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965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

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

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刷刷”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腿酸了,它们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

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

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

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

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

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

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

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横线画出。

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2)“我”是怎样对待手指的?

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手指的惨状。

(3)请来的“手”有哪些问题?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们的重要。

B.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解析:

(1)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

;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肚子饿了,它们就去做饭。

(2)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

;灰头灰脸、鼻青脸肿。

(3)不合心,不懂“我”。

(4)A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这段的开头。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

;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肚子饿了,它们就去做饭。

(2)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

;灰头灰脸、鼻青脸肿。

(3)不合心,不懂“我”。

(4)A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雅舍(节选)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予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

“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对付鼠子并不懒惰。

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

试问还有什么法子?

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

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田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1)读完短文可知,“雅舍”,虽以“雅”取名,实际上是一间________。

(2)“雅舍”的特点有(  )。

(多选)

A.结构简陋,不蔽风雨

B.位置荒凉,坡陡难爬

C.隔墙传声,鼠蚊肆虐

D.月光送寒,大雨送泥

(3)在画“__”的句子中用“○”圈出大雨滂沱时“雅舍”屋顶变化的词语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屋顶崩裂生动地比作________,可见短文语言的风趣。

(4)写出文中你认为最幽默的一句,并说说它的妙处。

解析:

(1)破房子

(2)A,B,C,D

(3)

;比喻;奇葩初绽

(4)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

 这句话把蚊虫叮咬的包比作玉米,生动形象地把蚊虫叮咬这么痛苦的事情说得很幽默,体现出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得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1)破房子;

(2)ABCD;

(3)

;比喻;奇葩初绽;

(4)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

 这句话把蚊虫叮咬的包比作玉米,生动形象地把蚊虫叮咬这么痛苦的事情说得很幽默,体现出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3.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

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

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

卞和跛着一条腿,再次入宫去献玉。

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

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

卞和说:

“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受,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

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________        贡献——________

(2)短文一共写了____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3)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4)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解析:

(1)欺骗;奉献

(2)四;卞和

(3)和氏璧;线索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欺骗或哄骗。

贡献:

进奉;进贡。

(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欺骗、奉献

(2)四、卞和(3)和氏璧、线索(4)C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古典名著阅读精选。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

“好个猴王,着然有眼!

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晃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

“阿弥陀佛!

西方真是福地!

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

“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

”唐僧道:

“怎么是祸根?

”八戒道:

“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

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

“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

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

“老官儿,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经?

”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遂答道:

“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

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

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

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行者笑道:

“我是个做 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

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

“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

”又思量道:

“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

还打的是!

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

‘虎毒不吃儿。

’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

“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

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众神听令,谁敢不从?

都在云端里照应。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

“好行者!

风发了!

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

“师父,莫念!

莫念!

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

”行者道:

“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

“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上文节选自《西游记》中的著名故事:

________。

(2)解释下面下划线的字词。

可不唬了师父________              行者掣出棒来________

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________   他就现了本相________

(3)填空。

那白骨精第一次变作一位年轻的女子,第二次变作________,第三次变作________,这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第三次被孙悟空打回了原形,化作一堆骷髅,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白骨精诡计多端,欺骗他人。

②孙悟空火眼金睛,本领高强。

③唐僧慈悲心肠,明辨是非,对徒弟要求严格。

④猪八戒不分真假,糊涂而自私。

解析:

(1)三打白骨精

(2)骗;抽、拔;寻常;本来面目

(3)婆婆;老公公;白骨夫人

(4)正确;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

(1)对作品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唐僧慈悲心肠,对徒弟要求严格,不能明辨是非。

④正确

故答案为:

(1)三打白骨精

(2)1、骗2、抽、拔3、寻常4、本来面目(3)婆婆、老公公、白骨夫人(4)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

(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出处的掌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字义、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半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

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

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

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

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

倒了,爬起来,又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

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水远难忘。

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日,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郑重:

________

柔嫩:

________

(3)作者选取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

“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________。

解析:

(1)童年的梦

(2)严肃认真;柔弱、娇嫩。

(3)花丛中嬉戏;海滩上拾贝壳;树林中安树叶;广场赏雪滑冰

(4)作者;他终于敢自己在冰上滑行,不要妈妈扶着,她变得勇敢了。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童年的梦

(2)严肃认真;柔弱、娇嫩。

(3)花丛中嬉戏、海滩上拾贝壳、树林中安树叶、广场赏雪滑冰

(4)作者;他终于敢自己在冰上滑行,不要妈妈扶着,她变得勇敢了。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课外阅读。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

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

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

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吗记性这么差?

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

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

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

华大夫摇摇头说:

“记不得了。

侦探问:

“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

“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

“这就奇了!

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

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

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他说:

“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记不得就是记不得!

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

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

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

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

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

“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

“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

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

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

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

“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

“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

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顶天:

________

费猜:

________

(2)两个令人“费猜”的问题分别是:

________

(3)“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这句话能否删去?

为什么?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华大夫是个正派、善良的人

B.华大夫是个医术高明却十分傲慢的人

C.华大夫虽然性子有点急,但是为人正直

D.华大夫是个医牙技术高超、有正义感的人

(5)结尾处说“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试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人们究竟明白了什么,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解析:

(1)文中形容医术极高。

;让人捉摸不透。

(2)能耐大、记性差

(3)不能。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华大夫生怕黑脸巨匪跑了,体现了华大夫的正义感。

(4)B

(5)示例:

人们明白了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才高超。

我明白了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负责,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词语本意和文章上下文,正确理解语境。

“顶天”出自句子“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

”这里形容华大夫的医术极高;“费猜”一词出自“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对华大夫为何有如此高的医术,琢磨不透。

(2)考查学生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两个令人“费猜”的问题分别在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讲述华大夫能耐大,相关句子“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第二自然段运用具体事例讲述了华大夫记性差,相关句子“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

”。

(3)比较辨析有无此句话对体会人物性格的影响,从而说明此句话的作用,解答时要注意说明从这句话描述的细节当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句话出自华大夫去巡捕房报信,通过句子,得知华大夫生怕黑脸巨匪跑了,体现了华大夫的正义感。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从“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

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

 ”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华大夫是个医术高超、正直善良的人,故ACD项正确。

(5)结合上下文作答,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做到:

一、联系文章的主旨,二、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从第

(2)小题得知他令人“费猜”的原因,要结合文章内容点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