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537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docx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

1、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统计范围

自然资源是指蕴藏于自然界、能够被人类经济过程所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

环境是指人类所居身于其间的各种物质与生命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作为可以为经济过程提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部分,具有直接投入作用,环境视为对人类经济活动具有间接作用的部分。

一般地,对自然资源,人们较多注重拥有量的多少;对环境,关注的重点通常是其质量的好坏。

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统计:

一般来说,主要是进行实物量统计。

如何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统计:

首先是对一国在某时期期末的拥有量进行统计,描述其总量、分布和占有关系;

其次是对其利用状况和影响的统计,即如何被经济过程所利用,经济过程对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环境这些存量是经济过程的前提,又是经济过程的结果。

自然资源统计

一般来说,自然资源统计的对象,就是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所有已被发现或掌握的自然资源。

资产性资源

一般把自然资源分为两类:

非资产性资源

土地资源统计

土地资源是人类shencun和发展必需的自然物质基础,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利用开发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及生存能力的内陆土地及相guan地表水和滩涂的总称。

土地资源总量

对土地资源的统计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2、统计业务知识:

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土地资源产出的情况

土地资源总量按面积统计,称为土地总面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总和,计量单位可以是平方公里、公顷、亩等。

该数量是稳定不变的,中国的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96000万公顷,约合144亿亩。

要统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

耕地

按土地经经济用途分组: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镇和乡村居住地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

把可以利用的土地利用起来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两层含义:

 提高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土地开发利用统计指标 反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

反映土地生产率的指标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反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是垦殖率和可耕地利用率。

垦殖率:

又叫垦殖指数,是用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相除求得的比值,反映土地总面积中被垦殖的程度,表明土地资源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关系。

可耕地利用率是耕地面积与可耕地面积相除的比值,其中可耕地面积是耕地面积与可垦荒地面积的总和,由此反映可耕地资源的利用程度。

土地生产率也主要是就农业而言的。

具体可以分别就各类农业用地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带来的产出量。

统计业务知识:

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森林资源统计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利用开发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及生存能力的木本植物资源及相关土地。

森林具有可再生性,因此一国所拥有的森林资源中,一部分是自然繁殖、未经人工经营而形成的天然林,另一部分是由人工繁殖、培育而形成的人工林。

森林资源统计通常将这两个部分都包括在内。

森林资源总量一般用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表示。

林业用地面积

反映森林资源面积指标 森林面积

森林经营面积

林木蓄积量用立方米表示,包括活木总蓄积量和森林蓄积量两类指标。

【例题7-2】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的拥有状况

根据国际公认标准,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30%,而且分布均匀,才能保证较好的生态平衡。

在表7-2数据中,中国森林资源拥有状况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56%,如果再考虑中国所拥有的庞大的人口,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森林资源并不丰富。

中国森林资源拥有状况表

 

1999年

土地总面积(万公顷)

96000

林业用地面积(万公顷)

26330

森林面积(万公顷)

15894

活立木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124.9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12.7

森林覆盖率(%)

16.55

 

 

统计业务知识:

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矿产资源统计

矿产资源是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在地表、在经济上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从一国统计来讲,矿产资源是指在本国领土、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范围的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利用开发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及生存能力的矿产,一般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料两大类,矿产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总量一般用矿产储量衡量,它是由地质部门对埋有矿床的矿区经过地质勘探研究而确定的有用矿产的储藏量。

A级储量:

矿产的数量和质量已完全探明

矿产储量的等级 B级储量:

是地质上有依据并经过一定勘探

C级储量:

是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经过初步勘探已经了解的

D级储量:

是经初步勘探

探明储量:

A、B、C、D四储量相加之和,表明一定区域内已经探明的全部储量。

工业储量:

A、B、C三级储量之和,是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开采的储量。

远景储量:

D级储量。

统计业务知识:

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水资源统计

水资源就是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作为生产生活资源的水,从一国统计来说,则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利用开发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及生存能力的、由大气降水和永久性冰川熔化形成的地下和地表淡水。

水资源其所处位置分类 地表水:

水库、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

地下水:

