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48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docx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实施方案

 

天津职业大学

2017年5月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办国内领先、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根据《市教委关于申报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部署和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学校教育与区域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培养、提升、辐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应有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

坚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创业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主动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丰富内涵、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有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乐创津成众创空间”、“劳模与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较好的工作基础,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推动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高效创新创业辐射、服务平台,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勇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实施内容

(一)设计双创教育改革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实施办法,专设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以教育教学创新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与科技竞赛活动为抓手,把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增加创客教育,培育创客文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成果。

集聚多方要素与资源,以“乐创津成”众创空间为重点,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

保证在校生100%学生接受创业教育,10%以上学生接受创业培训,扶植1%的学生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做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成“开放性创意设计公共技能实训中心”大楼,共建信息化开放性实训共享服务平台和“四创”教育共享平台,整合包装策划与设计、眼镜设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产品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创意设计、数字动画文化、“名师工坊”等8个创意设计模块化实训室,实现行业新技术示范、师资与企业培训、技术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四大功能,服务“创意、创新、创造、创业”。

从2015年开始,每年对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引导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而内化到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过程,从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自觉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较强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

1.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

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中那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以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多措并举保障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素质;三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构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施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建设为根本的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打造、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的共建、教学资源的开发、就业的推进等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别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校企双方专业人士根据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鉴定是通过学校、企业、行业等三方借助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采用“多样化、前移式”订单人才培养、轮岗实训模式及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积极开展“多样化、前移式”订单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多样化”是指人才订单培养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是“整班建制”或“随机组合制”进行;“前移式”是指岗前培训内容前移嵌入到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内,实现学生一入校门即是企业员工,学生一出校门即能适岗工作。

其次,积极推进轮岗实训模式。

轮岗实训是指学生在企业不同岗位间进行轮换训练和培养,以达到培养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目的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第三,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强调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注重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双重性身份的人才培养。

3.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学校从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多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开展以提高高职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5年,针对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校创造性的提出了“强调技术、注重技能、鼓励创新、兼顾人文、全面发展”的修订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第一课堂(每一门课)之中,针对每一门课程,按照宽的知识、新的技术、强的技能、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进行了课程的顶层设计。

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如下表所示: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讲课学时

包装工程

职业素质与创新教育

1.5

通识课程

24

电子商务

创新思维与技法

2

职业素质课

18

化学工程与工艺

职业素质与创新教育

1.5

通识课程

24

会计电算化

营销技能与创新

2

职业能力训练课程

26

人物形象设计

模拟创业

2.0

职业能力训练课程

36

生物制药技术

技术创新方法入门

1

拓展课程

20

印刷技术

职业素质与创新教育

1.5

通识课程

24

应用化工技术

技术创新方法入门

2

职业素质课

36

于此同时,学校自2014级学生开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增设《创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在我校前期不同专业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的公共类必修课程,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掌握创新创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培养创新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开发、创业规划和管理能力,达到创新创业的素质要求。

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

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法律、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艺术美学、社交礼仪、科技发展史等文化素质选修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文修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信息收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知识类课程。

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创新原理,启迪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步骤和过程,以形成全面、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

创新创业技术类课程。

以专业为背景,根据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开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创业风险管理等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商业机会判断、风险评估、计划书制定、资本筹集、团队组织、企业创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危机管理等课程,满足对创业能力的要求。

4.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意识融入第一课堂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全新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地尊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和富有针对性的批判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开放性、挑战性和体验性的原则,培养学生树立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的内容,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新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和最新动态,掌握那些具有应用价值和再生潜力的知识。

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在校企合作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熟悉新技术、新工艺,适应工作流程和规范,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岗位实践能力,发现创业机会。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鉴定是通过学校、企业、行业等三方借助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5.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天津职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将学生的创新实验、技术研发、获得专利、竞赛成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创新创业学分,客观记录并科学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并实行创新创业弹性学制制度。

根据创新创业学分的性质不同,分为科技创新类学分、人文素质类学分和职业技能类学分。

(1)科技创新类学分。

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术论文、专利、科研助手、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均可根据结题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认定科技创新类学分。

(2)人文素质类学分。

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相关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根据活动过程或取得的成果获得人文素质类学分。

