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122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docx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引言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依靠海洋来获得资源和财富的

蓝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发展蓝色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向。

蓝色经济最初提出时,主要用来解决淡水危

机、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现代的蓝色经济则大多是

指发展海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依赖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

进行生产活动,并发展相关的服务性产业。

2009 年,胡锦

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

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

2011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

展规划》,自此,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

家战略。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

略目标和任务。

威海蓝色经济的内涵是指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经济,威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

的海洋资源,中韩自贸区在威海落户,给威海的发展也带

来了机遇。

由此可见,威海蓝色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竞争严重也是威海发展中不容

忽视的弱势和挑战。

因此,研究威海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至

关重要,以便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突出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与辽东半岛、

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对,西边与烟台市交界,是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域,是离韩国最近的城市。

威海市建立了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全方位、立体化覆

盖的区域交通网络,可通达全国各地及海外。

全市干线公

路密度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 1.5 倍,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

路网络。

铁路实现高等级覆盖,京津方向、济南方向以及

沪宁方向的通道被打通,构建了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威海港为天然良港,常年不冻不淤,全年通航,是连接山

东与海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通向日本、韩国和朝鲜的

重要港口。

威海机场被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连

接海内外的重要节点。

1984 年,威海成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 3 个国

家级港口,开通了威海至日本和韩国的水上航线和空中航

线。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威海成为了对日韩开放的先导区,

成功完成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二)海洋资源丰富

威海市拥有占山东省 1/3、全国 1/18 的海岸线,海岸线

总长 985.9 公里,是中国城市最长海岸线,拥有约 1 万多平

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漫长的海岸线给威海带来了丰富的海

洋资源。

浅海和潮间带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生物资源

779 种,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近海海域有着丰富

的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类矿产共 47 种,其中有色金属有 30

多种,发展前景广阔;能源资源蕴藏量较大,包括风能、

潮汐能等,开发利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海岸线曲折,岬

湾众多,有众多优质海滩,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

威海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

加工基地。

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鲍鱼、牡蛎等,在国

内和国际上都有较高等声誉。

黄金、磁铁、石英砂、花岗

岩、锆英砂、铍等矿产资源的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

重大比例。

威海沿海风大,有利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威海海域建设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项

目;威海连续阴天少,日照强,适合开发利用太阳能,太

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石岛湾核电站是

世界上第一座块式高温堆实验核电站。

(三)生态环境良好

威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气候温和,雨

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为 12 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 760

毫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整个辖区风光秀美,

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避暑的圣地。

威海市环

境保护效果显著,森林覆盖率为 38%,市区绿化覆盖率达

到 46%,空气质量优良,城市饮水水质和近海海域水质全

部优于国家标准,是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园林

城市。

2003 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

城市之一。

2013 年被国家海洋局评选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示

范区。

威海在生态环境方面获得了众多国家级奖项。

(四)经济基础较好

改革开放之后,威海经济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城市综

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2014 年威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2790.34

亿元,取得了较大的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8%,相较于 1978 年的 9.54 亿元,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为威海市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1997 年,威海市人均 gdp 达到山东省第 2 位,并一直保持。

 

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威海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分为三个阶段:

1949 年至

1988 年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1989 年至 2003 年第二产业

占主导地位,2004 年至今第二产业主导、第三产业比例逐

渐提升。

1949 年,威海第一产业比重高达 78.33%,1989

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为 41.14%,威海工

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2004 年,威海注重提升经济质量,制

定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划,保持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至 2014 年,威海市二次产业和三

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50.53%和 41.77%。

威海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价格总水平不

断回落,农业生产总值平稳增长,2014 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54.13 亿元,工业生产总值稳步上升,服务业发展加速,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大,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进出口总额

持续增加,由 2000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至 2014 年的 165.87

亿美元。

 

 

图一:

威海市 1999-2014 年一、二、三次产业产值

资料来源:

由威海统计年鉴统计得出

 

(五)劳动力充足

威海市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威海加强高层

次人才聚集区的建设,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聚集,全市

共有 2 所本科高校和众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

从业人员

人口众多,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基本达到高中以上文化

水平。

威海市劳动力素质较高,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适应经济状况。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