降水、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

用水量指标

对水资源利用量进行统计 用水消耗量指标

全部用水量指标

在水资源利用量统计基础上,可以结合各类经济活动,统计水资源的利用结构和利用强度。

表7-3列示了中国1999年水资源的利用结构。

在中国,生产用水占了用水量的绝大部分,用水量为5182.6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2.76%,而生活用水为44.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24%。

而在生产用水中,农业是第一大用水户,占生产用水总量的70.64%,远远大于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而在农业用水中,种植业的用水量最多,占农业用水总量的63.94%。

所以节水的关键在于农业种植业。

1999年中国全国用水量及其用途构成

用途分类

用水量(亿立方米)

用途构成(%)

生产

5182.65

92.76

农业

3946.59

70.64

种植业

3572.56

63.94

林业

123.57

2.21

畜牧业

123.51

2.21

渔业

126.95

2.27

工业

1158.95

20.74

火电

332.8

5.96

一般工业

826.15

14.79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

77.11

1.38

生活

404.63

7.24

城镇居民生活

186.2

3.33

农村居民生活

218.43

3.91

 

 

 

统计业务知识:

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环境与环境保护统计

环境统计的任务就是要描述环境状况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在宏观上保护和恢复环境而提供依据。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统计仍然处于建设之中。

在分析对环境指标统计的框架中,组成的“环境压力-环境影响-环境反应”是用于描述各种环境要素基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分为四类:

第一是环境压力指标,用以反映对此对环境造成压力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现象;

第二是环境影响指标,用以反映环境自身的状态和变化;

第三是环境反应指标,用以反映各种致力于环境保护的行动;

第四是总数和背景指标,用以反映与环境有关的其他情况。

这些不同指标类别之间是联系的。

2.废弃物排放与污染治理实物量统计

废弃物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且是经济活动不想要的结果,于是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

反映废弃物排放的指标属于环境压力指标。

目前主要就是废水、废气、固定废物即所谓“三废”进行排放量统计。

【例题7-3】中国工业“三废”排放统计及有关问题分析。

中国近年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三废:

排放及治理情况表

 

1995年

1999年

2003年

废水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废水处理量(万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

废气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亿标立方米)

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定废物贮存量(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2218943

1228680

55.4

2156615

76.8

107478

64476

28511

42.9

24779

14204

2242

1607678

1158703

72.1

2778021

91.1

114721

64905

33240

51.7

24811

9747

1154

2122527

1892281

89.2

-

-

198906

100428

56040

55.8

27667

17751

1941

 

 

 

 

在上表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第一,工业生产中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非常惊人,无论是废水、废气还是固体废物,从1995年到2003年总量增长非常大,而且一直呈增长势头;

第二,排放规模和经济规模有直接关系,如果结合这些年来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考虑,可以判断出,整个工业生产的单位排放水平实际上有所下降;

第三,各种废弃物的治理力度在加大,达标排放率、处理率、综合利用率均在上升,比如废水排放达标率在1995年为55.4%,到2003年为89.2%;处理率1995年为76.8%,1999年为9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1995年为42.9%,到2003年为55.8%,由此可大体说明近年来围绕排放所进行的环保行动的成效。

统计业务知识:

模糊现象的评价

1.不确定量与模糊概念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现象,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概率论中研究的随机现象,随机现象的概念本身具有明确的含义,而现象在实验中出现与否是不确定的;另一类则是这里要讨论的模糊现象,模糊现象本身没有明确含义,因而难以确定某一事物是否属于这一概念的现象。

2.模糊概念与定性指标

对于模糊概念,我们虽然不能用一般的数值来直接表现,但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定性指标。

3.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对模糊现象的评价可分为单一总体的评价和对多个总体的综合评价。

(1)单一总体的评价

单一总体是参评单位的单一的,如一种产品的满意程度,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等

【单一总体模糊评价例示】

已知可能通过式样、耐用程度、使用效果等三个定性指标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这三个指标的表现均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四个等级,要求对该产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调查取得评价数据。

通达征求消费者的意见取得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数据

第二步:

确定三个指标的权重:

例如三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0.35,0.45

第三步:

进行模糊关系运算及评价。

统计业务知识:

