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633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docx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成果公示

《顺德总体规划(2009~2020)》成果公示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增加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对《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2009~2020)》评审成果征询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公示时间:

自2010年1月11日至2010年2月9日。

  公示媒体:

1月11日《珠江商报》

 

  公示地点:

顺德区德胜广场、顺峰山公园、各镇街政府大堂(自2010年1月16日至2010年2月9日)

  信函邮寄:

顺德区大良德民路行政大楼3楼顺德发展规划和统计局(528300)

  电子邮箱:

sg@

  监督电话:

22836036、22836116

  监督传真:

22836311

  齐心参与,共创未来。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一个成功的规划必须要汇集民智、群策群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汇集全区人民的智慧,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顺德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和顺德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顺德区城乡各项建设事业,指导城乡合理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规定,修编本规划。

  二、规划的法定效力

  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顺德区开展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法定性文件,由顺德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三、适用范围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顺德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遵守本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中规划期指批准实施年份至2020年;在各项文件的表述中,近期指2009~2015年,远期指2016~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

  五、城市规划区

  本规划所称城市规划区与顺德区行政管辖范围一致,共806.5平方公里。

针对顺德城乡空间高度混合的发展特征,全区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并进行全区覆盖性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六、规划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原则。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优先原则。

  (四)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

  (五)坚持突出特色和弘扬城市魅力原则。

  七、规划指导思想

  

(一)节约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精明增长。

  

(二)协调区域,统筹城乡。

  (三)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多规协调,战略与行动并重。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顺德建设成为:

一个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阳光智城,一个值得留恋和具有区域吸引力的幸福宜居家园,一个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地区性副中心。

  发展分阶段目标为:

  

(一)2015年,全面推进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二)2020年左右,努力实现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工作赋予的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和谐的幸福家园。

  二、总体发展思路和战略

  

(一)总体发展思路。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既要做大,也要做强、做优,强调质优于量;二是在资源环境难以为继的前提下,要以少做多,尽量节约资源,以存量挖潜

为主,实现持续发展;三是抓大放小,以战略性发展空间的建设促进存量空间的调整,实现土地集约、布局有序和品质高端的空间发展目标。

  

(二)总体发展战略。

实施“从镇街群到大都市区”总体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空间组织、设施建设标准和景观环境特色等方面从镇街群模式到都市区模式的转变,实现从镇街到城市的发展、从城市到都市区的融入。

  三、五大发展策略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

  

(二)经济高端化策略。

  (三)宜居城市策略。

善用有限资源,鼓励集中紧凑发展,搭建有序的空间发展架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健康惬意的生活环境氛围,并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构建全区一体化的便捷舒适出行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宜居生活环境,实现从乡镇生产到都市生活的转变。

  (四)滨水发展策略。

  (五)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一)城市性质:

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专业采购展贸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和创新基地,全省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

  

(二)主要城市职能

  

(1)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专业采购展贸中心;

  

(2)全省以体制改革和科学发展为主的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

  (3)珠江三角洲创新基地及以产业金融、总部经济为主的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珠江三角洲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和健康休闲体验地;

  (5)珠江三角洲西岸承北启南的纽带和重要节点;

  (6)广佛南翼副中心和独具水乡魅力的宜居中心。

  二、人口规模控制和城镇化水平

  

(一)总人口发展目标:

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已有上位规划,确定顺德区近期(2015年)常住人口2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远期(2020年)常住人口为2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5%以上;远景全区常住人口宜控制在330万~3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二)城镇人口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为190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为233万人;远景城镇人口宜控制在300万~320万人。

  (三)农村人口发展目标:

人口逐步往城镇地区迁移,农村人口2020年控制在39万人。

  三、用地规模控制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保护耕地,保持104.9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的面积不减少。

落实《顺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115.17平方公里。

  

(二)城乡总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城乡总建设用地372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20年)总建设用地396平方公里;远景按450平方公里控制。

