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440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docx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教案概要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授课题目

(章、节)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学时数

2

教师姓名

专业名称

护理

教材版本

人卫地2版

授课对象

(年级、专业)

2007级本科

授课时间

2010.5.4

3-5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应激障碍的分型和重要概念、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熟悉各类型神经症的临床特征;熟悉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教学重点

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应激障碍的分型和重要概念、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课时分配

神经症概述10min

焦虑症、强迫症30min

恐惧症10min

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10min

癔症10min

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措施10min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7min

应激相关障碍分类及临床表现20min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及护理措施13min

外语关键词

Psychoneurosisobsessive-compulsiveneurosisphobiahysteria

stressrelateddisorders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参考资料

 《精神病学》第6版郝伟主编

辅助教学工具

多媒体

 

备注

各类神经症的相同和鉴别点

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课程负责人审核

教研室主任审核

编写时间:

2010年4月18日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本章节教学大纲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

(二)熟悉各类型神经症的临床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各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二)重点讲解神经症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第二节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二)熟悉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三)了解护理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神经症躯体、心理、社会、家庭与环境方面的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

(二)重点介绍神经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第十三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障碍的分型和重要概念。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障碍的相关概念及分型。

(二)重点讲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治疗的原则

(二)熟悉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重点讲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讲稿内容

备注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

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

病程不足3个月或仅有一次短暂发作者称为(neuroticreaction)。

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

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完全完整。

神经症的概念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1769年苏格兰医生库尔兰(cullen)在其出版的《疾病分类系统》一书首次提出了这一术语,泛指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各种器质性疾病和精神障碍。

随后,法国精神病医生比奈尔(pinel)把神经症分为功能性和躯体性两类,或两者兼而有之。

在19世纪,随着显微镜、切片和染色体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神经病学的进步,凡是发现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疾病都陆续从神经症中分离了出去。

到19世纪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神经症源于内部心理冲突的观点。

神经症被公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神经功能性疾病。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

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III中将神经症分为六个亚型:

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常常自感难以控制本应可以控制的意识或行为;③症状没有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一般没有明显或较长的精神症状。

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

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

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

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

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第一节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神经症的临床症状是一种精神功能的削弱或失调。

它通过躯体和心理两方面表现出来。

虽然在神经症的临床表现中可以出现多种症状,但它们决不是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器质性损害的反映,而仅仅是一种脑功能失调的结果。

神经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1.疲劳和衰弱症状。

神经症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头昏、眼花等症状。

2.兴奋和激惹症状。

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容易激动,常常可以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引起发怒或伤感,明知不对,却无法克制。

工作和学习都会引起精神兴奋,对外界的光线、声音、气味等特别敏感和反感。

不易平静休息,常因兴奋烦躁而不能入睡。

3.情感障碍。

神经症的情感障碍多数表现在心境和情绪方面。

最常见的有:

焦虑、恐怖、抑郁和情绪不稳。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具有紧张、担心和恐惧性质的情感体验。

焦虑的躯体方面的不适症状,主要是植物性神经功能亢进,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所致。

它们作用于不同器官,出现多种临床征象,如震颤、出汗、四肢厥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等。

焦虑的自觉症状主要由对躯体感觉的复杂体验所组成。

因此,心悸、心前区疼痛、窒息等为常见的主诉,尤其产生在急性焦虑时。

为此,对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恐怖是紧张情绪的直接流露,是对自身不信任和对他人过度依赖的极端表现,是对外来压力的一种反抗形式。

恐怖时的躯体症状也伴有相应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抑郁是某种不愉快人心境并伴有一定器官的功能紊乱。

神经症的抑郁表现常常是躯体症状突出,而将构成基础的抑郁掩盖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抑郁的表现有孤独、空虚感、烦躁不安、言事简短、语调低沉、工作任务难以完成等。

4.紧张性疼痛。

神经症患者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痛,患者觉“紧压”、“束箍”、“沉重”的头痛感觉,常伴有颈、背、肩部不适感。

