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062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7.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37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10月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

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

你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立定跳远的成绩约为2________。

(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符号)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有关;在15°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________m。

3.如图所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手持“小喇叭”在做防疫宣传,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听者耳中。

利用“小喇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

4.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七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____、评估、________。

5.在音乐晚会中,男高音歌手正在高声歌唱。

这里的两个“高”表示的意义不同,其中,男高音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高声歌唱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到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如图所示,这是测量时间常用的停表,该停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

7.在2020“欢乐百姓欢乐年”春节联欢会民乐专场中,二胡演奏者不断改变手指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同样是弦乐器,观众却能根据声音区别它们,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8.如图甲、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的情形,所测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

,若乙图读数正确,甲图读数时俯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体积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9.当敲响乙音叉时,甲音叉也会发出声音,为了说明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原因,用乒乓球接触甲音叉,如图所示,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10.小军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

,他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

二、单选题(共6题;共12分)

11.对一些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小明本人的身高约为

B. 圆珠笔的长度约为

C. 讲台的高度约为

D. 万里长城的长度约为

1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步骤,小明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上体育课时要测量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则下列刻度尺最合适的是(  )

A.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三角板

B.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直尺

C.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卷尺

D.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皮尺

13.锣是我国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发音宽宏、深沉,音色柔和、浑厚,余音很长。

为了避免余音对其他乐器声的干扰,锣手敲锣后经常用手掌按住锣,余音消失了,原因是(  )

A. 手掌使锣停止了振动

B. 手掌按住锣后,吸收了锣的余音

C. 手掌使锣的余音变成了超声波

D. 余音并没有消失,手掌只是降低了余音的响度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有震感

B. 

把被敲的音叉立即放入水中,会引起水花四溅

C. 

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 

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16.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三、多选题(共2题;共6分)

17.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由实验中的错误造成的

B. 只要认真测量,错误和误差都可以避免

C.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可以避免误差

D.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18.2019年国庆大阅兵场面上出现了很震撼的画面,如图所示,这是威武的将士整齐通过天安门时的情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将士们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B. 女将士们口号声比男将士们的声音尖细,说明音调较高

C. 我们在家通过电视听到的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 将士们喊出的口号声很响亮,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9.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

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计算题(共3题;共12分)

20.某同学用柔软的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京沪铁路线长13.18cm。

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京沪铁路实际总长为多少km?

21.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从蝙蝠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04s。

求昆虫离蝙蝠多远?

(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按340m/s计算)

22.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六、实验题(共4题;共13分)

23.                

(1)如图甲所示,利用铅笔、刻度尺来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将细铁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细铁丝的圈数是32圈,则铁丝的直径是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cm。

(2)清晨,热爱锻炼的小李绕小区慢跑,借助秒表测量了自己慢跑一圈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小李慢跑一圈的时间是________min________s。

(3)如图丙所示,用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刻度尺________较精确,测量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前两空选填“A”或“B”),其错误是________。

24.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爱思考的小丽同学想知道物体由高处静止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小丽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借来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球和铅球进行探究。

实验序号

材料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球

20

1.96

2

铁球

30

2.47

3

铅球

20

1.96

4

铅球

30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小丽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小丽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物体,静止下落的高度越高,落地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

(3)比较实验序号为1和3的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结论是否正确,小丽进行了第4次实验,测得的时间为2.45s,发现测得的时间有一点差别,为了便于得出结论,小丽将第4次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改,则她的做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

实验一: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①实验中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②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③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拔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

①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②在实验中会发现: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26.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部处,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________的。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4)(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进行猜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猜想2: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进行实验)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小实验:

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用细线悬挂,手机不与瓶身接触),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如图所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________(选填“猜想1”或“猜想2”)是正确的,由此并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声音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5)(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华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声效果更好。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min;m

【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的时间。

上体育课时你立定跳远的成绩约为2m左右。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长度,结合合理数据解答。

2.【答案】种类;340

【考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340m。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在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答案】空气;响度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我们能够听到志愿者手持“小喇叭”在做防疫宣传声,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利用“小喇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声波的扩散,集中声波提高声音的响度。

【分析】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4.【答案】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考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有: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答案】音调;响度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男高音,指的是声音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高声歌唱的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6.【答案】秒;0.1s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时间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即秒表的分度值为0.1s。

【分析】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秒表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

7.【答案】音调;音色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拉二胡的人不断改变手指压琴弦的位置,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同,观众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分析】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8.【答案】10cm3;偏小

