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3154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一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一、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教材2-7页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

出示长方体,请学生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再认识长方形。

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再认识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合作探究

1、每人拿出长方形、正方形纸(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师生共同操作。

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

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

自己动手折一折。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收获?

四、学以致用——学做小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

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3)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书中风车图。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图形的拼组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问题及说明:

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想象力比较局限,因此在自由拼摆活动中有一定困难。

学习过程设计:

一、自主学习(小黑板出示)

()()()()()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合作探究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示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4、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

(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

(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

第4页例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学习重点:

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七巧板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学课本

1、出示第四页

提问:

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图形吗?

拼出了什么图形?

今天我们也用七巧板拼一拼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

2、要想拼出图形,就要先知道图形的特点,谁来说说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环节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完成第四页的例3。

做一做

1.介绍一套七巧板都有什么?

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怎么拼?

比一比,看谁拼的方法多。

3、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吗

环节三、巩固新知

1、第6页练习一第4题。

(2)题:

用几张正方形纸剪一剪,贴一贴,在图上色,你能做出漂亮的图案吗?

2、第7页练习一第8题。

环节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一、内容简介;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课时安排:

约13课时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10-26页)

第一课时课题:

十几减9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过程:

一、热身运动、我能完成

1、拍手游戏:

10的组成

两个数凑十时,我们看到9,想到几?

看到8,想到几?

看到7,想到几?

看到6,想到几?

看到5,想到几?

2、口算:

9+2=9+5=9+7=

9+3=9+8=9+6=

9+9=9+4=

13-10=15-10=18-10=

16-10=17-10=12-10=

二、小组合作、共同闯关

1、算一算

12-9=()

2、学一学

1、第一种方法:

12-9=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2可以分成()和10,10-9=()

第二种方法:

12-9=

想:

9+()=12所以12-9=

三、小小练兵场,我来显身手

1、这两题怎么算的呢?

选其中任意一题画一画。

14-9=13-9=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3-9=17-9=12-9=

15-9=18-9=14-9=

四、小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试着总结。

2、师生共同总结。

五、我的收获——我来说

总结、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反思:

 

第二课时课题:

十几减9

(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过程:

一、热身运动、我能完成

15-9=14-9=11-9=

13-9=12-9=

二、小组合作、共同闯关

1、用木棒摆一摆,算一算。

16-9=()

1、第一种方法:

16-9=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6可以分成()和10,10-9=()

第二种方法:

12-9=

想:

9+()=16所以16-9=

三、小小练兵场,我来显身手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3、十几减9的算式有哪些?

自己写写看。

4、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1)18-9=()

(2)()-9=5

(3)17-()=9

五、我的收获——我来说

总结、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

十几减9(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学习重点:

巩固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难点:

巩固十几减九的算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11-9=15-9=13-9=14-9=

12-9=19-9=18-9=16-9=

二、小组合作、共同闯关

1、我有16个风车,卖了9个,还剩下多少个?

16-9=()

16可以分成()和()。

三、小小练兵场

1、口算

2+9=6+9=8+9=5+9=7+9=3+9=9+4=11-9=17-9=13-9=

15-9=12-9=18-9=14-919-9=

2、教科书第一题

3、教科书第2题

4、教科书第3题

5、教科书第6题

6、教科书第8题

四、我的收获——我来说

总结、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反思:

 

第四课时十几减8、7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学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学习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挂图,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

“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先说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议。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

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5-5=1010-3=7

方法二:

10-8=22+3=5

方法三:

8+()=158+(7)=15

5、算法优化: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

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

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

15–5=1010-3=7

方法二:

10–8=22+5=7

方法三:

8+(7)=15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二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挂图,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议。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三、练。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

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

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

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十几减6、5、4、3、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学习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资源:

主题情景图。

学习过程:

一、引。

引导:

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

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

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

11-5=6

二、议。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

5+6=1111-5=6

方法二:

10-5=55+1=6

方法三:

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

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

(1)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想想做做第3题。

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5=8

情景图11-6=512-3=913-4=9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引导:

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

那,我们出发吧!

二、议。

  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

三、练。

1、第一关:

智力大考盘小狗忘了5+814-6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

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

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

大象采椰子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

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

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

问题解决。

完成练习三第5、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

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四、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用数学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2、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一、课前热身(练习口算):

12-9=13-5=13+7=9+6=11-7=15-6=

16-9=8+7=17-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情景图:

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藏起来几人?

列算式:

2、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

列算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并说说算理。

三、自主练习

1、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2、有15只小鹿跑了一些,这里有6只,跑了几只小鹿?

3、有13条小鱼游走了一些,这里有6条,游走了几条?

4、完成练习四第一小题。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我还有哪些疑惑(),我的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反思

第九课时用数学导学案

(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学习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练习口算):

13-9=13-5=12+7=2+6=18-7=12-6=

15-9=9+7=13-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情景图:

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缺多少人?

列算式:

三、合作学习

1、15个苹果,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2、一年级有学生1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有多少人?

4、完成练习四第二、四小题。

四、说一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反思:

第十课时整理复习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听算练习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2、限时口算

12-9=13-5=13+7=

9+6=11-7=15-6=

二、合作探究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然后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 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

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巩固练习

 

反思:

 

第十一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

学习内容: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评讲:

说一说13-7等于几?

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合作探究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

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

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

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

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

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

试一试。

看教材上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当堂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