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4507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docx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虹口区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18分)

                                                                

    ①水也有职称,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并非人为地评定或赐予。

    ②水的职称基本可以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

在各自的系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

    ③先说动态系列。

动态系列从低到高排序为:

泉、溪、河、江。

    ④泉是动态之水的童年期。

它虽然天真幼稚,但其未来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前途不可估量。

人们对待它往往喜爱有加,庇护有加。

在它面前,有时会产生一种发现新生的感觉。

    ⑤溪是动态之水的少年期。

此时的它清纯可爱,小雨小草小水鸭是它最好的伙伴。

它虽浅,却浅得透明;有时也会爱拨弄个浪花什么的,但终不会形成大碍、大害。

所以,人们对它能善以待之。

    ⑥河是动态之水的青春期。

它富于想象,勇于创造。

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有时它是人类的敌人,会咆哮,会肆意妄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的脾性,使其多积善德,少行恶事,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⑦江是动态之水的老大,也是该职称系列的最高一档。

它精力充沛,奔腾不息,从不间断自己的追求,具有动态之河所没有的那种力量。

它的目标是大海,因为它知道,只有那里才是生命永存的最好选择。

    ⑧其次是静态系列。

静态系列当指塘、湖、海、洋四个职别。

    ⑨塘是指池塘,村村寨寨哪里都有。

人们离它很近,因而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

小的时候,我之所以学会了游泳、打水仗,交上了水朋友,都是它的赐予。

塘是我在故乡成长的一片难忘的亲密和温柔。

    ⑩湖是湖泊。

想跨入这个职档并不容易。

想想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多少,至于那些名湖名泊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11)海是大海。

它容纳百川,吞吸万物。

人世间的所有甜酸苦辣,还有什么浊流污水,它都能容之纳之,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再化之合之。

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

    (12)洋是汪洋,它是静而不静之水。

由于它远离人群,大多数人对它还比较陌生,见识它,了解它,真正地认识它,还尚需时日,故不赘言。

    (13)至于气态系列,当推人们所熟悉的雾、云、虹、霓了,这也是动态和静态之水的一种升华。

    (14)这一系列,有如人的精神状态,它无时限,分布广,来去自如。

当然,由于这一系列毕竟是以一种柔性形态呈现的,所以,人们常要把它视作景观,视作艺术,予以仰视之,想象之,寄托心情之。

    (15)综观这灵性的、且赋有职称级别的水,它们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实乃和谐有序。

不像人世间的有些蹊跷,人为的因素太多太多:

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    ,却    。

也不像有些聪明人,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有利地形,随意操控和糟践“规则平等”的原则。

或者把手伸得老长老长,专取摘枣子、摸桃子的角色。

直闹得人世间失了序,乱了套,乌烟瘴气,几乎没有了好人的地盘。

  

1.联系本文内容分析,“水的职称”中“职称”一词的含义应是                (2分)

2.按作者思路,对本文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⑧/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有详有略,其中对水的      系的说明最为详尽,对      系列的说明则比较简略。

  (2分)

4.最能表现水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特征的词语是(3分)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期

5.联系语境,把⑤段“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          ;

却                                。

”一句填写完整。

  (2分)

6.本文最后一段内容意味深长且精彩,请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加以鉴赏。

  (4分)

                                                                                

                                                                              

                                                                              

7.联系全文内容推想,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2分)

    A.水    B.水的系列    C.水的职称    D.关于“水的职称”的说明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4题。

  (22分)

丝绸的流韵

    ①丝绸始终像一条清澈的河,在我生命的岁月中流淌,它薄如蝉翼的透明和飘逸如风的感觉,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

    ②丝绸的荣色杂糅,锦绣妩媚,显示了它的雍容华贵。

柔滑的丝,被丝织女工编织后,就有了江南婉约的气息,从起伏波动的绸面约□□出来。

经历了千年历练的丝绸,一如江南柔美的表情。

有人说丝绸是薄弱的,不要说被尖锐的刀锋轻轻划过,就会丝断帛裂,就是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也会让光滑的丝绸起毛。

其实柔弱无骨的丝绸,也有着坚韧无比的品性。

扎实的丝带,能承载千钧的重量。

马王堆出土女尸身着的丝绸,在阳光下依然展示着千年不朽的光彩,注释了丝绸天生矜持的性情和荣辱不惊的风骨。

    ③丝绸□□山大多的故事,丝绸交织着浓浓淡淡或哀怨或悲凄或缠绵或欢欣或迷醉或断肠的太多情感。

古代君主在连日烽火的战争中,除了对土地的争夺,也往往为了丝绸,因为拥有丝绸也就拥有了主宰、尊严和富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一个不是丝绸力,身而指点江山的。

