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84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沟通辅助系统原理Word格式.docx

(5)減少挫折感和行為問題

(6)增加對日常生活的參與

(7)提供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

(8)促使學習由被動式轉化為互動式

(9)改變別人對個體潛能之期望

(10)改善生活品質

(11)促進醫療服務

(12)促使個體參與職業訓練與工作

五、輔助溝通系統模式

*AAC是複雜而多面的包括符號、輔具、技術、訊息、語彙、策略…..等。

成功的介入需要AAC專業人員小組給予多方面的訓練,包括言語語言病理學、教育、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復健工程學、心理學和醫學。

*每位小組成員要能熟悉AAC系統的基本組成原理,包括三個主要部分:

(1)選擇之運作

選擇的設定與顯示(符號、訊息回饋);

選擇的技巧(考慮其動作能力);

回饋反應

(2)處理過程

提高速度;

提高正確度

(3)輸出

六、輔助溝通系統的分類

1.以技術區分

⏹無輔具系統

手語、指拼法、臉部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等

⏹有輔具系統

低科技輔具(如溝通板、溝通簿)

高科技輔具(如語音溝通板、電腦)

2.以符號區分

⏹手勢、身體動作

⏹手語

⏹圖片

⏹繪圖

⏹布列斯符號1942-1949CharlesK,Bliss

⏹傳統正字法(注音符號、字、片語、句子)

⏹合成語(電腦合成語)

3.以操作方式區分

⏹直接選擇法

⏹掃描法

⏹代碼設定法

七、選擇輔助溝通系統

選擇合適的輔助溝通系統,需考量的因素

1.神經動作受損情況

2.動作模仿能力

3.各人喜好

4.溝通環境的潛能

八、選擇適當的符號系統

選擇適當的符號系統,需考量個案的能力包括

1.認知

2.語言

3.口語

4.聽力

九、如何設計訓練內容

1.認知能力較差者初期訓練計畫應著重溝通動機,促進互動行為,發展功能性的反應模式,訓練辨識力,視覺注意力,短期記憶力。

2.開始使用符號詞彙時,內容應針對孩子生理需要(如上廁所,喝水),社交需要(我是---),知覺感受(生氣,高興),還有個別需要(興趣)。

3.溝通板的內容要適應個別化,單頁設計較簡單,多頁設計可包括不同情境或特殊內容,如廚房頁,教室頁。

4.不只教無法說話的孩子表達概念和意圖的符號,還要訓練促進和維持溝通互動的技巧。

(1)眼神接觸

(2)臉部表情(3)適當的頭和身體動作(4)適當的發聲。

溝通輔具使用評估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師曾淑芬

單元目標

1.使用者是誰

2.怎樣使用和為什麼使用這些系統

3.評估過程的重點---以便找出使用者的需求和既有的技能並且與擴大型溝通系統進行配對

4.訓練及追蹤的重要性--確保溝通系統能夠有效的被使用者所運用

5.產品分析--擴大型溝通輔具有非常廣泛的差異,知道現有產品而且能夠對產品進行了解與分析之後,才能夠幫助大家可以很有信心的決定該不該補助這個系統

一、使用對象

什麼樣的人可能需要擴大型溝通輔助系統的協助?

任何經歷過傷害疾病或是不健康狀態的人,在導致言語或書寫能力的喪失或嚴重損害之後都需要擴大型溝通輔具。

這種情況在生產時期或是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家人、朋友、鄰居、學生、雇員或是同事。

就像我們一樣他們也想過ㄧ個快樂成功獨立自主的生活,擴大型溝通輔具可以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功能。

個案可能需要利用溝通輔助系統進行:

1.日常自我照顧活動如打電話給家庭醫師

2.協助進行工作上的活動

3.學校裡可以在班級討論以及書寫作業時候使用

4.對休閒活動也很重要像是到一家很喜歡的速食餐廳或是到一家購物超市

二、輔具選擇

確定輔具選擇是正確的兩種方式:

1.團隊合作模式(TeamApproach)確定許多產品來源都已經被考慮到

2.團隊合作模式有系統的評估---器具的選擇是以完整而有系統的評估作為基礎

三、評估

◎評估步驟(至少2-3小時甚至高達2-3天的時間)

1.需求的判定

2.肢體和感覺功能的評估

3.控制介面的選擇

4.認知和語言功能的評估

◎需求的判定

與使用者、家庭成員、還有其他照顧者進行會談有助於鑑定他對溝通輔助器具的需求。

(例如:

個案媽媽認為耗費的時間是一個問題,溝通對象如果是小孩子通常比較沒有耐心,很少會有人願意跟他用這個溝通板來談話。

溝通板舊了;

內容不敷使用調整後應該可以改善以後的整體表現---會談後發現個案需要一個對話系統,要能和家人老師以及朋友交談)

◎肢體和感覺功能的評估

因為ㄧ個人可已有許多方式進能夠操作及進入擴大型溝通系統,必須位他們選擇最容易做到的方式。

要知道個案還能運用他的身體技能以便用來控制溝通裝置

頭部—能夠如何移動,轉向角度多大(可用角度板測量)手部-抓住並放開不同物體(小球、紙片);

日常活動中觀察如兒童遊戲;

以格子板測量能夠到達多遠以及多準確的指向一個目標。

◎控制介面的選擇

根據肢體和感覺功能的評估結果選擇使用者或許能夠控制介面的形式,而且ㄧㄧ評估。

鍵盤:

標準鍵盤(動作佳者)、放大型鍵盤(精細動作技巧差者適用)、

迷你鍵盤(精細動作良好但活動範圍受限者)。

控制搖桿、電腦滑鼠、各種不同形式單鍵開關。

◎.認知和語言功能的評估

溝通功能方面的技巧,包括運用符號的形式以及能不能將符號串接表達一個意念。

圖片辨識----單張或指出幾張圖片來表達ㄧ個事件/男孩//卡車/。

拼字能力----拼字是最有彈性的符號系統,用拼字板測驗拼字能力。

分類能力---由於詞彙經常是以類別方式儲存,所以需要測驗分類能力,找出可以用來加快選擇速度的符號。

四、.輔具選擇

學識淵博的專家依據評估找出各種輔具的特徵讓他們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並可與他的能力互相配合,一但選定器具要能夠由使用者測試他們的功效。

溝通器具的考量---採直接選擇或是掃瞄方式。

語言輸出形式--合成語音、數位語音。

列印輸出—長條狀印表紙。

字彙儲存和取出方式—圖表法/運用代表一個意念的圖像符號;

編碼法/用縮寫字母叫出句子(HJ—嗨娟);

固定安裝架調整高度;

器具的尺寸位置以及裝置狀況、控制介面都必須加以考慮。

五、摘要/建議/報告

與使用者以及團隊其他成員進行最後討論以便確保所推薦的系統近可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個案案例:

要讓輔具能進行對談和說話兩項功能,雖然這兩者不可能在同一個系統,而且想讓個案所擁有的社交互動功能獲得改善。

敘述整個評估過程及建議的文書報告將極為有助於補助的決定,內容除推薦設備外,也應該詳細的記載所需的服務像使用訓練及追蹤評估。

獲得器具後使用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取決於器具的使用訓練以及設法讓器具發揮最大功能的使用策略。

第一次使用輔具的問題:

缺乏會話中斷的策略—>訓練(語言治療師)後成為較有效率的溝通者

六、追蹤輔導

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使用者可能會體會到別的顧慮或是需求。

有時候可能要靠進一步的訓練及策略或是靠器具更先進的功能。

其他時候可能需要調整裝置架、控制介面或是需要修理。

找出為麼不使用的原因或許他對個案的功能沒有那麼好。

需要配備書寫系統才能真正幫助他獨立自主完成學校課業/申請電腦與列印機。

完整的定期追蹤計畫可以幫助發現使用者持續變化的需求以及使用者運用器具的進展狀況,所以在缺乏追蹤計畫的情況下器具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最後甚至導致使用者不再運用這個器具。

總結

1.小心的鑑定使用者的需求

2.完整而有系統的技巧評估

3.為溝通輔助器具進行特徵配對時須做的考量

4.適當的訓練還有持續的追蹤

5.讓擴大型溝通輔具能夠改善使用者日常活動的功能而且真的把錢花在刀口上

6.對於擴大型溝通系統的需求其實相當龐大,相關科技也漸漸方便取得,工作團隊準備各就各位,確保夢想找到聲音的使用者能夠真的獲得這些工具。

語障生溝通輔具評估表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日:

// 年齡:

    

學校:

      科系:

    年級:

  

學生聯絡人:

    聯絡人電話:

   

醫學診斷:

                                     

溝通障礙診斷:

                                    

一、知覺能力

1.視覺

□正常    □近視   □遠視    □斜視   

□弱視    □散光   □眼球震顫  □追視異常

□視野異常  □其他:

     

□已使用輔具(名稱)

2.聽覺

□正常   □輕度聽障 □中度聽障  □重度聽障 

□全聾□其他:

二、動作能力

1.粗大動作

頭部控制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坐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行走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2.精細動作

指物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抓握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手功能操作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3.口腔動作

唇 □正常  □異常    齒 □正常  □缺陷  □咬合不良 

舌 □正常  □異常  軟顎 □正常  □異常

顏面 □正常  □歪斜 下顎控制□好   □不好

咀嚼 □好   □不好  流口水 □無   □有

□已使用輔具(名稱)

三、語文能力

1.聽覺理解

無使用輔具時可理解□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無反應

有使用輔具時可理解□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環境聲

□已使用聽覺理解輔具(名稱)

2.口語表達

構音□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嗓音□正常  □音調異常  □音量異常  □音質異常

無使用輔具時可表達□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無反應

有使用輔具時可表達□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已使用口語表達輔具(名稱)

3.閱讀理解

無使用輔具時可閱讀□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有使用輔具時可閱讀□複雜句  □簡單句  □短詞  □語彙  

□已使用閱讀輔具(名稱)

4.書寫表達

無使用輔具時可書寫□複雜句  □簡單句  □片語  □語彙  

有使用輔具時可書寫□複雜句  □簡單句  □片語  □語彙  

□已使用書寫輔具(名稱)

四、溝通能力

1.溝通動機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2.溝通符號(常用方式按序填入1.2.3…)

□口語  □文字□點字

□手語  □手勢  □動作  □表情  □聲音  □眼神

□圖片  □繪圖  □布列斯符號  □電腦語音合成

□其他   

3溝通對象

□不受限定均能溝通□特定對象能溝通    

□僅限家人能溝通□幾乎無溝通對象

4.溝通效度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五、基本需求滿意度評量

1.日常生活

□良好  □尚可  □不足  □極差

2.學校生活

3.社交生活

4.社區生活

5.休閒娛樂

□良好  □尚可  □不足  □極差

6.目前工讀

7.其他

六、環境支持度評量

1.家庭

□良好  □尚可  □不好  □極差

2.學校

3.社區

4.其他

七、輔具選擇評量

1.輔具使用目的(依迫切性由1.2.3….)

□課業與學習需求□人際互動□日常生活□緊急事件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輔具使用方式

輸入模式□直接選擇□掃瞄□搖桿□多開關

□代碼□摩斯密碼□其它

輸出模式□語音輸出□合成或數位語音□視覺輸出□列印輸出

□電腦介面-模擬鍵盤□其它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特殊性考量

學習輔具使用的姿勢

□坐□站□躺□其它

特殊需求/配備:

評估者:

諮詢電話:

   日期:

//

溝通輔具訓練原則

一、輔助溝通系統介入原則

1.選擇的評估工具應能正確具意義的評量孩子各項知覺、動作及語言問題

2.評估結果僅供參考,不應過度相信因而忽略孩子實際能力表現

3.應幫助孩子建立能力,不應過度強調他的缺陷

4.應假設因著溝通輔助系統的介入,所有孩子均有潛力發展出某些特殊技能

5.介入計劃應包括溝通介入所使用的促進『語言發展』的策略和促進『讀寫能力』發展的策略

6.應假定就讀普通學校是所有孩子的目標(包括各類障礙孩子)

7.積極性介入會對孩子產生正向的結果

二、A.A.C.介入模式

1.參與介入(participationintervention)

*參與模式的基本原理

在自然環境中,增進其溝通能力意味著同時增進其具意義的參與性

*建立可預期的常規

生活常規規則化、次序化、重複並提供足夠的時間

*適合的遊戲或活動

未滿學齡孩子的主要工作是遊戲,因此遊戲是他們主要參與溝通機會,學齡兒童則可考慮藝術活動

*參與遊戲、活動之考量

選擇及改造玩具?

安全性、耐久性、誘導價值、吸引力、反應性、真實與想像、實用性

是否需使用特殊開關?

頭棒、滑鼠、按壓開關、搖桿

合適的藝術活動?