模糊现象的评价

2.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列出指标数值矩阵X

(2)计算X的协方差矩阵S。

为了消除指标间不同量纲的影响,一般需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变换后的标准化值的协方差矩阵恰好是原始指标数值X的相关矩阵。

因此,计算协方差矩阵可简化为计算相关矩阵R。

(3)计算协方差矩阵S(或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L(即指标x的系数)。

(4)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据以确定主成分(即综合指标)的个数,并建立主成分议程。

每个主成分yk的贡献率等于它的特征值λk除以原始指标个数p,累计贡献率等于各主成分贡献率顺序相加,根据一定的选择标准,如果前r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0%,(r

y1=l11x1+l12x2+…l1pxp

y2=l21x1+l22x2+…l2pxp

………………………

yp=lr1x1+lr2x2+…lrpxp

(5)解释各主成分的意义,并将各单位的原始数据代入方程中计算综合评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一般只需取第一个主成分y1作为全面反映各指标状况的综合指标,因为它综合原始指标信息的能力最强。

然后,根据这个综合指标值进行各参评单位的比较评价。

2.计算矩阵R

3.计算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表2-30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

主成分

特征值λ

特征向量

L1

L2

L3

L4

Y1Y2Y3Y4

2.9201.0240.0490.007

0.14850.95440.2516-0.0612

-0.5735-0.09840.77330.2519

-0.55770.2695-0.55890.5513

-0.58140.0824-0.1624-0.0793

 

 

 

 

 

 

4.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据以确定主成分(即综合指标)的个数,并建立主成分方程。

表2-31  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

主成分

特征值λ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Y1Y2Y3Y4

2.9201.0240.0490.007

0.7300.2560.0120.002

0.7300.9860.9981.000

 

 

 

 

从表2-31可见,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8.6%,如果舍去其余的主成分,丢失的信息仅为1.4%。

因此,在进行一般分析时,可选取两个主成分。

如果目的是为了进行综合评价,则只需选择第一主成分即可,其贡献率为73%,已包含了原始数据的部分信息。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方程为:

y1=0.1485x1-0.5735x2-0.5577x3-0.5814x4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分析与写作

(一)统计分析及其作用

1.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客观现象的状态,揭示客观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预测客观现象前景的活动。

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2.统计分析的特点

(1)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数据说话

(2)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指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决定事物本质的数量界限。

定性分析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式的分析研究,以寻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用定量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合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07年单选题】

定量分析应当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两者关系中()。

A.定量分析是最重要的

B.定性分析是最重要的

C.定量分析是基础

D.定性分析是基础

【答案】D

【08年单选题】

统计分析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基于()。

A.质是量的基础,一定的量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

B.量是质的基础,一定的量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

C.质是量的基础,一定的质是量存在的必要条件

D.量是质的基础,一定的质是量存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3)统计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

统计分析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两大类。

经验方法:

是指一些与初等数学知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相关联和方法。

比如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综合指标分析法等。

统计分析方法数学方法:

又称为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对现象貌似偶然的变动来探求其必然的规律性。

(4)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5)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统计分析与经济分析、会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以及其他各种分析研究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

经济分析、会计分析等反映的是分析对象所属的领域,但只要运用了统计方法,就可以称其为统计分析。

3.统计分析的作用

(1)有助于认识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

(2)有助于揭露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有助于探寻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分析与写作

(一)统计分析类型

1.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按照所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的不同,统计分析可以分为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1)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把相互联系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揭示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综合分析三个特点:

分析内容的全面性

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2)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

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使某项重大问题、关键性或紧迫性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针对性强,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涉及面小,可进行深入分析。

专题分析四个特点提高时效性

选题的广泛性与灵活性

2.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

在社会经济领域,按照所分析的总体范围的不同,统计分析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为对象,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各部门之间的结构以及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大比例关系。

中观经济分析或以一个地区为分析总体,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或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分析总体,探寻部门经济的发展规律。

微观经济分析则是以微观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为总体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提示微观经济的运行规律,为微观经济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07年单选题】

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既是专题分析,又是宏观经济分析B.既是专题分析,又是中观经济分析

