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30氧气站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89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30氧气站规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030氧气站规范.docx

50030氧气站规范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13

1总则

,经济合理,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范。

1采用低温空气分离法生产氧、氮、氩等气态、液态产品的氧气站设计;

2采用常温空气分离法生产氧、氮、氩等气态产品的氧气站的设计;

3氧、氮、氩等空气分离液态产品气化站房的设计;

4氧、氮、氩等空气分离气态产品的汇流排间设计。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条文说明]制订本条的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的有关规定,使用或生产或储存助燃气体的“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

由于氧气站内设有各类房间、场所,为准确地实施本规范,在本规范附录八中按上述规定分别列出各类房间、场所的火灾危险类别。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按工艺要求设置的制氧站房、灌氧站房或压氧站房、室外工艺设备以及其他有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供给用户的汇流排或气瓶集装格,并可存放一定气瓶的建筑物。

,一般指水容积为40L、工作压力为12MPa-15MPa的气体钢瓶。

,采用集气管将多只气体钢瓶接口并联组合的气体钢瓶组单元。

,水含量达饱和或未达饱和状态的气体。

,用于调节输送气体压力的调节阀及其前后、旁通切断阀、过滤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组合。

,制取氧、氮、氩等空气分离产品的装置,集精馏塔、换热器、吸附器、低温液体泵等设备,并包括系统中的各类阀门、仪表等的总称。

,采用变压吸附法或膜法进行空气分离制取氧气或氮气的装置,一般由吸附器组或膜组件、控制阀、仪表等组成。

1

3氧气站的布置

,应按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择优确定:

1宜远离易产生空气污染的生产车间,布置在空气洁净的地区,并在有害气体和固体尘粒散发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空气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2宜靠近最大用户处;

3宜有扩建的可能性;

4宜有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5有噪声和振动机组的氧气站的有关建筑,与对有噪声和振动防护要求的其他建筑之间的防护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制氧工艺的原料是空气,空气的洁净度关系到制氧装置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如石油化工厂的氧气站,由于化工产品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排放各类对氧气生产有害的组分如碳氢化物、一氧化碳等,使低温法空气分离装置的冷凝蒸发器中的碳氢化合物积聚,引起着火事故的发生,因此氧气站宜设在远离易产生空气污染的生产车间。

本条第3款“空气质量应符合规定”是指氧气站所处场所的空气质量不得超过本规范第,若氧气站周围有污染物排放,应进行实地检测后确定。

1空气分离设备吸风口与乙炔、碳氢化合物等发生源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

乙炔、碳氢化合物等发生水平间距

乙炔站(厂)安装容空气分离塔内设有液空气分离塔前设有分子筛吸附乙炔发生器型式3/h)

净化装置空吸附器(m量≤10

100

20050

10-30水入电石式30≤300

10000

90-3050200电石入水式90

≤300

电石、炼焦、炼油、聚乙烯及其衍生500100

物、液化石油气生产

乙烯、合成氨、硝酸、煤气、硫化物300300

生产

炼钢(高炉、平炉、电炉、转炉)轧20050

钢、型钢浇铸生产

大批量金属切割、焊接生产(如金属20050

结构车间〉

注:

水平间距应按吸风口与乙炔、碳氢化合物等发生源相邻面外壁或边缘的最近距离计算。

2当空气分离设备吸风口的原料空气吸风口与乙炔、碳氢化合物等发生源之间的最小2

水平间距不能满足表,吸风口处空气中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杂质的允许含量不得大于表

3)允许极限含量(mg/m

序号

烃类名称

空气分离塔内设有液空吸附器

空气分离塔前设置分子筛吸附净化装置

12、3CC饱和和不饱和烃类杂质总计65

乙炔

0.25

2.50.52

炔衍生物

0.01

0.05

饱和和不饱和烃类杂质总计4CC、43C饱和和不饱和烃类杂质及丙烷总计526

0.3

2100.03

10

CS硫化碳2

氧化亚氮7N02二氧化碳8

0.7700

9甲烷

8

10

粉尘

30

33注:

序号1-5的“允许极限含量(mg/m)”指的是“允许极限碳含量(mg/m)”。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的原料空气吸气口与散发有害物质污染源之间的安全距离。

对吸气口原料空气中杂质允许含量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现将表

(1)关于原料空气中乙炔的允许含量。

乙炔在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中的液态空气、液态氧气中的积聚将可能引发装置的燃爆。