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劳动力供给量正在缓慢增长。

海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扩充了威海的

劳动力市场。

 

二、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劣势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

威海市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

东端,地理位置给威海市带来了良好的开放优势,同时也

使威海市交通运输状况不太便捷。

城市之间交通耗时太长,

交通运输能力不足。

其中,威海港是运输的重要通路,却

长期存在运力不足的状况;陆路运输的不便,使得地方发

展严重受限制。

威海市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排水系统亟待

升级。

(二)产业质量不高

威海市产业质量不高,没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和质量

优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海洋渔业发展结构不完善,海

水养殖业养殖结构单一,且海产品养殖种类较少,没有形

成规模化;海产品加工业水平较低,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

科技含量低,不具有产业竞争力;海洋捕捞业设备较落后,

仍旧使用传统中小型渔船,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尚

未全部机械化;高科技成果研究进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

化。

威海市第二产业发展仍旧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发

展结构不合理,高端产业不足,缺乏竞争力。

(三)城市化水平偏低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但是威海目前城市化进程缓慢,

城市化水平不高,不利于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

配。

城市化水平低,导致城市聚集力低、辐射带动力低,

阻碍蓝色经济的发展。

 

三、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

(一)蓝色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的重心投向海洋,把海洋资

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资源再生定

位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追求海洋经济成为一股发展的浪潮。

 

中国也将海洋作为发展的重心,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正式开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发

展“海上山东”的战略措施。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机遇,

且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已经逐步健全,为蓝色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的促

进威海的蓝色经济发展。

(二)中韩自贸区协定草签

2012 年 5 月,中国和韩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2015

年 2 月 25 日,中韩两国成功草签自由贸易协定的全部文本,

正式完成中韩自贸区的谈判。

将地方经济合作条款写进中

韩自贸协定,规定将韩国仁川和中国威海定位为地方经济

合作示范区,是中国目前签署的国际贸易量最大、涉及领

域范围最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韩自贸区使威海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升,降低了

企业的投资成本,使贸易交往更加便利,给威海市发展带

来了新机遇。

 

四、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挑战

(一)科技创新能力低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近年来,威海市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以加强科技创新

能力。

然而,高新技术的发展依旧存在不足,科研水平处

于不成熟状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差,海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依旧处于粗放型模式。

威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主

要集中在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本土缺乏高精尖企业,日

韩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冲击性较强,本土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较低,使得威海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打造自主品牌、增强竞

争力,是威海发展的一个挑战。

(二)区域竞争加剧

威海发展蓝色经济受到相邻沿海城市和地区的挑战,

区域竞争加剧。

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产业雷同现象较严

重,与相邻的青岛、烟台相比,威海发展相对缓慢,经济

发展水平较低,且产业发展没有形成特色,市场竞争力相

对较差,在招商引资和外贸方面没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威

海发展造成巨大的挑战。

从 2000 年至今,青岛、烟台、威海三地的地区生产总

值都在逐步增长,但是相较于青岛和烟台,威海地区生产

总值依旧处于较低水平(见图二)。

威海进出口总额与青

岛、烟台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引进来”和“走出去”

的过程中竞争力较差(见图三)。

 

 

图二:

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

由青岛统计年鉴、烟台统计年鉴、威海统

计年鉴统计得出

 

 

图三:

青岛、烟台、威海三地进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

由青岛统计年鉴、烟台统计年鉴、威海统

计年鉴统计得出

 

通过上述 swot 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威海发展蓝色经

济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劣势,在发

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见表一)。

在威海蓝色经

济发展战略上,要抓住当前机遇,将自身劣势转变为优势,

克服各种挑战,使蓝色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提升威海的

综合竞争实力。

 

表一:

威海市蓝色经济发展条件的 swot 分析汇总

威海市蓝色经济发展条件的 swot 分析

 

内优势机遇外

(strengths)(opportunities)

 

1、地理位置突

1、蓝色经济发

展前景广阔

 

2、海洋资源丰

2、中韩自贸区

部条件

协定草签

部条件

 

3、生态环境良

 

