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概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95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概论.docx

《小学教育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概论.docx

小学教育概论

GEGROUPsystemofficeroom【GEIHUA16H-GEIHUAGEIHUA8Q8-GEIHUA1688】

 

小学教育概论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

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

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

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1萌芽期(特点:

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着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

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着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因素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3、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③教育因素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2、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有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

④主观能动性

1、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

2、其形成与社会环境、个体需要等有关

3、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个体实践)

第四章:

①教育的人口功能: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质量

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②教育的文化功能: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2、文化本体影响着教育内容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观念教育手段

③教育与经济: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内容和学科设置

3.经济发展制约教育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滞后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教育的保守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教育的封闭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结构层次: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课程的

教学目标:

教学单元或一节课

教育目的的功能:

定向、调控、激励、评价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①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②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3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我国落实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视个性培养、培养现代人的新品质

第六章

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

代表国家:

西欧各国

结构:

在双轨学制中,一轨是为贵族设立的学校,实行的是学术性课程的精英教育,培养学术和管理精英。

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由古典大学发展而来)和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家庭教育。

另一轨是为下层劳动阶级设立的,实行的是基础教育文化与职业性课程的大众教育。

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先是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

优点:

学术性的一轨具有较高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准,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

缺点:

阶级对立性十分明显;不利于教育逐级普及

(二)单轨学制

代表国家:

美国

结构:

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优点:

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缺点:

同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级别之间易发生失衡。

(三)分支型学制

代表国家:

前苏联

结构:

特点是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双轨)。

即起点不分轨,所有的孩子都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到了中学阶段便开始分流。

优点:

在教育的起点上是公平的,没有阶级、阶层歧视。

从中等教育开始分流,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另外,学术性一轨保持了较高的质量。

缺点:

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统一,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时过多,课程过多等。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制结构:

六三三四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措施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七章:

儿童的特点:

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第十章: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点和核心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