  (三)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247平方公里,人均130平方米;规划远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280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远景城镇建设用地按380~390平方公里控制。

  (四)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理和整合,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到2020年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按93平方公里控制。

其中,村庄居住用地56.55平方公里。

  (五)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规模。

规划全区省市及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总量规划期内按23平方公里控制。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充分响应区域空间发展的态势,协调和落实上位规划,携手周边地区共建区域空间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2+5”组团的形成和广佛同城化的发展。

  

(一)规划顺德水道以北的乐从、陈村和北滘地区,纳入广佛都市区的核心圈层,突出区域相对高端服务功能的发展。

  

(二)顺德水道以南地区,作为广佛都市区南翼的重要区域,与番禺大岗-榄核以及中山的北部城镇,构成功能相对完整的发展组团。

加强城市边界策略地带土地使用功能的协调和环境的改善,重点是陈村-广州新客站地区、大良-五沙和番禺榄核-大岗地区的协同发展。

  ——城乡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一、空间结构

  构建“一城三片、双核四轴、十字绿廊”的开放式城乡空间结构,形成多组团网络状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

  

(一)一城。

指顺德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城市化发展地区。

  

(二)三片。

指具有相对完整功能,内部居住、生活服务、产业和市民往来联系较为紧密的城乡发展空间,分为东部都市发展片区、北部都市发展片区、中南部城乡协调片区。

  (三)双核。

指东平新城和德胜河中央滨水带,两者是顺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区,也是顺德北片和东片发展的引擎。

  (四)四轴。

指“两纵两横”四条发展轴带,是顺德未来的生产和生活组织重心,分别是325国道商贸展贸走廊、105国道和广珠轨道商务/科技走廊、潭洲水道滨河生活服务带、容桂水道-顺德支流滨河生活服务带,构成“井”字网络结构。

  (五)十字绿廊。

指横向顺德水道生态廊道和纵向佛一环南延线生态廊道。

  二、功能布局

  

(一)东部都市发展片:

即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大良、容桂、伦教三个街道办以及勒流街道办和杏坛镇的佛一环南延线以东部分,总用地面积255平方公里。

是广佛副中心城区,佛山“2+5”结构中的大良-容桂组团,属于集约产业发展地带和都市型生活中心。

以行政办公、居住、商业服务、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为主,通过战略性发展空间建设整合内部格局,中山北部城镇与番禺大岗、榄核等地纳入服务范围。

  

(二)北部都市发展片:

范围包括陈村、北滘、乐从和龙江四镇,总用地面积294平方公里。

是承接广佛辐射的门户、广佛都市核心区的组成和佛山“2+5”结构中心组团的重要构成,属于集约产业发展地带及都市型生活片区。

以战略性发展空间建设带动地区整合,建设成为采购展贸、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以及都市生活模式住宅等多种机能协调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双优”的都市地区。

  (三)中南部城乡协调片区:

范围包括勒流和杏坛佛一环南延线以西地区以及均安镇,总用地面积257平方公里。

是区域性生态保育和发展区、珠江三角洲健康休闲体验地。

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旅游休闲、生态农业和绿色制造业发展为主,通过产业升级和高端化引进等途径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

  

(一)以现有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批发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八大支柱产业,逐步退出家具、涂料、纺织服装和包装印刷等低端生产环节,形成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双重驱动的产业结构。

  

(二)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依托交通性干道和航道集聚发展,形成“十”字生产走廊带外围工业区块的发展格局。

  (三)科技创意及商务办公主要集中在东部城镇以及东平新城-乐从地区,重点是沿广珠城际轨道站点、东部和北部都市发展片区中心发展,构成的专业服务中心。

  (四)商贸展贸业主要集中在北部都市发展片,形成325国道沿线家居展贸产业走廊以及东平新城和陈村商贸物流区。

  (五)生态农业及健康休闲产业集中在中南部水乡地区以及北部陈村地区。

  ——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一、住房发展目标

  