那个黑胡子霸王在垓下拔剑自刎时,溅在虞姬洁白绸衣上的血渍泅成鲜花时,丝绸承受了壮士生命的悲壮。

当杨玉环在马嵬坡将生命套进悬吊的玉帛圈里,丝绸拭不掉粉脸上那滴冷泪而承受了一个没落唐代的重量。

当那些将领武士衣袂飘然,“登高丘而望远海,倚长剑以临八荒”时,丝绸因战争的刀光剑影怎么也轻飘不起来。

轻飘的是那些在春江花月夜中,穿着霓裳羽衣隔江浅唱翩翩起舞的歌女,舒展的长袖在王孙公子拍曲中彻夜不眠。

丝绸经历了太多的悲哀,只有当锣鼓响起彩绸舞动时,丝绸才表示着一种民间喜悦的语言。

当洁白的哈达献给亲人时,就有一种热烈的气氛弥漫在周身,让你在激动中感觉轻薄的丝绸蕴含的份量。

    ④丝绸□□了时空的界限,古老而绵长。

我曾去过西安、银川,在那里我总要去寻找丝绸之路的古道,站在那些快要被岁月湮没的遗迹前,我的思绪会沿着蜿蜒的崎岖小道走向历史的深处,仿佛依然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可见风沙中摇曳的芨芨草一如当年的冷寂,耳边依然回响着凄凉的羌笛和渐行渐远的驼铃声,给我留下了一份原始的具象,一份生命的寥廓,在我心中永不泯灭。

丝绸之路运载的不仅是丝绸和瓷器,而是中国与世界的通商和友谊。

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既是地理的长度,也是历史的长度。

    ⑤人们重新时尚丝绸,仿佛是被一只染着凤仙花汁的纤手,拭去了历史尘埃的一卷丝帛,依然氤氲着东方韵味,依然显示着她的华贵气质和曼妙精彩。

被花团和琵琶扣点缀的唐装今又流行,说是一种怀旧心情,倒不如说是丝绸的血脉和人文的传承。

历史的细节消弭于时间长河,丝绸却依然□□着美好的倩影,从遥远的吴越起始,历经千秋的履历上,你见过丝绸被冷落过吗?

丝绸不属于浮躁和轻狂,丝绸的魅力在于持久和深邃。

丝绸的精彩和丽影,始终让人痴迷不已。

尽管现代科技日益发展,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因为丝绸是一种永不凋谢的中华经典。

8.在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俯视  演绎  飞越  飘逸

  B.透视  演绎  跨越  飘逸

  C.俯视  演示  跨越  飘舞

  D.透视  演示  飞越  飘舞

9.第②段画线句是一个复句,第一层次是      关系。

  (2分)

10.联系下文内容,概括分析首段中“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的原因,主要有:

(3分)

    

(1)雍容华贵的气质;

(2)                              ;

(3)                                ;(4)                            。

11.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历史证明,引发古代君主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都与丝绸有关。

    B.第⑧段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了丝绸承受与蕴含了不同的份量与感情。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在第④段中起到了引证的作用。

    D.人们重新时尚丝绸的原因是丝绸的质地远远超过了其他高科技面料。

  

    E.作者由历史而现实阐述了丝绸是一种象征着中华经典的载体。

12.议论中运用例证法应力求典型精当。

第⑧段在阐明丝绸流韵的内涵时举了多个例子,但并不重复累赘。

请分析说明。

  (3分)

                                                                                

                                                                              

13.分析文末“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在文中的含义。

(3分)  

                                                                                

                                                                              

14.永不凋谢的中华经典除“丝绸”外还有很多(如菊文化),请另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80字左右。

  (5分)  

  (三)将下列名篇名句填写完整。

  (任选4题)  (4分)

15.

(1)醉卧沙场君莫笑,                  。

    (《凉州词》王翰)

    

(2)              ,只有香如故。

            (《咏梅》陆游)

    (3)千呼万唤始出来,                  。

    (《琵琶行》自居易)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伶官传序》欧阳修)

  (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16—19题。

  (9分)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

    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

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三十年,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

可是“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普天乐]),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

16.“双调”是一种古代的□□名词。

  (1分)

17.曲中“人比黄花瘦”是直接引用了词人                (写人名)的词句。

  (2分)

18.对“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二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秋”中的“怜”字点明“叹”的原因,以草木逢秋悲衬作者心情。

    B.“一帘疏雨暗西楼”中“一”和“暗”突出了秋雨凄苦,凉意促人生愁。

    C.二句是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

    D.二句统领全篇,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点明了时代特征。

19.有人评说此曲中作者白叹“愁”情,经过了三个层次的转折,一层深入一层。

请具体说明。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4分)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赵  佑

    嘉善周震荣宰永清,尝书张乞人事。

    张乞人,永清县南门外贫人也。

父殁,行乞养母,止无庐舍,穴土为居。

会天大雪,知县魏继齐过其处,闻歌声出地中,怪之。

左右曰:

“张乞人也。

”呼出,问之。

答曰:

“今日我母生辰,歌以劝餐耳。

”命车载其母子至官廨,继齐母馈其母大布及粟,继齐馈乞人钱十缗。

乞人叩头曰:

“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官赐我,我不敢受。

”继齐曰:

“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

”答曰:

“残杯冷炙,我母安之久矣,且无污也。

我愚民,不知此十缗,官何所受之?

