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概论1.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72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校教育概论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概论1.docx

《学校教育概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概论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教育概论1.docx

翰墨香印务联系电话:

15144256396地址:

北华南水房旁

教育学概论

一、概念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受社会委托的教育者按照一定教育目的要求,的引导人的身心发展以满足人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性活动。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教育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3.全纳教育:

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通过合适的课程、学校管理、资源利用及所在社区的合作,来确保教育质量。

二、简答

1.关于学校教育是什么的阐释

(1)学校教育是通过求真来发展人的过程

(2)学校教育是通过求善来达到目的的过程;(3)学校教育是通过关注个体生命来完成使命;(4)学校教育是通过生活世界来进行的社会性活动。

2.学校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

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专指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那些具备教师资格并被学校聘任的专兼职教师;

(2)受教育者:

学校中的受教育者专指学生,他们是获得了入学资格并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和非全日制在校学生;(3)教育媒介:

学校教育媒介是指能让学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学校教育中的人与物之间产出关联的任何用于学校教育活动用途的物质。

可有形、可无形。

学校教育媒介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是沟通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

3.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条件

(1)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即指人们已经能够从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中区分出相对独立的学习哦啊教育现象和学校教育问题;

(2)形成了专门的学校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3)产生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出现了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学著作;(5)产生了专门的学校教育研究机构。

4.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特点

(1)公共性

(2)产生性(3)科学性(4)先导性(5)终身性(6)选拔性(7)拓展性(8)变革性

5.现代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流派

流派

代表人

代表著作

实验教育学

德国梅伊曼

拉伊

《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

《实验教育学》(1908)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

普朗格

利特

《关于普遍妥当的学校教育学的可能》(1888)

《学校教育与文化》(1919)

《职业陶冶、专业学校教育、人的陶冶》(1958)

实用主义

教育学

美国杜威

克伯屈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设计教学法》(1918)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恩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

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教育学家们

对学校教育问题的论述,他们的学校教育思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学校教育原理)对现代学校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批判教育学

美国鲍尔斯与金蒂斯

阿普尔

吉鲁

法国布厄迪尔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

《教育与权力》(1982)

《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的斗争》(1989)

《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1979)

6.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表现

(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大

(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3)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关系日益兴盛(4)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的自我反思形成了元研究

一、概念

1、学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是指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为学校教育所提供的保障和客观性限制要求,是学校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2、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指学校教育活动自身具有何种能力以及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与影响,属于教育派生功能,育人功能才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二、简答

1.社会政治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教育权

(2)受教育权(3)教育目的(4)教育内容(5)教育投入

2、社会经济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程度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3)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和学校教育结构相应变革(4)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内容和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相应变革(5)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手段和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更新

3、社会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社会文化影响到学校教育的价值选择

(2)文化知识制约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结构(3)文化模式制约学校教育的环境与策略(4)文化传统制约学校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社会人口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社会人口总量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划

(2)社会人口数量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3)社会人口结构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构(4)社会人口分布和流动影响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5)社会人口质量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

5、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合格的政治公民

(2)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政治人才(3)通过学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4)通过学校教育制造政治舆论和思潮传播思想

6、学校教育的经济功能

(1)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

(2)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对科学技术的传递、研究和创造

7、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批判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

8、学校教育的人口功能

(1)能够控制人口数量

(2)能够提高人口素质(3)能够调节人口结构

一、简答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2.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1)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2)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3)中生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4)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3.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现实性(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4)主体性是个体发展内动力(5)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4.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1)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2)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与观念的社会化(3)学校教育促进个体道德与行为的社会化(4)学校教育促进个体职业与角色的社会化

5.学校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作用

(1)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特征的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

一、概念

1.学校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种教育活动要实现的预期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的,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活动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分别设定的教育目标,这是总体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德育:

德育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4.智育:

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

5.体育: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

6.美育:

美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协调各育的发展

7.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二、简答

1.学校教育目的的作用

(1)定向功能

(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确立的科学的人的发展观,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一是确立了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教育目的的确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是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3.五育之间的关系

五育紧密相联,不能偏废,不可替代,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五育”并举的精神,防止教育的片面失衡。

同时五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在教育实践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综合地设计“五育”实施的过程,提高教育实效。

一、概念

1.学校教师:

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2.学校教师的专业情意: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教师个体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愿意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

它是在对所从事专业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是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

是指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

4.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

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

5.学生:

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具有主体性的发展中的人。

6.学生需要:

是指学生个人的需求或社会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7.师生关系:

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相互交往而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学校教师职业的价值

(1)社会价值即外在价值

①学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校教师职业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更新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②学校教师职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新人的责任。

(2)个人价值即内在价值

①对于现代学校教师不仅要强调奉献精神,也要强调教师作为人的尊严和需要,要进行自我实现。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造”已成为学校教师内在生命价值的源泉,是学校教师职业个人价值最重要的体现。

2.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示范性(3)创造性(4)长期性(5)育人性(6)反思性

3.学校教师的专业角色

(1)引导者和促进者

(2)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3)榜样示范者(4)心理保健者和辅导者(5)学习者和研究者(6)学生的朋友

4.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1)深厚的专业情意

(2)科学的教育理念3)崇高的专业道德4)合理的专业知识(5)娴熟的专业能力

5.学校教师专业道德

(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3)为人师表,严谨治学(4)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6.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现实性和可能性和谐统一的人