4、经济基础较

5、劳动力充足

 

劣势(threats)威胁

(weaknesses)

 

1、基础设施建

1、科技创新能

设不完善

力低

部条件

部条件

 

2、产业质量不

2、区域竞争加

 

3、城市化水平

偏低

 

五、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

(一)打造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威海在发展蓝色

经济的过程中,要立足现实,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布局,

构建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形成规模

效应,节约交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海洋产业的竞

争力。

培育区域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把资源优势

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区域总体竞争力。

把海洋渔业、临

海制造业、涉海服务业和战略性产业与高科技融合发展,

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海洋产业。

促进海洋产业结构

的转型和升级,由单一的海洋渔业向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转变。

1、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利用威海优质的海水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产业,优化

产业布局,从浅海养殖向深海养殖转变,为海产品精深加

工提供原料。

重点养殖海参、鲍鱼、对虾、牡蛎等威海特

色品种,力争形成一批威海品牌。

推进良种化、健康化、

生态化养殖的步伐,强化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充分

利用海洋资源,推动传统养殖向精品养殖转变,提高经济

效益。

利用威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以海

洋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为主的海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海洋

经济向加工增值型转变。

以海参、鲍鱼、海带、贝类等为

主要原料,增强海产品精深加工的程度,提高海产品竞争

力。

将海水养殖业与海产品精深加工业相结合,形成产业

链和规模效应,培育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高产业的综

合竞争力。

2、海洋加工制造基地

船舶修造业是进行海洋开发的重要装备制造业,是

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威海现代制造业的重点产业。

威海在发展过程中,要适应国际标准,实现现代化造船,

优化船舶修造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建设皂埠湾基地、

俚岛湾基地和石岛湾基地。

抓住半岛制造业建设和日韩产

业转移时机,支持本土企业的升级扩建。

在船舶修造业发

展的同时,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主要研究高效耐用的渔业

设备,来辅助船舶修造产业,加强威海渔船制造基地的地

位。

重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在骨干企业的带领

下,实施质量战略和品牌战略,提高威海汽车工业的生产

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和品牌国际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

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发挥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固铂成山

轮胎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领头作用,占领国内外市场份额,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全力打造以威高集团为龙头的生产高端医用植入器械

的医疗器械园区,研究和生产新型医疗器械,保持在医疗

器械领域的领先地位。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大力研

究海洋药物,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海洋保健品。

依靠

威海中医药行业的基础和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加快对中药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将

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威海重点开发项目。

3、临港物流基地

依托威海港口资源和基础,发挥威海的地理位置优势,

利用已经开辟的国际国内航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

合威海天然良港的优势条件,发挥海洋交通的重要作用,

将威海与烟台、青岛、大连等地对接,推动威海与其他城

市的交流沟通,促进威海产业的外向发展。

整合威海原有

港口资源,推进港口扩建的步伐。

加强建设大型化、专业

化的深水码头,对港口设施进行完善和更新,实现现代化、

专业化和机械化的港口作业模式。

巩固威海对日本、韩国

的传统海运市场,积极探索威海对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的海

运市场。

将海上物流与公路、铁路和航空物流结合,打造

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构建完善的临港物

流体系,培育临港物流基地。

4、海洋能源石化基地

在合理发展原有能源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威海

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稳定的优势,布局和开发风能、潮汐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在新能源发展上不断进步。

完善

威海辖区内的电网设置,为新能源的的投入使用提供支撑。

 

