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96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docx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2.政体与国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

国体,社会政治力量的要求,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国际环境

(2)政体选择多样性

(3)~~~~~自主性

(4)~~灵活性和变异性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类型。

世袭制

2.共和制

总体特征: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划分与配置。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复合制

其一般特征室友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

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邦联制。

是由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

国家机构基本特点:

(1)阶级性

(2)社会性

(3)实体性

(4)职权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首脑)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制定、修改、中止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和法案,并且管理政治与社会事务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机关事务的组织机关

4.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

第四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

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

狭义:

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

2.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4.民主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议会制度。

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

第二,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

第三,政党制度。

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体原因: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

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和影响。

三是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

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政党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定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

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第三,政党有自己的组织个纪律。

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

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

第二节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类型

1.两党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英国

第一,两党活动围绕下议院选举展开。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美国

第一,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第二,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两党制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

新变化:

第一,政党存在的社会基础趋向一致

第二,立法与政策主张趋同

2.多党制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党制度。

三类: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3.一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单独执政

第六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定义为: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

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动员参与)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消极影响:

骚乱,极端和盲目的参与,会大大削弱政府权威。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1.投票表决

2.政治选举

3.合作行动

又称社团活动

4.个别接触

又称个人接触、政治接触或主动接触,是指公民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接触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政治意愿,进而试图影响决策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1.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

(2)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3)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

(4)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政治参与。

第七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学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中基本形态。

狭义的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我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

2.政治文化的概念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会形成关于政治生活的风俗习惯、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自发的政治心理和自觉反映政治实践和政治关系的系统的政治意识。

就是政治文化

(1)主体是一定社会成员

(2)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

(3)长期积累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

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第二,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

第三,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政治社会化则是指人从“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人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获得有关政治的知识和规范,认识自己的政治角色、地位和责任,形成个人独特的政治人格与行为特征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1.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指人从出生到获得公民资格的时期,以家庭学校为途径,以直观、感性、形象的政治事务为学习对象,模仿学习

2.青年时期的~

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

学习政治思想,政治规范,形成政治人格。

理论学习实践。

3.成年期的政治社会化

成年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期。

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政治实践

第八章政治发展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体系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第二,政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四,阶级斗争对政治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五,民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六,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影响政治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第二节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一、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政治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者各国政治的发展。

二、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新兴阶级,暴力

第二,政治变革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变化了的社会矛盾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局部调整和改变政治关系、国家权力格局和社会利益关系,改进政治体制、健全政治功能、完善政治制度,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

不同:

主体目标方式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创立和完善政治体系,使政治成为推动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途径。

政治稳定的三个特点:

第一,政治有序,第二,政治有效,第三,持续发展,

辩证关系:

一方面,政治发展构成政治稳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政治稳定构成一定条件下政治发展的前提。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性质

政治体制:

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政治体制改革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80年8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3.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政治体制的概念。

4党的十三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基础上,

5.党的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有机统一

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一,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

第二,人民的各项基本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第五,干部人事支付成果丰硕。

第六,党政关系日趋科学规范。

第七,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大原则:

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五,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第九章民族与宗教

第一节民族与宗教的涵义

一、民族的涵义与特征

第一,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

第二,民族一般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第三,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第四,民族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消亡的过程。

二、宗教的涵义与特征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特征:

第一,宗教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具有虚幻性。

第二,宗教是人们对“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幻想,具有麻痹性。

第三,宗教是人们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反映,具有相对性。

三、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1.民族压迫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

(阶级)

2.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性也可能引发民族问题

3.民族问题既决定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核心是民族平等。

第二节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一、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一是二战后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冲击。

二是两极格局冷战的冲击。

三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冷战格局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

多面性,全球性

第一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第二,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持续不断。

第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

第四,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二、当代宗教问题

第一,宗教激进主义相当活跃,并引发一系列的宗教与政治问题。

第二,宗教之间冲突明显增加。

第三,借宗教之名有恃无恐推行霸权政治。

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的根源

第一,冷战体制的瓦解,客观上使长期被冷战格局抑制呢民族宗教矛盾得以释放。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国家发展上的差距。

第三,一些宗教力量试图利用冷战后留下的空间自己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扩大势力范围,追求自身的全球性扩展。

第四,西方国家插手民族宗教问题,借机干涉别国内政,谋取政治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