(2)学生是自然性和社会性和谐统一的人(3)学生是身体和心理和谐统一的人(4)学生是共性与个性和谐统一的人(5)学生是学习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人

7.学生需要的类型

(1)生理需要

(2)爱的需要(3)尊重的需要(4)求知的需要

(5)发展的需要(6)发挥潜能的需要(7)成就需要(8)表达自我的需要

8.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

(1)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2)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

(3)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9.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合作,加强对话与交流

(2)教师要热爱与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3)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师生情义(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完善人格

10.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准则

(1)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话语权

(2)教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3)教师不能伤害师生间的感情(4)教师不能排斥和指责学生的个性

一、概念

1、课程: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2、显性课程:

是指学校教育环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3、隐性课程:

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简洁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4、学科课程:

是根据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

5、活动课程:

是指为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及方式。

6、综合课程:

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

7、核心课程:

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8、国家课程:

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校本课程: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是相对于国家课程的一种课程。

10、课程计划:

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课程文件。

在我国,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1、课程标准:

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阶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对教学、教材编写、评价等都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

12、教科书:

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阐述而形成的文本。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的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

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媒介。

二、简答

1、对学校课程的认识

(1)课程包含某级某类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全部内容。

(2)课程不限于课内所规定的各门学科,也包括课外的各项活动内容。

(3)课程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育内容的要点和范围。

(4)课程规定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安排,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等。

(5)课程不限于显性的学科内容,也包含隐性的非学科经验。

2、课程计划的内容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3)课程实施(4)课程评价(5)课程管理

3、课程计划的呈现形式

(1)文字式

(2)表格式(3)融合式

4、课程标准的结构

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有些课程标准还有附录,对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做出说明,或者给出教学与评价的实例。

5、教科书的结构

主要包括说明、目录、正文三个部分

三、论述

我国学校课程的改革内容

(1)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2)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3)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

(4)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5)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一、概念

1.教学:

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方法:

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组织学生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方式、教师时间和空间的利用

二、简答

1.教学的意义

(1)完成人类知识传递和继承的中间环节,能够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2)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能够促进学校发挥功能。

(3)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能够促进个体逐步完善。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研究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4列出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4.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3)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4)教学原则的确立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5.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2)适当缩小班级规模(3)座位排列方式多样化

6.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目标设计

(2)内容设计(3)时间设计(4)措施设计(5)评价设计

一、概念

1.学校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法律、身心健康和品德等涉及人的道德形成与发展方面的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接纳与内化养成一定具有政治觉悟、健全人格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学校德育方法:

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完整品德,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方法。

3.生存教育:

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4.生活教育:

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5.生命教育:

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二、简答

1.学校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学校德育规律

(1)学校德育通过多种开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多方面培养

(2)学校德育通过组织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

(3)学校德育要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转化

(4)学校德育是一个长期反复与不断提升的过程

3.学校德育原则

(1)知行统一

(2)教育影响统一(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4)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6)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4.学校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感情陶冶(3)实践锻炼(4)自我教育(5)榜样示范(6)品德评价

5.学校德育途径

(1)学科德育: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意义、局限性】二间接的知识教学【作用、内容】

(2)活动德育:

学校常规活动德育学校文化活动德育学校班级活动德育学校校外活动德育

(3)专题德育:

1)生存教育2)生活教育3)生命教育4)安全教育5)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一、概念

1.学制: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教育组织结构及其正常运行的各种规则体系的总和。

它包含各种教育机构、各机构间的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

二、简答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西欧)学制

(2)分支型(苏联)学制(3)单轨(美国)学制

2.世界学制的发展趋势

(1)建构学习型社会

(2)早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3)儿童起始入学年龄降低

(4)义务教育年限延长(5)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6)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

3.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进行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4)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5)扎实推进素质教育(6)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一、概念

1.班级:

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育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组合而成的基层单位。

2.班集体:

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在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育管理者以及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逐渐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具备集体特征的组织,是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

3.学校教育评价:

学校教育评价是对学校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学校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4.学生评价:

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5.教师评价:

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结合教师专业的特点,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表现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过程。

二、简答

1.学校人力甄选过程的基本环节

(1)笔试

(2)面试(3)心理测试(4)工作模拟测试(5)征询意见(6)正式录用

2.培养优秀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5)成正确的集体舆论(6)培养优良的班风

3.班级文化的创设

(1)为班级凝炼班训

(2)鼓励学生办班报

(3)要求学生记班级日记或周记(4)班级QQ群、博客、微博等已成师生沟通重要渠道

4.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1)素质评价:

l)专业道德素质评价2)专业知识评价3)专业能力评价

4)专业潜能评价5)身体素质评价6)心理素质评价

(2)教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2)教学绩效评价

(3)专业发展评价:

1)促进新教师成长的评价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3)援助教师的评价

简答

1.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家庭为学校教育奠基

(2)家庭支持学校教育(3)家庭补充学校教育(4)家庭延续学校教育

2.社区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支持学校教育

(2)参与学校教育(3)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3.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主导性原则(3)平等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

4.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原则

(1)资源共享原则

(2)民主平等原则(3)法制规范原则(4)整体营造原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东溪

王勃梅尧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从军行淮中晚泊犊头

杨炯苏舜钦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春阴垂野草青青,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