也可出现血管性头痛,常有“跳动”感。

在具有癔症、抑郁、疑病性格的人中,疑病性头痛较常见。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过度、多梦易醒等。

失眠在临床上有三种表现:

入睡困难、早醒(指觉醒过早,且醒后即不能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指入睡后浅睡多梦,频繁醒转)。

睡眠过度表现为日间因倦,且睡眠持续时间较长而并非不可抗拒的睡眠。

多梦易醒表现为每次睡眠持续一至数小时,夜间多梦,晨间起床后有困乏感。

6.躯体症状。

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感受器官和内感觉器的感觉性也增高。

神经症患者可有头昏和头部紧箍感,触觉、痛觉等异常敏感。

可以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慌、心跳、胸闷、气短、腹泻、便秘、出汗、阳萎、早泄、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

7.病理心理反应。

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倾向,由于出现上述躯体的各种症状而忧虑重重。

有的急切求医,但因治疗一时不见效,使患者疑为患有重病乃至不治之症。

正是由于对疾病的顾虑和担忧,可以促使患者自找医书对号入座,更引起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从而加重原来的病症,形成恶性循环。

几种主要分型

焦虑症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

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

以及运动性不安。

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表现为广泛而持久的焦虑。

程度比急性焦虑轻,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

常诉额、枕头痛、失眠易紧张、不能放松、易惊跳、有出汗、心跳、口干、头昏、喉部梗塞感等。

检查可见焦虑面容、肢端震颤、腱反射活跃、心动过速或瞳孔扩大等。

广泛和持续的焦虑,并不限于发生在任何一种特定环境。

主要症状为神经过敏、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头昏,以及上腹部不适。

病人常说害怕自己或亲属很快会病倒,或会遇到意外事故。

同:

广泛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

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

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

因而惊叫、呼救。

有的出现过度唤气(hyper-ventiladtion)、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

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

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预期焦虑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

求助和回避行为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

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即继发广场恐怖症。

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

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一)强迫联想:

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

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

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

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

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四)强迫性穷思竭虑:

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

“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五)强迫对立思维:

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强迫动作

  

(一)强迫洗涤:

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二)强迫检查:

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

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三)强迫计数:

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四)强迫仪式动作:

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

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强迫情绪(obsessiveemotion)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

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

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1.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

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

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2.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

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3.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神经衰弱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

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

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2)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

  ③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3)上述情况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4)病程在3个月以上。

癔症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

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

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

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癔症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症,但近年来发病有所减少。

在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中,本病也较少见,仅占全部咨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

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

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

治疗

 1、认知疗法:

要了解认知疗法,首先我们应了解什么是认知。

通俗地说,认知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或事的认识和看法,当然也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显然人的情绪和活动是受到认知影响的。

如果一个人对周围或自己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比如对某人存有偏见或对自己特别的自卑,总认为不如人,那么他所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不正确。

认知疗法就是帮助病人矫正扭曲的认知,或说改变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达到治疗病人,使病人改善或消除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2、精神分析法:

传统的精神分析法是让病人自由联想,近年来主要是采用面对面的普通交谈方式,让病人充分表达潜意识中的意念,通俗的说就是倒出灵魂深处的想法,心理咨询师经由分析来了解病人的各种欲望和动机,认识病人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并对病人进行解释和帮助,经过长期的治疗,调整病人的内心世界,消除各种情感疙瘩,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对现实的适应能力。

 3、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是在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需使用一些治疗仪器,比如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等等。

治疗时将病人体内生理活动的信屈、记录下来,并经过仪器放大变成我们可以看见或听见的信号,让病人根据这些信息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病人掌握了这一技术,就可以放松自己,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等各种症状。

 4、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通过环境和言语的暗示或使用药物,使病人达到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病人全身放松,再用言语暗示,或帮助病人把创伤的体验回忆和发泄出来,通过数次治疗之后,病人的恐惧、焦虑、以及缄默、抑制、遗忘等症状即可以消失。

