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67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曹丕   胚芽   毗邻   筚路蓝缕   凤冠霞帔

   B.驾驭   与会   熨贴   卖官鬻爵   毁家纾难

   C.古刹   诧异   岔路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D.诘问   拜谒   拮据   残碑断碣   孑然一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跌交利欲熏心汪洋恣肆一言以蔽之

   B.成人杀身成仁未雨绸缪冒天下之大不韪

   C.联缀骨鲠在喉察言观色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D.木讷渡日如年箭拔弩张王顾左右而言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非常紧急和恐怖的情况下,人有时能          自己的生理极限。

   

(2)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思,留下了难以           的名篇佳作。

   (3)这一段话,表明了宋代人欣赏诗注意的是一联一句,并不重视全篇,           这也正是中晚唐人作诗的方法。

   A.超越计算然而   B.越过计算而   C.越过数计然而   D.超越数计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李肇星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胡锦涛主席此次拉美之行,达到了扩大共识、增强互信、拓展合作、共同发展的预期目的,是一次成果丰硕、实在的成功访问。

   B.我们以为:

所谓《户外标语口号》,亦“以文字的、简短的、醒目的、句子化的形式、在户外发布的旨在让社会公众接受的言语行为”。

   C.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呢?

还是能生存呢?

   D.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与苏辙书》),这(些)都是对陶诗艺术的准确的评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纪钟声》完全是记实笔法,作者李民之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写才能够展其才华,尽其异想。

   B.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81%的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减少的出口额约占2002年被调查企业出口额的6%。

   C.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列车示范线运行成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浮列车系统技术的国家。

   D.会员家属除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禁闭中的夸克

许浩

理论物理学是对自然界各个层次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学科。

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是一个艰苦的、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动用科学家各种类型的思维方法,需要相互合作、多方探索方可取得突破。

而正确的理论一旦建立,常会出人意料地把许多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带动物理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技术科学的发展。

   本世纪物理学发生了两次重要革命: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这些开创性研究的最基本目的是寻求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统一规律。

从物理学诞生之日始,这一目的就没有改变过。

牛顿的引力论和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将天体的运动与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诸如苹果落地的运动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又将电与磁两类不同的现象统一起来;爱因斯坦花费了他的后半生寻求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但没有成功;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是60年代末提出的,由此给出的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是最成功的理论。

然而,距离爱因斯坦的理想还有很长的距离。

   如今,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①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是构成这个物质世界的基石。

但是,基本粒子真的就是“基本”的吗,难道它们就不可再分吗?

近40年来大量实验实事表明,至少有一种名为强子的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

   1964年,著名的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了②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他因此获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的顶尖研究课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看出。

   1990年,物理学家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因在粒子物理学夸克模型发展中的先驱性工作而获物理奖。

1965年,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因在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和计算方法的贡献,对基本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而获物理奖。

温伯格和萨拉姆等以夸克模型为基础,完成了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他们因此而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

而在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戴维·格罗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戴维·波利茨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克·威尔茨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夸克成为这么多杰出科学家追逐的目标呢?

让我们先从“夸克之父”盖尔曼说起。

盖尔曼是位天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爱因斯坦一样,是犹太人;1929年生于纽约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14岁上耶鲁大学,22岁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盖尔曼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与旺盛的创造力,他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贡献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了解。

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中,盖尔曼直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不在意别人喜欢不喜欢,他认为有这样一条原则非常重要:

“最完美的理论如果与现实世界发生的事物相抵触,就一文不值。

”盖尔曼24岁时,就发现了基本粒子的一个新量子数———奇异数,28岁就建立了正确描述弱相互作用的V—A理论,32岁提出了强于分类的八正法(相当于一个类型基本粒子的“元素周期表”),在35岁时,他创立夸克模型。

   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那么质子和中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这就是夸克。

夸克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永久禁闭性”。

所谓③“永久禁闭性”,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夸克仿佛被“永久禁闭”在由它构成的基本粒子之中,而不能被单独地提取出来。

在通常情况下,夸克总是被约束在质子和中子内部。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不能以独立的面貌出现,那么科学家怎么知道它存在呢?

因为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高能量状态下,夸克“几乎”是在单独活动,所以,它就被认定并命名为“夸克”。

   那么,今年诺贝尔奖授予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的④“渐近自由”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从强作用力说起,强作用力就是原子核内起维系作用的力量,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

科学家发现,夸克之间越接近,强作用力越弱。

当夸克之间非常接近时,强作用力就会非常之弱,以至于它们完全可以作为自由粒子活动,这种现象叫作“渐近自由”,即渐近不缚性。

与此相反,当夸克之间的距离越大时,强作用力就越强。

这种特性可以比喻为一种橡皮圈,橡皮圈拉得越长,力量就会越大。

1973年,这三位科学家通过一个完善的数学模型公布了这一发现。

所以,在31年后的今天,他们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诺贝尔奖评委认为,“渐近自由”这一发现是“夸克世界中的一个多彩发现”。

这一发现涉及了很多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例如:

夸克如何组成我们身边的万物?