(2)关于原料空气中的氧化氮的允许含量。

低温法空气分离装置的主冷凝器,尤其是采用液膜冷凝蒸发器时,出现干蒸发的可能性增加,将会使氧化亚氮呈固态析出,堵塞主冷凝器液氧通道,致使碳氢化合物积聚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次修订中,对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吸气口空气质量要求增加了甲烷、粉尘允许含量的规定。

在石化企业、煤制气和天然气运营、使用企业,都会有含甲烷气体的排放,而甲烷在纯化装置的分子筛吸附器中通常是不能吸附去除的。

由于有关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的原料空气吸入口允许含量的规定均涉及氧气站的运行安全,故本条第2款为强制性条款。

,宜高出制氧站房或其毗连的较高建筑的屋檐,且不宜小于1m。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建筑物、构筑物

氧气站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建筑

3)m氧气贮罐总容积(

500001000>≤500001000-物141210一、二级10

其他各类建筑物耐161212三级14火等级18

四级16

14

14

3

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25201825

2525

3530

重要公共建筑

-室外变、配电站(35KV500KV,

50

50

且每台变压器为

以上)以及总10000KVA

2520

30

25

油量超过5t的总降压站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25

25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氧气站专用线除外)

20

20

厂外道路(路边)

1515

厂内道路(路边)

主要

1010

次要

55

1.5电力架空线

倍电杆高度1.5倍电杆高度

53)的乘积计算。

液氧贮Pa和设计压力(绝对压力为10注:

固定容积氧气贮罐的总容积按几何容置(m)33800m标准状态气氧计算,按本表氧气贮罐相应贮设的规定确定防火间距。

罐以1m液氧折合,与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表GB50028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应按其与相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墙、外壁、外缘的最近距离计算。

两座生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的氧气贮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容积小于或等于50m限。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储罐与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的确定,主要考虑当其中一个][条文说明储罐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危及其他储罐和消防扑救的需要。

这一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但可与不低于其耐火等级的除火灾危险性属甲、乙类的生产车间,以及无明火或散发火花作业的其他生产车间毗连建造,其毗连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并应设不少于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与原规范的要求基本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条文说明][种类型的明火或散发火花作业的车间难于简单表述,为避免实施中的局限性,删除“铸工车间、锻压车间、热处理车间等”的表述。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丙级防火门,与厂房的其他部分隔开。

,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当与用户厂房毗连时,其毗连的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2.0h的不燃烧体无门、窗、洞的隔墙与该厂房隔开。

于,这是由于近年来一些工业企业采用管道输送氧气供各类生产设备使用时,为[条文说明]调节或控制氧气压力,通常在使用氧气的厂房内设有阀门室,此类阀门室的防火安全要求与氧气汇流排间十分相似,所以本次修订中作了规定。

,但应以无门、窗、洞的防火墙相互隔开。

4

[条文说明]可燃气体供气装置或供气站不包括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场所。

,不应铺设沥青路面,在机动输送液氧设备下方的不燃材料地面不应小于车辆的全长。

[条文说明]本条是本次修订增加的条文,制订的依据是:

(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第

(2)在美国消防标准《便携式和固定式容器装、瓶装及罐装压缩气及低温流体的储存、使用、输送标准》NFPA55中的有关规定是:

液氧贮存时,贮罐和供应设备的液体接口下方地面应为不燃材料表面,该不燃表面应在液氣可能泄漏处为中心至少1.0m直径范围内;在机动供应设备下方的不燃表面至少等于车辆全长,并在竖轴方向至少为2.5m的距离;以上区域若有坡度,应该考虑液氧可能溢流到相邻的燃料处;若地面有膨胀缝.填缝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3时,与所3m,它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当液氧贮罐的容积不超过有使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减为10m。

当液氧贮罐、低温液体贮槽确需室内布置时,宜设置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单独的房间内,且液氧贮罐的总几何容积不得超过10m1当设置在独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专用建筑物内,且与使用建筑一侧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2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贮罐间内,且一面贴邻使用建筑物外墙时,应采用无门、窗、洞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并应设明显的禁火标志。

使用安全规则》JB6898的有关规定。

4工艺系统

,应充分调查研究所在地区的气体供应状况,经综合分析比较后,宜采用能量消耗低和经济适用的区域集中供气方式和气体供应系统。

应按下列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1供应系统的设备与建造费用;