(3)职业技能类学分。

学生参加学校或学校认可的机构组织的技能测试或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等活动,取得相应成绩或证书,可获得职业技能类学分。

(三)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深入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从2009年至2017,共有363门课程实施申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验收,已经有229门课程通过验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行,取得了可喜成果,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如此长时间、不间断的坚持进行“教学做”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我校教学建设上尚属首次,它已成为我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特色之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提倡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面向全体,强化互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单调的“师问生答”式的单向师生互动、少数学生互动等现象,提倡讨论式、研究式的师生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学生交流、互评、总结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互动中要以激励为主,注重知识的深化、扩充、提升及技能技巧的点拨,充分发挥指导、指引、督导与导演的主导作用。

教师还要注意经常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改进。

为进一步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提高课程考核质量,学校积极促进考试方法改革,学校发布通知,组织了全校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的统一修订,强调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同时,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对考核与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断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练式、协作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

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泛在式教学。

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拓展相结合,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课程的实施测评表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在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举行的学生座谈会中,学生对我校举行的授课给予极大地评价。

3.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和无纸化考核改革

学校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支撑全校13个院部的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课程的开发,扩充完善资源,引导师生使用,将教学平台建设成为一个集网络教学、资源管理、门户设备、移动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云平台。

教学云平台还依托于师生教学空间与门户社区,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互动交流与沟通协作,并有效提高了师生顶岗实习、毕业实践、论文指导等高职教育管理薄弱环节的管理质量与效果。

通过教学云平台建设,有效延伸了教学时间与空间,促进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碎片化、微课程教学资源”的教学改革,助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同时,通过教学云平台在校级资源库建设课程中推动无纸化考核。

截止到2016年4月,学校教学云平台上校级资源库课程无纸化考核题库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参加无纸化考核达到8500人次,可以自动实现对学生答题结果的评判、成绩的统计与分析等工作;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面向全校开设《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近14000人次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1.发挥创新工作室带动作用,挖掘有价值的科研创新项目。

通过创建劳模和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搭设集聚智慧、发掘潜能、释放激情的平台,发挥劳模和技术技能人才在创先创新、创优创效方面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激励和带动广大教职工立足本岗、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科技创新和政校企合作。

发挥劳模和技术技能人才业务专长和示范作用,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以实现科研成果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和提高团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发挥劳模和技术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以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着眼点,定期开展业务交流、课题攻关和专业培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和专业创新团队;

发挥劳模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科技型社团开展活动,吸收部分科技型社团负责人参加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为学校“乐创津成”众创空间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创业导师服务和共享资源服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丰富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开发有创意的创业模拟项目。

在“百、十、一”创新创业工作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一汇、二训、三赛、四驻”创业四部曲工作。

第一,推广创客文化、形成校园创意创新氛围。

周三下午在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举办“创客周三汇”活动,校园创客达人们分享各种新鲜创意、交流心得,并可亲手制作各种实物产品,形成较大规模、相对固定的校园创客圈子。

第二,举办创业训练营并使之常态化,每年开办不少于四期。

聚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培训,整合各类资源,开展政策宣讲会、创业能力测评、团体心理辅导、创业沙龙、青年创业企业家讲座、创业实训、模拟公司等活动,结营时举办项目路演会。

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力争每期训练营都能孕育出特色鲜明且有市场潜力的校园创业项目。

第三,在前八届“力新杯”创业大赛的经验基础上,每年举办一届并进一步提升大赛质量、创新比赛形式,为训练营孕育出的优秀创业团队提供展示平台。

借助商业计划书和项目路演等比赛形式,多轮筛选。

决赛阶段邀请优秀企业家和风投现场评估,助力项目成长。

与此同时,积极推介优秀创业项目参加校外更高级别创新创业类赛事,开阔视野、锤炼能力,优化项目。

第四,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项目,优先推荐入驻“乐创津成”众创空间享受导师帮扶、公司化运营、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条件成熟时对接校外孵化器进一步成长。

3.借助众创空间平台优势,培育能成长的创业实践项目。

学校“乐创津成”众创空间总面积达3926平米,公共办公与服务场地面积占比达90%以上,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开放共享的办公、休息及商务洽谈场地,及宽带网络、公共软件、互联网资源、科研仪器设备等软硬件设施。