(一)近期:

2015年形成大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供应体系。

基本实现城镇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

居住区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二)远期:

2020年实现人均一室,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旧城区密度适宜、配套齐全;新城区设施完善,环境舒适宜人。

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不低于住房供应总量的3%。

  二、居住用地发展规划

  

(一)居住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人均居住用地42.2平方米,新增居住用地10.7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总量为8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32.5%)。

远期(2020年)人均居住用地36.7平方米,居住用地总量85.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30.5%)。

远期主要通过调整工业及其他用地来增加居住用地。

  

(二)居住用地分类与环境质量控制。

  

(1)一类居住用地。

指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

规划主要依托重要休闲旅游区、景观水系布局,规划居住人口密度小于200人/公顷。

  

(2)二类居住用地。

指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用地。

规划新区开发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旧城镇内三类居住用地逐步改造为二类居住用地,规划控制居住人口密度400~600人/公顷。

  (三)居住用地组织结构。

居住用地规划宜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组织结构模式,以提供成片居住用地为主,便于配套设施和小区环境建设,提高居住质量。

居住区规模以30000~50000人为宜,居住小区规模以10000~15000人为宜,居住组团以1000~3000人为宜。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中心布局

  

(一)“两心多点”的市区级公共中心,由综合服务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组成。

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东平新城中心和德胜-容里公共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包括马岗科技服务中心、陈村区域性休闲购物中心、乐从国际家居采购中心以及顺德新城创智中心。

  

(二)片区级公共中心共4个,分别为大良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容桂综合服务中心、陈村-北滘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龙江新城综合服务中心。

  (三)镇街级公共中心共9个,分别为容桂老城公共中心、伦教老城公共中心、顺德国际社区公共中心、北滘新市镇公共中心、乐从老城公共中心、乐从新区公共中心、勒流公共中心、杏坛公共中心、均安新城公共中心。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一)水运规划。

  1.港口规划调整。

规划形成“三大重要港区、五个一般港区”的货运港口和一个客运港口布局方案。

  2.航道规划。

规划形成以“两纵三横”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以三五百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网。

  

(二)区域轨道规划。

区域轨道线网由四条城际轨道、五条市域轨道及两条铁路组成。

  

(1)城际轨道。

是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是:

广珠城际轨道、广佛珠城际轨道、肇顺南城际轨道、广佛环线。

  

(2)市域轨道。

分别是:

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轨道3号线、轨道6号线及轨道7号线。

  (3)铁路。

包括西部沿海铁路和南沙港疏港铁路。

  (三)轨道枢纽规划。

规划设置顺德学院站、顺德站、容桂站、德胜新区站、大良中心站、龙江镇中心、乐从市场、奥园、小布、东平新城、北滘站、潭村站共12个轨道换乘枢纽。

  (四)公路站场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四辅”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方案。

  

(1)规划顺德汽车客运站为一级站。

  

(2)规划新城汽车客运站、容桂汽车客运站、顺德东汽车客运站、龙山汽车客运站为二级客运站。

  (五)货运站场规划。

根据顺德区物流需求及物流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四个专业物流中心”。

  

(1)综合物流园区规划。

分别是:

了哥山港物流园区、北滘港物流园区、勒流港物流园区。

  

(2)专业物流中心规划。

乐从物流中心、龙江物流中心、陈村物流中心、容桂物流中心。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一)道路网规划

  规划道路网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六个层次。

规划主骨架道路系统由“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系统、“五横六纵”的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组成。

  

(1)规划高速路系统由广明高速公路、珠二环高速公路、江南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等组成。

  