2气体制造及输送过程的能量消耗;

3气体生产成本;

4运输及其他费用。

[条文说明]在选择管道输送、钢瓶输送或液体槽车输送方式时,应综合比较分析以下各项因素:

设备投资与基建费用,以建设费用最小为好;气体生产成本,包括设备折旧、人员工资、单位能耗成本等;能耗,包括气体制造与输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运输及其他费用。

综合分析比较后,应该选用能量消耗较少,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两者之和中最小者为最优供气方式,同时考虑道路运输条件及管道敷设可能等因素。

据调查研究表明,区域性氧气、氮气集中供应通常有下面几种方式:

(1)现场制气装置(厂)供气,它是由气体供应公司在较大型的用气企业或邻近处建设制氧站(厂)、以管道输送向用户企业供气和向所在地区以液态气体或钢瓶气供气。

这5

种方式在钢铁、石化、电子等企业已有较多的采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受到使用企业欢迎、赞誉。

(2)管道供气,集中供气中心可以是现场制气装置(厂),也可能是区域或城市的集中供气厂,将所生产的氧气、氮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气企业,这种方式要受到输送距离增加、投资增大的制约,并且用气量较小的企业,若输送距离较大时其经济性较差,一般只适用大、中型用气单位。

(3)气态钢瓶或集装格供气,在集中供气中心将气态氧、氮以15MPa压力充人钢瓶或集装格钢瓶内,运至用户降压使用,由于气体加压和钢瓶重量较大,使生产、运输成本增高,只适用于一定运输距离的小型用气单位。

(4)液态产品输送,在集中供气中心生产的液态氧、氮由槽车运至用户的液态储罐,汽化后供用气车间使用,这种方式适用于运输距离为200km-300km的中、小型气体用户。

每种供气方式各有优势,实际采用时应根据每个用气单位的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用气品种和规模、能量消耗、经济性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经济合理和能量消耗低的供气方式。

为此作了本条规定。

,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采用空气分离系统和配置节能型设备。

[条文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低温法的空气分离系统、设备已日趋完美,大、中、小型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都实现了全低压流程。

单位氧气制取的电耗,大型空气分离设备3333;氧-,小型空气分离设备为0.6KW?

h/m0.7KW?

h/m已达到0.38KW?

h/m0.40KW?

h/m-提取率达到99%以上,氩提取率可达80%-90%。

目前国际上在建的最大低温法空气分离设3/h。

我国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4000t/d备的氧气产量已达或116000m3/h制氧能力的空气分离设备已投人运行。

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国产60000m

常温变压吸附制取氧、氮是利用分子筛对氧、氮的选择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对空气中氧、氮组分的分离。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碳公司和德国AG公司先后开发研制成功变压吸附制氧、氮设备,在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研制新型分子筛,完善工艺流程和研制长寿命程控切换阀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变压吸3/h40000m的制氧装置,研制成附制氧、氮设备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已可生产制氧能力达3。

功的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的单位氧气电能消耗也可达到不超过0.4KW?

h/m由于空气分离方法不同、规模不同、制取产品气纯度不同、工艺流程不同,其能源消耗量也是不同的,建设投资、运行费用也会有差异,因此在进行氧气站工艺系统、工艺设备选择时,应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优选能量消耗少的空气分离系统和配置节能型设备。

1氧气站的规模;

2用户对气体产品纯度、压力、杂质含量的要求;

3用户对气体、液体产品品种的要求;

6

4电力和其他能源供应条件;

5用户对投资、能耗控制的要求;

6用户对建设进度、占地、操作、维护、管理的要求。

[条文说明]由于本次修订将适用范围从低温法空气分离拓宽到低温法和常温法空气分离,3/h300m以下扩大到任意规模,因此氧气站的工艺系统有了更多的选择,规模由氧气产量可以是低温法或常温法,常温法中有变压吸附和膜分离,低温法中有内压缩流程和外压缩流程等。

每种工艺和流程的产品品种、产量、纯度和能耗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于不同的用户。

本条列出了在选用氧气站工艺系统时应考虑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因素,3/h10000m,产品品种多,氧气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如当用户用氧规模大于纯度大于95%或同时需要液体产品时,应选用低温法空气分离工艺;当仅需要氧气或氮气单一产品,且氧气纯度小于95%或规模较小时,可选用常温变压吸附工艺;当用氧压力大于4MPa又需要液体产品多时,可选用低温法的内压缩流程;当用氧压力小于3MPa而电价较高时,可采用低温法的外压缩流程等等。