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有一。

为官清白,百姓足矣!

”继齐惭,汗下,不复强授焉。

为营室于城内金花巷,将命居之。

乞人负其母去,不知所终。

    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

    乞而孝,难已;乞而廉,尤难。

观乞人之受官母赐,不受官赐,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

惟孝,故能廉;不廉,不成其孝也。

虽然,乞人以乞养母,官以官养母,官母之赐乞母,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

乞人特推其安母之心,以重官母,亦善为官也。

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克安母,母之安之亦如乞母乎,则无独为乞人难也,则犹幸此一官之知惭也。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5分)

嘉善周震荣宰永清  (          )    

止无庐舍          (          )    

乞人负其母去      (          )

官以官养母        (          )          

以重官母          (          )

2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歌声出地中                

B.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

    C.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    

D.虽然,乞人以乞养母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

    

                                                                            

(2)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克安母

                                                                          

23.“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中的两个“书”字含义不同,请简要说明。

  (2分)

                                                                              

24.文中能形象说明“乞人”孝且廉的品质的句子是:

    (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5—29题。

  (13分)

辨《晏子春秋》  

柳宗元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

或曰:

晏子为之,而后人接焉。

或曰:

晏子之后为之。

皆非也。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遵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

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

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

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

甚矣!

数予之不详也。

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

    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

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25.柳宗元是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        (人名)一起推行散文革新运动。

(1分)

26.对《晏子春秋》中“春秋”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季节  B.常用的历史著作的名称  C.古代鲁国的史书  D.比喻时光短暂

27.本文从                    和晏子的学派两个角度,结合晏子的生活习性以及《晏子春秋》的内容和      两方面对《晏子春秋》加以辨析。

  (3分)

28.作者辨《晏子春秋》后得出结论,概括起来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29.“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中的“盖”不能用另一个发语词“夫”来替换,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分)

                                                                              

                                                                              

二、写作(70分)

30.同样一个“得”字,却有“舍得”或“获得”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失”,失去了心的安宁。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依据水的自然形态和属性所取定的名称    2.B      3.动态  气态  

4.天真幼稚  清纯可爱  想象创造

5.分明是一片云、一道虹,却非要把人家往池里塞,往塘里按。

6.从内容看,由水的自然形态及属性引申至世间万象,深化主旨,发人深省,

  从形式看,运用比拟、捧比、对比的修辞方法(或整散结合),生动、形象、鲜明。

7.D

(二)  8.B    9.因果

10.

(2)坚韧无比的品性;(3)交织太多的情感;(4)古老而绵长的历史;或(5)丝绸的人文传承;(6)蝗绸蕴含的份量。

11.  B    E

12.首先这些事例有力证明了丝绸演绎“太多故事”、蕴含“太多感情”的说法,其次这六个事例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从(政治、生活,爱情、战争等)不同角度写出丝绸所蕴含的份量。

13.表明丝绸所蕴含的一切是任何其它面料所无法替代的;表达我对中国丝绸的流韵的热爱之情。

14.茶文化、传统节日、书法绘画等皆可。

举例准确2分,说明到位2分,语言精当1分

(三)15.

(1)古来征战几人回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犹抱琵琶半遮面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16.音乐    17.李清照    18.D    

19.能结合内容分析出

(1)人惜花,

(2)人自怜,(3)花怜人三层,得3分。

语言比较连贯,得1分。

(五)20.担任知县  安身  背  俸禄、工资  敬重    21.A    

22.你一定要吃别人剩下的食物,从早到晚挨家挨户地乞讨吗?

  (与其日夕沿门)

    做官的何不认真反省自己所接受的东西真的能够让母亲心安理得(盍省果克安)

23.第二个书是记叙、记载,第一个书的内容是有感于周震荣所记,有议论的意思。

24.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

(六)25.韩愈    26.B    27.《晏子春秋》的作者    《晏子春秋》的主旨

28.应该把《晏子春秋》—书编入墨家之列。

这不是说晏子是儒家,而是写书的人所讲的都是墨家的观点。

29.发语词“盖”表揣测,是“大概”的意思1分,与前文“疑”字相应1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谨慎态度1分。

“夫”表指代,是“哪些”的意思,与语境不合1分。

二、30.写作评分要求;基准分45分。

1.立意:

能够扣住“得与舍”或“得与失”的辩证关系立意,三类中    (45分以上);

2.内容:

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能组织有效且充实的材料,为两类卷      (54分以上);

3.表达:

在符合立意、内容要求之外语言连贯、流畅、优美,为一类卷  (63分以上)。

[注]:

    

1.没有标题扣3分。

2.单方面说“得”或“失”、“舍”,45分以下。

3.不足500字,35分以下。

4.严重偏离,20分以下。

5.凡30分以下或63分以上需经阅卷组长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