(2)规划快速路系统由魁奇路、一环南路-三乐公路、龙高路-九容快速路-高富路-红旗路、禅西大道、乐龙路、一环东路-佛山纵五快速路、碧桂公路等组成。

  (3)规划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由乐西路-荷岳路-新三乐路-陈村工业大道、龙洲路、南国路-容桂纵二路-容桂纵三路、德胜路-红棉路、佛山横九路、325国道、百安路-佛山纵四路、华阳南路-华阳路-港口路-杏均路-杏东路、环镇西路-伦桂路、105国道、环镇东路等组成。

  

(二)货运系统规划

  货运通道规划。

结合顺德区产业布局及用地规划,规划形成三级货运通道。

一级货运通道,为区域性货运干线,以一环东路及南延线和珠二环为“十”字主骨架,向外连接广珠西线、佛开高速、广明高速、江南高速、一环南路、东新高速,形成“三横四纵”结构;二级货运通道,为区内及对外货运干线,主要包括三乐路东段、龙洲路、百安路、乐龙路、禅西大道、

龙高路-九容快速路-高富路-红旗路、华阳路-港口路-杏均路-杏东路等;三级货运通道,直接服务于港口及生产性产业园区,并为一、二级货运通道提供货流集散。

  (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按800人/标台配置公交车辆,规划至2020年公交车保有量为2900标台。

  

(2)规划至2020年,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含轨道和中运量)分担率达60%,全区公交(含轨道和中运量)机动化分担率达45%;东部片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设置应保证站点服务半径(以300米计算)不低于80%;公交线路设置宜多利用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将公交服务深入到社区。

  (3)至2020年,规划公交站场用地总量为69.0公顷,折算每标准车用地为238平方米,满足公交站场用地不低于200平方米/标准车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要求。

  (4)首末站(枢纽站)规划。

到2020年顺德区首末站(枢纽站)用地控制在31.3公顷左右。

其中,首末站最小面积为1000平方米,大型枢纽站最小面积为6000平方米,一般枢纽站最小面积为3000平方米。

建议在顺德客运站、顺德学院站、顺德站、容桂站、龙江镇中心站、东平新城站等地段预留大型公交枢纽站用地。

  (5)公交综合车场规划。

规划将公交停车场与保养场功能合建为综合车场,承担公交车辆的停放及保养功能。

至2020年,顺德区公交综合车场总用地为29.0公顷。

  (6)公交修理厂规划。

至2020年,规划公交修理厂总用地8.7公顷,提供全区公交车辆的大、中修服务。

按每500~800辆公交车配建一公交修理厂,每一场站按面积15000~25000平方米。

规划建议在容桂扁滘、大良新滘、杏坛光华、龙江圣淘湾豪苑、乐从良教等附近预留修理厂用地。

  (四)中运量公交系统规划

  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如BRT、高架独轨等)建设客运走廊,优化新城用地功能布局,实现TOD发展。

结合规划轨道线网络和用地布局形态,规划六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全长约95公里。

其中,东部片区规划顺德站-顺德学院站、顺德客运港-富安站、顺德学院站-马岗产业园、德胜新区站-容桂伦桂路站四条线路;北部东平新城规划石湾公园-莘村、乐从西-北滘2条线路。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一、绿地景观建设目标

  建设全区一体的开放、人性化的绿地景观体系,重塑魅力岭南水乡魅力,把顺德区建设成为佛山市的生态园林城区。

  

(一)近期(2015年),城镇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含居住区级公共绿地),绿地率大于35%,绿化覆盖率大于40%。

  

(二)远期(2020年),城镇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人(含居住区级公共绿地),绿地率大于39%,绿化覆盖率大于44%。

居民出行500米之内就能到达公园绿地。

  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公共绿地。

规划至2020年,公共绿地用地约23.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的8.4%。

规划期内需建设的市区级综合公园主要有顺峰山公园、东平新城中央公园、大岗山公园、锦屏山公园、龙峰山公园;片区级综合公园主要有德胜新区绿轴公园、顺德新城公园、容桂公园、容里公园、北滘公园、陈村公园。

