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225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炎帝和蚩尤

D.周文王和周武王

2.为中华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永载史册。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华佗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

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青铜器

4.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已发现的遗址数量众多,但地域文化都各具特色,根本原因是

A.思想意识不同

B.使用工具不同

C.自然环境不同

D.生活习惯不同

5.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6.下列叙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

D.各霸主都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8.决定秦朝兴起、灭亡的两次战役分别是

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B.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长平之战

D.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9.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10.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实现方法是

A.按亲属关系

B.经过民主推选

C.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1.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

其中史实与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评价)

A

元谋人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

B

河姆渡人

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

C

黄帝

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教会人民种植五谷

D

禹建立夏朝,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

A.A

B.B

C.C

D.D

12.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4.史书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商朝

B.战国

C.西周

D.夏朝

15.2017年11月,甲骨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甲骨文的内容是研究夏商两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C.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6.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17.下面发明与发明者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煮盐

B.仓颉——造字

C.嫘祖——音律

D.隶首——算盘

18.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19.夏、商、西周亡的共同原因是

A.爆发平民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爆发平民大起义

C.少数民族入侵

D.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2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尧

B.舜

C.禹

D.启

21.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相传西周建立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个,同姓亲属40个。

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有功之臣

B.部落首领

C.血缘亲属

D.商朝旧臣

23.俗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人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你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在于()

A.雄才大略

B.重视农业

C.统治残暴

D.重用人才

24.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出整个知识骨架。

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禅让制、桀

B.世袭制、启

C.禅让制、启

D.宗法制、纣

25.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二、综合题

26.(题文)材料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以材料的名称来划分人类文明的阶段,于是就有了这些我们熟悉的词汇: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有人认为,我们今天俨然已经进入了塑料时代。

(1)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塑料时代排序。

(2)列举两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代表作。

(3)我国何时出现铁器,伴随铁器出现而产生的农业耕作技术是什么?

(4)铁器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由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什么社会?

(5)阅读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27.七年级某班举行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

(1)请判断这是哪一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

“他”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屋?

(3)请说出这两种远古居民遗址分别位于哪两大河流域?

分别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4)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三、辨析题

28.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各领域出现了大变革的局面。

材料一

材料二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固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一一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三

序号

学派

基本主张

1

A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

儒家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3

B

“兼相爱,交相利”

4

C

以法治国

5

兵家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请刚答:

(1)材料一中的文物说明我国战国时期在农业力.面出现了哪些进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写一条内容)

(3)材料三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学派名称。

(4)这些学派中,你觉得哪个学派的主张对你的学习生活影响最大,并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三、辨析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