总之,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具体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合适的氧气站的工艺系统。

1原料空气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应按空气压缩机类型确定。

当采用离心式压缩机时,其原料空气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当悬浮粒子的粒径小于0.5μm时,应大于或等于99%;粒径小于2μm时,应大于或等于99.8%。

2根据工艺流程和冷箱出口氧、氮产品的压力要求,全低压空气分离设备的原料空气压力不宜大于1.0MPa。

3除空气压缩机设有后冷却器或纯化器采用变压吸附工艺可不设空气预冷装置外,宜设置空气预冷装置。

4空气纯化装置应采用分子筛吸附器,其纯化后的原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宜小于-6-610×1.0,氧化亚氮脱除率宜大于80%10。

,水分含量宜小于2.6×5空气分离装置内采用膜式主冷凝蒸发器时,宜设置液空或液氧吸附器。

[条文说明]本条对低温法空气分离系统的设备配置及其技术要求作出了规定。

(1)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是将空气液化后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进行精馏分离的,因此原料空气必须加压以提供液化分离所需的功能,所以本条第1款、第2款对原料空气压缩机及其空气过滤器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据了解,全低压流程空压机的出口压力大多为0.55MPa-0.8MPa;用于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空气分离设备,当要利用燃气轮机的多余空气时,有时将原料空气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提高到1.0MPa,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出冷箱的压力,所以本规范规定“原料空气压力不宜大于1.0MPa”。

对于离心式压缩机,为确保高速叶片的正常运行,要求严格控制过滤精度,目前大多采用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它与布袋式过滤器相比,具有过滤效率高,维护方便,可保证压缩机连续运转三年以上的优点。

(2)预冷装置是利用污氮的冷量冷却加压后的原料空气,冷却降温后的空气饱和水含量下降,同时提高了分子筛和活性氧化铝对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两者都导致分子7

筛和活性氧化铝数量减少,并降低了再生能耗。

但是当原料空压机设有后冷却器或分子筛吸附器再生采用变压吸附工艺时,为节省投资和减少带水危险,也可以不设预冷系统,国内外都有此类工程实例。

(3)分子筛吸附器可以是单层床或双层床,单层床仅设13X分子筛,双层床是分子筛加活性氧化铝。

13X分子筛可以同时吸附水分、二氧化碳和大部分碳氢化合物,活性氧化铝可以吸附水分,将它设在分子筛前可以减少13X数量和再生温度。

根据国内外厂商技-6,水分×10术资料和工程实例,原料空气经纯化器纯化后,二氧化碳含量小于或等于1.0含量为露点-70℃,由于13X的吸附顺序是先水分后二氧化碳,故通常只测量出口空气的二-6,露点均可小于-701.0X10℃。

氧化碳含量,只要二氧化碳含量小于1997年5月和12月,曾先后发生了设有膜式主冷凝蒸发器的空气分离设备的爆炸事故,经过各国空气分离公司专家的调研分析达成共识:

爆炸事故是由于原料空气中的氧化亚氮引起。

氧化亚氮沸点高、挥发度低、溶解度小,与水分、二氧化氮一样属于易堵塞组分,一旦在主冷凝蒸发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氧化亚氮以固体状态析出后,极易形成“干蒸发”或“死端沸腾”,而造成碳氢化合物的聚集,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这种风险在膜式主冷凝蒸发器中尤为突出。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13X分子筛对氧化亚氮的脱除率可达85%-90%,如需进一步清除,应在13X分子筛上部增设专用分子筛,因此本条规定氧化亚氮脱除率宜高于80%。

(4)采用分子筛常温净化的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中,通常不设液氧或液空吸附器,但当采用了膜式主冷凝蒸发器,或环境条件不好,或主冷液氧流动性差时,需设置液氧或液空吸附器,以防止碳氢化合物聚集。

,宜设置空气增压机或循环氮气压缩机。

[条文说明]内压缩流程设置空气增压机或循环氮压机是为了在主换热器中蒸发经液氧泵加压的液氧,由于氮气比空气冷凝温度低,汽化潜热小,故循环氮压机的流量和压力要高于空气增压机的流量和压力,其吸人压力也低于空气增压机,使其能耗高于空气增压机10%以上。