规划期内需建设的专类公园主要有李小龙乐园、顺风乐园、清晖园、钟楼公园、文塔公园等;需建设的带状公园主要有桂畔海公园、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南岸公园、德胜河北岸公园、德胜河南岸公园、眉蕉河公园、伦教大涌滨河公园、陈村涌北岸公园、陈村文海河公园、均安凫洲河滨河公园等。

  

(2)生产防护绿地。

至2020年,规划生产防护绿地用地8平方公里,其中生产绿地5.6平方公里。

规划在东部片区周边以及北滘、陈村周边分片布置生产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

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绿地率不低于40%;高等院校不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不低于35%;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低于40%;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新区不低于35%、旧区不低于25%;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新区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一般性仓库不低于20%。

  三、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以城镇绿地系统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构建“区、廊、轴、点”的城市景观风貌体系。

构筑“绿环水绕、基塘点缀、山水营城”的风貌格局,营造魅力岭南水乡城市空间特色。

  

(一)景观风貌分区。

主要有五类:

历史文化风貌区、岭南水乡村落风貌区、郊野生态休闲风貌区、现代城市风貌区、城市滨水风貌区。

  

(二)景观廊道。

结合“绿廊支撑、绿环牵引、绿核点缀”的绿地系统格局,控制“三横三纵”的城市景观廊道:

“三横”分别为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城市滨水景观廊道、珠二环高速公路景观廊道、德胜河-顺德支流-杏坛岭南水乡村落休闲区景观廊道;“三纵”分别为碧桂路景观廊道、佛一环景观廊道、岭南大道景观廊道。

  (三)景观轴线。

构筑两条城市景观轴线:

东平新城城市人文景观轴和顺峰山-德胜新区-容里新区城市人文景观轴。

  (四)景观节点。

在重要的城市核心区、公共中心、主要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公园、风景区等,应形成空间和景观节点。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一)碧江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体现顺德乡土建筑特色为主的休闲旅游文化区。

  

(二)龙江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以居住与旅游休闲功能为主,整体保护山水纵横、水贯全镇的格局。

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明确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二、历史文化街区

  

(一)大良旧城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东至锦岩路东侧-蓬莱路-文秀路-清晖路-高坎路,西至鉴海南路-鉴海北路-莘村大街-友谊路-新基路-凤庆大街-甲子路,总面积133.56公顷。

其中紫线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面积29.57公顷,环境协调区范围面积82.17公顷。

  

(二)规划碧江村心街历史地段、碧江泰兴街历史地段、逢简巨济桥历史地段、逢简明远桥历史地段、逢简刘氏宗祠历史地段、昌教黎氏家庙历史地段、沙滘牧伯里历史地段申请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界线。

  三、文物保护控制要求

  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等级范围,对规划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格保护文物的历史原真性。

没有划定的应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和编制专项规划进行划定。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环境基础设施总体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将顺德区建设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和典型示范意义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生态保护规划

  

(一)构建“三横两纵一环廊”开放型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1)三横:

北部沿顺德水道以水源保护为主体导向的生态廊道;中部沿珠二环以绿色隔离为主体导向的生态廊道;南部沿西江-东海水道以岭南水乡特色为主体导向的生态廊道。

  

(2)两纵:

佛一环南延线生态廊道和广佛共建生态廊道。

  (3)一环廊:

北从东平水道沿潭洲水道至横沙围湿地公园,东沿广珠高速至顺峰山公园接容桂水道,南沿顺德支流至龙峰山公园,西从龙江锦屏山公园连迳口河-英雄河至东平水道,构建以水相连、多种生态要素集合的绿色休闲生态环廊。

  

(二)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生态公园”组成的区域生态绿地体系。

  

(1)区域绿地:

重点建设均安-杏坛区域绿地、杏坛-南水区域绿地、勒流-乐从区域绿地、北滘区域绿地、钟村-平洲-陈村区域绿地、沙湾-陈村-大良区域绿地等6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