C.既是综合分析,又是宏观经济分析D.既是综合分析,又是中观经济分析

【答案】C

3.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

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是对客观现象的状态、规律及前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客观现象的状态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速度及各种关系;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的依存关系,以及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事物发展变化的模式;前景是指客观现象未来可能状态。

统计分析对状态、规律、前景的认识作用是相互联系的,对状态的认识是最基本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提示现象的规律,也只有循着所揭示的规律,才有可能推测其未来的前景。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这是从统计分析在时间上的着眼点不同来划分的。

静态分析侧重于描述事物在某一时期的状态,而动态分析则侧重于事物较长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势。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分析与写作

(四)综合评价

【本讲要求】

掌握指标综合汇总的直接综合法、加权平均法、综合记分法的应用;

掌握汇总及计算综合分值的方法;

掌握距离综合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步骤

熟悉在评价中判别指标重要性的依据和确定权数的方法及步骤;

熟悉比率标度的含义及对指标重要性进行量化的方法;

熟悉利用判断矩阵对初始权数进行处理的方法;

了解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评判的步骤;

了解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的方法

【本讲内容】

4.指标重要性权数的确定

(1)指标重要性的判别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为了评价的客观性,通常需要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由于权数的大小反映的是指标重要性的大小,所以又常被称为重要性权数,或称为权重。

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别:

①指标的综合性。

指标的综合性是指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量的多寡。

②指标的敏感性。

③指标的独立性。

④指标的可信度

(2)确定权数的方法和步骤

在综合评价中,通常需要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单凭定性方法或单凭定量方法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以下根据近年来综合评价实践过程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应用的经验,介绍确定权数的方法基本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指标重要性的量化标准。

一般常用A.L.Sarry的1-9比率标度法(以下简称比率标度法)作为确定指标重要性的标准,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

比率标度法主要是基于人们在估计事物的质的区别时,一般可以用5种判别很好地表示出来,当需要更高的精度时,还可以在相临判别之间做出比较,从而形成9种判别,用数量表示就是9个标度(参见表2-19)

标度

含义

1

3

5

7

9

2.4.6.8

标度的倒数

表示两个指标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明显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强烈重要

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极为重要

各为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如果指标i与指标j比试得标度,则j与指标i比较得标度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分析与写作

第二步:

专家评判

专家评判一般常用的方法为德尔菲法。

其特点是依靠专家的经验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在综合评价中运用德尔菲法的步骤如下。

①将指标及有关资料(包括对统计分析目的的说明),以及由第一步确定的重要性的量化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地给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权数。

如果专家对指标体系中的某些指标感到十分不满意的话,请他们提出自己认为理想的替代指标。

②分别计算各位专家对同一指标所给予的重要性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以观察各位专家对指标重要性权数赋值的一般水平,并判断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③将计算结果及其他专家的意见(匿名)返还给各位专家,并请各位专家进行以下工作:

*要求所给重要性权数与均值的偏差较大的专家说明原因;

*要求对其他专家提出的指标重要性权数赋值、修改或变更指标的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所有专家在考虑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权数。

④重复②、③两步,直到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各专家所给权数趋于一致)为止。

带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与普通德尔菲法的区别在于:

专家在确定重要性权数的同时,还要给出每个指标的信任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该方法需在每位专家给出最后权数值的同时,各自标出所给权数值的信任度,并在集中后求出平均信任度。

这样,当一个指标的信任度较高时,就可以有较大把握使用它。

如果一个指标的信任度较低,则只可暂时使用,待实践中再加以改善。

专家评判法的优点:

①集思广益,集中了各位专家的智慧。

②专家之间背靠背独立地工作,相互不受影响。

③具有一个有条不紊的“集中-反馈-集中”的系统。

第三步,对专家评判后得出的初始权数进行处理。

①建立判断矩阵。

例如有三个指标x1,x2,x3,通过专家判断进行两两比较后,其初始权数形成表2-20形式的判断A。

在表2-20中,第一行第二列的比率标度3即为指标与指标的比较,说明指标比稍微重要,这样指标x1与指标x2比较后的比率标度就1/3(第二行第一列)。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分析与写作

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产品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