但有时病人可能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由于暗示不当导致症状加重。

因此,操作者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病人的选择也应慎重。

 5、森田疗法:

森田治疗的理论认为,病人存在某种疑病的素质,总是过份担心自己的健康,同时病人又知道自己的症状是不正常的,力图摆脱它,但又摆脱不掉,循环往复反而进一步造成心理冲突,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让病人在心理上听其自然,放弃对疾病的抗拒,切断恶性循环,就可以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加强对病人的安全护理。

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贯穿于神经症始终的措施。

重点是:

做好解释、安抚。

理解他们正在遭受的痛苦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以使他们产生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希望和信心;激发和维持求治的动机以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对产生疾病原因的了解以增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病人,认真倾听病人诉说。

谈话时要语速慢、态度和蔼。

提问要简明扼要,着重当前问题,并给予明确的指导。

切不可取笑、指责、威迫病人,以免更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2)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点,不注重缺点和功能障碍。

鼓励其敢于面对现实,并应用正确的应对方式。

提供解决问题和各种方案,并鼓励和督促其实施。

当病人应对初步获效时,应及时表扬。

3特殊护理

惊恐发作:

(1)病人在惊恐发作时,护士必须镇静、稳重,马上让病人脱离应激源或改换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明确向病人表示,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

(2)对惊恐发作急性期的病人,要陪伴在病人身旁,态度和蔼,耐心倾听和安抚,对其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可给予适当的按摩和安慰。

对病人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

允许自我发泄。

(3)与惊恐发作相关的焦虑反应有时可表现为挑衅和敌意,需适当限制,并对可能的后果有预见性。

惊恐发作时,应将病人和家属分开或隔离,以免互相影响和传播。

并防止医护售货员的焦虑传给病人。

(4)有的病人坐立不安,不愿独处,又不愿到人多的地方。

应尊重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必要时需有专人陪护。

(5)遵医嘱给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

(6)在间歇期教会病人放松技术,参加反馈治疗,使其相信有治愈希望,并与医生合作做好行为治疗,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7)惊恐发作常常与广泛性并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焦虑、自杀:

有时焦虑、惊恐发作病人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掌握其发生规律,并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

对有明显危险的病人应严加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并认真交接班。

对严防的病人必要时设专人护理,禁止单独活动与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

4.在病人因躯体不适而痛苦时,酌情陪伴并帮助病人减轻或解除不适。

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使其与医生合作进行反馈治疗,并明确表示有希望治愈。

脱敏法的护理:

其操作过程包括肌肉松弛训练、等级结构训练和以上两者配对结合三个步骤。

操作方法,首选让病人闭眼睛静坐在椅上,尽量保持松弛状态。

然后教病人握紧拳、越紧越好,接着松开,反复这样做,让松弛感沿着手指、手掌、前臂……扩散,经过多次训练,直至听到指令就出现松弛感。

第二步骤是调查病人对哪些东西害怕,然后根据所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轻重不等的程度,集资排列等级结构。

当病人告诉他已完全松弛了,医生就要想象起等级结构中最轻的一种物体或景象,如不出现焦虑或恐惧,就指令他想象上一级的物体或景象,直至最重一级也不出现焦虑或恐惧,就退回不出现反应的一能或暂停治疗。

治疗成功的病人即使在真实的生活中遇到同样的境遇,也不出现焦虑或恐惧。

自我催眠法:

病人面对恐惧处境时,采用自我催眠,如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或依次计数一二三…..。

排除思想杂念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

5.心理素质的锤炼与培养,尤其是家庭成员负有主要责任,特别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克服过分溺爱、袒护,把孩子养成胆小、怕羞、依赖、内向的性格。

6、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治疗药物主要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少数兴奋燥动的病人须用强镇静剂(如氯丙嗪),故应防止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产生,尤其是体质较差、年龄较大者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时要警惕心血管毒性反应的出现。

7对失眠病人做好睡眠的护理。

8健康教育

做好神经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减少病人或家属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