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971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docx

小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大全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床:

指井台。

②疑:

怀疑,以为。

③举头:

抬头。

④静夜思:

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

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

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

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

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拂堤:

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2.醉:

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

鸢:

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小池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题解:

杨万里(1127—1206),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着名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泉眼:

泉水的出口。

②惜:

爱惜。

③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

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文】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诵读:

1.内容浅析:

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2.写作特点:

将蜻蜓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趣。

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

想要。

⑸捕:

捉。

⑹鸣:

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着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赠刘景文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

举,向上托。

(擎雨盖:

喻指荷叶)

(2)傲霜: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

一作“正”(4)君:

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着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注释】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

小路。

4.白云生处:

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

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

因为。

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1.少小离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

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衰:

疏落。

4.相:

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

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简析]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踏歌:

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

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译文】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又作"草"。

1、离离:

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

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

茂盛的样子。

【译文】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

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过来又滋生起来。

远处的芳草蔓生到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荒凉的城堡。

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草似乎也充满了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常常是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很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就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①庐山:

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②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③紫烟:

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④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⑤三千尺:

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⑥银河:

又称天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⑦九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⑧遥:

从远处看。

【译文】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徐公店:

地名。

2.篱落:

篱笆。

3.径:

小路。

4.阴:

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

奔跑着。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

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

西岭雪山。

千秋雪:

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泊。

东吴:

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

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①天门山:

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

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③回:

转变方向。

④两岸青山:

指博望山和梁山。

⑤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饮湖初晴后雨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方]正,恰恰。

[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

[亦]也。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相宜]适合。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

装饰,打扮。

⑷一树:

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

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

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

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日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胜日:

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

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

泗水:

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

水边。

2.光景:

风光景色。

一时:

一时间。

3.等闲:

随便,很容易。

识得:

认识到。

面:

面貌。

4.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文】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到泗水边去郊游寻春。

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焕然一新。

很容易就和东风相识了,因为它带来了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春天。

这首诗歌颂了春天蓬勃兴旺的生命力。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用艳丽的色彩描写了泗水之滨的美好春色,又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春天的突出的特征,富有哲理,成为被人们常常引用的名句。

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七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碧霄:

天空。

几万条:

虚指,比喻多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北麓。

题:

书写,题写。

西林: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

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

从侧面看。

3)各不同:

不相同。

4)识:

认识;清楚。

(注:

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

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

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

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

嫦娥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深:

暗。

2、长河:

银河。

3、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讪笑农人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丰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鸡豚佳肴供人享用。

山岭重迭,水流宛转依人,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柳荫丛中簇簇花放,村舍蓦然映入眼中。

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杖藜而行,不分时间深夜扣门请宿,乘兴而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

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

往,去。

3、广陵:

扬州的旧名。

4、故人:

老朋友。

5、西辞:

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

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

沿江顺流而下。

8、尽:

消失。

9、惟见:

只能见到。

10、天际:

天边。

【译文】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与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孤单的小船好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能看见长江在滚滚翻动。

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2.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青螺:

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尽:

没有了。

闲:

偷闲,安闲。

厌:

厌弃,厌烦。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

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

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译文】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

“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江南有最美好的回忆,最忆是江南!

乡村四月南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绿遍山原——近看细看,山原、平地笼罩着绿色,春意正浓。

②白满川--远看遥看,山原、平地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风细雨中。

③子规声里雨如烟——子规的叫声有四类,四月的烟雨蒙蒙声,谁分辨得出其叫声是那种呢?

④才了——各自了解各自的才能,各尽己责。

⑤蚕桑--女子种桑养蚕,隐喻女织。

⑥插田--隐喻男耕。

【译文】近看草木茂盛,远望烟雨蒙蒙,四月的春意好浓。

烟雨蒙蒙中,隐约传来杜鹃声声,“绿兮依稀,莺啼千里”,好惬意的春景啊。

四月的乡村,没有一个人闲着。

男耕女织,各尽其才,这才是建设和谐家园的正道。

泊船瓜洲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泊:

停船靠岸。

2.瓜洲:

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

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数重:

几层。

6.绿:

吹绿了。

7.还:

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译文;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

山海关。

②那畔:

那边,此外指关外。

③帐:

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④更: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⑤聒:

声音嘈杂。

⑥故园:

故乡,家乡。

【译文】: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往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

上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

牧童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世与我而相违,请息交以绝游。

重回故里,绿草青青六七里;走在偌大的草铺,可以遨游,可以当床憩,快活如神仙,闲云朵游。

沐斜风细雨之晚风,乐牧童短笛以消忧。

归去来兮,以薪以蒸,黄昏有画意。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蓑衣有竹香,卧等月明释疑;我生之初尚自然,形影神俱贻。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1.收篙停棹:

篙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2.怪生:

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使:

使用,利用

【译文】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

村居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卜算子?

咏梅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示儿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王师:

指宋朝的军队。

2.中原: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3.乃翁:

你的父亲。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步诗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蹊(xī):

小路。

3.娇:

可爱的。

4.恰恰:

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5.留连:

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