【考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1=26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36ml,则小石块的体积V=V2−V1=36ml−26ml=10ml=10cm3若在甲图读数时俯视,测得水的总体积偏大,即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

【分析】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差计算物体的体积;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9.【答案】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会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音叉甲也会振动发声,此时会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的跳动来体现,乒乓球起到了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分析】利用乒乓球将微小的振动放大,是转换法。

10.【答案】8.37;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精确些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数据为

中,8.57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是错误的数据。

物体长度

他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更精确些,减小误差。

【分析】多次测量的长度值中,差距较大的是错误的;根据多次数据的平均值计算长度。

二、单选题

11.【答案】B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左右,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圆珠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5cm左右,B符合实际;

C.讲台的高度约25cm,即2.5dm,C不符合实际;

D.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长度约6370km=6.37×106m,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和单位,解答。

12.【答案】C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一般在5~8米之间,初中生的跳远成绩一般在2~4米之间,量程大于4米的皮卷尺就可以,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测量工具。

13.【答案】A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故没有了响度,也不会变成超声波。

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4.【答案】D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A不符合题意;

B.没把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大小,B不符合题意;

CD.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C图中边三角尺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测量圆的直径时,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和刻度尺,将圆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

15.【答案】C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说明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产生条件,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C符合题意;

D.实验中,由纸屑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

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通过感受振动或其它物体反应振动,能验证发声体在振动。

16.【答案】A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则它们的响度相同;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调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是甲、乙。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通过声波图的频率反应音调的不同,振幅反应响度的不同。

三、多选题

17.【答案】A,B,C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而错误则可以避免,ABC错误,符合题意;

D.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环境和测量工具都有关,所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BC。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

18.【答案】A,B,C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播声音,所以,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朵的,A符合题意;

B.女将士们口号声比男将士们的声音尖细,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频率比较高的缘故,即指女将士们声音的音调高,B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听到的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将士们喊出的口号声很响亮,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B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声音的高低指音调。

四、简答题

19.【答案】解:

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被鱼听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五、计算题

20.【答案】设京沪铁路的实际总长为s,根据地图上比例尺相同,可以列等式

求得

故京沪铁路实际总长为1318k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地图上的物体大小与实际物体大小乘比例,列方程求解京沪铁路的长度即可。

21.【答案】解:

从题可知,蝙蝠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超声波从发出、传播到昆虫处经历的时间t=0.02s,所以昆虫与蝙蝠的距离s=vt=340m/s×0.02s=6.8m

答:

昆虫离蝙蝠6.8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声速和回声所用时间,可以计算路程,判断距离。

22.【答案】

(1)解:

在t=0.8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0.8s=12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0.8s=272m,

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s,

则:

2s=s1+s2=12m+272m=284m,

s=142m

(2)解: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s′=s-s1=142m-12m=130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速度v和时间t,由速度公式s=vt可求得结果,注意听见回声表示路程为2s。

(2)注意此时求的是听到回声后的车与山崖的距离。

六、实验题

23.【答案】

(1)1mm;0.16

(2)2;6

(3)A;B;没有让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细铜丝的左端从10.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15.00cm,物体的长度为15.00cm−10.00cm=5.00cm

所以铜丝的直径是n=

=0.16cm

(2)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比较靠近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6s处,因此秒表读数为2min6s。

(3)图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所以A刻度尺较精确,测量操作有误的是B刻度尺,其错误是没有与零刻度线对齐。

【分析】

(1)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根据多圈细丝的中长度和圈数计算直径;

(1)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测量时间;

(2)测量长度时,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测量时物体要和刻度尺的某一整刻度对齐。

24.【答案】

(1)刻度尺;秒表

(2)1;2;多

(3)无;不正确

【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高度和下落时间,即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要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物体的材料相同,改变物体的下落高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应比较实验序号1、2;分析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

同一物体,静止下落的高度越高,落地所用的时间越多。

(3)分析实验序号为1和3的数据,发现材料相同的同一物体,下落高度不同时,落地时间相同,可知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无关。

在测量中,适当的数据误差是允许存在的,为了迎和结论随便修改测量数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分析】

(1)测量物体下落速度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2)探究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高度的关系,保持物体相同,高度不同;(3)当物体的材料不同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下落的时间相同。

25.【答案】

(1)控制变量;慢;低;频率

(2)幅度;响度;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

(1)由题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知,实验中用的控制变量法。

(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尺子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4)拨动尺子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