服务场地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桌椅,水电齐备、宽带及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实现拎包入驻;充分发挥创业孵化与创新实训室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产品设计研发、包装印刷、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等服务。

学校投入的600万元基地建设基金中总规模达300万元的“乐创津成”众创空间种子基金,主要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快速成长;积极聘请校内外创业指导专家、优秀企业家、政府专家等组成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指导服务,答疑解惑、授之以渔。

(五)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每五年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四个半月至六个月。

为切实保证教师企业实践任务的完成,在第五聘期中将其做为专业教师聘期考核任务之一加以明确。

为保障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精力和实际效果,对赴企业锻炼教师在脱产锻炼期间减免教学工作量要求且全部工资绩效福利正常发放。

企业锻炼期间教师承担的企业科研和创新项目及教学改革项目,按校级项目对待,对完成企业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时予以优先。

制定企业锻炼计划申报、审核的配套程序,切实保证教师通过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增强教师的行业创业实践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创新科研能力和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搜集材料、提供依据。

结合国家绩效工资政策的新变化以及职称“以聘代评”的重大变动,学校将在2015年底修订教师企业实践办法,使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在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从职称、培训、聘任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师予以倾斜

学校已完成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以聘代评”方案设计工作,在职称评定条件中对创业教师参与的企业横向课题给予的支持,针对引进经费、社会经济效益金额和权威科研机构的鉴定评价等级的不同,给予从校级至省部级纵向课题相当的科研评价机会。

学校将进一步研究出台新的职称“以聘代评”聘任条件,形成对对创新、创业教师更直观和具体的职评倾向性条件设计。

学校把“专业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创业(技能)竞赛获奖”、“主持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具有高等职业教学特色的业绩成果,作为专业教师岗位竞聘的依据和参考条件,以解决高等院校教师“聘任要求”与“工作要求”脱节的问题。

为通过聘任落实职业教师“双教”的提升、“双师”素质的培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将“教师参与学校的组织的对企业员工培训任务”、“专业教师脱产顶岗实践”、“开发微课、网络空间等信息化课程”做为教师岗位职责列入聘用合同进行目标管理与考核,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打破教师“只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思想定势,为专业技师积极联系行业、企业,指导和带领学生创业拓宽道路。

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创业导师在国内接受国际知名职教专家讲座培训,组织科研创业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到国外院校和大型企业走访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研究分析世界知名院校的具体教学举措,探索和实践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本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

3.结合专业建设选拔和培养创业教育领军人才

引进一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操作水平高、技术过硬的企业经历教师,弥补学校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有效地增进专业对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和企业需求的了解,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各专业职场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在引进教师的同时学校结合专业建设,逐步遴选和确立各专业的领军人才,并将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做为专业带头人的主要任务之一。

给予专项专业师资培训资金支持,打造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的专业团队。

(六)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1.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积极利用创新创业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创新创业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定期开展“创客周三汇”、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素质教育大讲堂”等交流、培训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发挥学生科技型社团能动作用,定期开展学术科技类、创意开发类交流活动,培育创客文化,播撒创业火种。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较大规模的高校学生创业圈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2.完善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积极推进“乐创津成”众创空间建设进度,完善体制、创新机制、集聚资源,为广大学生及校园内所涌现出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创业“种子”搭建一个全方位、广覆盖、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平台。

以构建“乐创津成”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让学生的奇思妙想与市场需求全面对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为国家和天津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贡献力量。

力争通过1-2年的建设,构建成市场主导、政府和学校支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努力把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成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校园创新创业孵化乐土。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学生创业者和创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同时,建立一支服务众创空间健康发展的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培育一大批学生创业明星,让广大同学们经历创新创业过程,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3.建立创业成果展示平台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网站、校园广播、大屏幕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定期展播校园优秀创业团队、校园创客新闻稿、微语录、微电影,推广典型、榜样示范,从而带动更多学生了解创业、投身创业。

整合学校人力、物力资源编写《创新创业工作宣传画册》、《校园优秀创业案例集》、《职大创客汇》等创新创业工作资料汇编,建立创业学生信息数据库和校园创业项目电子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