自然中存在着哪些力以及它们怎样相互作用等。

有关夸克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即量子色动力学。

在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论中,物理学家终于能够解释为什么夸克只有在极高能的情况下它才会表现为自由粒子。

量子色动力学对标准模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标准模型,是一种物理理论,它描述了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也就是说,距离那个伟大的梦想,为重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科学家们又前进了一步。

(《百科知识》2004年12月)

   7.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基本粒子是构成这个物质世界的基石,但基本粒子并非真的就是不可再分的“基本”,近40年来大量实验事实表明,至少有一种名为强子的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

   B.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它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盖尔曼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C.“永久禁闭性”,意思是夸克仿佛被“永久禁闭”在由它构成的基本粒子之中,而不能被单独地提取出来。

   D.“渐近自由”是原子核内起维系作用的强作用力,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

   8.下列对“渐近自由”现象发现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

   B.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

   C.温伯格和萨拉姆。

   D.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茨和弗兰克·威尔茨克。

   9.下列对“寻求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统一规律”的开创性研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顿的引力论和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将天体的运动与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诸如苹果落地的运动统一起来。

   B.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又将电与磁两类不同的现象统一起来。

   C.盖尔曼提出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D.爱因斯坦花费了他的后半生寻求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10.根据文意,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物理学是对自然界各个层次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学科。

   B.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高能量状态下,夸克“几乎”是在单独活动,所以,它就被认定并命名为“夸克”。

   C.科学家发现,夸克之间越接近,强作用力越强;反之,强作用力就越弱。

   D.所谓标准模型,是一种物理理论,它描述了色动力学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①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

“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

柔上疏曰:

“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

帝乃下诏:

“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②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

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③;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注]①鼓吹:

军中鼓吹手。

②治书执法:

官职。

③台:

尚书台。

④寺:

廷尉官署。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引:

率领

   ②宜贷其妻子    贷:

宽恕

   ③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隆:

增加

   ④而相诬告者滋甚    滋:

产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祖欲因事诛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亦且相随而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柔固执不从诏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因高柔与袁绍有亲戚关系总想借机杀他,后来从召还奸吏、“狱无留滞”等事看到他的胸襟与才干,才信赖他。

   B.高柔忠于职守,办事勤谨,直言敢谏,秉公执法,不因太祖或文帝的好恶而曲法毁法,,为巩固曹氏政权可谓竭忠尽智。

   C.曹氏父子放用疑人,对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

   D.袁曹相争,高柔身处其间,而未受其害,后来还“赐爵关内侯”,这是因为他遇事能随机应变,且为官勤勉,处法允当。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2分)

   译文:

                                                    

   

(2)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3分)

   译文:

                                                     

   (3)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

(3分)

   译文:

                                                    

16.下面是香禅师、李忱的瀑布联句,请读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1)“诗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情感、志向?

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1)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2)三五之夜,         ,         ,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①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一条山间小径。

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

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②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

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③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

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

也是九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会面。

他要和张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

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

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④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

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

   ⑤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

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而终。

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

然而又哪里想像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

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⑥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

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

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

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

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

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⑦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

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

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眼。

   ⑧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

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

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⑨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

刘珙是什么人呢?

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

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⑩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

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选自《看世纪末向你走来》有删改) 

   18.综观全文,作者在回顾岳麓书院的兴衰历史时,表达出了哪些看法?

(6分)

   答:

                                                                      

   19.作者在第⑧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什么?

请加以说明。

(4分)

   答:

                                                                      

   20.作者写第⑩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文字中“最深邃的起点”指的又是什么?

(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B.作者写岳麓书院,重写了朱熹与张公开讲学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委婉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

   E.作者介绍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2分)

   ①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林的鸣叫,周围本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②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了几处漂浮的岛屿。

   ③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

    ④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

         。

远处不时传来的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23.读下面的一则新闻,然后做题。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18日在此间发布,20世纪后2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率,经济成就世界瞩目,然而,中国经济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因为人均GNP的起点低,年增长量很小,我们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在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科学比较后,课题组指出,2002年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距离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非常大。

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9位。

2002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现代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课题组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

如果把人均GN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十分显著。

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与德国等7个国家在80年左右,与日本等6个国家在50年左右,与葡萄牙等5个国家在30年左右。

已知这则新闻的引题是:

我国和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相比据此,这则新闻的主标题为:

(不超过10个字)

                             

24.仿照原语段形式,选用排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