与班主任沟通好,让班主任知道哪些学生有问题,让班主任运用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教育原则对学生各种问题给予启发和引导。

根据调查分析,新时期我校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在三大类:

(1)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

1恐惧:

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

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有一位男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

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

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

2厌学: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我校

有一初中女生,智力平平,学习成绩不太好,父母说她还不够努力,时刻提醒她要抓紧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一定要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该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第二学期开学时,这名女学生带着父母给的学费出走了,从此不知所措,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有一女生,升入初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小学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初中的141名。

她在心理辅导室谈到:

“13

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嘲笑而不愿上

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稍差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

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

“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

”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

有位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

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

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

认为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的,认为老

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

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

有个别学生因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对校园生活感到厌倦。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

”还有位女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大打出手。

他不愿呆在家里,不愿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

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3)情感类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

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

三、对目前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我发现在我校中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一些心理问题,下面逐一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1、精神症状中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2、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

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

总之,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必须引起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

3、闭锁偏执心理中学生的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它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

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往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

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的咀嚼生活,品尝孤独。

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同时由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4、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屡遭失败和蒙受耻辱,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

试想:

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

对智力平庸、虽经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

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

事实说明,焦虑异常心理

在中等生中又表现得特别明显。

他们学习勤奋努力,要求自己颇为严格,把满足师长的愿

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

他们在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阴影下

学习和生活,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

他们不论

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也有一些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较重的自卑感,可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的影响。

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

5、恐惧心理:

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

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

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感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是因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耐受性以及个人生活经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偏差和缺

陷,或者因某种令人恐怖的刺激,也会使一些年龄稍大的中学生仍然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恐惧心理。

当人处于这种恐惧状态时,不仅会出现明显地紧张、焦虑,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出汗、头痛、昏晕等强烈的生理反应。

恐惧心理有各种各样表现。

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恐惧心理也是中学生较为普遍的。

中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还不稳

定,对心理压力的承受力较弱,再加上为人处事的经验不足,社交技能欠佳,因此,在人

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种种挫折。

如,有的中学生因与自己的好朋

友发生了矛盾,便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虚伪;有的中学生因曾在众人面前受到过

伤害,觉得丢了脸面,于是在这种心理压力驱使下,回避众人,逃避交往,甚至不出门,将自己孤立起来,不仅拒绝朋友、熟人,甚至泛化到陌生人;但是,他们在逃避交往的同时,内心又十分渴望与人交往。

正是这种矛盾心情,使他们倍感苦恼和焦虑,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

有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在“网”上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适应,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6、易怒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

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为此,经常损害同学之间的感情,把一些本来能办好的事情搞糟,甚至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学业成败都有影响。

7、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8、嫉妒心理:

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态初二学生尤为明显。

9、猜疑心理:

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

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0、厌学心理:

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

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四、影响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本人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三是学校因素;四是社会因素。

1、本人因素

本人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

时期及性成熟时期。

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

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2、家庭因素

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之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

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这些因素主要有:

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

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某些地方应试教育还十分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双休日加班加点补课,强烈地刺激着中学生稚嫩的心灵。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