加快建设荣成镆铘岛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原油和天然

气加工、成品油储备,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将威海打造成

石化产业基地。

(二)构建中日韩交流的桥头堡

1、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威海致力于打造中日韩经济带的桥头堡,要利用威

海地理优势和开放优势,大力发展中韩自贸区,争取建立

中日韩自贸区,加强与日韩的经济交流合作,努力招商引

资,促进威海蓝色经济的发展。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重

要前提是优良的发展环境,威海市要建立负责任的政府,

抓好行政审批工作,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效率,

完善服务机制,营造优质的行政服务环境。

园区是吸引外

资的重要载体,威海要注重园区建设,坚持政府扶持,整

合低水平园区,提高园区聚集度,突出园区特色,完善基

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建设承接

日韩产业转移的特色化、专业化园区。

2、加强与日韩的合作

(1)对日本方面。

要加大招商力度,结合威海市蓝色

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对日本企业的针对性招商,同时扩大

日资的利用规模,提高日资的利用档次。

增进与日本行业

协会的联系,以便掌握日本行业转移的动向,借助行业转

移的势头,发展威海的蓝色产业。

(2)对韩国方面。

借助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借韩兴威,

抓住韩国企业向外转移的倾向,通过有效的招商方式,引

进韩国企业来威海投资建厂,对韩资企业给予与内地企业

相同的蓝色经济区扶植政策,引进韩国资金和技术,加强

与韩国的合作。

开发韩国食品、日用品展示平台,建设交

易往来中心,把威海打造成韩货集散地;加快中韩产业合

作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技术产业园的建立,构建综合保税区;

提高通关便利化,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从而提高通关效率;

加强旅游合作,实行威海与仁川旅客落地签政策,争取威

海与仁川居民免签政策,方便两地人员来往;加强威海与

韩国现代服务业的交往,推动韩国美容产业在威海的投资

试点。

威海市要利用对日开放优势和中韩自贸区,构建中日

韩经济交流的桥头堡,加强与日韩的经济交流合作,吸引

外资和技术,发展现代海洋运输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提

高威海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

威海市依山傍海,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

优美,四季变化明显,被联合国评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城市。

在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全域性生态环境的

保护,建设生态、和谐、现代的精品滨海生态人居城市,

将威海发展成为生态人居示范区。

(1)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以千里幸福海岸为载体,以

海文化为灵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一线六板块”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海、山、泉、

岛、湾、礁、湖、林、城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海岸旅

游业,构建特色滨海旅游品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每年 10 月 1 日至 15 日,威海市举办的国际钓鱼节,

吸引大量海内外海钓选手前往威海,是威海旅游发展的重

大机遇。

威海近年来成功承办大量国际和国内的铁人三项

比赛,拉动了威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威海要抓住海钓比赛

和铁人三项运动的时机,打造休闲运动旅游品牌,提升威

海的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竞争力。

威海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六大板块的带领作

用,突出各板块的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

中心城

市旅游板块突出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韩国商品购物、温

泉高尔夫休闲度假和里口山郊野休闲四大主题,发展海滨

休闲和观光购物,注重北洋水师遗迹、英租时期文物和城

市温泉的保护;好运角旅游板块主要依托成山头旅游、天

鹅湖观光与西霞口野生动物园体验,以秦始皇东巡、文登

营、海洋文化、福文化为内涵,主要进行国家森林公园、

天鹅湖、花斑彩石奇石的休闲观光和保护;石岛民俗旅游

板块突出海滨渔家风情和民俗特色,保护渔村、画村、花

村等传统文化与民俗,提高民俗品味,建设滨海民俗文化

度假区;昆嵛山文化旅游板块依托昆嵛山、圣经山、回龙

山、天福山,充分挖掘诗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

红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项目;文登温泉休闲旅游板块突

出温泉养生和休闲度假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度

假村,打造温泉之都;大乳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突出“天

下第一滩”银滩和大乳山自然风貌,突出发展滨海休闲文

化旅游,全力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

(2)全域性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蓝色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的好坏决定威海蓝色经济发展

的质量,更决定蓝色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发展。

因此,做好

全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威海市特别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合理

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保护区网络。

在支持蓝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好污水的集中处理

和排放,控制城市污染;增强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森

林资源的丰富度,维持生态平衡;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指导下,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同时

进行海洋垃圾的处理,减轻海洋污染。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

前提下,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别

具特色的人居城市,构建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

 

结束语

威海发展蓝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确定发

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对当前的发展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抓住当前机遇,发挥优势,弥补劣势,直面挑战。

坚持发

展海洋高端产业,加速与其他地区的对接,进行高层次的

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发挥开放优势,加大与日韩等

国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蓝色产业;

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城市开放程度,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坚持合理高效的发展战略,相信威

海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