音樂、繪畫、木偶劇、演戲及其它

2.溝通介入(CommunicationIntervention)

*溝通技能歸成三大類

(1)與社會互動有關的溝通技能

(2)與語言理解有關的溝通技能

(3)與語言表達有關的溝通技能

*開始溝通的策略

(1)表達偏愛(preferences)

三種必要的溝通基礎---注意/搜尋、接受、拒絕的訊號

(2)增進輔助者敏感度

(3)回應自然的訊號

(4)在常規(routine)下教導

碰觸提示、言語提示、暫停(至少十秒)、動作

(5)產生選擇

兩項均為孩子偏愛的選擇

一項偏愛、另一項不被偏愛

一項偏愛、另一項錯誤選擇

(6)自然的結果

由經驗中學習

(7)動作字典(gesturedictionaries)

(8)有限的內容

主題設定策略

---收集、剪貼簿、主題卡片

錄音帶策略

---錄音帶、單一訊號錄音帶、多重訊號錄音帶

小告示牌(miniboards)

*語言理解能力擴增的三種策略

(1)總溝通(totalcommunication)

關鍵字以手勢符號與口語同時呈現

(2)輔具語言刺激(aidedlanguagestimulation)

口語配合小告示牌

(3)時間表盒子

用符號表現孩子整天的活動

活動序列概觀---預期下一個活動項目

象徵性觀念提供---活動轉換較容易

規劃時間表盒子

使用時間表盒子

三、字彙選擇

*配合發展及生理年齡

*開始的字彙至少包括下列各項字

實詞---人、事物、地點

關係詞---大的、一點點

一般動詞---給、得到

特定動詞---喝、吃

情緒詞---快樂、害怕

肯定/否定詞---是的、不

再現/不再現語詞---更多、全部沒有

名詞代替所有格、名字稱呼代替代名詞

”不”+”形容詞”代替相對應語詞---不熱=冷

適切的顏色

適切的介系詞

四、促進讀寫能力活動

*閱讀和說故事

*寫字和畫圖

*微電腦介入

早期畫圖技術

數的認知

文字前概念

基本鍵盤技術

寫信

其它

五、如何設計訓練內容

認知能力較差者初期訓練計畫應著重溝通動機,促進互動行為,發展功能性的反應模式,訓練辨識力,視覺注意力,短期記憶力。

六、教學建議

1.挑選三種最具增強效果的物品或活動,在溝通板上以符號表示出來,符號

的複雜度依孩子認知程度而定,大小和位置則依孩子動作協調能力而定。

2.讓孩子真正嚐到此物品(食物)或短暫加入此種活動,以引起意願及動機。

3.將實物或活動與所代表的符號配對。

4.問孩子”你要什麼”讓他指出所要之符號。

5.反應之後,立刻提供增強物。

6.繼續此方法,直到反應正確且快為止。

7.類化此行為至自然環境,如點心時間,吃飯時間和遊戲時間都要隨時給予孩子表達機會。

8.擴展反應,由一個符號至多個符號。

如/要/→/我/+/要/→/我/+/要/+

/吃糖果/。

9.由”要求”之表達行為,擴展至”敘述””疑問”等表達行為。

七、其他特殊教學法之應用

功能性溝通訓練(中、重度智障學童)

內容需符合個案能力,能在短時間內習得,是個案在生活中可以和人溝通的治療計畫。

功能性溝通模式之基本方式

--為孩子選擇一種特有的功能性溝通模式。

(符號、動作、溝通輔助器)

(2)溝通環境的設計(溝通機會/溝通興趣)

--教導孩子在一些特殊情境中(如打招呼、吃飯時、有要求時),使用

這些功能性溝通模式。

(3)準備環境

--讓環境中的人員,對於孩子的這種功能性溝通模式能注意且作回應。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

是一種溝通的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和別人以圖畫或照片交換抹些東西。

許多行為改變技術的原則,例如逐漸消退、連鎖就被用來教導孩子使用這個溝通系統。

(1)教孩子以一張圖片來交換一個想要的物品。

(開始時需有兩位老師)

--先決定孩子喜好的物品,在桌上將圖片放在孩子最喜歡的東西旁邊

,當孩子想要拿取物品時,乙老師以動作引導他拿圖片給甲老師進行

兌換。

(2)教孩子從一塊板子上取下他所要物品的照片,然後將此照片交給老師。

(3)教孩子由兩張圖片(一張為喜歡的東西,另一張是不喜歡的東西)中選出他喜好的

圖片。

(4)教孩子以「我要---」的字詞造句。

(文字與圖形之句板/我要+物品)

(5)當孩子被問「你想要什麼?

」時,教孩子自己造句。

(6)老師引進「你看到什麼?

」「你有什麼?

」以及其他類似的問題。

此外,鼓勵孩子就其環境發表看法。

*結構性教學(自閉症)

實體結構、時間安排、個人工作系統、視覺結構

行為改變技術

增強/增強的進度

循序漸進

提示

行為問題

無障礙電腦系統教學應用實例

1、個案使用實例

2、教學影片觀賞

3、討論

玩具教具溝通輔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