故循环氮压机仅适用于有高压氮用户的场合,这样可以共用一台氮压机。

循环氮气不参与精馏,只用于吸收和传递冷量,这种流程多用于化工企业。

为了简化工艺流程,对于压力较低的内压缩流程,也有采用提高原料空气压力的方式,所以本条规定“宜设置空气增压机或循环氮气压缩机”。

[条文说明]大、中型空气分离设备应根据用户需求,决定是否提取氩气。

粗氩脱氧有两种-6-6;二是采用规整×101一是先在粗氩塔脱氧至方法:

2%-3%,然后常温加氢脱氧至×10-2-6-6,即全精馏制氩。

后者工艺简单安全,但粗×-210×填料塔,在粗氩塔内一次脱氧至110氩塔高度增加,在有氢源的情况下,投资可能高于加氢脱氮,随着填料价格的下降,两种方法的价格差在缩小,本规范从操作维护与安全考虑,作了宜采用全精馏制氩方法制取氩气的规定。

8

1应根据用户需求;

2稀有气体提取及其提纯宜集中进行;

3提取的品种、纯度应依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条文说明]本条制订了大型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稀有气体的提取装置的设置原则。

1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因为氖、氦、氪、氙稀有气体主要用于电光源、激光、空间技术、电子工业、核反应堆、低温工程、医疗等方面,这是随着尖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2稀有气体应集中提取,因为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数量是极其微小的,氖、氦、氪、-6-6-6-6。

0.086××、1.41010、氙在空气中的含量分别为18.2×10、5.24×103/h的低温法空气分离设备在60000m70%-86%提取率的情况下,其稀有一台氧产量为3333/h。

因此,只有、氙、氪0.0283m0.022m气体的产量仅为:

氖3.67m/h/h、氦1.04m/h在大型空气分离设备上提取稀有气体才是经济的,而且最好是几台大型空气分离设备的稀有气体粗制气集中起来进行提纯精制才更能体现其规模效应。

3每种稀有气体有其不同的用途,同一种气体又分纯与高纯不同等级,各个等级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不同,在确定品种和等级时要根据其用途和生产工艺等具体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防喘振保护系统;

2安全放散系统;

3轴承温度、轴振动和轴位移测量、报警与停车系统;

4入口导叶可调系统。

[条文说明]本条根据氧气站生产的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对离心式空气压缩机规定了主要保护措施。

1防喘振保护系统。

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最危险、最容易发生的操作事故,它伴随着尖叫和气流在出口处来回振荡而产生强烈振动,引起机器损坏。

喘振发生在低流量、高压力的工况,要使压缩机避免喘振,应测量出其喘振线,并确保压缩机在喘振线以下运行,即防喘振保护系统。

2离心式空气压缩机较好的能力调节范围是70%-105%,当空气分离设备气体产量减少至70%以下时,必须启动安全放散系统,否则压力升高将会使压缩机运行进入喘振区,引发事故的发生,因此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应设有安全放散系统。

3,离心式压缩机是高速运转机械.为了不在油压、油温、动平衡和轴向力等超标时轴承参数发生异常,降低使用寿命,损坏机器,为此应设置轴承温度、轴振动和轴位移测量、报警和停车系统。

4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入口可调导叶是目前唯一可在效率不变情况下改变流量的方法,其调节范围是70%-105%,由于原料空气压缩机的能耗占制氧能耗的98%以上,设置入口导叶能力可调系统,可在空气分离设备减少气体产量时保持单位制氧电耗不变。

所以本规9

范规定离心式空压机应设置入口导叶可调系统。

鉴于本条的规定涉及氧气站的核心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实现节能的主要保护措施,所以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其氧气纯度低于95%或氮气纯度低于99.99%时,宜采用常温变压吸附空气分离系统;吸附剂的再生解吸宜采用常压解吸或真空解吸。

[条文说明]本条是对常温变压吸附空气分离系统的设置作出的有关规定。

(1)实践表明,常温变压吸附空气分离系统只适用于单一产品(氧或氮)的制取,这是由它的制取工艺决定的,由于氩与氧的分离系数相近,只依赖变压吸附难以分离,最高氧纯度为95.5%,其余为氩,一般氧纯度为93%以下,氮气纯度一般为99%以下。

制取99%-99.99%纯度的氮气,其能耗较大。

若需99.99%以上的纯度时,需设纯化装置才能达到。

(2)常温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设备中吸附剂的再生解吸是实现空气分离和获得合格产品气体的关键阶段,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